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愛豆全家調戲了、七零俞貴妃馴夫日常[穿書]、歐皇訓寵指南[星際]、愛豆和我,全網最火[娛樂圈]、重生八零學霸小神醫、冷酷戰神奪命仙妻、和薄少撒個嬌、九千歲家的小女兒、高智商大佬穿成豪門廢柴、親一口他的小可愛
陳嫣看著七個部門,覺得這樣基本上就夠了。若是日后發現還需要什么部門,可以補。 然后七個部門還得往下構架,細分出小管事來,做到權責清晰。 當然,陳嫣還有一個秘書班子,不過這是為了對接外界的生意,用來輔助她工作的,所以就沒有算到婢女這個體系中。 陳嫣一句話,下面的人就要跑斷腿——其實原本府中就有類似的分工,但基本上一攤是一攤,沒有人弄出一套套的來。有很多地方有重合,有的地方又沒人管,上下級之間更是很難說的上清晰!所以這一回整改,動靜還是很大的。 不過整改之后效果還是很好的,這種井然有序的樣子讓陳嫣的強迫癥得到了極大滿足。 滿足的不只是陳嫣!陳嫣家中的婢女也覺得很新奇。 以前她們固然也會有上進心,想著工作離陳嫣越近越好,離主人越近就意味著越受寵愛。再不然奮斗目標就是一些管事,雖然不能貼身跟著陳嫣,也算是有些權力了。 但現在則不一樣了,陳嫣將她們劃分出職階。跟在陳嫣身邊的貼身婢女自然還是特殊的,但再特殊職位依舊是不高,頭頂上有人管著呢!陳嫣也說了,不給她們搞特殊待遇,只要各位管事有道理,對她們的安排她是不會隨便插嘴的。 除了傅母益這個總管,再加上一位督察,下面七位‘司’級干部可以說是手握重權了!而分在七個部門中各處的,每人都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有了一個明確的認知!陳嫣將這些寫的明明白白,為此將家中的名冊格式都換了,按工作部門做的記錄。 另外,陳嫣還規定了升遷制度!這就改變了原本這方面規矩混亂的局面——是符合陳嫣的審美、眼緣,還是做事認真,又或者別的什么…怎樣才能在一眾婢女中出頭?以前大家只有一個概念,但具體的是很模糊的。 而在陳嫣的升遷制度中就說的很明確了! 一個小婢女從司教培訓完就可以填‘志愿’了,哪一個部門都可以報!而在此之前每個部門也不會上報自己的人手缺口。兩邊如果對等,那自然是皆大歡喜。而要是缺口小于志愿,就會由主管來進行面試選拔,打落一些。而要是缺口大于志愿,人數不夠,就等那些被打落的來補足就是了。 這些小婢女從進入各部門起,做的是最底層的活兒。而身邊會有人考評,考評大概是一季一次,連續獲得三個優就能獲得升遷機會——有空缺立刻就能升,沒有空缺就成為候補。當然了,有的人格外優秀,不受這種規則限制,很快的速度連升,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這種行為需要得到大總管和督察的認可才行!并且名額會限制的很死! 另外,又有規矩,一旦婢女成親,就視之為‘畢業’,立刻就要從崗位上退下來。如果是特殊情況嫁到外面去了,脫去奴籍,家中的事務就和她無關了。要是嫁到家中,那倒是可以轉為外面做事,但依舊和婢女不再是一個系統。 其實現在陳嫣身邊還有很多婦人做著各種各樣的工作,這次對她們的影響最大。陳嫣只能讓人細心處理,這些人肯定有安排。陳嫣的產業太多了,容納能力很強,還能保證原來做什么的,之后也做什么。 如果不愿意這樣,陳嫣也有辦法,可以將這些人送到長公主府。長公主又不是陳嫣這一套規矩…… 這樣一套改革下來,陳嫣身邊的權責就相當明了了。唯一的問題是秘書班子還沒有搭建起來,那是因為合適的人才還沒有培養出來,沒有人就是這樣的,什么都做不成。 現在陳嫣府中工作氛圍可以說是空前熱烈。怎么說呢,人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總是有自我證明的訴求的,希望能夠得到外界的認同。一級一級,規則明確的晉升渠道就擺在眼前了,她們的干勁自然也就被激發出來了。 更何況陳嫣還為每一級別都制定了不同的待遇。 工資先不說,對于婢女來說,錢的用處是有的,但并不大。府里管她們吃喝穿用,她們最多就是拿錢讓能夠出門的姐妹給帶一些外頭的小玩意兒而已! 陳嫣就專門在各種待遇中做文章,配套各種福利。比如胭脂紅裙想不想要?想要的話就得達到相應的級別才行,到時候自然會發放不同類別的物品。至于其他的吃穿用各有不同的待遇,這就是應有之義了,原本婢女之間就有這種差別。 當然,更重要的是‘積分’。不同職位有不同的基礎積分,乘以這個崗位上的工作時間,再加上一個影響系數(優良中差這樣的工作評價決定影響系數),最終可以得到一個積分數。歷經升職、調職之類的,隨著年限增長,一個婢女的積分也會上漲。 一旦積分上漲到一定的程度,就能脫去奴籍了!若有積分達到而愿意留下的,積分就可以折算成將來養老時的待遇。積分越高,養老待遇越好。 脫去奴籍!這無疑是很多婢女的夢想。原本覺得工資、攢錢沒什么用的,也會愿意攢錢了…因為獲得自由身后錢就是很重要的東西了。 