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愛豆全家調戲了、七零俞貴妃馴夫日常[穿書]、歐皇訓寵指南[星際]、愛豆和我,全網最火[娛樂圈]、重生八零學霸小神醫、冷酷戰神奪命仙妻、和薄少撒個嬌、九千歲家的小女兒、高智商大佬穿成豪門廢柴、親一口他的小可愛
而大船隊從齊地起航的時候就不同了,采購來的貨物,以絲綢為主,還有各種各樣的中原特產,將船隊填了個半滿。然后就是一路南下,在路上,新修建好的港口早就做好了準備,等到船一靠岸就能將提前準備好的貨物送上船!將來隨著船越來越多,港口的效用也會越明顯。 第142章 伐檀(3) 陳嫣是在天氣漸涼的時候再次收到一個讓她驚跳連連的消息的, 不過和之前探明到南越海圖的消息不太一樣, 這次的消息排面不太大。只是很普通的和其他工作匯報一起送到了長安, 桑弘羊那邊顯然沒把這當回事。 而陳嫣在開箱之前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看到這個消息。 各種匯報中有一條不算扎眼的消息, 說的是有關海上的新發現。 本來陳嫣選定的航路都是近海航行, 這比較適合這個時代初級的造船術與航海術。但陳嫣又對近海島嶼比較眼饞,其實這些島嶼對她有什么用?在南方都還沒怎么開發的時代,開發海外根本沒必要! 大概是狡兔三窟的心理, 陳嫣就是想多做幾個海上秘密基地。一方面船隊用得上, 另一方面她或許也用得上…… 帶著這樣莫名的心情,陳嫣有重點劃了幾個區域,讓探索航路的人記得探索周圍有沒有比較大的島嶼。 之前其實已經探索了不少了, 這些島嶼也體現在了海圖上。當時陳嫣也就是看看,并沒有太多想法, 更不會覺得激動。 但這一次不同了, 她甚至沒有冒出什么念頭,單純就因為海圖上的標注情況就站起了身。 “臺灣!” 見婢女露出疑惑的眼神, 陳嫣才趕緊坐下——現在哪有臺灣!事實上此時臺灣如夷洲、琉球、東番之類的古稱都不存在呢!準確的說, 現在的臺灣處于華夏民族認知以外的世界! 陳嫣讓人在吳越、閩越東方的海面上探索,除了尋找最佳航線, 就是找一些小島了。在江南土地不值錢的前提下, 這些小島似乎沒有什么價值。但其實并不盡然, 如果合適的話,這些小島可以成為船只基地、補給中轉站,相比靠岸還是有些優勢的。 種植園也是一樣, 陳嫣在閩越種植甘蔗還是有政治風險的,因為這里嚴格意義上并不是大漢的領土,而是閩越國的。得等到日后征服南方,南越、閩越這些國家才會消失。 而靠北一些種植甘蔗,如后世的江浙之地…不是不可以,但此時的甘蔗品種還是很原始的,馴化歷史也不長。每向北移一分,其生長情況就要差一些。陳嫣很想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短時間內是無法解決的了。 這種情況下濕熱的小島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了,而且還能隱藏資產——雖然陳嫣明面上的資產也很龐大了,根本不差這一點兒,但能藏一點兒是一點兒吧…說到底陳嫣始終沒什么安全感。 封建時代,即使是貴族,也是說完蛋就完蛋的。這樣的擔憂讓她下意識地狡兔三窟…… 不過過去那些小島根本不算什么!她知道了也就是知道了。但這一次不同,她看到海圖上標注的位置,以及大致的島嶼輪廓,還有什么不知道的!這就是臺灣島! 當然,此時這不能稱之為臺灣島!想到傳說中的三仙島蓬萊、瀛洲、方丈,日本占了一個瀛洲,剩下方丈和蓬萊——果然還是蓬萊更好聽! “日后這就是蓬萊島!”陳嫣干脆命名。 此時她的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么不經營蓬萊島呢? 這里經營的意思是將蓬萊島當成是自己的大本營,現在陳嫣的大本營在不夜縣。那里遠離長安而又靠近臨淄,既方便監控商貿市場種種異動,不會錯過各種信息,又有利于瞞天過海。在長安這一畝三分地,做什么都會被人看在眼里,顯眼的不行。換成是帝國最東邊的小縣城就不一樣了,陳嫣就是將天給翻了過來,也沒有什么風浪。 但不夜縣這種情況并不能讓陳嫣有多少安全感,說到底不夜縣依舊是大漢這個國家的國土。真的惹人眼了,一樣很危險(現在還不危險,但陳嫣要做的事情才開了一個頭,她不確定隨著自己的事情越做越多,是否還能有現在的安生日子)。 