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書迷正在閱讀:高嶺之花食用指南(女尊)、這火葬場說跳就跳、認錯四個爸爸后[穿書]、黑化騎士攻略手記、盛世書香、掉馬后,我成了頂流、紈绔世子寵妻如命(重生)、大佬們都想當我爸[穿書]、當男主擁有鑒渣系統、全世界都知道我在撩你
張用燒的是“極”字。 他將那頁紙燒到一半,揚手拋向空中,朗聲道:“萬事向上莫至極——富莫至極,精莫至極,奢莫至極,貪莫至極,驕莫至極,狂莫至極,得意莫至極!” 陸青燒的是“愛”字。 他沉聲道:“愛物則貪,愛榮則鄙,愛安則怯,愛命則懦。唯愿世人,能見天之高,不落卑與驕;能見心之明,不墮昏與亂;能見歲時之無涯,不生憂與懼?!?/br> 尾聲: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終于畫完了那幅畫。 金人攻破汴京后,宮中畫師盡都被拘押。那時,張擇端只粗描出一道初稿。他帶著那初稿,跟隨數千人一同北上。 到了燕京,一個金人官員將他召了去,問他:“你在畫宣和三年清明那天正午圖景?” 途中,張擇端已受盡暴虐,不敢抬頭,只慌忙點了點頭。 “抬起頭,瞧瞧我是誰?” 他怯怯看了一眼,頓時一驚。那人三十來歲,身形魁梧,眉眼舒朗,容貌酷似一人——王倫。 “對,我便是那紫衣客真身赫魯。我召你來,是要你畫完這幅畫?!?/br> 于是張擇端便被留在赫魯府中,每日只潛心畫那幅畫。 其他那上萬人,到達燕京時,男亡一半,女死三成。剩余之人,有技藝者尚能存活,富貴子弟大多降為奴隸,又不善活計,受盡鞭撻。不到五年,十不存一。女子分入大家,猶有生理;其余則十人九娼。更有許多被賣給西夏、高麗,再無音訊。 張擇端幸而得赫魯善待,衣食豐裕,不受驚擾。 從宣和三年清明起,前后整整用了十年,他終于畫完。不滿五十,須發盡白。 道君皇帝當年只命他畫虹橋一帶,他得知那梅花天衍局后,發覺卷入其間的,何止虹橋兩岸。被那場紛亂牽扯進來的人,從虹橋向兩頭不住延伸,東到郊野,西到東水門內。 在汴京那幾年,他每日在東水門內外,向人詢問清明那天正午的情形,不斷畫下草圖。然而,兵亂之中,這些草圖盡都亡失。他只能憑自己心中所記,將當日那些人一個個畫了上去。 古往的畫作中,從未有過如許多人,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只是尋常人。但再尋常,也都是人,哪一個不是活生生的性命?眾生平等,同經了這場生死浩劫,性命便是性命,哪里有高低貴賤之別? 畫上任何一個人,他都不敢輕忽,覺得一旦自己畫下,便能保住那人性命一般。 只是,他雖記性超群,卻畢竟隔了數年,當日那些人中,牽涉進梅花天衍局的近四百人,他都記得,其他無干者的樣貌,卻極難憶起。他苦惱數日,忽然想到自己曾向五絕打問,當天未在場卻牽涉進來的人。那些人的姓名,他全都記了下來,并盡力一一去尋訪過。即便當時已經死去,也向親舊詢問,畫過大致樣貌。于是,他將那些人的面容填到了圖中無干者的臉上。梅花天衍局所涉八百多人,大都畫到了圖中。 圖成之后,赫魯來賞看,邊看邊連聲贊嘆:“與我那天所見,果真是一毫不差!好!好!好!你去五國城見一個人,得有他題詞,這畫才真正圓滿?!?/br> 赫魯命一個軍卒帶著他騎了馬,向東北方趕去。行了一個多月,才到了一座荒僻小城,不到九月,這里已草枯葉盡、黃塵撲面。城中只有百余戶人家,并無城墻,只在街口立了個舊木牌,上寫:五國城。 