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節
書迷正在閱讀:上北下南 完結+番外、快穿女配再就業、塑料婚姻害死人[娛樂圈]、秘密[GL] 完結+番外、[綜]赦大老爺穿越記 完結+番外、誤染相思 完結+番外、寵后 完結+番外、穿成嫁入豪門的炮灰受 完結+番外、在逃生游戲里撿到一只小惡狼、影后說她沒對象 完結+番外
他第一次發現,能不能當皇帝,似乎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她能重過一世如意人生。 可是如果他不記得,他是不是不能去保護她,是不是有可能并不會娶她,或者就算是娶了她,也依舊像是這一世一樣,為了不讓自己沉溺情愛故意疏遠她。 佛堂上空的聲音再次響起:“如果是為了彌補她受過的苦,那么,無論是否會遇到你,她都會幸福,所以,你要重新開始嗎?!?/br> 所以,一切都是未知數,他不一定會擁有江山,她也不一定會嫁給她,或許重生后他會一次次視若無睹的經過前世深愛的她而不自知。 未知對他來說才恐懼。 良久,他道:“對,只要她幸福?!?/br> 他相信就算重活一世,他依舊會愛上她。 他相信他不會懦弱膽怯到讓心愛的女人嫁給別人。 既然說重活一世她會一世幸福,那么娶了她的自己也一定視她為珍寶,不似這一世一般冷冰冰 佛前的光七彩斑斕,一瞬間斗轉星移,時光的圖卷徐徐展開。 徐琳瑯重生了,重生在了十二歲那年從濠州回到應天府的路上。 她帶著前世的記憶,知道眼前的嬤嬤待她的虛情假意,知道應天府內的魏國公府已經設立好千萬重關卡等著她去過。 前世的她滿心的恐懼和迷茫,此時的她卻風輕云淡,這世上,沒有什么事情再能難住她。 既然上天賞賜,讓她重活一世,她便定然要活得肆意灑脫。 她想起了很多事情,也想起了他,但是只不過是很隨意的想起而已,他和她相敬如賓,并無多少深情。 她沒有多花一絲一毫的時間去想他。 她解決了謝氏的一次又一次陷害,她在對她充滿惡意的貴女間游刃有余,她博得了應天府第一才女、第一貴女、第一美人的才名。 她擁有了應天府所有勛貴人家公子哥愛慕的目光, 有富商大賈之子一擲千金賑災只為引他注意。 她和他相遇。 他喜歡著別的姑娘,聽別的姑娘詆毀她,抹黑她。 她對他毫不在意,她疏遠他,遠離他。 跪在佛前的他感受著腦海中的畫面,盡管知道她最后還是嫁給了他,他還是想走到那個愚蠢的少年身旁揍他。 他和她似乎都有了自家的姻緣,他們八竿子打不著。 佛前的他攥緊了雙手。 然后,兜兜轉轉,他還是看清了那個姑娘的真面目,他還是愛上了她,他還是求娶了她。 佛前的他終于松了一口氣,重活一世,一切都未知,但是他還是和她在一起了,甚至比前世都好了好多年,前世的他們二人在二十多歲的年紀才成婚,這一世他十六,她十四,便結為夫婦。 不過,前十的二十多歲的時候他便成了皇帝,這一世一直到四十歲才登基。 這大概就是因為他用帝王命交換了重活一世。 佛堂上空的聲音再一次響起:“你是天定的帝王命,用二十年,就能交換重活一世?!?/br> “你為開創盛世而生,你的命理便告訴你不能囿于情愛,所以上一世的你會遠離她?!?/br> “你交出了二十年的帝王命,這些年你才能用心愛一個人,往后,你便不能囿于情愛,而她恰壽數已盡?!?/br> “你今生的帝王命理,是前世未用完的,此命理自有使命,不能再做任何交換,往后歲月,你便只為這蒼生而活,為這天下而生?!?/br> 佛堂里的煙霧散去,方才的一切,都像是一場夢,她才知道,原來,前世他就愛她,但是帝王之命的命理卻不能讓他靠近她。 原來重活這一世,是因為他曾不顧一切的在佛前求過。 徐琳瑯感覺全身的力氣在一點一點流逝,她努力的抬起胳膊主動拉起了他的手:“你這般珍惜我、愛重我,前世今生,我都已無憾?!?/br> 確是,細來想想。 前世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今生情投意合,伉儷情深。 前世今生,都已無憾,何嘗不圓滿。 第134章 一百三十四 徐皇后離世之后,朱棣再不立后。 一向勤政的朱棣,在徐琳瑯離世之后,因悲痛過度,有半年的時間不能上朝。 他甚至想到過傳位給長子朱高熾,此后,天上地下,他都陪著她。 可是他也知道,若是他真的因為這個就一蹶不振,到了地下見了她,她也會瞧不起他。 她說他一定會成就一番鴻途大業,眼下還未海晏河清,天下還未太平,他若是當了逃兵,第一個就會被她笑。 就算是到了地下,他也得能夠告訴她,她嫁的,是這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眼下,他還不夠說這話的資格。 既然如此,那便還是要建立一番功業。 