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 書名:陛下如此多嬌 作者:桑微 作品簡評: 顧之澄雖為顧朝公主,但從小卻被當成皇子培養,并在先帝薨逝的危難之際繼位登基。而攝政王陸寒,披著輔佐帝王把持朝政的賢能外表,實則卻有一顆狼子野心。兩人斗智斗勇,朝夕相處之中,漸漸暗生情愫,并發生了一系列動人心魄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本文人物性格鮮明飽滿,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感情文筆細膩精致,是一本讓人讀罷掩卷而感動的小說,值得一讀,非常推薦! ==================== 第1章 正是凜冬,年關將至,澄都夜里下起了大雪。 顧之澄臥在龍榻上聽了一夜簌簌的落雪聲,饒是蓋在身上縫滿了絨的錦衾再厚重也抵擋不了夜里的寒氣,手腳漸漸沁得冰涼。 “陛下,該起了?!笨偣芴O田福忠尖細而溫和的聲音響起,龍榻上掛著的金絲繡龍紋帳幔被挑開,顧之澄應聲坐了起來。 殿內還點著未燃盡的燈燭,映著顧之澄過分蒼白的小臉,如黑葡萄似的眸子又亮又大,襯得臉愈發似巴掌大了。 田福忠臉色微變,滄桑卻并不渾濁的眼睛里露出一抹擔憂:“陛下,您這是又哪兒不舒服了?” 顧之澄輕咳了一聲,嗓音嘶啞無力,清亮的眸子卻滿是堅韌的倔強:“無妨,朕這便收拾收拾去早朝?!?/br> 顧之澄這樣強撐著病體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田福忠見得多了。 從顧之澄十歲繼位,到她如今二十歲弱冠之年,都是這樣過來的。 田福忠臉上的表情復雜,有疼惜,也有無奈,最后都化成了一聲嘆息,招了顧之澄的兩位貼身侍女進來伺候她洗漱更衣。 走出殿外,已是白茫茫一片的雪色,皇宮里的紅磚綠瓦偶有掩映出的鮮艷顏色。 先帝在時,田福忠就已是總管太監,所以他是看著顧之澄長大的。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就二十年,田福忠看著顧之澄從一個天真無憂的稚子,到臨危登基的幼帝,再到如今成為漸漸可以獨當一面的皇上。 很少有人知道顧之澄為了做好一個皇帝付出過多少努力,只有經常見著御書房里晝夜通明的田福忠才明白。 可顧之澄明明,還只是個小姑娘啊...... 每每看到那些不諳世事目光澄澈笑容清甜的世家貴女們,田福忠就忍不住為顧之澄嘆惋。 原本,她也可以這樣的。 可以成為顧朝唯一的小公主,極盡寵愛。 而不是像如今這樣,為了天下大事奔忙,從沒有過喘息的時候。 現下皇宮里知道當朝天子是女兒身的,只有四個人。 太后、總管太監田福忠、太后的親信御醫程遠,還有貼身伺候顧之澄的女官翡翠。 太后程氏體弱,懷上顧之澄已是萬幸,生顧之澄的時候又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先帝在殿外聽著程氏撕心裂肺到無力沙啞的痛苦聲,心疼得不得了,當下立斷生了這個孩子,無論男女,都再也不要下一個了。 先帝與程氏青梅竹馬,感情甚篤,在顧朝向來是一段佳話,就連這偌大的后宮,也只有皇后程氏一人,無論多少大臣諫言先帝廣納后宮,為皇室開枝散葉,先帝也權當耳邊風過。 更別說程氏生了個孩子,皇家有后,可以堵上前朝那些人的嘴了。 