那軍卒帶他來到一座土墻院落,走進去,見一群粗服婦人在院里切蘿卜晾曬。房舍倒不少,一圈有幾十間,卻都是黃泥土房。他們走近正中一間略大些的房間,里頭傳來嘶啞讀書聲。 張擇端跟著那軍卒走了進去,見一個身穿舊紫錦長袍的老者手執一卷書,正在屋中踱步誦讀。那老者聽到腳步聲,轉過了頭,面容黃瘦,神情有些呆悶。 張擇端細看了兩眼,雙手不由得抖了起來,眼里也頓時涌出淚來。他忙撲通跪倒,連連叩首。 那人是道君皇帝,才滿五十,竟已蒼老至此。 “你起來??”道君皇帝仔細瞅了一陣,“你是張??張擇端?” “正是微臣?!?/br> “哦,好,好?!?/br> 那軍卒傲聲說:“我家大人要你在一幅畫上題字?!?/br> “哦?什么畫?” 張擇端忙從背袋里取出畫軸,展開一截。 道君皇帝一眼看到,目光頓時定住,隨即顫個不?。骸皷|水門內,香染街口?房中太暗,去外面!” 張擇端忙跟著走出屋去,與那軍卒一起將畫全幅展開。 道君皇帝由左至右,緩移腳步,盯著畫中街景人物,細細瀏覽,嘴里不住發出嘖嘖之聲。行到中央,他目光忽而頓?。骸昂鐦??梅船?這是我叫你畫的那幅?” “是?!?/br> “汴河,汴京,梅花天衍局??”道君皇帝眼中閃出淚花,嘴唇也不住抖動,良久,才抹掉淚水,“卷起來,去屋里?!?/br> 張擇端忙卷起畫,又跟著走回屋中,見窗邊有張粗木桌,擺著筆墨,便過去將卷首展開一截,鋪到桌上。道君皇帝提筆蘸墨,手卻抖個不住,連呼了幾口氣,才凝住神,慢慢落筆,雖仍是那自創的瘦金體,卻不再如蘭葉秀逸,一筆筆澀硬了許多,如同銀鉤沉沙、玉劍埋塵,寫下五個字: 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收起那畫,又含淚跪地,拜別道君皇帝,隨著那軍卒回到了燕京。 赫魯看到道君皇帝題字,大喜,將那幅畫收藏起來,給了張擇端一紙通關文書,又賞賜了一匹馬、百兩銀,放他回鄉。 張擇端家鄉在山東瑯琊東武,他離鄉多年,家中早已沒了親人。除去家鄉,唯有汴京居住最久,那里或許還有些故人。他便趕往汴京,沿途所見,盡是荒村廢城,行一整日,見不到幾個人。途中撞見了一伙盜匪,將他的馬和銀子全都搶走,只留了些干糧給他。 他一路步行,跋涉半個多月,終于來到汴京東郊。沿著林間土路,來到汴河邊時,他頓時驚住。 哪里還有汴河?河道中擠滿淤泥,只剩淺淺一些水流。河邊生滿黃草枯藤,將那些柳樹掩盡。兩岸那些店肆盡都不見,只剩一些焦黑殘垣斷墻,隱沒于荒草間。那座虹橋也只剩兩邊殘破斷樁,唯有十千腳店河邊那根木樁還立在那里,頂上那只候風銅鳳在夕陽里徐徐轉動,發出吱扭吱扭聲。 張擇端怔在那里,淚水不由得涌出,口里不住喃喃念道:“沒了,沒了,盡都沒了??” 他不知自己還能去哪里,茫茫然穿過荒草,坐到虹橋那斷樁上,呆望著對岸那只銅鳳,心中一片昏蒙。 再看這滿目蕭瑟荒敗,不由得長嘆一聲,幸而畫了那幅《清明上河圖》,那赫魯看來十分喜愛,應會好生珍藏。這虹橋兩岸景致沒了,還有那幅畫,若是有幸能留存下去,過百年千年,世人或許仍能看到。那時之人,看到這畫,只見滿紙繁盛安樂,不知這里曾經過這等劫難,更不知這劫難始自何處?? 他心頭翻涌,不由得悲聲吟出一闋《清明上河詞》: 路斷魂亦斷,水收淚難收。 衰翁獨向衰草,白發哭神州。 落葉歸心何處?故國凋殘難認。夕陽落城頭。 秋風吹不盡,江山萬里愁。 皇城燈,汴河柳,虹橋舟。 八廂盛景,七十二店醉歌樓。 十里御街錦繡,百萬人家煙火。只道無時休。 一霎風光盡,冷月照荒丘。 