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總的農村生活[種田]_分節閱讀_200
書迷正在閱讀:亡靈酒館經營日志、九世蓮、[綜漫]團扇家族的兄弟們 完結+番外、假戲[娛樂圈]、一覺醒來我有娃了[娛樂圈]、我和帝國元帥被黏住了!、重生之不良悍夫、月迷疏桐 [出書版]、最多充六元[全息]、私人墓地,非請勿入
這位法師一看就很有本事,和那些招搖撞騙的江湖人士不一樣。 法師之前還寫了一副對聯,這會墨跡已經晾干了,就讓阮惜時喊兩個年輕力壯的漢子進來幫忙把對聯貼到門口。 因為今年家里剛辦了白事,過年的時候就沒有貼對聯,這會貼上大紅色的對聯,阮惜時才感覺家里多了點生氣,看著對聯上寫的字,阮惜時又感到一陣悵然若失。 有經驗的村民就幫阮惜時準備好了一會要帶上山祭拜阮老師的東西,不過上山得等吃過午飯,畢竟爬山需要體力,大家都忙了一個上午了,總不能讓人餓著肚子上山,然后又在山上忙半天才能吃上一口熱飯。 廚師們在外面炒菜炒得火熱朝天,飯菜的香味隨著風飄進屋里來,在里面幫忙的村民聞到了,紛紛說阮惜時家請的廚師好,一會該有口福了。 法師寫好牌位和文書,見東西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就讓阮惜時先開飯,吃過飯再上山。 于是阮惜時出去對忙碌的村民門說:“叔伯嬸娘哥嫂,你們先出去吃飯吧,先生說吃了飯再上山?!?/br> 來幫忙的村民早就想知道外面煮了什么菜居然這么香,聽到阮惜時讓他們先去吃飯,紛紛放下手里的活計,出去找位置吃飯了。 阮惜時又回去找法師,邀請他一會跟他們坐一桌,法師放下紙和筆,就跟著他出去了。 陸擇還在外面幫忙端菜,因為來的人有點多,事情也多,大家都很忙,人手不夠用,擺的宴席又多了點,想要快點吃上飯然后去山上做儀式的話,上菜就要上快一點才行。 阮惜時在人群中找了好久才看到陸擇的身影,他穿梭在宴席中間,手里端著個托盤,上菜上得像模像樣的。阮惜時看他忙碌的樣子,又是覺得好笑又是心疼。 等上完菜,陸擇才得以吃飯,廚師們專門給主人家留了一桌菜,雖然阮惜時家的人并湊不夠一桌,但按照禮節,還是要另外分一桌。 阮惜時和陸擇以及法師就坐在主人席那一桌,三個人吃一桌菜。 法師洗干凈手上的墨汁,過來看到一桌子好菜,不禁咂舌:“我以為你們家是隨便做點飯菜吃飽就算了,沒想到還搞得這么隆重,看來阮老師身后挺風光的?!?/br> 陸擇就說:“阮老師去時我不在,沒能盡孝,只能馬后炮給他辦個風光點的除服儀式。我也不是很懂村中的習俗,有什么辦得不妥的還請先生指出?!?/br> 法師笑著說:“這種事情沒有什么好壞之說,只要誠心誠意,天上的人都感覺得到,自然也不會怪罪。我記得阮老師生前就是個不拘小節的人物,也不會計較這么多的?!?/br> 阮惜時聽到法師這番話,又想起爺爺生前偶爾談到生死時,總是云淡風輕地說要是他死了,就隨便找個地方把他埋了就好,什么東西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沒有必要搞得那么復雜。他是那樣釋然,可是活著的人卻做不到,只想給他更多更好的東西,就怕他一個人在另一個世界過得不好也沒人能給他噓寒問暖。 