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252)
書迷正在閱讀:賽馬娘-青空浮云、我的青梅竹馬學姐李曦月、赫氏門徒(全本)、聽雪譜(在落雪的盡頭等你)第十三卷 248-265、神璽書(妖刀記魚龍舞番外)、斗羅大陸三四輪回虐戀、綠茶女友熊晨江的故事、制服日(短篇)、長乳歐巴桑貴香的yin亂日常、吃了弟弟的童子雞
29-03-13 第二百五十二章忠jian之辯(上) 丁壽大笑之后,語帶揶揄道:「兩位兄長以為漢唐皆亡于閹寺?」 「青史斑斑,忠jian可彰?!雇跬⑾喑谅暤?,他實在看不慣丁壽這副吊兒郎當 不正經的樣子。 王守仁卻冷靜得多,「賢弟另有高見?」 「高見不敢當,一家之言罷了?!苟坌Φ溃骸笣h際豪強并起,世家勢大, 遂有閹宦當權,唐自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不尊朝廷,至有內臣統兵,這其中 僅是巧合?」 不等二王作答,丁壽自顧道:「內官之權皆出于上,所謂閹黨實為帝黨,皇 權受限,君威不存,遂有內臣勢大,制衡外朝之舉,雖非上策,也是無奈?!?/br> 王廷相冷笑,「如此說來,閹寺迫害清流、廢立君王皆是忠君愛國之舉咯?」 「宦官殺清流,清流同樣殺宦官,且不經旨意一殺便株連上百,連父母賓客 都不放過,清焉?濁焉?皇帝下旨緝拿,士族藏匿其跡,此不為黨?」 「袁本初勸大將軍何進引外兵入京,使何進死于十常侍之手,又引亂兵血洗 宮城,天子流落于外,朝廷威嚴喪盡,漢室傾頹……」 「李唐雖衰,有十萬神策軍坐鎮中樞,震懾地方,天命仍在,至楊復光病逝, 宰相崔胤勾連朱溫進京,殺盡長安宦官,又矯詔誅殺各地監軍,呵呵,這一干清 流最后被朱溫投尸黃河,永為濁流,數年后,朱溫篡唐自立……」 「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漢唐閹宦雖有行廢立之事者,國祚尚存,繼位之君 但有英主,便可滌蕩內廷,現中興之世,可世家權臣一旦得勢,便是改朝換代, 國之不國,這亡國之罪,究在何者?」 二王沉思不語,他二人博學多聞,丁壽所舉例子他們自然知道,不過身為士 人,讀史之際,想著全是閹寺橫行,民生板蕩,為士人遭劫、社稷傾覆扼腕,全 不如丁壽這局外人從另一角度看問題,如今細細思來,似乎清流亦有不妥之處。 王守仁長嘆一聲,「南山之言,也有些許道理,不過內臣眼界學識有限,治 國理政,終非其所長?!?/br> 丁壽戲謔道:「伯安兄大才,怎會有此以偏概全之論?」 王守仁倒是不惱,「哦?愿聞其詳?!?/br> 「蔡侯造紙,千年以來世承其澤,十常侍之畢嵐也曾制翻車利民,唐際內宦 英才輩出,朱溫矯詔殺天下監軍時,惟河東監軍張承業、幽州監軍張居翰、清海 監軍程匡柔、西川監軍魚全及致仕嚴遵美,為李克用、劉仁恭、楊行密、王建所 匿,程匡柔著書立說,承業、居翰有王佐之才,李克用等人此后皆為一方雄主, 豈能說內臣無治國之能?!?/br> 丁壽微微一笑,「便是本朝,選拔聰慧內侍就讀內書堂,擇博學翰林授業, 末學者從重責罰,不啻寒窗苦讀懸梁刺股,如正統時宦官梁瑞精于書算,營建奉 天等殿功勞不淺,弘治朝內臣陳崖庵,正統時入內府,酷愛詩律,凡奏疏皆親自 起草,不假手于人,便是兩榜進士又有幾人有此機緣從學,如何大言內臣不讀書 識字?!?