陳嫣有很多想法,都是能夠攪動天下的,只是一直收斂著沒用而已…她甚至不能將其直接交給朝廷。因為她很清楚,朝廷的眼光,以及大政府特有的一些弱點,讓他們根本做不好某些事情,她更傾向于自己來??梢撬甲约簛?,最后恐怕會在公元前的世界誕生一個‘怪物’。 cao縱國家經濟級別的大財團,即使是在現代文明社會都少有國家能夠容忍,在封建時代那就是找死! 陳嫣當然可以在功成之后將其交付出去,她本來的目的也不是cao縱國家,成為一個國家的主宰。但真到了那個時候她反而是進退兩難!進不得,退也不得! 進一步,她是想做什么?難不成要造反?退一步,且不說有多少利益相關的人推著她往前走,就算是她鐵了心要退又如何?在那個位置上了,一旦退下,一旦手上原本的籌碼失去,會面臨怎樣的危險?她連想都不敢想! 但蓬萊島給了她一個啟發——提前經營好此處,真等到情況最危險的時候就跑路! 老子不奉陪了! 想到那個場面,陳嫣忍不住捂嘴笑了起來…周圍的婢女不懂陳嫣為何會如此,還覺得有些奇怪呢。 就像有一個壓在心頭的大石頭忽然被搬走了一樣。 說起來陳嫣心中類似的想法早就有了,很難說她一開始讓人尋找島嶼沒有這樣的想法潛藏于心。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在有結果前說出來,人的心理活動是很復雜的。 至于說蓬萊島安全不安全,陳嫣只能說真的很安全! 這里必須要說的是時代不同,認知也會不同。對于這個時代的華夏民族來說,除了中原地區和原來楚國地盤,天下別的地方其實都不算自家的,哪怕這些地區已經是自家土地了。比如遼東,有幾個中原人在意?陳嫣在遼東搞造船廠,規模都那么大了,連個多看一眼的人都沒有。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夏民族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有侵略性的民族,這個民族只是對‘大一統’有著極強的執念而已。被認為是華夏大地的土地,全都要統一,但凡有點兒志向的君主都有這樣的期待。而原本華夏大地之外的土地,哪怕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也很少有人對其感興趣的。 歷史上確實有一些著名的君主將那些土地拿下,可是管理上依舊很松散。這些土地日后或許會成為華夏大地的一部分,后來的君主會將其納入統一的規劃中。有的則會剝離掉,成為異族建國所在。 明白這種心態就能弄清楚一些事了,漢武帝一生征戰無數,北擊匈奴,南征南越、東服朝鮮、西定西南夷,在后世來看功勞赫赫,都是影響深遠的大事。但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其實很沒意思。 很多人都說是好大喜功,確實顯示了漢家威嚴,但也就是如此了,有什么實際的好處嗎? 北擊匈奴也就罷了,匈奴本來就是大漢的心腹大患!趕跑了匈奴,大漢人民也能過上安穩日子??墒悄显?、西南夷、朝鮮這些對于大漢有什么威脅嗎?而收歸他們的土地更是沒意思。 現在的大漢有人地矛盾,但那是在中原地區,中原已經成熟的地區地狹人稠,再加上土地兼并,對于農民來說日子可不好過。但是真要說缺土地嗎?往南方尋一尋,大片的土地呢!然而這有什么用?中原地區的百姓輕易不會去的! 本來國家南方的土地就沒有被消化完,再說其他更偏遠地區的土地?可別笑死人了! 歷史上很多華夏周邊的小國家、小部落傾慕華夏文明,有自愿舉國投效,成為華夏一部分的。按照正常思維,這是送上門來的大餐,不要白不要吧?但事實就是,華夏的歷代王朝,常常有拒絕的。 藩屬國可以,但成為真正的國土,那就不行了…… 開拓新國土,說起來是很大的功業了,但這并不能讓朝廷中上到皇帝,下到小臣忘記這背后意味著什么。成為國土就得派人治理,光是派人去這等偏遠地區就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了! 然后還有異族難治的隱患…朝廷會花錢鎮壓邊區造反,下大力氣治理邊區異族,但那是因為那時候的邊區已經被經營出來了!人口眾多,土地肥沃,舍不得放手。而對于還沒有并入國內的藩屬國,顯然不具備這些。 從這些角度來看,陳嫣要是真在蓬萊島經營一番,那就是真的安全! 她那便宜姐夫算是很有志向的皇帝了,但也不可能跨海去征服蓬萊島。