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在唐朝 番外完結_第21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穿書后我愛上了蹭初戀熱度、相思西游之大圣追愛記、病美人 完結+番外、手撕系統后,我穿回來了!、夫人,你今天喜歡上我了嗎、我和對家鎖了[娛樂圈]、配角光環[穿書] 完結+番外
小臟貓歪著脖子和天公斗智斗勇了一會,很快給磨光了精神頭,縮成一團偎在吳議腿上,睡眼朦朧地望著靛紫的夜空。 眼皮都上下打架了,嘴里還迷迷糊糊地念著“別吃我”。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可以照相的玩意兒,不然把這場景拍下來,李璟絕對能一睡成名。 吳議把手掌蓋在李璟的眼睛上,學著長輩哄小孩的童謠:“呼擼呼擼毛,嚇不著……” 很快,便傳來一陣小水泡似的鼾聲,吳議揭開手掌一看,小家伙嘴角掛著幾顆口水豆子,不知道夢里又在吃什么好吃的了。 —— 日頭在漸冷的秋風里漸漸縮短,吳議日日護著李璟去上學,閑暇時便趴在窗柩上偷學一二。 袁州官學窗柩上的灰塵很快被他的食指挨著擦遍,一劃蓋過一劃,孔夫子的大道理和神農氏的百草論筆畫交織,也唯有吳議自己還能看出其中的文字。 四書五經、醫科典籍常用的字大多都爛熟于心,其余生僻怪字就只有遇一個學一個,遇到先生也不會讀寫的,就只有認字認半邊混過去。 唐朝用的字典基本還是許慎那本《說文解字》,只是價格頗為昂貴,吳議摸摸包里那幾顆祖傳的銀碎,還是按住了躁動的手指頭。 這一日,吳議方把李璟送進學堂,便聽見遠遠傳來一陣車馬喧囂的聲音。 幾匹神氣十足的黑馬拖著一架馬車慢慢碾過來,后頭遙遙跟著一隊人馬,馬蹄和車輪幾乎都要把路旁的野草踏平。 一位錦衣玉帶的年輕武官騎在前頭,翻身下馬,對吳議一揚下巴:“命醫科官學的夫子出來接見博士?!?/br> 話音剛落,便聽得馬車里的人輕咳一聲:“不可無禮,我們是客,自該我們登門?!?/br> 那武官一邊應了聲“是”,一邊往后一退,撩開簾子,小心翼翼地把馬車里的人請下來。 吳議在旁悄悄望去,只見馬車里慢慢伸出一支堅硬結實的紅木手杖,生根般穩穩拄在地上,挺直的線條上閃過一絲凜冽的寒光,威儀萬分地展示著主人不可撼動的地位。 手杖的主人探出身來,周遭許多圍觀群眾早已驚叫出聲:“張博士!” 吳議心下一震,腦海里頓時浮現出一個姓張的名字。 東宮太醫,張起仁。 張起仁頗有涵養地緩緩一笑,側身對那青年吩咐:“你去知會這里的夫子,我要親自考查生徒?!?/br> 青年領命而去,只一炷香的功夫,全體生徒便被趕羊似的吆進院里,時不時有人偷偷抬眼窺去,猜度著這位名滿天下的老太醫究竟是什么脾氣。 “《神農本草經》中經里對茅根一藥是如何講的?” 低沉穩重的聲音如蕭瑟秋風里的一道高墻,把周遭數雙仰望的目光與一院紛飛落葉分隔開來。 一陣目目相覷的沉寂之后,終于有人緩緩舉起了手。 張起仁拿書點了點他的指尖。 “茅根味甘,寒。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名蘭根,一名茹根。生山谷、田野?!?/br> 吳栩逐字逐句地背完,又略一思忖,補充道:“茅根一名地管,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六月采根?!?/br> 張起仁已經年逾六十,但炯然有神的雙眼絲毫看不出老態,他頗有興致地接著考下去:“你的書倒是背得一字不差,那我問你,若病人濕痰停飲發熱,是否能用茅根?” “這……”吳栩頓了頓,聲音漸小,“茅根止嘔去熱,應當可用?!?/br> 一邊說著,一邊拿小心翼翼的眼神打量著這位高高在上的博士。 張起仁眼里的光遽然冷落:“你叫什么名字?” “回博士,我是吳栩,家父是……” 吳栩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一記書卷狠狠敲在腦頂,他手一哆嗦,不敢去擋,只僵直著身子聽訓。 張起仁又用力打了兩下,才重重道:“不求甚解!” 接著低頭看向大氣都不敢出一下的學生們:“你們有誰知道,他錯在哪里?” 一陣蟬鳴,四下無聲。 “你們若是一個能回答的都沒有,那全都不必來我這官學了!” 底下一陣無聲的攘動,這里面的醫科生徒上至四五十旬,下至十數少年,有的在這里胡混了近十年,有的則剛剛跨進這個門檻,都用眼神彼此推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