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小氣鬼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要想活得自在,那就得佛性。 聽聞人間這句話后,遂想問,鬼能佛嗎? 可能佛會說,你不歸我管…… 話說,不知是不是上天也見不得遂這母鬼禍禍帥氣的人類青年,在同張宣儀名正言順勾搭上后沒幾天,她就接了一個差事…… 一個稍稍有些棘手的差事。 從交接差事的引者同僚敘說中,遂便發覺這回的差事,似是有意繼承悶死鬼老兄周出奇的風范,依舊有些奇葩。 但此時還未與此次差事的不甘亡魂接觸到的她,僅僅是發覺而已。 了解需要追回的鬼的死因后,她就開始沉默,而后才感嘆,又是一個人才離世。 說說世人多小氣,氣死自己為街巷笑談。 繼周出奇悶死自己后,一位氣性大的中年大叔,上門找到別人吵架……把自己氣死了。 沒錯,這位已經到了養生年紀,本該煲湯,泡腳,喝枸杞茶,與紅棗人參百合何首烏三七等物結伴的叔叔,就因為對門家的狗在自家門前叫得大聲了些,便扔了遙控板上門去找到人家吵架。 說來也是命也,對門狗的男主人就是氣死鬼叔叔的死對頭。 死對頭,到死都是對頭。 他與死對頭叫啥建國的,雙方一開門,禮貌說了你好之后,就開始論理。 掰了手指算那狗叫了幾次,該不該叫,狗憑什么不叫,我的狗你憑什么不讓它叫,你的狗憑什么在我家門口叫,我的狗就路過吠了一聲兒,它喊你兒子了?它兒子在我家對門,管不好狗爹,也不是個好東西…… 氣死鬼叔叔被氣死事發當日,作為被句句提起的犯事狗本狗,狗貌似很無辜。 不知道氣洶洶堵過道吵得不可開交的兩方人就因為自己忘情嚎了一聲,它哼唧著,焦急在原地轉圈。 而后無法,它便躲遠了去,趴在地上,有氣無力望著激烈爭吵的一群人。 以氣死鬼叔叔與建國兄為頭的雙方人反復糾纏掰扯,后又把對方已進棺材板的父母無辜拉出來溜了一圈兒,也沒能把對錯沒爭出來。 一激動就緊張,一緊張就結巴,因激動緊張就結巴的氣死鬼老兄自然沒能敵得過能說會道的建國兄弟。 于是,氣死鬼叔叔完敗。 上門爭理卻反把自己氣得不行,回家后,被反罵找茬的氣死鬼叔叔忽然昏倒在廁所,很快便在家人的驚慌哭喊下,一命嗚呼也。 話說回這人被氣死這事,就連交接差事的引者老兄在陳述完此次亡魂執念的前因后果后,都頗為沉重拍了拍遂的肩。 “咳,雖然大家伙都說,你是我們無間最閑得慌的一個鬼,可我能知道,成天和這些個腦子搭錯筋的人打交道也不容易?!?/br> 于是…… “遂呀,辛苦你了?!?/br> 當了鬼差這些年,遂也了然了人性,這人性說的是很簡單的喜怒哀樂與行為之間的關聯。 她心里自然也有點清楚,能把自己氣死的人指定不是什么好相處的人物,只是當時未全明了引者老兄為何如此感慨,也沒想過這個不好相處究竟到什么程度,她只當對方是氣。 所以,按照套規矩,她也需得氣氣才說得過去。 “哎呀,應該的……” 又聽聞謙虛有助于集體和諧,作為無間骨干級人物,她自然得起良好作用,短短時間亂糟糟想了這些后,她哂笑,同也氣回應,“哪有哪有,大家都一樣辛苦?!?/br> 而后,遂飄出無間,剛巧在無間道上,看見了在半斤鋪子門前打滾撒潑的清東明子…… 這廝還沒過得去心頭那關,仍在罵著陸半斤涼薄無情。 已經是很平常的一幕,可看見清東明子蠻橫無理的模樣,遂還是無法控制,心里某根弦咯噔一聲顫了一下。 清東明子此時的模樣,和那些不講理一不高興就躺地上耍賴罵人的老人有什么區別? 想一想,其實沒區別。 清東明子現在的樣子就是那些人年輕時的樣子,那些人的樣子很有可能就是清東明子老了以后的樣子,而清東明子,和遂這回所接差事的氣死鬼,應該就是一個樣子。 所以,她這回需得拿下的目標是老年版的清東明子…… 突然反應過來這回差事的大叔肯定會很難辦,此行多坎坷,覺得自己最近變懶散是同清東明子混多了的遂決心改變自己。 在此之前,她冷冷看向了半斤鋪子外,那個躺地上的耍賴的潑皮。 下一瞬,清東明子便被不知身份的黑影一腳踹飛貼在了半斤鋪子門上,費力動了動手指,他口齒不清恨恨囔囔,“哪個扒皮的踹老子??!背后下黑手算什么男人,有本事晚上約起干一架??!” 毛都沒看見一根兒,他哪知,踹自己的壓根就不是男人。 但清東明子知道,踹自己一定是無間這群缺心眼的光棍男引者。 于是,遂一腳踹了,衣袖不帶走一點點風便走了,可苦了無間男同僚,為她背鍋,日日被清東明子sao擾。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狠踹了躺地上的清東明子一腳出了氣,遂這才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狀態,讓自己回到以前做差事那種一絲不茍公事公辦的冷面鐵血。 她來到了目的地,位于首都外環的某小區,見到了這回的目標,把自己氣死的老年版清東明子——胡必。 就這樣,遂同胡必說明了身份來意后,便花了一下午的時間聽他咒罵就住在自家對門的仇家——同他一樣年紀的一個糟老頭子。 胡必,何必。 這廝人不順名兒意,氣性大得很。 以相觀人可以看出很多東西。氣大傷身,男人傷腎,女人變丑,長期下來,容貌會給人一種愁苦狹隘的感覺。 胡必成長的年代剛好處于這個國家極度壓抑的時期,外敵虎視眈眈,自己卻險些把自己逼入絕地。 那個時期的人心里都憋著一股氣,勞動光榮,讀書無用,狠吃一碗飯憋足了勁兒下地干活才是最實在。 惠及不了生活的都是浪費時間,吃飽才是前進的動力。 在這樣粗糙的環境下,人們喜歡爽快的,細聲細語含蓄,只當你是上不了臺面,好欺負的老實人。 上山下鄉鬧騰,時間長了身上自然帶了股蠻勁兒,大聲嚷嚷為自己控訴,比苦苦哀求有作用。 不講理的人多了,動手比講道理實在。 年輕時如此過來,到了老了,習慣已經改不去。 胡必,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