家里有皇位要繼承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42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西幻玩泥巴、不知人間晚秋、唯捆一生(骨科h兄妹)、穿越之一品賢妻、許你一世情(民國1v1)、我媳婦兒秦老師 完結+番外、天下第二美人[穿書] 完結+番外、言言、我想做你身邊的一棵樹、天生欠艸(1v1h)
李嗣源對此還是很感興趣的,不過,問題是,這個大唐自個兩條腿都不一樣長呢,這邊為了表示自家是大唐的存續,還得到處搜尋相關的典籍,才能為前頭幾代先皇修史,一時半會兒,甚至還找不出多少能修史的官員,想要派人到大理橫插一腳,自然是不可能了。 相應的,李嗣源也降低了對大理的警惕心,都肯宗主國派人過去搞教化了,肯定也沒什么貓膩,那就這樣吧! 洛陽當年就是大唐的東都,因為關中缺糧的緣故,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唐的中心其實不在長安,而是在洛陽。 大理本來就是邊陲小國,如今哪怕是闊起來了,底子還是太薄了,因此,使團過來的時候很是開了一番眼界,不過,他們還是記得段思平的話的,一路上一直在那里宣揚大理的情況,大理那邊生產出來的產品擺開來,便是包裝,用的都是精美的瓷器。 唐代這會兒,瓷器的工藝其實還沒發展到那個程度,段思瑾手里頭有不少瓷器的配方,又搞出了骨瓷出來,哪怕一開始的時候,因為工藝的問題,不夠細膩,但是釉色卻很漂亮,這些瓷器放到洛陽,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結果很多用來當做如香皂、牙膏之類的容器,頓時將這些價格其實不高的日用品看起來都顯得高大上了起來。 總之,大理使團帶來的新鮮東西在洛陽很是引起了一番轟動,各種精美的商品擺出來,叫人簡直是目瞪口呆,不覺得大理是鄉下地方,倒是襯得一幫洛陽權貴變成了村夫。 這也導致使團的一幫人自信心也上來了,洛陽人又怎么了,見識還不如我們呢!因此,愈發將大理吹得天花亂墜。哪怕大家只相信了一點,也能夠確定,大理那邊不是他們想象的那種蠻荒之地了。 其實自從安史之亂之后,大唐就不得不開始開發南方了,沒辦法,北方要么已經被那些外族占據,要么就被藩鎮控制在手中。這些藩鎮其實就是當地的土皇帝,就算是皇帝,也拿他們沒多少辦法。 因此,到了后來,原本被視為窮山惡水的嶺南也開始被開發了起來,不過老實說,那邊的情況其實依舊還是挺糟糕的,而大理如今是真的不一樣,當物質變得充裕起來之后,原本就沒有太多野心的那些山民自然也變得愈發和氣起來,不再是像從前一樣,對外頭充滿了不信任與攻擊性了。 不過可惜的是,雖說有不少人表示對大理很感興趣,但是也僅僅是感興趣而已,他們還下不了這個決心跑大理去。不過沒關系,當他們對大理有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日后如果遇到什么事情,說不定腦子里閃過的第一選擇就是大理了。 段思瑾暫時對于中原的事情不感興趣,他事情多著呢,要培育種子還有家禽家畜,這些雖說是輕車熟路,但是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偏偏大理這邊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幫忙,文盲太多了!因此,他如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掃盲! 為此,段思瑾不得不先緊急培訓出一批人出來,先教他們學拼音,然后自個編纂了一個包含了大概三千左右常用字的字典出來,然后就叫之前跟著他學習的那些各個部族的子弟拿著字典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開始教導,等到這批人教出來了,直接放到各地去掃盲。 