一方面是政治阻力,攻打和大漢領土相連的土地,大家還好想一些??梢绾U鞣M?,問問誰愿意吧! 另一方面,即使他有這個想法,也有人支持。以此時現實情況,組建能夠跨過海峽作戰的海軍,這也太玄幻了——不是完全沒可能做到,而是真的去做的話,其中要遇到的艱難險阻遠遠大于收益! 這么一想就想的深了,陳嫣自己也覺得好笑——怎么就想到和劉徹分道揚鑣、彼此對立了?事實上,只有最差的情況才會走到那一步。如果情況允許,她肯定是盡量讓一切都處在安全線內。而蓬萊島,始終只是一個預備計劃而已。 想到這里,陳嫣開始寫回信,主要就是針對蓬萊島的。 首先,她讓人在蓬萊島北面和西面經營幾個聚居點,然后選取一個最適合的港口,方便日后經常性的靠港。 緊接著就是搞甘蔗種植園,先不用深入蓬萊島腹地(或者說以現在的人口和各方面條件,也沒有能力深入腹地),就在沿海地帶活動就行了。 以甘蔗園為主體,配套種植糧食作物,至少得完成島上的自給自足才是。 等到經營蓬萊島獲利,就能在港口后方興建城市了…… 陳嫣的計劃很好,但這個計劃中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錢,第二是人! 這種規模的建設當然是要花錢的!就算可以一步步慢慢來,一開始的投入還是可控的,但對于個人來說還是一筆可怕的開支——陳嫣嘆了一口氣,只能想辦法搞點賺錢多的生意了。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年開始在海島上進行的珍珠養殖試驗,第一批珍珠已經出來了,陳嫣很不滿意,覺得產量太低、珍珠質量真的一般,不過負責管理此事的人倒是激動。畢竟對他而言,原本怎么也想不到珍珠可以不必天生天養,而由人力養成。 陳嫣已經下令加快進度,盡快試驗出更接近她記憶中的養殖珍珠了…說實話,珍珠養殖這種技術于國于民稱不上有什么好處,連促進技術進步這種展望也沒有,本來是不在陳嫣的優先發展目錄里面的。 之所以去年會在人手緊張的情況下分出一部分人手做這個,原本就是為了背后的巨大利潤想。她的生意確實很賺錢,各方收益源源不斷地匯入她的荷包,其規模大的驚人。但與此同時,她花錢的地方一樣多!她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哪里都是要花錢的。 陳嫣嘆了一口氣,現在看來,珍珠養殖需要再加加緊了。珍珠可是一個好生意,而且主要是敲有錢人(窮人誰會買珍珠呢?),陳嫣連心理負擔都不存在了。到時候養殖珍珠可以一部分賣給國內的有錢人,國家休養生息幾十年,可是肥了一群人。 大漢有錢人不要太多哦。 養殖珍珠也可以外銷…說起來珍珠是一種全世界都很喜歡的寶石呢!天然與稀缺這兩大要素,再加上本身的顏值,讓他們無論是在那種文化、哪個民族中都是極受歡迎的。 到時候賣到天竺、賣到中亞、甚至賣到羅馬——羅馬有錢人也好多! 錢錢錢,陳嫣雖然日常都是和錢打交道,但如此心心念念的時候卻是很少的。她現在也有一些明白錢的重要性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若是她錢足夠,可以直接大規模經營蓬萊島,哪像現在還得一步步計算。 更進一步說,在開發蓬萊島的另一個問題,‘人’的問題,歸根到底也是錢的問題。 蓬萊島上原本是有一些土人的,不過人口必定不多,而且分散在島上各處。如果可以的話,陳嫣并不希望和對方起沖突。一方面人家本就是原住民,陳嫣并不是什么喪心病狂的惡人,如歐洲移民在美洲大陸上搞的印第安滅絕,她做不出來。 另一方面,土人也是人口,對于缺少人口的蓬萊島來說,任何一點兒人口也是損失不起的。 陳嫣的計劃是先盡量避開土人,無法避開就和他們盡量和睦相處,比如交換交換物資什么的。土人生活艱難,文明世界的好東西肯定是愿意換的。 當然,若是有土人攻擊,陳嫣這邊也不會坐以待斃就是了。武器上面的先進,足夠保護陳嫣這邊的人了。 等到日后,蓬萊島上的移民徹底壓倒了土人,就是和土人深入接觸的時候了。那個時候可以用更好的生活吸引這些土人,讓這些土人放棄原本的部落生活,轉為農民或者城市居民。 人口占絕對優勢的時候,原本的血腥暴力就不用了,完全可以用更加溫和的方式解決民族問題。 所以問題又回到了最初,如何讓蓬萊島上人口大漲,漢人占主體? 陳嫣沒有太好的主意,只能讓人先興建出聚居點,然后搞甘蔗種植園。