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總的農村生活[種田]_分節閱讀_39
書迷正在閱讀:亡靈酒館經營日志、九世蓮、[綜漫]團扇家族的兄弟們 完結+番外、假戲[娛樂圈]、一覺醒來我有娃了[娛樂圈]、我和帝國元帥被黏住了!、重生之不良悍夫、月迷疏桐 [出書版]、最多充六元[全息]、私人墓地,非請勿入
經過石碾子磨壓的米變成了米漿,從磨石下面流出來,然后順著渠兒流到出口,流進下面接著的桶中,白白粘粘的一桶。 這樣一桶米漿,拿回家放入泡打粉和黃糖,攤在蒸托上,放到鍋里蒸出來,就會變成蜂窩巢一樣的發糕,這玩意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因為磨米漿需要大量人工,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有人做。 阮惜時自然是愛吃發糕的,小時候過年,他爺爺也會泡上小半桶米,帶他來這里磨米漿,他不夠高,就搬個板凳站上去,往磨石上面的口子灌米,爺爺就負責推石磨。祖孫倆忙活大半個下午,才得到夠兩托發糕的米漿,一托做成咸糕,一托做成發糕,夠祖孫倆吃一個春節。 如今爺爺不在了,以后吃發糕的機會就大大減少,阮惜時也不跟張嬸她們客氣,從買來的果子里勻了幾個出來,放到石磨旁邊當做答謝。 村子以前貧窮落后,大家都沒有什么錢,又是鄉親鄰里的,談錢傷感情,最早被人接受的就是以物換物,互通有無,你家送我一把菜,我家給你一把米的。后來生活條件好了點,大家就更加不吝嗇那一點點東西了,誰家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就拿出來一點分給要好的鄰居,下次鄰居家做了好吃的,又拿一些送回去,有來有回,街坊鄰里在這些交換中變得越發和睦。 回家路上,阮惜時跟陸擇解釋說:“那個老宅子是村里最大那戶人家的祖宅,我們村姓張的人最多,他們是最早來這里扎根的,經過多年發展,他們的子子孫孫遍布附近幾個村落,大家都分家出去了,祖宅就空了出來。因為以前村子里人少,大家都住在一起,所以祖宅里面什么設備都有,像石磨來水井啦。我爺爺說他剛來村里那會,家里沒有挖井,他每天都要去張家祖宅那口井里挑水回家用。像剛才的張嬸張嫂,她們就是張家的嫡系媳婦,他們家人多,祖宗也多,每逢清明重陽掃墓都很大規模,需要準備很多東西,所以她們才去磨米漿做發糕?!?/br> 陸擇一邊聽著一邊附和地點點頭:“怪不得她們磨了那么多米漿,清明那天他們家一定很忙吧?” 阮惜時推開家門讓陸擇進去,回頭關上門才繼續說:“到那天,周圍幾個村子的張家人都會趕回來,大概有上百人,他們會分頭行動,一撥人拜一個地方,晚上大家再一起吃頓飯,就各回各家了。我小時候特別羨慕張家的同齡人,他們家好多親戚,逢年過節都熱熱鬧鬧的,因為我們家只有我跟爺爺兩個人嘛,我還問過爺爺,什么時候我們家才能像張家那樣開枝散葉,長大之后想起來還覺得自己那個問題幼稚天真得很?!?/br> 說著他自己就不好意思起來,低頭去整理他買回來的東西,陸擇只看到他紅彤彤的兩只耳朵尖。 第24章春倒V開始~[VIP] 清明前后是村里最熱鬧的那幾個時間段之一,既要忙著春種,又要忙著拜祭祖先,殺豬殺雞磨米做發糕粽子,總之每家每戶都沒閑下來,煙囪一天到晚都冒著煙,鍋里煮著各種各樣的東西。 