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在唐朝 番外完結_第2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穿書后我愛上了蹭初戀熱度、相思西游之大圣追愛記、病美人 完結+番外、手撕系統后,我穿回來了!、夫人,你今天喜歡上我了嗎、我和對家鎖了[娛樂圈]、配角光環[穿書] 完結+番外
李素節的目光落在窗外李璟憨笑的面容上。 他的兒子還很年幼,長安是個很美的地方,他希望他也能親眼看一看。 吳議陪李璟在院子里玩鬧了好一陣,才哄得小朋友老老實實回去法。 剛想回自己的小廂房輕輕松松地癱一會,便瞧見李素節笑容和煦地迎面走來。 照面就是開門見山的一句:“恭喜?!?/br> 吳議暗自抻了抻疲軟的腰骨,依舊裝傻充愣:“郡王爺這話是什么意思?” “我聽說你頗得張博士青眼?!崩钏毓澦餍蕴裘髁嗽掝^,“那一位博士我也曾相熟,他素來愛惜人才,斷不會埋沒了你的才學,想來時日一到,你就要隨他赴京,從此之后青云直上、鵬程萬里,前途不可限量??!” 吳議心口一頓,這才明白李素節往常那副自信是來自哪里。 作者有話要說: 李素節這個人呢,在歷史其實基本沒有啥名堂 比他更有名的是他的jiejie義陽公主李下玉、高安公主,就是被武則天幽囚數年后,強行嫁給兩個rou絲的可憐妹紙 而比這兩位更有名的,是他們的母親蕭淑妃 想必對唐朝稍有興趣的朋友,都聽過她那句“我后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 在這樣的身家背景下,這位四皇子的日子是真的很苦了 而李璟作為他的嫡長子,其實和鄉下泥猴沒啥大的差別 不過清貧歸清貧,小朋友的童年還是很快樂噠 第12章 他想了想:“我出身微賤,本是草莽一個,根本不是官學里的生徒,連被甄選的資格都沒有,恐怕要辜負郡王爺的期望了?!?/br> 李素節撫手大笑一聲:“此言差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從古至今都不缺困境里面逼出來的英雄豪杰。就拿漢時名臣陳平來說,他出身貧寒,地位低賤,但勤學不輟,艱苦奮斗,終于光耀門庭,流芳千古。所以真正的良木,愈是在貧瘠的土地,愈能扎根得更深更穩。從來英雄不問出身,能否有成還賴時運,你難得有這樣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又怎么能輕縱了呢?” 這位四皇子的話語字字鏗鏘,句句有力,要放在高考場上,絕對是一篇令考官叫好的滿分作文。 可惜吳議是個不愛文學愛科學的理科生,這種博古論今的勵志議論文早就折磨過他整個高中生涯,讓他生生鍛煉出一雙百毒不侵、油鹽不進的眼耳。 更何況出人頭地未必就是風光好事,君不見扁鵲慘遭同行妒殺,華佗亡于政客毒手,現任皇帝李治動不動就要頭風發作,算算年頭,過不了多少年就要迎來武則天統治下的酷吏時代。 他可不想嘗一遍請君入甕的把戲。 總而言之,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話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錯。 于是他淡淡一笑,又把太極推了回去:“郡王爺言之有理,只是我命薄福淺,老天賜我不死已然是莫大的恩惠,又豈敢覬覦更多?!?/br> 李素節還不肯死心:“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孔明先生嘗自嘆命途多舛,終成一代名臣,你又何必妄自菲???” 吳議幾乎悶出一口老血,要和四書五經倒背如流的文科小天才李素節辯論,他那點墨水實在是不夠用。 也難怪武則天這么厭棄這個別人家的兒子了,李素節動輒就引經據典地寫篇小論文,內容還多半是忠孝仁義那一套朽出蟲子的老生常談,他本來是跟親爹剖心剖肺地陳情,只求一個安穩日子,卻沒意識到一字一句都戳到繼母的背脊骨上。 武則天可不是受人恩惠的吳議,既然不能從文章里挑出錯處,就干脆大手一揮,賜他個永不歸京。 眼不見,心不煩。 李素節自知一篇《忠孝論》害苦了自己,從此投筆從言,再也不白紙黑字地留下證據了。 吳議有幸成為繼李璟之后第二個長篇大論的受害者,正絞盡腦汁如何把這糟心事敷衍過去,李福已慌慌張張從門口攆過來。 “老爺,吳府的人來請,說請您過去和張博士同席吃頓飯,還有……”他覷眼瞧了瞧吳議莫名欣慰的神情,結結巴巴地補充,“還有吳公子,說也請你過府一聚?!?/br> 吳議才松了的一口氣頓時又堵回心口:“我?” 李福搗蒜似的點點頭,也跟著主子一起加入八卦的陣營:“吳先生來了我們郡王府這么久,吳老爺從來也沒支過人問個信,今天卻特意要你也入席,準是張公開了金口!” 還不等吳議出言謝絕,李素節已經開了尊口:“你去回個話,說我們即刻就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