算一算,這種掃盲工作起碼也要差不多三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出成果,這個效率已經比較高了。 段思瑾反正又不要求這些人學什么五經正義,所以,只要認識常用字也就可以了,為此,大理這邊的政令也開始使用淺白話,不再弄得文縐縐的,叫人看不明白。 段思平自個在四書五經上頭也沒什么造詣,大理這邊書籍可是非常昂貴的,即便是貴族出身,家里頭關于正統儒學方面的書能有個幾十本書也算是不錯了,倒是因為佛教盛行,這邊的佛經還是有不少的,段思平家中原本就信奉佛教,家里倒是藏了不少佛經,這也對段思平產生了不少影響。不過,等到段思平成年之后,還是讀了不少書的,都是他在游歷中原的時候讀的,民間真正有價值的書并不多,段思平看的最多的,居然是一些野史傳奇之類的。 如今做了大理國主,段思平派出使臣的時候,就吩咐使團在中原采購書籍,凡是能買到的都買回來,回來印刷成冊,供大理國民閱讀。 段思瑾干脆弄了個思感量子打印機出來,將自個上輩子記下來的除了一些涉及到修行還有比較高等的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都打印了一份,交給段思平,叫他去安排人印刷,段思平當時那神情,簡直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哪怕知道段思瑾生而知之,早有宿慧,但是,他居然曾經讀過這么多書,光是打印出來,就能充滿幾間屋子,就這還是因為打印出來的字比較小,排版也比較科學的緣故,要是放大到這個年代正常書籍的規格,只怕這體積還要更龐大幾倍,這簡直叫人窒息了。 但是對段思瑾來說,這才哪到哪呢,這些都是比較基礎的東西,如果將他看過的各種由基礎的自然科學延伸開來的學科書籍什么的也跟著打印出來,那簡直是更加要命了。 要知道,對于智慧生命來說,知識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簡直可以說是爆發性發展的,可能短短十年之間新發現的知識要比前面幾千年的總和都要多,當然了,像是段思瑾這樣,在很多學科上頭,都掌握了比較高深知識的人還是不多見的就是了。 段思瑾弄出來的這些書籍自然都充入了大理段氏的皇家書庫之中,段思平發現這里頭很多只怕是中原那邊的人聽都沒有聽說過的,自然也不能所有的都拿出來印刷,有些還是不太適合傳播出去的,因此,干脆只是選取了一些來印刷了。 段思瑾弄出來的其實比較少,畢竟兩個世界的歷史段思瑾肯定是不能保證相同的,哪怕是同一個結果,可能過程都不一樣,照本宣科的話,別搞得誤人子弟,那可就不好了,因此,如果想要什么史書的話,最好還是從中原那邊弄回來,應該更加靠譜一些。當然了史書這種事情,本來也不能全信就是了,一方面,史書的修訂難免要受到皇帝的影響,另一方面,史官也很難真的站到客觀的角度,一般總有個人好惡在里頭。最典型的,孔夫子當初修訂春秋,不還來了個什么春秋筆法嗎?他自個也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可見,他自個也知道自個到底干了什么事! 而等到后來,都是為前朝修史了,這里頭自然有摻雜了更多的私貨,就像是大唐,給隋朝修史的時候,任楊廣當初是何等英明果決,所作所為,又到底是為了什么,是不是真的窮奢極欲!為了顯示大唐立國的正義性,也得將楊廣寫得壞事做盡,所以合該亡國! 因此,真要是想要研究歷史,其實最好還是去研究起居注之類的,這些雖說里頭也可能會有一些私貨或者說是美化,但是,終歸會更加客觀一些。 而這個時候,段思平也已經叫人張羅著給南詔修史了,南詔因為之前的傳統,有很長一段時間,篤信巫神,因此,即便是以前的那些所謂的史料,也充斥著許多神話色彩,大家都對此深信不疑,即便是寫段思平這個大理國開國太祖,大家也在其中增加了許多神話的部分,就像是段思平當初少年的時候,在山上放羊,那些羊都口吐人言,說什么思平為王之類的話,許多人真的相信這一點。 段思平自然也不去解釋,當初他為了上位,本來也搞了不少裝神弄鬼的手段,有的是以訛傳訛,有的根本就是他安排人做的戲,就像是什么牛羊說話之類的,找個會腹語術的,就很簡單了,如今拆穿了就沒意思了! 