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給你們撐腰
李老頭和李老太腰桿子也硬氣起來,“就是,以后都不用怕他們,你姐和你三個哥哥現在都好過了,咱家養的丫頭是嫁過去過日子的,不是賣過去當下人的” 李氏的兩個meimei,淑燕,淑芬,低著頭一直抹眼淚,李氏忙把銀子給她們揣進懷里,“不要弄丟了,回去后挺起腰桿子,啥事都有姐呢,再敢虐待你們,就來喊我們,我們給你出氣去” “謝謝姐,我們跟大哥說了,以后跟你們家種暖棚,回去我們看看能不能分家,要是能分我們也種,不能分我們寧可不種,也不能把辛苦賺的銀子交給公中” “這才對,記得,鬧分家,大不了凈身出戶,一定得牢記,他們要是不給東西趕你們走,就直接斷了關系,你們男人要是軟蛋,就跟他們和離,放心,有姐和哥給你們撐腰” “知道了姐,我們聽你的” “對了,我還沒問過,你們都生了幾個孩子,光聽爹娘說你們過得不好,公公婆婆不待見你們” 淑燕擦擦眼淚,“不待見也是因為咱家窮,給不了他們啥好處,不過以后就算咱家好過,我也不會有銀子交給他們的,我生了一個兒子,三個丫頭,大兒子十三了,三個丫頭還小,一個九歲,一個七歲,一個六歲” “不錯,不錯,正好,過段時間送到我那兒,讓我家丫頭教他們女紅,你可知道,我家丫頭繡一件繡品就好幾兩銀子呢,尤其是我家小丫頭,跟你們說,誰也不準說出去,她繡的活,好的可以賣到幾十兩一件呢” “真這么值錢?” “那是,所以說,你們可以讓你家丫頭去我那兒學學,姐可不會害你們,淑芬,你家呢?” “我生了二個兒子,一個丫頭,比五姐家的歲數小一些,” “嗯嗯,歲數小就沒事,大了去我家就有些不方便了,行了,我啥也不多說了,你們啊,要想讓自家丫頭學個手藝就帶去我家,村里誰都會繡個活,但是要想繡的好,還是得學” “哎,公公婆婆估計不會讓她們出來,別看她們小,還指著她們多干些活呢”淑燕嘆口氣,淑芬也嘆了口氣,“我家的也是,才六歲,就讓她燒火,喂雞,天一暖和還要挖野菜,打豬草” “你們是當娘的,干什么吃的,為母則剛,你們的孩子你們都護不???還配當什么娘,剛才我說的都白說了?就你們這樣的,還想分家,分個屁”李氏一聽這火馬上就上來了。 男桌那邊全扭過頭向炕上看,怎么李氏說著說著就急眼了呢?兩個meimei一看大姐生氣了,馬上就擰著衣角不知所措起來,“姐別生氣,我們一定強起來,一定的” “就你們這樣,有了銀子也守不住,把銀子交給爹娘先給你們放著,用的時候再來拿,” 李老頭和李老太,也覺得把銀子放他們這兒挺好,就跟她倆把銀子要過來,又轉身從柜子里取出六串銅錢,放在她倆面前。 “給,一人三串,三百文,先拿著花,走的時候,我給你們一人再裝上一袋玉米面一袋白面,哎,孩子都不讓跟來,還是自己走來的,吃了飯讓你哥趕著馬車送你們回去,讓他們看看,咱李家都有馬車了,哼,再欺負你們,我就帶著你哥親自上門找他們去” 正說著,廚房里開始往上面上菜了,家里好過了,再有李氏拿來的熟rou,還有暖棚里的菜,這一年桌子上不再象去年那樣窘迫了。 女人一桌,男人一桌,李氏的孩子們沒跟著,少了六個位置,自然就坐的開一些,吃飽喝足,又坐著說了會兒話,又把家里云海娶親一事說了一下,讓他們到時候都要來。 這才準備著要離開,離開前,李氏把身上帶來的鐲子,給兩個meimei的手上,一人套了一只,“拿著,姐現在好過了,記得有事就來家里找姐” 娘幾個又摟在一起難舍難分,在江玉橫的催促下,李氏上了馬車,扒著頭跟李大山說“大哥,記得一會兒把meimei送回家,氣勢一些” “放心吧,趕緊上路,不然回家天都黑了,出來一天,家里的孩子該惦記了”想起家里的孩子,李氏馬上就把心思移走了,趕緊叫江玉橫趕車。 送走了他們,李老頭就給兩個閨女裝車,說好的一人一袋玉米面,一袋白面,那就是一準的,都是五十斤一袋的那種,裝上車,又給她倆一人兩條臘rou,那三百文她們都揣進了懷里,為了給女兒仗仗,李老頭叫三個兒子一起去送。 這些都是年前李老頭特意給老大銀子,讓他在鎮上買的,就是為了這兩個小女兒回來后給帶回去的,她倆過的實在不易,家里條件好了,自然不會虧待兩個閨女的。 每年的初二,是家里最熱鬧的一天,也是家里最難受的一天,上午迎來了久別不回的女兒,后晌送走難舍難分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心頭rou,哪一個也是連著心。 從傷悲中走出來的李氏,一路上催著自家男人,“光顧著生氣難受,家里的幾個孩子在家,我是真不放心” “有云海呢,他都要成家的人了,有什么不放心的” “你知道啥,我是不放心咱家小丫頭,那丫頭有主意著呢,萬一趁咱不在,又偷跑出去咋辦?” “你別看孩子看的太緊,天天悶家里也是憋的慌,回頭我去賣菜,帶著那丫頭一起,” “別慣她,那樣她更野了!” “呵呵,你呀,你慣就可以,我慣就不行?再說了,多帶那孩子出去長長見識,沒準還會想出啥好主意來,天天鎖家里,她哪能再想出別的主意,你呀,咱家畢竟是莊戶人家,比不得大戶” “我可跟你說,你可別拿咱閨女當賺銀子的工具,她要想不出,可不能逼她” “看你說的,我是當爹的,又不是土匪,能想出來最好,想不出來帶她出去也當見識一番” “呵呵,這還差不多” 總算趕到家了,一敲門,孩子們都出來迎接他們,進了院,把院門插好,馬車安排好,一進上房,就看見一桌子的飯菜,都是姐妹三準備好的,到了后院,灶上的柴都燒著,用熱水洗了洗手臉。 兄弟三人把家里的畜口都喂飽,讓它們喝飽,一家人這才都聚到飯桌上,“還是自家好,呵呵” “爹娘,哪回你們從外面回來也這樣說,不能來點新鮮詞” “你爹娘就是莊稼人,說不出啥花樣,但是說的都是實在話,中午你娘為了讓他們多吃些,一個勁兒的往他們碗里夾菜,自己吃的最少” “那娘,你多吃點兒菜,爹你趕車最冷,先喝兩口酒暖和一下,我給你做了你最愛吃的rou” 一家人就這樣,吃個飯,也互動著,看了讓人心暖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