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愛豆全家調戲了、七零俞貴妃馴夫日常[穿書]、歐皇訓寵指南[星際]、愛豆和我,全網最火[娛樂圈]、重生八零學霸小神醫、冷酷戰神奪命仙妻、和薄少撒個嬌、九千歲家的小女兒、高智商大佬穿成豪門廢柴、親一口他的小可愛
對于陳嫣而言,她本身也沒有爭權奪利的想法,這種事她來做和別人做沒有分別,她也懶得去惹別人不快了。甚至劉徹請她推薦主事人選她都避過了,她知道這是編織人情網的好幾回,但她又沒有興趣留在朝堂,這種人情網有何用? 既然是如此,還不如從頭到尾干干凈凈的!所謂‘無欲則剛’,如此她行事起來反而更加隨心所欲,其他人也不能說什么。 不過她說在一旁敲邊鼓也不是說著玩玩的,而是真有心做事。 她的辦法很簡單,之后長安就開起了不少面館、餃子館之類的館子,專做各種面食。另外,陳嫣在長安的一些高檔酒舍也開始在菜單上擴展面食…這樣推廣面食看起來是笨辦法,但這種辦法是必不可少的。 推廣一樣主食,必然得各種方法都用上,相互配合!這種直接對接消費者,讓消費者有‘試用’機會的‘體驗店’,看起來效率不高,卻也是很有必要的! 為了推廣面食,陳嫣干脆辦了一場宴會。這場宴會的主題當然不會只說是面條,陳嫣請來長安的權貴,對外說是得了一批珍珠寶石美玉,辦的‘珠寶會’。這些東西不只是女人喜歡,也是此時男性貴族需要佩戴的東西,所以男女老少請來也不奇怪。 要說還是外面廣闊天地的珠寶玉石多呢,品質也非常不俗!陳嫣讓人用連枝燈、燭臺點蠟燭,又上掛無數琉璃燈。在蠟燭亮度不夠的情況下,硬生生用數量堆出了‘流明’,整個室內亮堂堂的,可以與后世亮度較低的電燈相比。 在這樣的燈光中,亮晶晶的小寶貝被裝點其中。陳嫣拿出來展覽的當然不會是一般的貨色,往年往外賣珠寶玉石的時候,陳嫣只會摻雜很少一部分精品,其余的最好的那一部分都是自己收藏(珍珠除外,因為珍珠會‘人老珠黃’,收藏是沒什么意義的事)。 這些收藏起來的寶石,一部分是留著自己用或者傳家,另一部分就是囤積居奇了。這么多的稀罕寶石,一次性流到市面上,能消費的起的人有多少?說不定要掉價的!所以最好是慢慢放出去,細水長流。 寶石之中,幾乎都是彩色寶石。華夏自古以來就不太尖銳的棱角,鉆石在清朝時還不受皇室所喜,覺得不太吉利呢!可是鉆石是無色的,如果不切割出來,顯示出璀璨的光彩,和水晶、玻璃又有什么分別? 這些彩色寶石顏色可以說是千變萬化、深淺不一!一個個貴女貴婦,在燈光下看這些個小寶貝,直覺的心肝撲通撲通跳! 男子則多看玉石,陳嫣這里自然多的是美玉!這些玉石很多都是從外國弄來的,這倒不是因為國內不產美玉,而是玉石在外國忒便宜了!好像除了華夏,以及受華夏影響的一些文明,另外的地區都不太看重玉石。 在他們看來,這種‘石頭’的價值有限,實在弄不懂東方人為何如此癡迷。 這個時候其他地區的人還不知道他們看不上的‘石頭’在華夏是能賺大錢的,或者說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在意——這個時候有能力進行遠距離貿易的人非常有限,東西方之間隨便倒騰點兒什么都能賺大錢。一邊的東西在另一邊可以提價不知多少倍,賺到超額利潤,這難道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嗎? 既然外國的玉石便宜又沒有人和陳嫣搶,她何必再在國內的玉石市場面對激烈的競爭呢! 這些玉石大多只經過簡單的加工,就是磨掉外表的石頭殼而已,并沒有進一步加工成飾品用具。如此,玉石也還是比較本真的樣子,有的玉石本來就是幾種質地匯聚,沒有那么精致,卻另有一種天地鐘靈秀之感。 這些玉石的品質不必多說,在時下人們愿意為玉石傾家蕩產的年代里,絕對都是價值連城之寶。 唯一可惜的是,陳嫣今天拿出來的珠寶玉石都不是用來賣的,而是用來看的。 也不是不賣,只是有技巧。請大家賞寶之后選寶,得票最多的三件寶貝會進行拍賣,拍賣所得的錢財會用來支持教育事業,多在長安弄一些掃盲班。 這樣一來,宴會的逼格也起來了。 而就在這場宴會中,陳嫣夾帶私貨,把面食帶了出來——也不是硬帶,而是讓人用菜汁和果汁給面染色,做出仿造珠寶玉石形象的食物來。