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謝相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30
劉藻一聽,也不再問,心中卻不免多了幾分期待。她什么都不懂,如何治理天下,如何駕馭朝臣,甚至連大漢有幾國幾郡都一概不知,自然希望能有人為良師,引導她做一個真正的皇帝。 大臣們已在商議,想來不久,她就能有良師教導。 劉藻心生喜悅,又問太后:“太后有事,使人召見便是,何以親自前來?” “倒也無旁的事,晨起聽聞陛下染恙,心中掛念,特來看看?!碧笠幻嬲f,一面看了眼書案,略含責備道,“既是染恙,便該安心歇著,何必著急?!?/br> 她語氣親近,劉藻有些不習慣,心下又不免多思,太后這般親近,為的什么?面上則是笑了笑,笑意頗為靦腆,道:“多謝太后關懷?!?/br> 太后一笑,話語卻忽然一轉,道:“我聽聞,大朝后,陛下容色蒼白,腹痛臥床,謝相未經通稟,直入殿中,至床前探視。謝相此舉,甚為不妥,只是她關切圣體,一時心急,望陛下切勿見責?!?/br> 小皇帝頓時臉色微紅,又忙正色道:“朕明白?!碧热籼蟛惶?,她還未發覺謝相直入床前,甚是不妥。 太后顯出欣慰之色,繼續道:“謝相乃是先帝股肱,甚受先帝倚賴,有她輔佐你,我也好放心?!?/br> 此處劉藻便不懂了。她由太常與禮官教習,二月來,學了些為君者之風,稍稍外朗了些,并不那么惜字如金,也習得些許禮儀,知曉當如起臥飲食,只是具體的事,她仍是一無所知。 先帝倚賴謝漪,她曾聽胡敖提起過,究竟如何倚重,則無人與她說過。 劉藻點了點頭,以示明白。 太后站起身來,她來此似乎只是為謝相不妥之處解釋一句,又囑咐新君,倚重謝相。劉藻起身相送,心中則略微驚訝,太后與謝相,何時這般好了?前幾日,她們尚為她居何處,起過分歧。 太后緩步至殿前,回頭見劉藻送她,與她道:“不必送了?!?/br> 劉藻見已至殿外,確實不好再送,便抬袖一禮:“太后慢行?!?/br> 太后點了點頭,又伸手理了理她肩上褶皺的衣衫。劉藻險些忍不住后退,幸而她站住了。 “陛下有恙,當先知會我才是,怎能先去請謝相來?謝相雖是能臣,究竟是外臣。我與陛下方是至親,無不能言之事。我知陛下對我有心結,想是有人說了什么,使得陛下誤解。這也無妨,時日久了,總能看透人心?!?/br> 拳拳之言,甚是動人。劉藻卻將她的話一字一句,刻入腦海,細細咂摸她話中之意。 “我已是太后,再無所求,何必來害你,徒生動蕩?陛下……”太后看了看皇帝,嘆了口氣,竟不再往下說,舉步而去。 劉藻抬袖下拜,直至太后走下高臺,方直起身,望著太后遠去的背影,蹙起眉頭,不知在想些什么。 到底已是秋日,秋風漸起,涼意浸體,劉藻又覺腹間有些疼,又有些悶。數名宦官捧著數十竹簡,匆匆趕來。上到高臺上,才知皇帝在此,連忙跪下了行禮。 劉藻目光低垂,落到他們身上,微微彎了彎唇,道:“免禮?!?/br> 春和在她身后,見她出聲,方上前道:“外頭風大,陛下入殿去吧?!?/br> 劉藻點了點頭,走回殿中。 再入殿,卻沒有方才來時,決心勤勉的樂觀積極了。 她不由打量起這間大殿。 大殿鋪設了地板,入殿皆在門口去鞋履,著布襪而入,故而門前有一宮娥侍奉。大殿寬敞,足能容納百人,兩排柱子支起殿梁,甚是宏偉。劉藻看著那些房柱,想到她年幼時聽的一則故事,說的是荊軻刺秦王的古事。 荊軻入秦,圖窮匕見,秦王見事不好,掀案而起,繞著柱子跑,來躲避荊軻的追殺。 秦王的大殿也該如宣室般寬闊宏偉,有這樣多的柱子,方能使二人,在殿中一追一跑。 劉藻走到御案后坐下,殿中境況,頓時一覽無余。她這才覺出陌生來。她從前所居房舍很小,遠比不上宣室殿莊嚴,更不及承明殿華麗。 劉藻微微舒了口氣,振作起精神來,思索太后適才那番話,有何含義。 太后似乎是為謝相不妥處解釋而來,但臨去前,那番話,又似為她們之間的生疏而傷心。 劉藻并不怎么相信,她確實已是太后,但未必再無所求。倘若只要居太后之位,便別無所求,她又何必與謝相一同謀廢昌邑王?昌邑王在位,她也是太后。 更使劉藻心驚之處,則是太后與她分居二宮,但未央宮中發生之事,不過一個上午,太后在長樂宮便一清二楚。 第17章傀儡 大漢的規矩,大朝僅在每月朔、望日舉行一回。大臣們出入宮門需有“門籍”,門籍上載有姓名貌狀。無門籍者不可擅入宮門。 景帝朝時,魏其侯竇嬰惹惱了竇太后,竇太后下令除其門籍,便是不許他再入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