雖然這個只是個活人求心安的儀式,但阮惜時還是堅信爺爺能夠感覺到,無論如何都要懷著感恩敬畏的心去對待。 不得不說陸擇請的廚子手藝就是不錯,一桌八道菜,一湯三素四葷,雞鴨魚rou,比辦喪事的時候豐盛了很多。喪禮不宜辦得太過隆重,飲食切忌豐富,不得喝出米酒以外的酒,直系親屬更是不能坐著吃飯,得蹲在地上吃,以示自己的孝心。 但除服就沒有那么多講究了,除服儀式對活著的人來說是一種解脫,對死去的人來說是一種升華,主客都不需要悲哭,在儀式結束接受法師的凈身時,還要笑著謝過先人,算得上是一件吉利的事。有錢人家可以風光大辦,沒錢人家也要殺雞殺鴨吃一頓,好讓祖宗安心歸位。 阮惜時此時坐在凳子上,吃著美味的飯菜,不禁想起去年這個時候,他無助地蹲在一桌菜前,麻木得食不知味。他們家在本村沒有親戚,連個陪他吃飯的人都沒有,好在守靈的時候村里的青壯年都主動來陪他,才讓他不至于陷入絕望。 當時來他家幫忙cao辦喪事的村民這次也都來了,上一次因為有諸多禁忌,阮惜時都沒能好好答謝他們,這次看到自己家能給來幫忙的親朋好友提供這么好的飯菜招待他們,心里終于感到一絲慰藉。 別的宴席上大家都吃得很熱鬧,讓人有種辦喜事的錯覺,阮惜時也被這份熱鬧感染,心中的不安和悲傷也得到了安撫,由衷地為爺爺感到高興。 偶爾還能聽到別人一兩句贊嘆:“阮老師這除服儀式辦得也太風光了,想必他在那邊一定會過得很好?!?/br> “還不是因為時仔和阿擇孝順又能干,阮老師在天之靈,要是知道時仔這么振作,肯定很安心了?!?/br> 大家酒足飯飽,歇了一會就打算上山請阮老師歸祖,不用阮惜時和法師吩咐,他們就大包小包地提起要拿上山的祭品,浩浩蕩蕩地往山上去了。 法師穿上法袍,拿著招魂幡,讓阮惜時端著牌位,一路走上山去請阮老師的魂回家歸祖宗位。 阮惜時一路上都很小心地端著牌位,牌位面前插了三炷香,香火不能斷也不能熄滅,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故而走得很慢。 冬15[VIP].2 等他們終于去到阮老師的墳前,走在前面的村民們就已經幫他們清干凈了上面的雜草,擺好了祭品。 阮惜時在法師的指導下上香祭拜,然后站在一旁聽法師念誦經文,大家都保持肅靜,看法師做法。 只見法師拿出一塊紅布,拿著生公雞,咬破雞冠,在紅布上染了血,一端放在墳前,一端放在桶上,桶里事先倒了熱水,這樣做是請先人沐浴凈身,然后讓阮惜時把紙糊的“浴衣”燒掉,表示沐浴更衣。 之后,把紅布連在牌位上,法師又接著做了一會兒法,完成之后就算把先人請上了牌位,然后倒茶酒燒紙放鞭炮,就可以端著承載了先人靈魂的牌位回家,請歸高堂了。 阮惜時家的客廳多了一張八仙桌,是木頭叔做了送過來的,用作供奉阮老師的神臺。法師讓阮惜時把牌位放上去,擺上貢品,念他之前給阮老師寫的文書,大概是讓他在天之靈安息,照拂子孫后代這些。 念完之后,之前給阮老師帶過孝的親朋好友就要進來跪拜牌位,接受法師的灑水凈身。阮惜時作為阮老師唯一的親人,第一個跪下,法師一邊念著聽不懂的經文,一邊用柏枝蘸水灑在他身上,象征著祛除污穢。 阮惜時跪拜之后,村里其他之前也給阮老師帶過孝的人也都進來跪拜,接受法師的洗禮,然后站在一邊聽法師念誦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