其中有正經的主食,也有點心。 大家一開始以為這是一種意趣,后面吃的多了才回過神來,今次吃的東西似乎不知道是什么??! 這種硬推廣,陳嫣自己是不會去做的,太掉逼格了,所以只能事后借她府中人之口傳揚出去。 于是大家都知道‘面粉’的存在了…陳嫣身邊的庖廚本來就很有名氣,一方面是因為陳嫣常常會提出自己的意見,讓他們弄出更多更好更復雜的菜色。另一方面,有陳嫣這么個主家,上有所好、下必從焉,這些廚師自然更熱衷于推陳出新!漸漸的,大家格外關注陳嫣府上庖廚的‘私房菜’,若是能學一些去,立刻就能在圈子里出名,這也算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了。 所以學陳嫣府上的菜色,這是有傳統的。 現在陳嫣府上出現‘面粉’,自然多的是人學…去糧店一打聽,果然已經有面粉在出售了。價錢不算貴,只比粟米貴一點點(隨著生產量增大,成本還可以壓縮,至少和粟米價格平齊是沒有問題的)。 關于這種食物該怎么吃,這也簡單,有人從陳嫣府上抄到了一些比較簡單的食譜。 這個時候誰家要有一道‘私房菜’,做法是不會外傳的…反正庖廚也是家里的奴仆,一代一代傳下去一點壓力也沒有。普通人哪有時間、精力和財力研究怎么吃比較好呢,能做這件事的還是貴族!所以那些傳承數代的貴族,連同怎么吃東西都是一向珍貴的‘財富’。 古代說,三代才學吃喝,這不是沒有由來的! 但陳嫣沒有那樣,她這里的食譜,不說讓人隨便去學,至少關系親近的人說要從她這里抄食譜,她從來不會推辭,都是直接讓人去問庖廚的。之所以沒有隨便讓人去學,那還是因為怕麻煩…她這里又不是‘新東方’,真要是誰都來學,庖廚恐怕都沒時間做飯了。 陳嫣還想著要不要改天出版一本書,就叫《杏園食單》。她在長安城中的府邸,因為遍植杏樹,所以有‘杏園’的別稱。 這種東西當成傳家寶有什么意義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還免去了未來不小心失傳的風險。 面食的做法傳出去后很快征服了貴族…畢竟面食的口味擺在哪里,不敢說比稻米更好吃,但兩者不相上下是可以說的,這本來就是未來華夏民族的兩大主食!貴族們愛吃稻米,現在吃‘麥粉’自然也覺得很好。 面食本身的品質決定了它有紅起來的基礎,相對于稻米,它差的只有底蘊。畢竟稻米可是讓孔夫子都贊譽過的…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享受是什么,就是穿錦衣、吃稻米了??! 而補足這部分底蘊差距的,就是陳嫣等人的全力推廣。不只是陳嫣,之后其他人也紛紛行動,開始以身作則吃起面粉來?;适?、朝堂不說,學術界也有很多人吃這個。 這并不是因為這些人恰了爛錢,而是發自內心愿意的。 不管學術界的人有著怎樣的毛病,至少他們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是有立場的。自古以來,這些人就很重視‘麥’,因為他們看到了麥的特質——產量大(和其他主食相比),有抗寒的品種,無需稻子、粟那樣精心照料(也就是說,人力物力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料理更多的麥田)。 要說麥子有什么缺點,那就是口感太差了!以至于它就算有那么多優點,在廣大老百姓眼中也只是五谷之中的配角。如果不是沒辦法了,沒有誰會拿它當主食吃。 但即使是這樣,這些總是思考很多的學術界大佬還是覺得麥子的意義很大!至于說忍受不了它的口感,那是不能吃苦!好日子過多了,過不了苦日子! 現在,面粉出現,這些人最歡欣鼓舞,因為這意味著推廣麥子的最后一個問題也解決了——之前他們提倡再多也沒用,天下生民不買賬??!哪怕是窮苦人,平日里吃的也是麥子,種的時候也不會主種麥!他們往往是種粟米,只有在粟米收割后,再撒一些麥種,等著收獲下一茬。粟米自己舍不得吃,可以用來換更多的麥、菽這些。 有了面粉,大家看到了麥子是大有前途的,就會開始主種麥子!麥子的產量和省事擺在那里,這意味著在田畝數量不增長多少的前提下,糧食會有一個顯著的增長!