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皇位要繼承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31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西幻玩泥巴、不知人間晚秋、唯捆一生(骨科h兄妹)、穿越之一品賢妻、許你一世情(民國1v1)、我媳婦兒秦老師 完結+番外、天下第二美人[穿書] 完結+番外、言言、我想做你身邊的一棵樹、天生欠艸(1v1h)
段思平這邊很快與滇東諸部達成了協議,大家先埋頭搞建設,等到兵強馬壯,后勤充足的時候,就一舉起事。 段思平原本想要將段思瑾在其中的作用給淡化掉,但是架不住何家寨那邊的人喜氣洋洋到處顯擺,一些嘴巴簡直跟漏勺一樣的,將段思瑾生而知之,會走路就開始帶著寨子奔小康的事情給說了,頓時,各部對段思瑾簡直是敬若神明。 原本這邊各族都有信奉的神靈,很多還都是比較原始的信仰,佛教傳入之后,也有一些漢化程度稍微深一些的部族開始了解佛教的一些教義,也有人改信佛祖菩薩。如今段思瑾這般,在各族眼中,那就是天人下凡一般,直接就被奉為圣子。 段思平一開始還想要遮掩,但是很快也明白了其中的妙處,覺得這其實也不壞,起碼證明了段家起事乃是正義的,符合天意的。 然后段思瑾就直接了當告訴段思平,他是不打算繼承段思平的事業的,段思平對此簡直有些難以理解,表示:“成為一國之主,一言便可決千萬人的生死,你竟然一點也不動心嗎?” 段思瑾反問道:“對于一只想要飛上蒼穹的雄鷹來說,統領一個麻雀建立起來的國家,對他有什么意義呢?我追求的是個體的超脫,一個國家的責任對我來說是負擔,并不是什么榮耀!” 段思瑾想了想,又說道:“皇權是皇權,宗教是宗教!我曾經聽說過一句話,是西洋人說的,叫做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上帝是西洋那邊普遍的信仰,凱撒是他們那邊一個有名的君王!阿爹,我知道你篤信佛教,但是,信仰是一回事,當皇帝又是另外一回事!作為天子,應該無所顧忌,不該有什么信仰方面的傾向!” 段思平聽段思瑾這般說,他不由摸了摸段思瑾的頭,然后說道:“這個小東西,都教訓起阿爹我來了!阿爹心里有數,就算是阿爹想要侍奉佛祖,那也得先把自個的事情做完了再說!” 段思平得了段思瑾的準話之后,雖說心中有些遺憾,不過內心深處其實是松了一口氣的。段思瑾實在是太妖孽,任誰有這樣一個兒子,都會給人帶來不少壓力的。好在還有段思瑜,段思瑜就是一個比普通小孩聰明一點的小孩,對段思瑾也很是信服,段思瑾對這個弟弟非??粗?,也就是說,不用擔心日后出現兄弟之爭了。 在這個時候,段思平已經不考慮自個的長子段思英了,段思英身上楊家的印記太過鮮明,如唐太宗那等英明的帝王,哪怕覺得李恪肖似自己,也沒有考慮過叫李恪做儲君,就知道,流有前朝血脈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種桎梏。 滇東這邊熱火朝天搞建設的時候,段思瑾也沒閑著,這個世界的很多東西跟上個世界相似度很高,但是也僅僅是相似而已,畢竟是兩個規則其實并不是很相同的世界,因此,各種物種方面,還是有些區別的,段思瑾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補充一下自個對于各個世界的認知,他需要從這些微妙的不同中找出共同點還有具體是哪些地方的不同,如果他能夠將這些研究透徹了,對于他的未來會有很大的好處。 段思瑾對這個世界的武功也很感興趣,在他向段思平詢問了一番之后,段思平直接了當,將自個所知道的武功一股腦兒抄錄了一份,甚至包括他還在設想中的一些武功都謄寫了出來,給段思瑾參考。 段思平其實有些遺憾,他嘆道:“中原那邊有句話,叫做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在中原那邊也許并非是佛法作為昌盛的地方,但是卻是武學最為昌盛的地方。當年達摩祖師自天竺而來,在嵩山頓悟,建立了少林寺!達摩祖師在中原的武學體系上頭又引入了天竺的一些理念,還有自個領悟的佛法,創造出了諸多少林絕技!