段思瑾這邊好不容易將該編的書都搞出來了,如今除了干自個的正事之外,另外的工作就是教導段思瑜。 段思平雖說還沒有冊立太子,但是他那些親近的臣子都已經知道了段思平的安排。 段思英肯定是不能做太子了,哪怕楊桂仙已經出家了,但是,他身上楊家的血脈依舊是改不了的。加上段思英的性格,軟弱,依賴性很強,真要是將皇位傳給了段思英,說不定回頭段思英就淪為傀儡了。 而段思瑾對太子這個位置壓根沒有任何興趣,最后自然也就只剩下段思瑜這個人選了。 段思瑾如今這個圣子的稱呼,差不多整個大理都知道了,段思瑾的威望可不比段思平來得低,要不是段思瑾是段思平的兒子,又對于權勢沒什么想法,段思平稍微狹隘一點,都要忌諱這個兒子了! 段思平如今也在頭疼,到底該將段思瑾放到什么位置上,圣子并不是什么官方的職位,而段思平顯然也不能叫段思瑾如同那些部族的祭祀一樣,擔任祭司的位置。 段思平雖說篤信佛教,大理建國之后,就有和尚過來化緣,但是很顯然,如果說原本歷史軌跡上的段思平會廣建佛寺的話,如今的段思平,哪怕依舊信佛,卻也不會太過抬舉佛教了。 原本的段思平光大佛教自然也有為了鞏固統治的意思,畢竟,佛門的教義在那里,教人忍耐順從,這輩子受苦,只要積德行善,下輩子就能享福,這一點可以用來教化那些桀驁不馴的部族山民。 而如今呢,根本沒必要啊,大家日子都過得很好,一切都蒸蒸向上,再鼓勵佛教,就有些不符合自個的利益了,甚至,大理這邊如今幾乎是佛教一家獨大,段思平還要考慮著是不是要制衡一番呢!而且要是鼓勵大家向佛的話,萬一大家都跑去做和尚了,還有什么人來生產呢! 當段思平的立場變化之后,宗教什么的,對于他的影響就很有限了。何況,段思平也不是只有佛教可以選擇,他對于其他宗教也是有一定了解的。要知道,段思平的偶像里頭,還有一個是希夷先生陳摶呢,那位可是道門有名的人物! 因此,對于佛門,段思平雖然沒有打壓,卻也沒有過于重視,雖說給了當年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寺廟一些寺產,但是回頭,就頒布了比較完善的宗教管理條例,不光是對佛教,也對各個部族信仰的什么巫神一流,都有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說禁止血祭,如果涉及到血祭的,一律打為邪神yin祠一流,破山伐廟,禁止祭祀。而且,對于廟宇什么的,都限制了規格。規格也很簡單,按照地域和人口。多大的寨子,能夠修建多大的廟宇,里頭幾個祭祀,都有相關的規定。至于廟產什么的,也因此類推,平均一個人不得超過五畝地。 佛門自然大失所望,不過,明面上,也不能多說什么,主要是大理這邊的佛教流派,地位其實也比較尷尬。按照地理位置,大理這邊其實更靠近藏邊,按理說,應該跟藏傳佛教比較相似,但是,藏傳佛教教義其實非常極端,而且許多儀式非常殘忍,早在百年之前在南詔就被禁絕了。問題是,雖說如此,這邊的佛教教義還是受到了藏傳佛教的一些影響的,與中原那邊的流派又有許多不同之處,如此一來,他們想要發展,局限性就很大了。若是惹怒了段思平,他們的生存空間肯定也要被壓縮的,因此,也只能認了。橫豎如今信眾們都富起來了,給寺廟的供奉也很是豐厚,比起以前可是強多了。 段思瑾一開始的時候還擔心段思平被自個的信仰綁架呢,等到看到了段思平的作為之后,頓時松了口氣,段思平瞧著段思瑾的模樣,不由笑了起來:“小瑾你要擔心什么呢?我如今不是當年的我了,要是段家還是曾經那個布燮之家,就算是我到了年紀,直接出家也沒什么!可是,如今我已經是一國之主,一舉一動,都受人矚目!中原有個詩人說,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若是我表現得崇尚佛祖,那么,下面的貴族大臣肯定爭先恐后地供奉佛祖,甚至捐獻各種產業,民間說不定也會爭先恐后地出家為僧,到時候,佛門有錢有人,力量就太大了!”中原那邊多次滅佛,為的不就是這些緣故嘛,既然他已經知道了后果,為什么還要重蹈覆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