張嬸第二天就真的送了一個托盤的發糕過來,一大早的阮惜時剛剛起床準備做早飯,就聽到了敲門聲,他連忙去開門,只見張嬸端著一個托盤的發糕,看到他就說:“時仔你起這么早啊,來,把這盤發糕拿回去,一會上山祭拜你爺爺時帶上?!?/br> 阮惜時連忙接過托盤,這發糕還帶著余溫,估計是昨晚通宵蒸好的,一大早張嬸就給他送過來了,這讓阮惜時十分感動。 “張嬸您也這么早,還給我帶了這么多發糕,你們家還夠吃嗎?” 張嬸爽快地笑道:“哎,不多不多,嬸兒蒸了好幾托呢,夠分了的。這不是你家多了個人嘛,陸擇高高大大的吃得多,我怕你們不夠吃,才帶了一整托過來的?!?/br> 阮惜時感激道:“那就謝謝張嬸了,張嬸要不進來坐一會,您吃早餐沒有?” 張嬸擺擺手說:“我吃過啦,就不進去打擾你們倆了,家里還有一大堆事等著我忙呢,我就先回去了啊,有空你也去我們家那邊玩玩,智超整天念叨著找你玩呢?!?/br> 智超就是張家一小孩,是阮惜時的童年伙伴。 阮惜時應道:“好,等我忙完農活,就去找他玩?!?/br> 送走張嬸,阮惜時托著一盤發糕進了屋里,剛好陸擇起床,見到這一盤巧克力色的東西,不禁好奇地問他:“小阮,這是什么東西,可以吃嗎?” 阮惜時笑著說:“這就是發糕啊,昨天我們在老宅子里見張嬸她們磨的米漿做出來的東西,很好吃的,你要不要嘗一嘗?” 陸擇來村里這么長時間,已經在阮惜時的指引下嘗試過很多他人生前三十年從未吃過的美食,所以聽阮惜時說這就是發糕后,興致勃勃地搬了凳子坐到餐桌旁,等著阮惜時給他分發糕吃。 阮惜時放下發糕,去抽屜里找了一匝線,剪了一段拿過來,把線墊在發糕下面,拿著兩邊線頭在上面一交叉,就整整齊齊地分出來一塊發糕,完全不需要借助刀子。 陸擇看著阮惜時嫻熟的手法,不由得嘆為觀止,他把這歸功為農村勞動人民的智慧。 阮惜時把切下來的發糕放到陸擇面前,跟他說:“你來嘗嘗看好不好吃?!?/br> 陸擇也不客氣,拿起一塊就放進嘴里。 用石磨磨出來的米漿沒有用機器打出來的米粉那么精細,因為放的泡打粉多了,里面的孔大大小小的特別多,發糕吃起來就有些粗糙,加上放了黃糖,甜中帶著些酸,有一股米釀的香味,總體上來說還是一樣可以接受的地方特色小吃。 阮惜時也拿了一塊吃,一邊吃一邊含糊地跟陸擇說:“我們早上就先吃這個墊墊肚子吧,下午我要上山拜我爺爺,中午飯我會煮早一些?!?/br> 陸擇點點頭:“好?!?/br> 用發糕填飽肚子,阮惜時就開始準備拜祭爺爺所要的東西了,他燒了一大鍋的水,把昨天買回來的豬腳豬rou放進去燙,再放一捆米線進去,等豬rou燙得半熟,他把rou撈起來,放到托盤里,米線放到豬rou上面,撒一點鹽花,祭品就算是完成了。 接著他從袋子里掏出幾個蘋果橙子出來放到裝東西的籃子里,切了半邊發糕放進里面,用開水泡了一壺茶晾涼倒進空瓶子,和米酒一起放進籃子,香火紙錢鞭炮用袋子裝起來,上墳需要的東西就都準備好了。 陸擇就在一邊看著,不做任何發問,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干涉不好奇是基本尊重。 阮惜時準備好上山要用的東西,時間一眨眼就到了中午,阮惜時又忙著做午飯。 因為昨天買了豬rou,今天阮惜時就不打算買菜了,只是豬rou還要拿去上墳,這會還不能吃,所以阮惜時只能炒個生菜,煎幾個蛋來下飯。 吃飯的時候阮惜時十分抱歉地跟陸擇說:“中午暫時就這樣吃了,等晚上我再給你多做幾道菜?!?/br> 陸擇表示他理解,吃完飯后他看阮惜時一個人拿那么多東西要出門,忍不住問道:“你一個人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