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謝相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33
那人恍然大悟“陛下是與宗室生疏了?!?/br> 李聞笑了一下“何曾親密過?” 皇帝與宗親相互間都不親密,在京的時常能見,倒還好,不在京的便疏遠得很了?;实塾啄暝庥?,使她與劉氏并無什么歸屬,不過是面子上的事。諸侯王也因舊事,頗有些忌憚她,她被逐出宮門時,宗室中可尋不出一個為她說話的。畢竟那時誰能料到她有今日的造化。 倘若諸侯識趣,在她即位后,向她靠攏,以陛下的胸襟,多半也就揭過了,天下還是平穩為好??伤麄儏s仗著輩分,仗著各在封地,與朝中少有往來而沉寂不語,陛下哪里能忍得了這個氣。 要李聞說,皇帝到今日方想起削弱諸王,還是因她即位后一事接著一事,騰不出手來。 只是此事也稱不上急,不知陛下為何趕著休沐將他們召到宮中。 此事且得布置。劉藻召了大臣,說清意圖,便暗自思索起能為她行此事的人選,與宗室中最為囂張跋扈者。 歲末將至,各州刺史也將回京述職,她正可斟酌哪幾人堪用,哪幾人難以任事。要看牢郡國,刺史的作用遠不止在削弱宗室這一項,須得慎重方好。 凜冬酷寒,未央宮的燭火徹夜長明。劉藻常問謝文動向,欲知他何時方能往相府請罪,連續一月,失望至極。 謝相口上不言,內里必是難受。 劉藻也覺受挫,她不寄望親情了,何況她與謝相想要立足,靠得也不是旁人的寬容與情分。 于是,一月后,謝文忽然寸步難行。 京衛三十萬,分為四座大營,期門、金吾衛、羽林、宮衛各為一營。宮衛是劉藻前幾年新建的。 期門、羽林都曾戍守過宮廷,也都出征過邊塞,這兩支皆是精銳,有他們戍守宮廷,宮中自然無虞,可另一頭,他們也與朝中眾臣牽扯良多。劉藻便自羽林中抽掉了三萬將士,自成一軍,戍守宮廷,名為宮衛。 羽林、期門、宮衛同屬禁軍,三軍之中,宮衛與皇帝最親密。 這四軍各有將領,三禁軍之首皆稱為中郎將,金吾衛之首則稱執金吾。四軍職守每代皆不同,劉藻自即位至今,也做出了幾度調整。到了眼下,宮衛戍守宮廷,期門職守京師各門,金吾衛巡防長安城,羽林則成了一支專門的精銳,囤軍上林。 劉藻初命謝文為驃騎將軍,并執掌京衛,是真心委以重任,可謝文卻使她失望了。 皇帝若要忙碌,是會忙得喘不過氣來的。劉藻不再倚重謝文,她打算諸事都自己來辦,不再寄望旁人分擔。 京衛處還需費些心思,刺史入京,她也親自接見,察看十三名刺史的品性。如此一來,宣室殿的燈燭亮徹長夜便是常有之事。 待她總算得出空來,已過了冬至。她召人一問,得知謝文竟還未往相府請罪,當即大怒。 她已不求世人能理解她與謝相了,他愛冷眼愛不齒皆由他去,看在謝相的面上,她忍了??芍x相的教養之恩,提拔之恩,總還是在的,竟就全部一筆勾銷了? 劉藻氣得不行,令人將謝文召來。 謝文也是踟躕徘徊。他方自軍營回來,途經相府時,不由自主地勒緊韁繩,望向府門,寄望丞相恰好出府,與他相見。馬蹄聲嗒嗒作響,緩慢地走過相府。謝文走出了好遠一截,猶在不住回望。 侍從見此,上前道“君侯可是要往相府?” 相府已離得遠了。謝文黯然地搖了搖頭。 他至今仍以為姑母所行之事不妥??尚那橐雅c起初不同了。他起初以為羞恥,怒斥姑母使謝家蒙羞,后又覺無力,以他之能必是難以阻撓,再后來則是擔憂。 依姑母的性情,能與他坦言,定然心意已決,可她情堅不移,陛下那頭呢?天子富有四海,要什么得不到?即便眼下真心,十年二十年后,姑母衰老,她還能堅定不移否? 幾度糾結下來,最終還是擔憂占了上風。 他倒是想與謝漪詳談,可那日言辭過激,他一時無顏登門。 隨后,軍中又屢屢生事,原已蟄伏下來的將領漸漸不服調配,他的軍令日漸無人尊奉,軍紀也隨之松垮。他才與謝相生隙,軍中便跟著生變。非他陰暗,謝文不免想到是否是丞相暗下絆子,以此逼他低頭。 今日亦是如此,他下令期門軍與羽林軍冬日演習,以健將士體魄,卻被期門中郎將當面駁了回來。羽林中郎將是只老狐貍,看似勸和,實則也與他對著干,使他難以令行禁止。 謝文走過了相府,還在猜疑,羽林、期門二軍,是否是丞相授意,與他難堪。 但據他所知,姑母與期門軍并無什么交情,羽林倒是曾在她手中掌過一段時日,羽林中郎將曾是謝府座上賓。但自天子插手羽林以后,丞相便與那邊疏遠起來,將羽林軍讓給了皇帝。 謝文畢竟曾是謝漪精心培養的侄兒,不至于看不清形勢。 這些日子也瞧出來了,他能居驃騎將軍位,得封萬戶侯,非他功勞顯赫,而是陛下有意拔擢。他得罪了姑母,觸怒陛下,而后軍中受挫,其中必有關聯。 謝文一一想來,難免魂不守舍,回到府中,正欲更衣,宮中來人了,召他覲見。 劉藻剛與大臣們議完事,余下還有另一撥大臣需召見。 她撥冗令謝文前來,無心與他周旋,直言道“如何請罪就不必朕來教你了。今日你便登門,休再多做拖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