甘蔗種植園是要用到很多很多人的,到時候先用買賣的方式從災區購買奴隸,形成第一批人口。 等到蓬萊島有人氣一些了,就可以去大陸沿海吸引人口。 普通民眾安土重遷,輕易不肯離開家鄉是真的,但真的被逼到要死的份上了,還會在意這些? 沒有哪一年是沒有災荒的!在封建社會這是絕對的!只不過好時代會有朝廷的賑濟,壞時代沒有賑濟,或者賑濟到不了老百姓的手上。然而就算是再好的時代,也有朝廷顧不上的地區。 去這種地方,借貸路費給這些人!只要這些人來到蓬萊島,就給他們分土地和簡易房屋!這個時候土地還不時他們的。但只要他們工作三五年,原本的路費就能還清,土地和房屋也能成為他們自己的——陳嫣的條件放的很寬松,正常工作三五年是絕對做得到的。 那之后他們只要履行合約,十年為期限,將自己土地上的剩余產品賣給陳嫣就行了,當然,陳嫣會保證給出市場價。 沒有人愿意遠離故土,去到海外討生活,但是沒有辦法了又能如何呢?有些人可以想到去賣身為奴,對于那些地主豪強來說,勞動力是很重要的財富,他們是很歡迎這些人的。 這就像是后世的經濟危機,對于小民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對大資本來說就是一場收割盛宴! 災荒是普通人眼里天塌了一樣的可怕事情,可對于地主豪強,這就是低價買進土地和奴仆的大好機會! 但是,這些地主豪強是很精于計算的,他們只會要壯年男女!至于老人和孩子,這是他們拒絕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賑災行動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動也不動,他們就是在等,等災荒拖垮身體比較弱的孩子和老人,等到最后只剩下青壯年的男女! 陳嫣這邊就不一樣了,來的人是一家人,不會挑揀出老人孩子什么的。 這些遭災的老百姓心中也有一本賬,雖然去到島上讓人很擔憂,但如果有機會的話,誰愿意放棄自己的家人呢? 另外,如閩越、南越這些地區,老百姓日子普遍過的不如大漢,對于移居海外也沒有太大的心理障礙,也可以盡量吸引這些人過來。不過要控制好人口數量,如果這些人本來就是說的漢語,穿的漢服也就算了,到時候直接劃撥到漢人一塊兒。如果不是這種,就得小心處理(閩越、南越之地秦代本就移居了很多中原人,受中原文明影響也很深)。 一點一點地轉移人口,鼓勵上島的漢人生育,凡是和漢人通婚生下的孩子全部歸為漢人。陳嫣相信,是能夠建設出一個海外漢家的。 不過這需要錢,需要的不是一點兒一點兒的錢!甚至不能只靠她來供血…得看蓬萊島自己的!她供的了一時,還供的了一世嗎? 蓬萊島的甘蔗種植園可以做大做強,如果真的做得好的話,陳嫣就只需要進行前期投資就行了。后面所需要的資金,完全可以由蓬萊島自給自足??! 不過這么想的話,陳嫣就真的要成立武裝了,至少得維護蓬萊島本身的治安。另外,蓬萊島發展起來后也得有行政班子了,提供管理服務的同時向百姓征稅。 陳嫣忍不住捂臉:“唔…這不就是在建國嗎?” 想到這個,陳嫣自己都覺得心驚rou跳,但在心驚rou跳外又有一種期待,連她自己都不明白這種期待意味著什么。 因為不明白,所以她只能盡快將雜念掃掉,轉而去想怎么完成蓬萊島的最初建設。對著計劃書撓頭,自言自語道:“錢,果然還是錢吶!有錢就都不是問題了?!?/br> 旁邊的婢女有些好奇:“翁主缺錢么?” 若是陳嫣說自己缺錢,那就真是天底下數一數二的笑話了,然而事實就是如此。事實上,世上越有錢的人往往也就越缺錢,因為他們花錢的地方也就越多。按照大家樸素的觀點來看,皇帝富有四海,應該是最有錢的人了吧?可是歷數歷代皇帝,有幾個人沒有受過缺錢的困擾呢? 國庫的錢就沒有夠的時候! 就算是當今天子,現在看著有錢、真有錢!再等些年看,窮的能天天和大臣聚在一起搞錢,甚至弄出了白鹿幣這樣的玩意兒…… 陳嫣撇了撇嘴,“好有意思的問話,缺錢么?這天下難道有誰的錢是夠用的?” 別看陳嫣有錢,隨便一件首飾也是寶貝。然而這些東西的價值終究有限,和陳嫣要做的那些‘大事’所需花費相比,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罷了,過日子不容易,一年算一年的賬罷!日后事日后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