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慕良卿_分節閱讀_179
書迷正在閱讀:回到古代萬人寵[穿越+美食]、臨淵登仙 完結+番外、他們都說朕是暴君 完結+番外、據說談戀愛有助于逃生、六界網紅小藥鋪、女配總是自作多情、當王爺撿到未來腦公、種田的跟爺過吧[穿越]、ABO垂耳執事 完結+番外、我以為我在追求你[娛樂圈]
走之前,他看著已經默默在身后跟隨了好幾月的西門厭,道:“厭師兄,子房現在醒了,你也不用再費心。你有家室,不可長日在外,回去陪陪妻兒罷?!?/br> 西門厭垂首半晌,道:“他們走了?!?/br> 張良愣了愣,問去了何處。西門厭才又坦白,西門襄并不是他的妻子,這些年,其實都一直在騙他瞞他。一段說書人能講三天三夜的故事,他三兩句就結束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沉默了這么些年的男人,終于拿了勇氣傾訴。 張良的驚愕轉瞬即逝,知道了他的意思,淺淺一笑,抬手順了順踏雪的鬃毛,淡然道:“厭師兄,這話莫要再說,我心里裝不下?!?/br> 少年不再是少年,心里裝的分量也重了許多,不再是輕飄飄的一個人,而是一個國度。 語罷,飛馬揚袍,忙蹄快鞭,朝下邳趕去。 西門厭望著那背影,心中難受備至。還是沒忍住離開,就像往常那樣跟上去,不被發現。 荀況跟張良作別時,話不超過五句,卻也助他走出深淵。張良一人一馬去得飛快,由此,歷史上有了那段張良拾履的佳話。他也因而得了一卷受益一生的書——《太公兵法》。 他潛心鉆研,加上跟韓非生前寫的那一卷相結合,獲益匪淺。 春秋交替了兩個輪回,嬴政建立的大秦帝國根基開始動搖,民怨四起。張良嗅到出鞘的時機,便也不再猶疑,簡簡收拾了行囊。 臨行前,他去了慕良山頭。 “韓兄,我今日折了一枝梨花,開得不錯,特來給你瞧瞧?!?/br> 他望著一方墓冢,目光柔和。 韓非的墓葬在他們昔日棲身的茅屋旁,那里剛能瞧見山頭的一片梨樹。那是張良當年種的,現已枝繁葉茂。 “你當日與我說的話,我竟想了這么久才明白。你心系江山的夢沒能達成,子房與你約定,接著你去達成?!?/br> “所以,我要下山了。以后不能每日陪你,不過有這枝梨花相伴,你應該不會孤獨?!?/br> 他去得決絕,發間紫藍色的頭帶在空中劃過一絲飄逸的痕跡,瀟灑不羈。 那時,他正趕上轟動天下的焚書坑儒。 咸陽城的上方被火光映了半邊天,犯事的儒生通通上了枷鎖,被趕上萬人坑。烏泱泱一群人站上去,哀嚎聲一片。 嬴政有令,談《詩》《書》者處死,崇古非今者滅族。 犯事者數百,其中便有荀況和顏路。在李斯的示意下,荀況可保萬全,但老頭子心氣高,聲稱看倦了世事。一個人孤傲地坐在桌案邊看書,便再也沒起身。小廝去叫他吃飯的時候,尸體已經僵硬。 張良趕去時,顏路也正邁上坑沿,他在儒家德高望重,此前受了嬴政許多青睞,故而沒有枷鎖。 嬴政的意思,是將他禁足在一處屋舍,終身不得跨出房門,不得寫書吟誦,便放他一命。 他卻十分釋然,道:“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該以這種方式赴死了?!?/br> 黑煙漫漫,人們的身影在烈焰后方變得扭曲,竹簡在熊火中化成灰燼,積累了幾百年的文化結晶,一夕之間泯滅。 此舉之后,又加上勞役繁重,嬴政徹底失去民心,四處動蕩不定,加上北方匈奴犯境,求仙之路無果,嬴政勞郁成疾,在某次東游路上歸天。 往后,秦二世胡亥繼位,宦官趙高當權,秦國的噩夢正式拉開帷幕。 沒多久,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各路英豪揭竿而起,組建一支伐秦大軍。張良聽到風聲,自薦而往。 然則,他卻碰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人——韓成。 他以為韓成已經與韓王安一同被處死了。 張良始終對韓國抱有一顆忠誠之心,故而即便有各路英杰,兵馬多于韓成,他也不由分說去輔佐他。 “子房,見到你,總讓我有一種錯覺,以為韓國還沒有滅亡?!?/br> 彼時伐秦大軍剛剛組建,諸侯各領兵馬,戰事十分吃緊,秦軍英勇善戰。但是在張良的謀略之下,韓成一開頭便打了勝仗。 張良從兵書中抬頭,“此話怎講?” “當年在新鄭,你和老九也是這樣,即便身在劣處也能扭轉局勢?!?/br> 這話讓人的記憶冷不丁飄到遠處,那個盛滿了他美好芳華的新鄭,那個見證了他少年無暇的韓兄,都埋藏在內心深處。 誰沒個意氣風發的時候呢? 年少的時候揮斥方遒,壯志滿腹,年歲大了,便要想著該如何腳踏實地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