更可貴的是,少林寺達摩堂還一直有人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如今少林七十二絕技威震天下,可惜的是,少林寺對于外頭的武學倒是兼收并蓄,但是除了少部分入門的武功,其他的,只有寺內的僧人才有自個研習,我們這些外人只能聽到個名字,勉強知道其中的一些典故,至于這些功法的真正面目,卻是搞不清楚的!” 段思平當初其實是很想要跑少林寺藏經閣中逛上一圈的,只是他畢竟也是崇尚佛法,在這等佛門重地,還真是做不出這等不告而取的事情,因此最后只好作罷!當然了,他私心里頭,也覺得自個領悟的枯榮禪功不輸給少林絕技就是了。 只是枯榮禪功講究的是一種禪定的功夫,最高境界乃是非枯非榮,非假非空,在精神境界上頭,那真是很了不得,但是,論起真氣本身的特性,實際上并不怎么樣,對于身體的滋養有限,甚至為了提升其威力,還得損耗自身的體力乃至氣血。 這也是為什么段思平后來想要另外創出一門可以滋養rou身,性命雙修的內功的緣故,如今這門內功已經小成。段思平受到佛家的影響很深,因此,新創造出來的內功也是屬于那等有些極端的純陽屬性,為此,段思平還創出了一門指法,叫做一陽指。 段思平自個內功深厚,又覺得一陽指在指xue打xue上頭比較出眾,但是論起威力,實際上不怎么樣,因此,又琢磨著同樣利用指力放出無形劍氣來,這門功夫如今還在草創之中,并沒有真的成形,主要是這門武功需要內力深厚,還需要經脈強韌,一般也就只能靠著一陽指筑基,要不然的話,尋常人的經脈根本承受不住這樣的指力劍氣。 除了段思平自個創造出來的這幾門功夫,他還將自個曾經看到過,知道的武功都給了段思瑾一份。段思瑾仔細一看之后,也頗有啟發。 在這樣的低武世界,為了達成更大的殺傷效果,因此,這里的人對于內力還有招式的開發使用,效率都是比較高的。這也是難免的事情,高武世界的招式,多半其實是一力降十會,你隨手一巴掌就是十萬斤的力氣,高等一點的,隨便一招,就能引動方圓數十里的天地元氣,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精妙的招式也是無用的,因此,很少有人會研究什么招式,他們的招式為的就是驅動更多的元氣靈氣,或者是發揮更大的力氣。 而低武世界就不一樣了,大家得利用好rou身還有內力的每一分潛力,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威力來。 內力這玩意其實也是從氣血之中提煉出來來的,這等世界的人體質相對是比較羸弱的,如果純粹壯大氣血之力,需要消耗的資源那真是海了去了,畢竟,氣血之力對人體的強化是全方位的,從皮到骨,骨髓臟腑都得經受淬煉,這等世界元氣稀薄,其他資源也不豐富,想要靠著吃東西補充氣血,估計從早吃到晚,腮幫子都酸了都不夠用的。 因此這才誕生了內力這種簡化版本的氣血之力的應用方式,不需要鍛煉到皮rou骨骼這些地方,只需要淬煉相應的經脈就可以了,這就省去了許多資源。高等的內功心法的行功路線幾乎包括了身體中主要的各條經脈,而一些普通的心法,主要淬煉的就是一部分,比如說什么手三陽,足三陽之類的。 另外的外功又是走了另外一條路,干脆一點,直接利用藥物還有大量的食物什么的淬煉皮rou,也僅僅就是皮rou而已,效率非常低下,而且效果也不怎么樣,就是通過人體本身的自愈能力,強迫皮rou向著更加堅韌,更加抗打擊的方向進化。即便效果不好,但是消耗的資源也非??鋸?,因此,民間才有窮文富武的說法,因為民間流傳的武學就是各種外功功法,不過就是等級高低而已。 段思瑾研究一番之后,就將這些功法抄錄了一些丟到了論壇上,雖說他看不上眼,但是對于一些沒什么傳承的低魔世界,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段思平拿出來的幾門功法,如果繼續往上推演的話,在那等高武世界,也算是不錯的法門了。說白了,這等小千世界,實在是白瞎了段思平這樣的人才。 這也是難免的事情,許多小千世界的宗師,被世界本身的上限所限制,他們很多境界已經很高了,但是實力跟不上境界,如果沒有足夠的際遇的話,也就只能在這等小千世界沉淪了。 這些法門給了段思瑾不少靈感,段思瑾開始利用光量子計算機,準備給自個推演出一門足以護法的神通來。