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什么情況?
然而,還沒跑出多遠,他便反應過來——無路可逃了!那些殺神,可是從側后掩殺過過來的! 鄭國心膽俱裂,也不管眾多的部下了,立即滾落馬鞍,徒步直往右江江邊竄去。 好漢不吃眼前虧,他現在只想盡快脫離戰場,找一個地方躲起來。 從槍聲中,他聽出那些人并不多,他們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時間仔細搜尋俘虜,秦王的數萬大軍很快就會到達,到那時,他再找機會混出去逃得一命再說。 李元胤望見伏兵殺出,雖人數不多但攻擊速度奇快,就像一把利劍般刺入敵陣后隊,一路擋者非死即傷,毫無反抗之力,敵軍龐大的步卒陣型頃刻間混亂起來,已經有許多人扔下刀槍伏地求降了。.. 時機已到!李元胤立即舉起已經卷了刃的馬刀,用力向前一揮,大喝一聲:“殺!”,再次策馬沖出! 后面明軍的所有步騎聽得號令,在各級軍官的率領下,全軍出擊殺聲震天,大呼著向前沖去。 大西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在騎兵被沖散后,剩余的步軍方陣受到前后夾擊,不久便失去了戰意,擠成一團相互裹挾著向江邊退去,那些跑得慢的還在不斷中彈倒地,一些膽小的早已跪地求饒,慘嚎聲、告饒聲響徹一片。 鄭國正蜷身躲在江邊一塊怪石后,窺見部下們也往這邊跑來,頓時萬念俱灰,手腳冰涼。 麻德!你們難道不會四散而逃?都這個時候了,還英雄所見略同? 很快,跑至江邊的數千人就絕望了,眼前的右江,不僅江岸很高,江水還特別的湍急,這要是跳下去,九死一生??! “降者不殺!” “跪地者不殺!” 隨著明軍陣中一聲聲呼喝聲傳來,戰局結束了。 除了少數幾人冒死跳江之外,剩余的三千余大西軍步卒,全部投降。 鄭國也被人搜出,臉色灰白地被帶到李元胤跟前,這個不久前還在為永歷帝表演步cao的猛將,如今,就因孫可望的一念之差成了明軍俘虜,其魁偉的身軀,早已蔫頭耷腦蜷縮著,不見了往日的神采。 后面十多里外,孫可望正在中軍帳中,端坐案前,手里捧著一卷兵書,裝模作樣的看書呢。 因文韜武略遠不及李定國,而一直不太能服眾的孫可望,常常為自己胸中墨水太少而遺憾,貴為秦王的他,早已不再親自上陣,做一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儒帥,成為了他的奮斗目標。 突聞一陣雜亂的馬蹄聲起,似是有人從前線潰退下來,孫可望立即跳起身來出帳觀看。 遠遠望見自己的重騎兵正驚慌失措地向后奔來,孫可望心中納悶,這是,什么情況? “報,大王,不好了”一名中軍親將跌跌撞撞奔上前來。 “何事驚慌?” “回大王,前鋒前鋒中伏,被包了餃子了?!?/br> “???!”孫可望手中書卷滑落于地,稍頃連聲問道,“明軍有伏兵?有多少人?” “據報,明軍人數不多,只是他們有連珠槍,可擊穿重甲” “這個鄭國!真是個蠢貨趕快傳令,退兵二十里等待大隊前來會合!” 親將的話音未落,孫可望就下了指令,兵書中別的沒學會,當機立斷,他學會了。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前鋒被滅,中軍親兵人數并不多,得立刻脫離險境才是上策。 他的副手馮雙禮統領的數萬大軍,應該離此不到五十里了,還是等主力來了再說吧。 這一邊,明軍打掃完戰場,把俘虜押回果化鎮后,身負重傷,幾近虛脫的李元胤,躺在擔架上命人把郭景云請來。 他知道,這只是第一仗,等孫可望的主力到達,必將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屆時,將會有更多的火炮加入,局勢仍然十分危急。 “郭連長,眼下這一仗雖然勝了,但我部傷亡也是極為慘重,待得叛軍大隊到來,如何方能守住此地?” 李元胤數次見識了討虜軍的戰力,對他們的各級軍官也是大為贊賞,因而說話非常氣。 “都督大人,叛軍此次吃了大虧,下次必定小心謹慎,此山地形也不利于藏身,所謂招不用老,在下以為無法再設伏,全軍退回果化,堅守即可?!?/br> 郭景云聞言笑了笑,他手下人數雖少,但迫擊炮還沒用呢,單論射程,他可不怕紅衣大炮。 “雖說我手里只有一門炮,但打得準,移動又很靈活,炮彈也算充足,果化鎮的地形又十分有利,叛軍來得再多,也只能從兩面攻擊,到時候只要擊毀他們十來門重炮,想必便能大幅動搖其軍心?!?/br> 郭景云此話,已經說得很謙虛了,林嘯對于部隊的彈藥基數都有嚴格規定,雖說相比于子彈,0迫擊炮的炮彈比較緊張,每一門仍然給予配備了二十發炮彈,這個數量,相比于后世軍隊配備的常規基數,已經縮水了三分之二,不能再少了。 此次郭景云臨危出征,雖說是輕裝簡行,但也帶上了一大半的彈藥,其中迫擊炮彈全帶了出來,都是騎兵,背幾枚迫擊炮彈不影響行軍。 “好,就依你所言,”李元胤臉色蒼白,吃力的對親兵說道,“傳令,全軍進鎮堅守,即刻組織人手加固城桓、醫治傷員,以待再戰?!?/br> “遵命!”親兵領命而去。 孫可望引中軍一路退守二十里,方敢扎營,待得第二天副帥馮雙禮所率三萬余主力全部到達,急忙招入大帳商議。 孫可望稱王之后,根本不把永歷賜封的左軍都督官職放在眼里,自封兵馬大元帥,以李定國、劉文秀為副帥,把自己的心腹大將馮雙禮也封為了副帥,以此顯示自己名義上高人一等的地位。 實際上,他卻仍然只指揮得動馮雙禮,馮雙禮是他最為倚重的心腹,向來對他忠心耿耿。 坐于帳內的,除了孫、馮二人,還有那名故友說:高樂厚。 時至今日,前鋒慘敗,孫可望有一點點后悔了,此番倉促起兵,是不是太魯莽了?此舉別說得不到李定國等人的相助,就連眼前的明軍,也不像是南瓜一個。 鄭國雖說只是一名前鋒總兵,卻也是驍勇善戰,而況他手下步騎并不少,才一個回合就被包了餃子,這仗,太邪乎,不好打。 (提問:“陸豐號”油輪上,三名實習生的名字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