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謝相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36
“陛下不妨下詔,先斥責,而后令楊敞提一章程來,問他要如何既守禮法,又使陛下能盡孝心。此詔一下,朝中必會議論喪期過短,也必有大臣提出恢復古禮,他們爭論去了,自也顧不上陛下?!贝隣幷摮鼋Y果,這邊喪儀也當畢了。 劉藻一聽,覺得可以,與謝漪感激地點了點頭,令人擬詔去了。 擬詔用印,又使人頒布,劉藻便去堂中守靈。 謝漪除有事要忙,多數時候都陪著她。劉藻累得很,可合上眼卻怎么也睡不著,她又滿腹的話想說,便忍不住與謝漪說了起來,說的都是小時候的事。 “年幼時,知曉了身世,也十分怨憤過,尤其此事還不是什么秘密,鄰舍與家人總以或輕蔑或憐憫的眼神看我,就極怨憤。覺得同是劉氏血脈,武帝之孫,何以落魄至此,畏畏縮縮地活著。都是外祖母勸的我?!?/br> 她記憶中就是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自是有許多往事可說。從前劉藻也不會與人說起,這些事,都是她落魄時發生,說了倒像是求人可憐。 可對著謝漪,她就不會有這顧忌了。她有什么事,是謝相不知的呢?她只恐自己過于絮叨,致使謝相煩她。 于是說不幾句,她便有些窘迫,草草說了結語:“多虧外祖母,否則,我必是一個憤世嫉俗的性子?!?/br> 謝漪哪里會煩她,她只擔憂陛下熬壞了身子,與她接話道:“老夫人待陛下有恩?!?/br> 靈堂縞素肅穆,燈燭不時晃動,又因是夏日,恐尸身腐爛,堂上放了許多冰,其實是有些陰森的,可劉藻一點也不怕,她看了許久靈位,神色越發恍惚起來。 謝漪恐她又陷入悲傷中去,與她道:“老夫人在臣家居住之時,也曾數度提起陛下年幼時事?!?/br> 劉藻聞言,果真望向她。 謝漪將聲音放得急緩,一字一字,如說故事一般與她說了起來:“陛下年幼時,有一年踏青,陛下不留神,與家人走散了……” 劉藻跟著謝漪的話語追憶起來,謝漪的聲音漸漸輕下去,劉藻逐漸與她靠近,不知何時就靠在了她肩上。 “好不容易尋回,老夫人喜極而泣,又后怕不已,陛下卻只顧著笑,一點都不知闖下了多大的禍事?!敝x漪輕輕地說完,劉藻的呼吸已沉下來了。 熬了三日三夜,縱是鐵打的人都撐不住。謝漪松了口氣,又等了許久,確定劉藻睡熟了,方防著她躺下,讓她的頭,枕在她的腿上,好睡得舒服些。 在靈前熟睡的確失禮,但謝漪恐怕轉移,會驚醒陛下,且老夫人那般疼愛陛下,泉下之靈有知,也不會怪罪陛下的。 距天亮還有三個時辰,謝漪卻是無半點困意,她就著燭光,看劉藻熟睡的容顏,只覺怎么都看不膩。劉藻睡著睡著,便將身子蜷起來,到天明,她已在不知不覺間靠近了謝漪的小腹,不知是夢見了什么,腦袋還在謝漪的腹上蹭了一下,很是親密。 謝漪抿了下唇,低頭看她,劉藻的皮膚很白,頭發卻如鴉羽一般濃黑茂密。謝漪晃了神,抬手輕觸劉藻額發與肌膚的交界處。發絲柔滑,肌膚卻有些涼,謝漪的指腹緩緩往下,輕撫她的臉頰,慢慢地到了唇角。 劉藻動了一下,抬手環住了謝漪的腰。謝漪如夢初醒,連忙收手,胸口不住地起伏。 劉藻醒來,已過了辰時,她睜開眼,入目便是謝漪的下巴,她怔了一怔,有些遲鈍地眨了下眼,忙坐了起來。 “陛下醒了?!敝x漪說道。 劉藻臉上都紅透了,點了點頭,又忍不住去看謝漪的腿,她枕著謝相,睡了一夜。 “陛下且去梳洗?!敝x漪聲音平穩。 劉藻忙答應,站起身,暗自留意謝漪的容色,卻見她的神色極為鎮定,堪稱波瀾不驚。劉藻紅著臉,也努力讓自己看起來鎮定些,沉穩道:“謝相也快去歇一歇,補個覺?!?/br> 謝漪便道:“好?!?/br> 劉藻著實待不下去了,她的心臟都快從嗓子口跳出來了,臉燙得像是發燒,快步走了。 待她離去,謝漪方扶著幾案站起,讓劉藻枕了一夜,她的腿早已麻了,一站直,膝蓋處如無數針扎一般疼。謝漪微不可見地皺了下眉,并未張揚,只靜靜站著,待好些了,為老夫人上了柱香,方緩步離去。 朝中總得有一人主事,劉藻在舊宅,謝漪少不得要為她撐起朝政,顧不上補眠,便去了衙署?;实墼t書一下,朝中果真便去議喪服。大漢以孝治天下,然而服喪之期卻著實短了些。 文帝的《短喪詔》定下以日易月,最高的三年之期,縮為三十六日。服喪當應哀情輕重而界定時日,區區三十六日哀痛追念,遠遠不夠。子路就嫌三年之期太久,孔子為此批評了他。 大臣中有不少便以為當復三年之期,只這是文帝定下的,皇帝為文帝子孫,推翻不免不孝。謝漪也不開口,只令他們去議,好讓陛下安安心心地送老夫人最后一程。 等到他們議完,得出不可更改先王舊詔的結論,都已到了初冬了,老夫人葬入陵寢,舊宅依舊還在,只是劉藻不愛去了。 老夫人故去,于朝中而言,微不足道,葬禮之后,舊宅冷清,也無人提起,仿佛喪禮之時的盛況都是假的一般。 劉藻倒不大在意這個,她只要她記著外祖母,也就夠了,旁人本就不識得外祖母,提不提又有何分別?她也重新振作了,恢復了先前的作息。 天冷得很,才是初冬,便這般寒意侵骨,不知數九之時要如何熬。劉藻擱下筆,搓了搓手,胡敖見此,往邊上使了個眼色,令往火盆中多加些碳。 劉藻站起身,將手在火盆上烤了烤,而后又繼續看奏疏,待看完了,謝漪恰好過來,與她稟些要事。 劉藻一見她就高興,說了正事,又留了她多時,直至外頭飄雪,再晚道上便不好走了,方將她一路送到宮門外。謝漪也未顯出任何不悅,竟是事事都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