想著段思平說過的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話,段思瑾心里就有些癢癢,他可不像是段思平,對于跑到少林寺藏經閣偷看人家的秘籍比較有心理障礙,他可沒這個想法,在段思瑾心中,知識這種東西,能學才是無價的,要是放在那里,那也僅僅就是知識而已。大不了,回頭自個購買一些差不多檔次的秘籍,跟少林寺交換就是了,橫豎自個不占少林寺的便宜。 段思平在中原行走,對于中原的許多武林門派還是有些了解的,他閑著無事,就跟段思瑾說起各地的門派,比如說蜀中那邊,就有青城派,峨眉派,就算是天南地界,也是有一些武林門派的,許多是當年一些躲避戰亂,跑到天南這邊來的中原武功高手建立的門派,不過一般規模都不算大,就是一些小幫派而已,說白了,如今中原不太平,天南這邊也不太平,就算是武功高手,也信奉一個道理,那就是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說白了,尋常的高手,對付十個八個普通人,那是沒什么問題的,再多一點,那就是亂拳打死老師傅了。就算是那等一流的高手,在亂軍之中,也是被亂刀砍死的命。也就是段思平這種人,已經到了先天境界,修煉出了先天罡氣,不管是步戰還是馬戰,都沒什么問題的,才能在亂軍之中保住性命。至于話本里頭,什么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的,段思平也只能“呵呵”了,那根本就是很久之前,軍中斗將才會發生的事情,事實上,兩軍交鋒,早就不流行斗將了! 段思平對于天南這邊的所謂高手,那都是不屑一顧的,論武功,在中原那邊根本算不上號,論起一些偏門的本事,比如說用毒什么的,其實還比不上寨子里的那些巫醫巫師們。 段思平說著就是嘆氣:“其實如今在江湖上真正出名的高手也沒幾個!如今正是亂世,江湖也不好混,因此,倒是有不少人加入了軍中,我之前在軍中游歷,倒是見識過一些武功高強的武將,他們如今學的也是沙場上大開大合的功夫了,也不知道江湖何時才能恢復盛唐時候的盛況!”說著,段思平有些神往起來。 實際上,段思平對于盛唐那會兒的江湖印象也就是來源于一些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江湖傳說,比如說詩仙李白就是個劍道高手,曾經拜當時的劍圣裴旻為師,還有什么空空兒,精精兒之類的江湖游俠,另外,名震一時的聶隱娘也是有名的江湖高手。 之所以段思瑾覺得段思平也就是道聽途說,就是因為段思平也說不清楚這些人的成名絕技,具體事跡什么的,都是來自于那些傳奇話本,實在是沒有說服力! 見段思瑾露出了懷疑的神色,段思平也有些心虛氣短,不過很快,他就找出一個人來,說道:“別人我不知道,其實如今中原還是有個了不得的大高手的,就在華山上頭!” 段思瑾好奇地問道:“阿爹你說的是誰?你見過嗎?” 段思平露出了仰慕的神色:“我可沒機會見識希夷先生,那位一向神龍見首不見尾,已經多年不曾在江湖上露面了!希夷先生成名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真是力壓江湖,無人敢與之爭鋒!后來希夷先生出家修道,開始修煉金丹之法之后,露面的次數就很少了,不過前些年的時候,聽說還是有人在華山遇見了希夷先生,還得了指點,據說希夷先生儼然如同陸地神仙一般,真是想象不出來,希夷先生如今到了何等境界了!” 段思瑾聽段思平如數家珍一般,說著希夷先生陳摶當年在江湖上的諸多戰績,心中盤算了一番,這位陳真人在江湖上傳言很多,他如今在江湖人被人稱作是仙人,聲望極高。也是當年積威所致。 陳摶從小聰穎,過目不忘,經史百家,無一不通,無一不曉,十多歲就得了當時皇帝的召見,賜號清虛處士。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陳摶才初入江湖。 陳摶一開始進入江湖的時候,沒人把他當回事,哪知道,他從《道德經》、《南華經》、《易經》等道家領悟出了幾門武功,頭一次出手,便將當時黑道上赫赫有名的太行雙雄打得心服口服。幾年之內,他行走江湖,已經找不到敵手了,江湖傳言,他曾孤身一人上了少林,結果少林方丈,達摩堂首座,般若堂首座等人一起出手,甚至出動了十八羅漢陣,都沒能傷到陳摶一根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