徐琳瑯離世半年之后,朱棣振作起來,重整旗鼓,夙興夜寐,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大明的江山上。 朱棣為彌補朱元璋廢除丞相之位帶來的不足,設立了內閣制度,讓大明官員體系愈發完善。 朱棣派遣有著卓越航海才能的鄭和七下西洋,自從各國來朝,八方進貢,大明成為最為榮耀的宗主國。 朱棣遷都北平。 朱棣建起了紫禁城。 朱棣疏通了大運河。 朱棣遣人編纂成了《永樂大典》。 他終究是,開拓出了永樂盛世。 朱棣讓人把徐琳瑯的墓從南京遷到了北平,遷到了他建起的長陵。 朱棣御駕親征,親上北境。 古往今來為帝王者,皆想長生不老,為長生不老訪仙人練丹藥,朱棣卻從來都將生死置之度外。 若是真能戰死沙場,也算榮光,也能下去見徐琳瑯。 戰場上,朱棣從不惜命,五征北境,一步一步,大大削弱的北境敵人的力量。 第五次御駕親征,朱棣六十二歲,班師回朝之時,朱棣病逝途中。 人說,朱棣臨終前,最后一句話是:“琳瑯,我終于,可以去見你?!?/br> 明成祖朱棣與徐皇后合葬于長陵,這對恩愛帝后,終究是比翼連枝,死生相守。 第135章 一百三十五 謝長嶺原本和徐錦芙定了親,但是一轉眼徐錦芙嫁入東宮,成為了太子側妃,謝家一家本還想著借著和謝長嶺和徐錦芙定過親一事要挾徐達,要么徐琳瑯代徐錦芙嫁入謝家,要么就給謝家一大筆銀子,否則就把徐錦芙的底細說出去。 謝氏徹底對自己的娘家人寒了心,這么多年,自己仗著自己是魏國公府主母,總是偷偷用很多銀子周濟娘家,甚至不惜委屈自己的親生女兒錦芙,可是卻養出了一家子白眼狼。 原本以為,娘家是給自己撐腰的人,是給自己女兒撐腰的人,結果到頭來,要傷害自己和女兒的,倒是自己在乎的娘家人。 謝氏后悔極了,就算把這些銀子花在徐琳瑯身上,都比花在自己的娘家強上一些。 眼下,自己的弟弟母親如此無賴,謝氏卻也無計可施,束手無策。 徐琳瑯站了出來,拿出了謝家欠自己銀子和欠馮玲瓏銀子的欠條, 謝家本想抵賴,但是白紙黑字,賴不掉。 本來謝家是絲毫不在乎謝氏的感受的,可是想到謝氏還得為他們還銀子,他們便和軟了態度,再不敢拿徐錦芙說事了。 徐琳瑯說看在謝氏的面子上,給寬限幾天。 再次期間,謝家一家,求到了小謝氏處,小謝氏卻早已對娘家心涼,不愿再幫,況且,就算是想要幫,小謝氏被剝了管家權,主母位置名存實亡,也根本幫不了謝家人。 謝家人又求到大謝氏那里,大謝氏的夫婿對謝家一家避之不及,并且告訴大謝氏如果她執意要幫母家,那么小謝氏的下場就是她的下場。 大謝氏早已看到明白,自己的娘家,心里只是想著如何盤剝女兒,是半點兒都不會為女兒著想的,自己的meimei為娘家付出了那么多,可是娘家還能拿徐錦芙去要挾meimei。 自己要是一時頭腦不清楚,便會走了meimei的老路。 大謝氏的夫君舉家搬離了應天府,到旁的富庶州府做生意去了。 謝家走投無路,若是不在規定的期限還上,就要蹲大牢了。 無法,謝家賣了房子家具、產業田地,好容易湊夠了還債的銀子。 一段時間,謝家借的本銀利息巨大,連本帶利還賬,足以掏空謝家的所有家底,一時,謝家一貧如洗。 謝家的這一切,除卻謝允父親掙下的家底,剩下的一切,都來源于魏國公府,謝允掙下的家底,正好彌補謝家一家這些年揮霍掉的魏國公府的銀子。 所以,這些年小謝氏從魏國公府偷拿出去給了謝家的,這些原本是屬于魏國公府的一切,最終還是回到了魏國公府。 徐琳瑯不缺銀子,收到了謝家還的銀子,徐琳瑯把這些銀子捐給了貧苦的百姓,就是這些得了徐琳瑯銀子的貧苦百姓,在朱棣靖難之時,給朱棣幫了大忙。 有百姓偷偷給陷于困境的朱棣的人馬指路,被問及姓名,那人只回答他是受過燕王妃徐琳瑯救濟的貧苦百姓,如今這樣,是報恩了。 謝家一家失去了所有,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謝老夫人大罵兩個女兒不孝順。 恰在此時,徐琳瑯給了謝家一家城外的一間瓦房,幾畝薄田,勤勉一些,也能溫飽。 謝家一家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還對徐琳瑯給的田地屋子嫌嫌棄棄,嫌屋子不夠大、不夠好,嫌田地太少,位置不好,況且徐琳瑯給他們田地,不是讓他們種地嗎,他們是什么身份的人,怎么能種地呢,謝家一家人直罵徐琳瑯惡心人。 可是不住在這里就得露宿街頭,不種地就得沿街乞討。 謝家一家人,只得罵罵咧咧的種起了菜和莊稼。 后來謝家知道徐琳瑯要和朱棣去濠州種田,直罵這是因為徐琳瑯給他們農人瓦房和薄田的報應。 謝老夫人逢人便說,沒過幾日后,來了一隊官兵,說是魏國公說了,謝老夫人既然嫌棄,那魏國公府便代徐琳瑯收回這不值錢的瓦房和幾畝薄田了。 謝家一家原本還能靠著這些勉強糊口,如今連這也失去了,便只能流落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