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謝相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37
劉藻恍惚道:“不、不知?!?/br> 太后自以為得計,說道:“謝相接老夫人入府,多半是好意。她為陛下擇桓匡為師,便是出于好意,桓匡雖迂腐了些,卻是先帝之師,朝中還有不少他的弟子。陛下得他扶助,是一極大助益?!?/br> 劉藻轉目過來,她知桓匡是先帝之師,卻不知他還有許多弟子在朝為官。 “謝相當年是帝黨。昭帝沖齡踐祚,大權落入梁集與大將軍之手,他要奪權,少不得與這二人周旋??上д训勰晟?,哪里能斗得過兩位老臣?!绷杭撬母赣H,她此時提起,竟是與提及大將軍一般口吻。 劉藻重新坐直了身子,專注地望著太后。 太后也不停頓,徑直往下說:“幸而有謝相輔佐。陛下恐怕不知,謝相宦途頗為不易。她是衛皇后撫養大的,本該安逸富貴,可惜巫蠱之禍,將衛氏一門都掃了進去,衛皇后與衛太子先后自盡。她在宮中,不知怎么保全了下來,武帝悔悟后,不免對衛氏有所補償?!?/br> 太后說的是十三四年前的舊事,那時謝漪也只十四五歲。 “可惜衛氏自大將軍過世,便無成器之人,全部加起來,還不及謝漪一人。謝相的母親衛少兒是衛皇后幼妹,她嫁入謝氏,是第二嫁。謝相雖不姓衛,卻與衛皇后最為親近。武帝便將補償都落在她身上,先讓她出仕,后將她安排到昭帝身旁?!?/br> “謝相輔佐昭帝,得了昭帝全部信任,昭帝十四五歲,謝相頻頻用計,使他組起帝黨,能與梁集、大將軍抗衡。至十七八歲,帝黨勢力壯大,竟有壓過兩位老臣之勢。昭帝掌握大權,順勢拜謝漪為相。自此,謝相后半生本該順了,誰知昭帝卻因病駕崩。帝黨分崩離析,她收攬十之七八,余下二三或入梁集之手,或入大將軍之手?!?/br> 劉藻聽到此處,立即明白過來。 為何桓匡迂腐,昭帝卻忍了他六年之久,因他弟子眾多,是最好的媒介。帝黨中必然有許多是桓匡弟子。謝相收攏十之七八,但未必就穩了,大將軍雖歸附她,也未必多真心,她用桓匡為帝師,是為安撫帝黨之心?;缚锏茏右虼耸芤?,余下之人也會念及先帝舊恩。 難怪她說,“天下間若有一人可為帝師,必是桓師?!?/br> 劉藻氣得要命,攏在衣袖下的手不住發抖。 用桓匡為帝師,多好啊。既可使她滿耳朵《詩經》,不通朝政,還能籠絡人心,鞏固大權。這還不止,她還將外祖母拿捏在手。哪怕為了外祖母安危,她也只能聽命行事。 劉藻的心冷透了。她閉上眼,雙唇緊抿。 太后在旁,看得興致盎然,小皇帝生氣而克制的模樣真是可愛。她也不再說下去,點到為止。正想著等陛下稍稍平靜些,再提一提一同對付謝相之事,不想只過了數息,劉藻便睜開眼睛。 她的眼中很冷靜,冷靜得多了頭,轉目望過來,太后一怔,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說起旁的事來。 劉藻照舊聽著,起先她的神色還有些僵硬,說上幾句話后,又平淡起來。太后暗示了幾回,可與她聯手,壓制謝漪,小皇帝都像沒有聽懂,不肯接茬。 太后不由怒從心起,不知謝漪給小皇帝灌了什么迷魂湯,分明已是怒火中燒,竟仍不肯與她結盟。 一日下來,又不歡而散。 太后一走,劉藻便喚了一名宦官近前?;鹿俨恢菹乱蚝蝹鲉?,跪在殿中,恭敬等候吩咐。 劉藻打量了他片刻,道:“你去上林苑做馬監吧?!?/br> 此言一出,宦官大驚,連春和都是訝然。 劉藻笑了笑,點點頭,道:“去吧?!?/br> 宦官抬頭,對上皇帝的目光,驟然明白了什么,俯身頓首,退下了。 劉藻看著他退出殿外,臉上陰沉下來。 春和仔細串聯今晨之事,方想通其中緣由。 陛下遣人往外祖家,并無多少人知曉,她并未直接見禮官。晨起不久,她召了這宦官單獨入殿,說了兩句,之后那宦官就不見了蹤影。眼下看來,他是去向那禮官傳令去了。 太后今日忽然到來,又待得這樣久,本就反常。陛下中間一串聯就想明白了,那宦官向太后報了訊,他是太后的人。 只是不知陛下如何斷定告密的是宦官,而不是那禮官。 春和不知,劉藻自然一清二楚,她之所以選那禮官,是因那名禮官是謝相的人。謝相與太后正勢如水火,哪會向太后傳訊。 她趕走了宦官,想了想,又令胡敖來補了他的位。朝中她做不得主,未央宮卻是她說了算。 處置完了此事,便余下謝漪之事。劉藻光是想一想都氣得咬牙切齒,她這般信她,縱然不知她有何私心,縱然有所懷疑,也愿再等一等,等情形明朗些,而非與太后聯手對付她。 她甚至讓謝漪為她揉揉小腹,一點也不防備! 可她就這樣對她??! 全是利用!全是蒙蔽! 劉藻按捺下怒意,隔日照常往柏梁臺。她要待下學后,再召謝漪來,問個明白。劉藻一路走一路想,不過謝漪此人心機深沉,她就算當面問了,她也未必搭理,或是避而不答,或是不加理會,必不會坦言相告。 劉藻又想,或可與太后聯手。只是她再怒,也未喪失理智,與太后聯手,不過是去一狐貍,又來一豺狼,未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