雖然程氏生的,是個女孩。 但在先帝心里,他的心愛之人,比子嗣重要了不知多少,自然舍不得讓她再吃苦。 只是這苦,程氏不吃,就得顧之澄吃了。 先帝將給程氏接生的那些嬤嬤宮女等知情人全送到窮鄉僻壤的邊塞遣散了,對外便說皇后生了個小皇子。 先帝給小皇子取名“之澄”。 “之”與“只”,“止”同音,意味著只這一個,且到此為止,而“澄”,則是顧朝國都的字。 聽起來是光明磊落的男子名字,也由此可見先帝對顧之澄的寵愛與重視。 雖然顧之澄身為女兒身,但先帝將她當男孩養大,自信皇室的血脈不會差到哪里去,也相信她一定能當個好皇帝。 他會好好教她,等到她登基后能將整個朝堂穩穩把持在手中,即便宣布她是女兒身也無人敢翻起一絲波瀾的時候,她再恢復身份,與心儀之人成婚,為皇室留后便可。 先帝將一切都籌謀得很好,卻未預料到生死有命,他在顧之澄十歲未滿之時,便患了一場急病,撒手人寰了。 程氏受不了這個打擊,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顧之澄身上,只為了她能不辜負先帝的期望,牢牢把持好朝政,讓這皇位還能繼續在顧姓的皇室血脈中流傳下去。 畢竟先帝這么做,都是為了程氏,程氏既感動又內疚,生怕這皇位到了顧之澄這兒就打了止,怕江山易主。 可惜,顧之澄登基的時候年紀小,需有攝政王輔佐其左右。 大臣們不得不推舉了唯一合適的人選,異姓王爺陸寒。 不知為何,顧朝皇室向來人丁寥落,無論皇帝后宮充盈與否,子嗣也不過留存二三。 所以即便朝堂上的大臣們再如何強調開枝散葉的重要性,也深感無奈,顧朝皇室的這棵小樹苗,始終是干巴巴的只結了幾顆果子。 反觀陸寒的家族,卻迥然不同。 陸家第一位王爺是開國功臣,亦是顧朝第一位皇帝的兄弟,兩人好得跟穿一條褲衩似的,一同浴血奮戰,且甘為人臣。 最后封了領地,成了異姓王爺,且陸家一直人丁旺盛,生機蓬勃,幾百年后,成了朝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且由于陸家和皇室的聯系遠沒有過去緊密,所以隱隱有要反的跡象。 由于陸家人多勢眾,在朝中多處皆有滲透,仿若一棵在漫長歲月中漸漸將根扎進名為“顧朝”的土壤中,悄無聲息,卻影響力巨大。 這棵樹,是顧朝每一位繼位的皇帝心中的疙瘩,卻因為要將這棵樹拔起所需的代價太大,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安慰自個兒陸家人還是忠心耿耿,并未想反。 先帝在時,原是想找個機會拔了陸家這棵大樹的,奈何力不從心,一盤棋還沒開始下就已撒手人寰了。 只剩下孤苦無依的小皇子,心如死灰的太后,和朝堂之上幾位雖忠心耿耿卻散兵游勇的臣子,以及一盤散沙似的其他沒有立場的大臣。 而陸家的人,卻都唯陸寒馬首是瞻,家族榮辱心極強。 可惜先帝并無兄弟,只有一位病弱的長姐,在萬里之外的江南養病。 大臣們心思各異,推舉了澄都里唯一的王爺陸寒,成為攝政王。 攝政王陸寒在眾人眼里皆是看不穿摸不透的存在,一雙眸子平靜得從無波瀾,卻又似聚著腐蝕性的濃霧,讓人不敢與其對視。 他的性格,亦是眾人不敢輕易提及評論的。 冷酷寡言,卻又殺伐果斷,只消靠近就免不了讓人不由自主起了敬畏之心。 畏是畏他的氣場,而敬,則是敬他這些年說一不二的各項決策,為顧朝帶來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的景象。 