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謝相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97
劉藻的話語像是施了巫術,在她腦海中不住回蕩,她的模樣,笑著的,低落的,假裝可憐索求擁抱的,都不住浮現。謝漪緩緩地彎下身,將臉埋入手心,肩膀不住地聳動。 之后又過三月,劉藻仍是不曾私下召見謝漪,謝漪尋過她幾回,但劉藻都不愿開口,回回都提不起什么興致,連多看謝漪一眼都不曾。謝漪也只好默默地陪她坐上一會兒,便告退離去。隨著時日過去,她甚至想,她是否該為陛下物色一個新丞相,倘若陛下當真退卻了,她也不適合再留在長安。 每每念及此,謝漪便會想到李琳,她向陛下吐露心意,陛下不曾當面拒絕,那之后呢?她們可有私下見過? 直至六月中,昭帝忌辰,李琳隨駕。 劉藻立在祭壇上,正肅而立,莊嚴下拜,百官隨著她一齊下拜。 祭典畢,劉藻走下祭壇,身上的袞服都被汗水浸透了。 六月已是炎熱,單單行走于日頭下,都受不住驕陽灼曬,更不必說穿著厚重的袞冕了。劉藻的額頭兩頰都淌著汗,大臣們也沒好到哪里去。 幸而近處有宮室,殿中備了冰與飲品,供君臣消暑之用。劉藻率群臣入殿。 殿宇不算大,僅容得下二三十人,官階大的,入殿伴駕,官小的,自然只能繼續在陽光下曝曬了。 劉藻摘了平天冠,置于幾上,令人奉上酸梅湯,她記著謝漪這幾日正逢月事,不能飲冰,便與胡敖叮囑了兩句,謝漪的那盞酸梅湯中便去了冰。 昭帝忌辰,自是肅穆莊重的大事,然而天況炎熱至此,若再板著臉,寂靜而坐,不免沉悶。 幾名弄臣便說起笑談,來為君臣解悶,引得眾臣皆笑得前仰后俯。劉藻也有些笑意,李琳見此,便自告奮勇,也說了一則奇聞逗趣。她說得不如弄臣生動,但劉藻也笑了笑,夸了她兩句。 李琳明顯很是欣喜,望向劉藻的眼睛中都閃著亮光。這些自然都落入了謝漪眼中。謝漪低眸,望著地,心中的傷口越來越深,仿佛永遠不能愈合了。 眾人興致越發高昂,李聞卻忽然走到謝漪身旁。謝漪就坐在御座之下,與皇帝靠得極近,見他過來,劉藻也望向這邊。 李聞朝著謝漪,開口道“今日昭皇帝忌辰,當年昭皇帝駕崩,因膝下無嗣,引來不少動蕩。下官不免視為前車之鑒,時時警惕。陛下后宮空置,皇夫人選遲遲無著落。此事還得謝相拿個主意,勸一勸陛下?!?/br> 話語一畢,殿中寂靜。人人都望向謝漪。 第102章 這大殿之上,皆是重臣,多少都能揣摩皇帝心意,自然不會不知,皇帝不愿擇立皇夫。她對皇夫一事,閉口不提,幾乎稱得上深惡痛絕。故而眾臣雖急,也不敢輕易提及此事,唯恐觸了皇帝的霉頭,皇夫立不成不說,自己還受陛下責備。 眾臣齊齊望向謝漪,聽她如何應答。 劉藻也看了過來,李琳神色緊張,看了看皇帝,又望向祖父,滿面憂色。 謝漪答道“此陛下家事,無需臣下置喙?!?/br> 這回答中規中矩,眾臣暗自失望,然轉念一想,也只得如此答話,陛下就在上頭看著,經去歲那一場,眾人都見識了皇帝的固執與手腕,朝中上下尋常也不敢觸怒她。 李聞容色一肅,劉藻卻不易察覺地在眼中劃過一抹笑意。 “中宮之位,關乎宗廟社稷,又何來家事之說?謝相莫非忘了當年昭皇帝大去,因無嗣而立昌邑王。昌邑王不堪為君,將朝堂折騰得烏煙瘴氣,致使群臣離心,朝野動蕩。此皆因昭帝無嗣。丞相難道要使舊事重演?”李聞振然有聲道。 大將軍孫次卿忍了這些年,好不容易使人遺忘當初是他扶立昌邑王的事,不想他忽然提起。孫次卿惱怒不已,憤然瞪了他一眼,又恐皇帝想起這舊事,厭見他,忙低下頭,愈發不敢作聲。 謝漪微微仰頭,望著立在她身前的李聞,鎮定道“群臣離心,朝野動蕩,非因昭帝無嗣,而因昌邑王無能,無人君之氣?!?/br> “若是昭帝有子,便不會……” “縱使昭帝有子,也未必英明清正?!敝x漪說道。 昭帝若有子如昌邑王,便連廢都廢不得,更不好收場。 李聞啞口無言。謝漪不由望向劉藻,劉藻的唇畔滿是笑意,甚至連稍加遮掩都不曾,嫣然燦爛。謝漪也隨著舒展了眉頭。 “如此說來,丞相以為陛下不當立皇夫?”李聞又出聲道。 眾目睽睽,謝漪自不能答不當,可她卻開不了口。眾目睽睽,人人都看著,不是剖析深情的時候。她知,即便她答了當立,陛下也能體諒??刹恢趺?,她卻說不出口。 李聞卻咄咄逼人道“只依丞相之見,陛下是該空置后宮,使得身邊冷清,無貼心之人,還是擇立皇夫,充盈內庭,誕下皇嗣,使國有基石?” 謝漪余光瞥見劉藻的眼睛冷了下來。 李聞如此逼問,謝漪便不好搪塞,一時間答不上來。大臣們先是瞧著這邊,見丞相遲疑,不由奇怪,紛紛交頭低語。 若是勸說陛下,自然無人肯冒風險,可只言一己之見,又有何不好言說的?立與不立,有何難言?陛下也只一時不愿擇選皇夫,總不是當真要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