這種事對于一個農業社會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 有了這些富貴人家開始,稍次一些的人家自然會跟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風潮就是這么開始的!即使有一些潮流以自身的財力追不起,也會有相對省錢的辦法替代。好在這次的潮流,‘面粉’本身并不貴,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趕這個流行。 一開始,有些人只是嘗新鮮罷了,但真的開始食用面食,就對比出它的優勢了。相比起稻米,它更便宜,相比起粟米,它更好吃!特別是面條,后來糧店居然還推出了掛面,甚至省了和面的功夫,回頭燒鍋水就能烹飪好,味道相當不錯!一下就在條件還不錯的家庭中風靡開了! 掛面其實不難,有了面粉之后佷容易就能生產出來…陳嫣在推廣面粉之前就配套了一些產業,其中掛面作坊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她在長安周邊建大型作坊,以后再其他城市也可照章辦理。 賺錢不賺錢的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能推動面粉推廣工作。 不過最后肯定是能賺錢的就是了。 等到這個時候,陳嫣知道火候足了,接下來就是她的舞臺了——之前推廣面粉,看似她做的工作很多,在社交場上也很出風頭,但其實就是一敲邊鼓的。相比之下,她接下來的工作可能不會為太多人所知,卻是實實在在以她為主的! 推廣‘磨坊’! 面粉的表現足夠說服朝野上下推廣了,地方上接到政令自然會讓老百姓種麥。關中地區的地主鄉紳能收到長安的消息,這件事佷容易做。事實上,就算地方官不說,他們也知道要種麥! 其他地方尚不知這些,就要麻煩一些了。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除了讓推廣工作快快鋪開,就是動員商賈了。陳嫣做的表率,她在她的地盤,就是青徐之地擺明了車馬,只要是種麥的,她可以下定金,到時候由她來收購! 大家算算價格,同樣的土地種麥不比種粟差了,自然愿意。不過這些地主還是會留一些粟米地,圖的是自家吃喝。這些人還不知道‘面食’意味著什么,多少還是有些擔心這樣推廣麥子,到時候沒有粟米吃。 商人都是消息靈通之人,長安推廣面食搞的轟轟烈烈,就算沒有親身經歷,也多少知道。這個時候自然也明白是賺錢的機會,回頭也去下定金收購去了。除了民間,少府也做收購工作,不過相對有限。不是少府沒錢,而是少府每年花在儲存糧食上的錢是有數的,要是突然多花,其他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不足。 不過少府今年還是多批了一筆款項在這之上,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少府自己也有很多在建的磨坊。這種情況下收購麥子,就算是作坊收原料了,將來都是要賺錢的,走的不是糧食儲備的賬目! 麥子是不用多想了,作為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在條件這么好的情況下,這件事沒有辦不好的道理?,F在需要在意的事情變成了磨坊,如果磨坊不夠,麥子始終是麥子,就和之前沒有什么兩樣。 趁著麥種灑下,麥子大規模上市之前,正好可以各地開工建磨坊。 小型的磨坊,就是村子自建的先不急,只在關中地區推廣就可以了。關中地區的農民稍微有錢一些,而且了解到了面粉的好,他們是有能力也有意愿建個小磨坊的。但在其他地區,就不是這樣了。 相比較而言,商用的大型磨坊才是關鍵! 為此,陳嫣約見了天下數得著的一些商賈——幸虧她現在是在長安,商賈做到了最頂上一小撮,都得十分關注時政,所以哪怕在長安沒有生意,也會安排一個代理人。所以陳嫣這個時候邀請函發出去,才會有‘一枝穿云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的效果。 