陸寒此人,驚才絕艷,尤其有治世之才,便是顧之澄也自愧不如的。 她自知除了身上的血脈,哪里都比不得陸寒更適合治理國家。 但也因為身上流淌的這血脈,她必須咬牙堅持,做一個好皇帝,不負父皇母后之望,也對得起列祖列宗。 ...... 早朝散了,顧之澄咳著嗓子回了御書房,只覺自個兒的腦袋更重了些,混混沌沌的,昏昏欲墜。 只怪那些個大臣因為北方大雪凍死了不少人,爭論著誰該去賑災的問題,在朝堂上爭得面紅脖子赤,愣是大半個時辰誰也不讓誰。 顧之澄高高在上坐在龍椅上看得分明,不過是陸家那幫子人和她身后那幾位忠心耿耿一心效忠顧家皇室的大臣的爭斗罷了。 畢竟去賑災這件事,有朝廷充盈的國庫做后盾,還能得民心。 是個肥差。 顧之澄不動聲色地聽他們爭辯著,眸色無暇悄悄劃過在一幫大臣最前面,脊背站得筆直的那個人。 他亦無甚表情,身如玉樹,頎長挺拔,一襲青黑色蟒袍之上紋著的江牙海水將他襯得眉眼冷峻,神仙似的出塵氣質。 顧之澄心中嘆一聲,這人生得這般好看,該在天上做個逍遙神仙才是,作甚的覬覦她的皇位...... 雖然心中感嘆,顧之澄面上卻是不顯,安安然坐在龍椅上,完全看不出身子有何不適,就連喉嚨發癢想要咳幾聲也被她生生克制住了。 和陸寒相處了快十年,雖然他治世的本領她只學了個皮毛,但這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本領,她卻已學了個十成十。 只是顧之澄意外的是,陸寒居然提議把賑災的差事給了她的一位心腹大臣。 好不容易打發了那群大臣,顧之澄身邊只剩下田總管一個人的時候,才敢放心咳了幾聲。 田總管心疼她,回了御書房就趕緊吩咐著御膳房熬些銀耳雪梨湯送來止咳。 顧之澄用白玉勺舀了幾口湯羹入喉,銀耳入口即化,雪梨清甜潤喉,這才覺得艱澀干涸的嗓子好了些許。 一碗銀耳雪梨還未見底,陸寒便來了。 他一身朝服還未換,因就隔了一張剔紅云龍紋長桌站在她跟前,不似現在朝堂之上的遙遙相隔,如今顧之澄將他朝服的料子和刺繡手藝都看得更加仔細。 她知曉陸寒向來對吃穿用度的要求都精細挑剔得很,用的是頂頂珍貴舒適的衣料,刺繡也是一等一的好,甚至有著隱隱蓋過了她龍袍的風華。 顧之澄藏在桌下的指尖撫了撫袖口的龍紋玉爪,抿了抿輕淡到毫無血色的唇,聲音輕飄飄的:“陸愛卿有何事?” 她慣是這樣,每次喊他,都將“愛卿”兩個字念得格外重。 仿佛是為了提醒他記住他自個兒的身份,他始終是卿,是臣,和龍椅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天塹。 作者有話要說: 開文啦~~咳咳,小可愛們還在嗎??? 前三章前20評論都送紅包吶~~愛你們! 接檔文《少爺萬?!非笫詹豵aq~ 文案:阿芙無父無母,只有一尾金鈴鐺兒系在手腕上,跟著搖籃漂到了堰下村。 阿芙極有福氣,被溫泉莊子里的管事王婆子收養在身邊,從小吃穿不愁,成了莊子里人見人寵的“小小姐”。 直到京中的貴人來莊子里養病,阿芙的身份一朝從“小小姐”成了“小丫鬟”。 伺候小少爺吃,伺候小少爺穿,還要給小少爺親親治病。 阿芙不嫌累,每日都眼眸彎彎似月牙兒,屁顛顛跟在小少爺身后,歡歡喜喜數著糖兒。 再后來,小少爺病好了,說要帶著她一塊回府中吃糖去。 “阿芙呀,跟我回京,你只管成日躺在榻上吃糖哩?!?/br> 阿芙兩眼放光小雞啄米點點頭。 信了他的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