附錄1 《清明上河圖》流傳簡史 《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生卒年月不詳。 1186年,金人張著在圖后留下第一條題跋:“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睆垞穸松郊啊肚迕魃虾訄D》流存始末,至今僅見于此71字。 張著生平亦不詳,曾于金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詩名,召見應制,稱旨,特恩授監御府書畫?!?/br> 元滅金,《清明上河圖》藏入宮中秘書監。 1260年,裝裱官匠以贗本偷換真本出宮,售予某貴官,又被保管人盜賣給杭州人陳彥廉,陳隨即轉賣給江西人楊準。 1352年,楊準在圖后留下題跋,記述得圖經過,并感嘆:“當事時,城外內之金帛珍玩,根括殆盡,而是圖獨淪落至今,逾二百年而未甚弊壞,豈有數耶!自時厥后,其地遂終不睹漢宮,而困于戰爭且日甚,雖欲求卷中所圖仿佛,有安可得矣。嗚呼!” 1365年,李祁題跋稱,圖為靜山周氏家收藏,并言:“觀是圖者,其將徙有嗟賞歆慕之意而已乎,抑將猶有憂勤惕厲之意乎!” 元亡入明,《清明上河圖》輾轉于官宦人家。 1461年,吳寬題稱,圖在大理寺卿朱文征家。 1491年、1515年,明代著名文臣李東陽先后兩次題寫長跋,詳記此圖在明代中期流傳始末:弘治以后,朱文征將它出讓給華蓋殿大學土徐溥。徐臨終時,贈給李東陽。李東陽感慨:“且見夫逸失之易而嗣守之難,雖一物而時代之興革,家業之聚散,關焉,不亦可慨也哉!噫,不亦可鑒也哉!” 1524年,兵部尚書陸完收藏此圖,并作題記。陸完亡后,其子售予昆山顧鼎臣家。不久,此圖為jian相嚴嵩所得。其間流布各種傳聞,嚴嵩父子為得此圖,強奪陷害忠良。嚴嵩勢敗,家產籍沒,《清明上河圖》再度藏入宮廷。 1578年,圖為太監馮保私藏并題跋。 入清后,《清明上河圖》復又轉入民間,先后為陸費墀、畢沅等人收藏。 1799年,畢沅死后,家產被籍沒,圖被收入宮中,錄于《石渠寶笈三編》。 1911年,末代皇帝溥儀將《清明上河圖》等大量珍貴書畫帶出宮,存于天津租界張園內。 1921年,溥儀將《清明上河圖》等文物轉運至長春偽滿皇宮。 1945年,溥儀逃亡,宮中失火,《清明上河圖》散落民間。 1948年,長春解放,解放軍干部張克威收集偽滿皇宮流散珍貴字畫十余卷,其中便有《清明上河圖》。 1949年,《清明上河圖》調入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附錄2 《清明上河圖密碼》參考史料 古代典籍: 1.《周易》 2.《論語》 3.《詩經》 4.《道德經》 5.《孟子》 6.《莊子》 7.《孫子兵法》 8.《道藏》 9.《金剛經》 10.《壇經》 11.《宋史》(元)脫脫、阿魯圖等 12.《三朝北盟會編》(宋)徐夢莘 13.《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李燾 14.《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宋)楊仲良 15.《宋史紀事本末》(明)陳邦瞻 16.《宋會要輯稿》(清)徐松 17.《東都事略》(宋)王稱 18.《續資治通鑒》(清)畢沅 19.《皇宋十朝綱要》(宋)李埴 20.《宋朝事實》(宋)李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