一座磨坊用不著請動這些人物,但陳嫣的計劃里,磨坊何止一座兩座呢? 磨坊生意本身就不是小生意,隨著面粉的推廣,這門生意會牽涉到不知道多少張嘴!這樣的生意,看著不顯山露水,總體量卻是一點兒不少的。而且,如今正是這門生意開天辟地的時候,從無到有,大家可以隨便跑馬圈地! 這意味著什么?這就意味著有不少人可以借此機會更上一層樓! 這不是開玩笑的,絲綢生意、糧食生意、糖料生意,甚至是新興的棉紡生意,到了如今都是先進場的人站住了腳跟。后進來的人任憑再怎樣,能占的也少了!磨坊生意比不上這些生意大,但勝在它是一個才開始的生意??! 也正是因為此,陳嫣才有底氣叫來這些人‘共商大事’。不然的話,殺雞用牛刀,豈不是要貽笑大方了? 第405章 思文(9) 陽陵邑別苑, 車馬如流水。 陳嫣遍邀商界大佬詳談磨坊生意, 這件事并沒有在長安城內的居所做, 而是放到了風頭沒那么大的陽陵邑別苑。這是她現在慢慢形成的一個習慣, 有些事情需要借助影響力完成,比如之前推廣面粉,那就要大張旗鼓來!可有些事情,公開不公開的, 對事情本身沒有多少影響, 那就盡量收斂一些。 她的風頭出的夠大了,實在沒有必要在一些可有可無的事上也刷夠存在感…她對于這種事情又沒有特殊偏好。 陳嫣并沒有因為如今的地位就慢待這些商界大佬們,或者說, 她早就過了要通過‘下馬威’這種手段壓制別人的時期?,F在的她, 只要出現, 那就是眾人矚目的焦點, 特別是在商界, 這可是她的地盤! 在商界,她存在在那里, 天然就會給人以壓力, 即使其他人也是行業大佬也不例外。 對每一個受邀而來的大佬,陳嫣的代表王溫舒都一一招呼過。有些大佬身在外地,來的是長期呆在長安及其周邊地區的代言人, 王溫舒也沒有忽視。等到一圈圈走下來, 場子內的氣氛逐漸好起來。 其實這個活兒由申一公來做要合適的多, 申一公主管聚寶閣, 與人打交道最為擅長,大家也承他的情。王溫舒則不同,他早年間可是有‘狂犬’的名號,業內對他的感覺可不太美妙。 但這會兒申一公有事離了長安,他手下的人替過來身份又不夠。沒有辦法,陳嫣就抓了王溫舒的壯丁。好在這么多年過去了,當年真正的狂犬也變成了披著狂犬皮子的狐貍…與其說他依舊見人就咬,還不如說他利用的是多年的瘋狂給人帶來的壓力和恐懼! 在各行各業混都是這樣,受大家喜愛,這是了不得的資本。同樣的,讓所有人恐懼、心有余悸,這也是了不得的資本!事實上,如果利用得當,后者很多時候比前者更加有用。畢竟,喜歡不能當飯吃,人緣好的家伙真遇上事兒了,無親無故的,肯真金白銀拉拔的同行也是極少數! 恐懼則不然,恐懼的名頭讓對手緊張、讓對手驚慌失措、讓對手容易認輸…或者說,習慣于認輸! 對于現在的王溫舒來說,他已經能很好地利用自己這一優勢了。 這樣一只狐貍,自然也學會了不同的場合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在他愿意的情況下,他也可以讓自己的客人感覺到賓至如歸。至少現在被他接待的大佬們并不覺得這個讓業內不少人膽寒的家伙有多可怕,看起來和大家也沒有什么區別。 這也是這些大佬沒有和王溫舒有對位關系的緣故,所以對他的認識更多時候是一種‘傳聞’。他們這些人知道‘以訛傳訛’的力量,對傳聞的態度自然就是懷疑的… 場子里的氣氛很好,大家都在談論某些正大紅大紫的話題,無外乎生意、賺錢什么的。當然,也有人原本就認識,甚至關系緊密,這個時候談談家事,甚至借機串聯一筆生意,這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雖說是如此,其實大家的注意力還是掛在了今天的主題上——大家知道,陳嫣邀請眾人來肯定不是喝茶吃飯的!所謂‘共商大事’那就是真的‘共商大事’,絕不是說著好聽!陳嫣這么些年做的都是大生意,久而久之信譽是很高的! 而且在大家看來,以陳嫣今時今日的地位和實力,也沒工夫大張旗鼓地逗大家玩兒!有那個精力,人家做什么不成? “說起來,周兄難道不知‘不夜翁主’邀咱們前來所為何事?我記得周兄是洛陽人,與洛陽桑家也算是兩輩子交好了!這樣近的關系,難道不能近水樓臺先得月?”一關系上靠外圍的商賈以一種很艷羨的語氣說著。 ‘周兄’卻是拱拱手:“來兄這話說的,我家與桑家的關系雖不錯,卻也只是面子情。真要說想要親近,也是這幾年的事…早些年,大家都是洛陽人,做的生意還差不多…如今桑家有了不夜翁主做靠山,轉了行,這才好些的?!?/br> 話是這么說,‘來兄’還是很羨慕。因為對方口中的關系一般,其實還是有關系的。即人家真的有想法,總有一個渠道能往上說話。不像他這種真沒渠道的,就是提著豬頭也拜不了真佛! 不過這種事情總是‘得隴望蜀’,被人羨慕的人總是羨慕著別人?!苄帧褪侨绱?,他指著處于眾人中心位置的幾人:“那幾位才是真正能說的上話的,我這兒可差遠了!” 眾人中心位置的,一中年男子正顯擺著幾樣品質出眾的寶石:“要說船上的生意硬是做得!一船貨出去,回來就是一船金銀吶!這些年利潤低了一些,那是因為做這門生意的人多了,但總的來說賺錢還是一樣多!因為這些年船的質量越來越好,能裝的貨物也越來越多,就當是薄利多銷了!” “說起來,這件事還得謝謝不夜翁主??!當年不夜翁主開船廠前也有走海上販貨的,大海商也有,但依舊不成氣候!直到不夜翁主,令人造新船、探航線、培養水手、建港口,海貿才有如今格局!”說話的人是一青州海商,表面上是在說自己從事的海貿多賺錢,吹噓自家身價,其實是在不動聲色說明自家和‘不夜翁主’的關系近! “是這么回事兒!”一個在旁老神在在的年輕人也不簡單,他身上沒有說話海商的暴發戶打扮,顯得樸素很多。但是懂行的就知道,他從頭到腳的行頭不比對方便宜。 “小弟家祖籍扶風,原不過是一小小豪強而已!不曾想有如今富比王侯的時候,這全是不夜翁主所賜。不夜翁主當年從南越之地引種甘蔗,又改良制取石蜜之法,得‘蔗糖’,這才有了甘蔗種植園的興盛!當年家父正是第一批南下辦種植園…如今在南方有數座莊園,每年得蔗糖無數…” 大家刮目相看——難怪這個年輕人誰都沒認出來,還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原來是南方來的闊佬! 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南方就意味著落后、蠻夷!原本愿意去南方的中原人屈指可數,大家都覺得南方少見人煙,瘴氣就能輕易殺死一個中原人!更不要說蛇蟲鼠蟻這些東西了。 但與此同時,由早些年‘甘蔗種植園’開始的開發南方運動已經初見成效。對于現在的北方人來說,南方人又有了一個新標簽,那就是富有! 不同于北方昂貴的地價,南方那些荒地幾乎是白送!只要本人能夠帶人開墾出來,就能以很小的代價獲得所有權。對于國家來說,這些地荒著沒有任何收益,還不如讓人開墾出來,至少能收賦稅! 同時,這也能解決一部分北方的問題…比如接收北方的破產農民什么的。 所以來到南方的北方人,只要能夠在當地適應下來,不被水土不服打倒,丟掉性命,基本上都能比在北方時活得更好。只要勤勞肯干,開墾田地種甘蔗,等到榨糖廠來收甘蔗的時候交貨,一個家庭就能慢慢好起來。 因為土地在南方世界是近乎無限的(至少在這一階段是這樣),所以限制發展的唯一因素就是勞力而已。在這一前提下,南方的蔗農確實生活不錯,辛勤數年就能頂上北方地主。 而本來就是帶著投資的想法來南方的地主就更不要說了,發展成為巨富,先做種植園,后來又自己做榨糖廠的人不要太多!這種人,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糖,就是源源不斷的錢! 現在的蔗糖沒有以前貴了,這也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再加上國外的需求,這正是蔗糖生意的黃金時代,有多少蔗糖都能賣出去!對于參與到這項生意中的人來說,唯一要擔心的是氣候,如果當年氣候不佳,甘蔗減產、質量不好,這才是麻煩! 這可真是造就了一批‘闊佬’! 原本的‘南陽’也是天下五都之一,十分繁華,但是與天下五都中的長安、洛陽、臨淄等相比,卻是差了一些的。但因為南陽是離南方腹地最近的超級大都市,受到了這群‘闊佬’的給養,竟然有后起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