/br> 「太宗時銳意進取,鄭和、王景弘七下西洋,李達連通西域,海童出使迆北, 侯顯通使西番,亦失哈十下奴兒干,大會諸部,內臣功業不絕,怎說無安邦之才」&xFF44;&xFF49;&xFF59;&xFF49;&xFF42;&xFF41;&xFF4E;&xFF5A;&xFF48;&xFF55;&xFF0E;&xFF43;&xFF4F;&xFF4D; 丁二爺心中得意,暗道前陣子在錦衣衛經歷司里沒白蹲,挖出了不少材料, 不然今天還真應付不過去。 王廷相二人卻不那么好糊弄,王廷相不滿道:「你這番才是詭辯,內臣萬千, 豈無一二能者,閹豎貪斂盤剝之處怎地不說?」 「宦官阮安永樂年間營建京師宮殿及百司府廨,正統時重修三殿,治理楊村 河,經手錢財無數,后卒于張秋河道任上,一生宦囊所積不足十兩,便是外臣有 幾許清如水者?!?/br> 王廷相不以為然,「文臣中豈無廉者,君不聞不私一錢之楊繼宗?」 「說得好?!苟叟陌附薪^,「保全這位不愛一錢的楊繼宗者,又是何人?」 一句話讓王廷相結舌,這位楊繼宗是成化年間的名人,素有清名,但讓他真 正名揚天下的卻是那位西廠汪直,楊繼宗入京朝覲時,汪直慕名拜訪,楊繼宗避 而不見,明憲宗問汪直朝覲官中哪個廉潔,汪廠公倒是沒小心眼,直言「天下不 愛錢者,唯楊繼宗一人」,于是楊繼宗任滿之后超遷浙江按察使,他這狗熊脾氣 又得罪了鎮守太監張慶,張慶于是讓他哥哥張敏在朱見深面前給楊繼宗穿小鞋。 對了,各位沒看錯,就是里那位大名鼎鼎的張敏,明史 里說萬貴妃迫害懷孕的宮女,孝宗生母紀氏懷孕,好心宮婢說她是肚子疼,謫居 安樂堂,生了孩子讓張敏溺死,張敏忠心耿耿說萬歲爺沒兒子,不能這么干,給 藏到了別處,孩子五六歲了胎發及地還沒剪,等到成化十一年借著給朱見深梳頭 的機會才稟明實情,憲宗當年冊立太子,張敏怕萬妃報復,吞金而死。 看看寫得多精彩,委婉曲折,峰回路轉,都不敢這么編,除了沒一句真 話一點毛病都沒有,不說十全老人都覺得扯淡的逼人墮胎這事,就是朱祐樘出生 的時候,武定侯郭良的小姨子柏賢妃給朱見深生的兒子朱祐極還活得好好的,輪 到你個太監瞎cao心人家沒兒子,而且朱祐樘被立為太子三年后,這位早該翹辮子 的張公公還在憲宗面前給楊繼宗遞小話呢。 當然編明史的人太多,興許寫后妃的和寫楊繼宗的沒溝通好,但是寫到成化 末年實在編不下去了,因為寫另一個賢宦懷恩的時候,這位爺一件露臉事就是罵 死了一位不干好事的叫張敏的太監,估計明史作者覺得這么抽自己臉有點難看, 大筆一揮,這位死太監叫王敏了。明人黃景昉的有這么一句話:御 馬太監張敏以馬坊傳奉為懷恩所叱,恚沒,當非良閹。唉,大清百密一疏,書毀 得不夠徹底。 張敏說楊繼宗壞話時,憲宗當即反問「可是不私一錢的楊繼宗」,把張公公 嚇個夠嗆,立即寫信給自己弟弟,皇上知道這人了,和人家好好相處。按說這是 汪直救了楊繼宗一回吧,后來楊繼宗服母喪,汪直又去拜訪,到家里聽說人在墳 前,又直奔墳所,拜靈之后摸著楊繼宗胡子說笑:久聞大名,楊繼宗就長這模樣 呀。楊大人當即回頂了一句:雖然貌丑,但沒有身體不全辱沒祖先(繼宗貌陋, 但虧體辱親,未之敢也)。 士林都贊譽楊公不屈汪直,可拿人家太監身體缺陷說事,王廷相也覺得這位 前輩有些不厚道,吶吶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