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在唐朝 番外完結_第118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穿書后我愛上了蹭初戀熱度、相思西游之大圣追愛記、病美人 完結+番外、手撕系統后,我穿回來了!、夫人,你今天喜歡上我了嗎、我和對家鎖了[娛樂圈]、配角光環[穿書] 完結+番外
太醫署中各黨勢力隱隱叢生,撥開太醫博士們積年的同班之情和和睦睦的表象,底下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當然遠勝于一個天資稍佳的小小生徒所具有的價值。 “雖然老夫與你無師徒的緣分,但也算有一則知遇的佳話?!睆埰鹑史啪徚松裆?,眼中不乏暖意,“沈博士雖然玩心不泯,但是醫術無雙,且師承孫思邈仙人門下,老夫嘗自嘆弗如。照今看來,你與他也算是投緣?!?/br> 這話算是解開了吳議心頭那個繞了一年的結,也帶了一重寬慰的意思。 其實吳議自從郿州一行,早已對沈寒山心服口服,沒有了“屈居”其門下的想法。只不過在外人看來,錯失張起仁這個眼下熾手可熱的大紅人,而投入性格怪癖的沈寒山門下,的確是委屈了他這個“天資過人”的學生。 心中明白張起仁的好意,吳議也從椅子上站起來,恭恭敬敬地一鞠躬:“若非有博士提攜之恩,學生此刻還囿于袁州城的一片天地之中,尚且不知道天高地厚,大恩大德,學生此生不忘?!?/br> 張起仁虛扶一把,將兩人的距離又拉進了一分:“老夫在袁州之時,就知道你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所以才將你帶來長安。如今看來,老夫雖然年紀大了,眼睛還不算渾濁?!?/br> 這話的意思自然是要他記住當日的恩德,眼下這個年輕人就是這一批生徒里最出挑的一個,將來是否能夠達到自己、孫啟立,甚至是鄭筠的位置,都很難說。 他已經老了,服侍不了多久了,但是他的主子還很年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人心這種東西易散難聚,非三兩天的功夫就能攬得,哪怕是一個還未出頭的生徒,能拉攏的,就不必推走。 吳議心里明白,面上亦真誠地一笑:“學生必不忘博士提攜之恩?!?/br> 話說到這個份上,茶也涼了,再品下去,也沒什么滋味。 宮門一去數個時辰,眼下日頭已經攀到天頂,張起仁也不留他們吃飯了,親自拄著拐杖送他們到張府門口。 然后才將下人寫好的月華丸的方子封好,交給吳議手中。 “此藥雖然是治療陰虛咳嗽的良方,但是藥力猛如煎火,不可輕易使用?!?/br> 張起仁最后交代一番,才揮一揮手,目送師徒二人坐上馬車,遠遠消失在宮城的方向。 —— 吳議和李璟師徒二人回到太學時,早有一名平日照拂李璟的乳娘急得焦頭爛額,在太學門口不住地打轉。 瞧見李璟跟著吳議蹦跶著回來,趕緊一頭撲過去:“我的小祖宗喲,你怎么這時候還不回來?!?/br> 李素節的爵位再低,眼前這一位也是名正言順的皇孫,正兒八經的世子,不管武后一句“好生照拂”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都不能讓這個小家伙逃出長安去。 雖然心里知道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李璟消失了一整天,還是讓她心中擂鼓似的緊張了好一陣。 她思來想去,也只能是在吳議這里玩了。 吳議無可奈何地一點李璟的額頭:“怎么不和乳娘說好?” 李璟被乳娘勒在懷中,還是很給面子地垂下了頭,表示自己知錯了,下次一定不會再犯。 等乳娘把這個小祖宗領走,吳議才展開張起仁所贈的“月華丸”的方子,坐在案前仔細研究。 天冬、生地、麥冬、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貝母、真阿膠、茯苓、獺肝、廣三七…… 吳議目光在“獺肝”上遽然一跳,難怪張起仁說著方子藥性剛烈了,雖說是藥三分毒,這獺肝可以說是是毒三分藥了。 就連如今赫赫有名的大夫、孫思邈的密友孟詵都曾說過這藥是“只治熱,不治冷,不可一概爾”,若病人是冷氣虛脹,那就等于下了一味毒藥進去。 而在他的印象中,百部、獺肝、不僅僅是益肺補肝之用,更兼有一道更要緊的作用——抗傳尸之病。 傳尸……吳議不由收攏五指,心頭劃過一絲不安。 “傳尸”是從該病的傳染性特點所命名的,此類疾病在這個時代還有一個更貼近現代稱呼的名號——肺瘺疾,也就是在一千多年后依然令人聞之生駭的疾病,肺結核。 這個時代的醫生們認為那些得了肺結核的人的尸體就是傳染源,而普通人生病就是因為抵抗力降低,被死人的病氣所侵蝕,因此就歸納出了這個聽起來異常駭人的名字。 而駭人的并不單單只是名字而已,在這個缺乏殺菌藥和抑菌藥的年代,根本沒有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等大名鼎鼎的專業抗癆藥,得了肺結核幾乎是死路一條。 哪怕是張起仁這一劑月華丸,恐怕也只能延壽續命而已,想要根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傳尸也有另一重意思——一得此病,就等于成為一具等待被抬入棺材的尸體,必死無疑。 這就是李弘生命中最措手不及、最無可奈何的那個轉折,也是李唐王朝筆直軌跡悄無聲息轉彎的一刻——它就擺在自己的面前的一張薄紙之上,擺在李弘已經漸漸生處病灶的肺腑之中,擺在目力可及的將來。 吳議手中一松,這張薄薄的紙片便無聲無息地翩然落地。 它仿佛就是一道來自張起仁的判書,它判定了李弘的病,預見了這位年輕人的死亡,是提前了四年的凄切悲嚎,是來自未來的一封吊唁,是這位老太醫對主子最后的掙扎和無力的拯救。 難怪張起仁對沈寒山都不曾告訴過這方子——只要稍有功力者,就能看出其中的關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