不過陳嫣也有規定,無論是嫁人離職,還是年老離職,又或者是恢復自由身離職,離職的時候能帶走財物都應該只是這些年的工資,以及各種過了明路的賞賜、福利的總和——無法精準計量,但大概數肯定是能得出來的…這是為了防貪腐。 說實話,這規矩其實不算嚴格,第一只計算大概數,這就給了一些cao作空間。第二,這些年的所得必然有些會被用掉,但這些消耗是不會減去的。這就是陳嫣給婢女們劃下的底線了,水至清則無魚,但也不能超過那個度。 這下大家真的瘋了…在陳嫣身邊工作是很好,但還是有很多有想法的女孩子的,她們寧愿生活樸素一些,也想要自由身?,F在這樣的機會擺在眼前,誰又能不珍惜呢? 第140章 伐檀(1) 就在陳嫣在家搞改革的時候,一條消息已經走到了路上——這條消息并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消息, 對于陳嫣來說, 這也是重逾萬鈞的大事!事實上, 經手這件事的桑弘羊也知道她重視這個消息,所以從消息得知起,立刻派了加急送信給她。 事實上,桑弘羊還是低估了陳嫣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 加急信件送來時陳嫣還有一些驚訝,“這是有多加急?路上跑死馬兒了罷?有什么事如此著急呢?” 兩人間的通信還沒有使用過這個級別的加急呢! 迅速展開裝在木筒中的布帛, 上面只有寥寥數語,然而卻使陳嫣的臉色劇烈變化起來——陳嫣身邊的人都覺得驚奇!他們是旁觀過陳嫣許多事的,陳嫣辦過的大事可不少了, 然而無論他們看來多大的事情, 到了陳嫣這里往往是一笑了之。 現在這…是怎么回事呢? “好!好??!”陳嫣大笑,她很少有這樣歡暢大笑的時候,因為規矩禮儀之類的東西。但這一次她實在是太高興了,其他的東西都被她拋到腦后了! 陳嫣忍不住將布帛展開又看,上面是桑弘羊的親筆字——‘自齊地起,至南越止, 海圖已畢’。 好一個‘海圖已畢’,只是四個字, 不知道廢了多少心血!時間、金錢,這些也就算了,甚至填了人命進去! 陳嫣從多年前起就圖謀海運,只是當時沒有貿貿然闖進去而已! 一開始她是造船起家, 在遼東建起規模頗大的海船廠。船工是從少府搞到的…當然了,現在已經自己培養了很多船工。 造船廠的目的并不在于賺錢,實際上這些年賣船也不過是將投入成本賺回來而已——這也是重資產項目的一個特征了,啟動門檻高,回本速度慢。至于將來賺錢不賺錢,陳嫣其實也不指望。 現在造船廠還在虧損呢,因為除了最初的成本,陳嫣還想著開發新海船,能夠應對遠洋航海的那種!做這個事情是要花錢的,之前這筆錢沒有走造船廠的賬,是陳嫣單獨撥款,走了特殊通道! 現在造船廠回本了,賺的錢留在賬上做什么?當然是花??!只有持續不斷地投入到造新式船上,弄出可以遠航到阿拉伯海、紅海一帶的海船,這才算是勝利!因為陳嫣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開展東西方交流才下大力氣發展航海的! 海上貿易當然可以賺錢,此時的西方正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具體到那一階段陳嫣是不知道的,因為學歷史的時候都用的公元紀年,但具體生活在這個時代,誰用公元紀年?以至于她不太能精準的把握這個)。 羅馬共和國時期的西方當然是經濟繁榮的,東方的貨物在羅馬會很受歡迎,陳嫣一點兒也不懷疑這個。但、但陳嫣并不是為了賣貨賺錢才做這個的…先不說她早就已經有了幾輩子花不完的錢,沒有太大的動力為此苦心孤詣。就算是賺錢,本國也遍地都是機會,根本不必開啟門檻高而又充滿危險的海上貿易。 她之所以如此其實是為了獲得西方的一些東西,開展雙方交流。 歷史上張騫也從西方引進了很多東西,但一則陳嫣不能就指望著歷史上的事情發生,誰知道張騫出塞要多少年?誰知道他又是哪次出塞的時候引進的某樣東西?光指望著別人,這不是陳嫣的習慣。 二則,張騫出塞走的是陸路,網傳走到羅馬,甚至北非…這當然有夸張想象的嫌疑。事實上,史書記載了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抵達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最遠也就是現今阿富汗一帶。而后出使西域時到達過安息,安息差不多是現今伊朗一帶。 從地域劃分上也就是西亞,根本談不上歐洲,更談不上非洲了。至于引進的物種,只能說歐洲和北非的物種當時已經被引進了西亞而已。 張騫這條路其實很不錯,現在看有些危險,但如果只是為了引進物種,還是可以一試的。畢竟歷史上的張騫就成功了…陳嫣多派遣幾支小隊,總會有成功的。話說走海上之路雖沒有陸路的軍事與政治上的阻礙,可大海兇險,本身就是危險了。 但陳嫣不滿意,這太考驗運氣了只是一方面,如果非一點兒,說不定就要漏掉很多西方的好東西。更重要的是這種小股交流、不成氣候的交流不是陳嫣的目標。 她如果是普通人,她會滿意的——張騫出使西域后,有誰不滿意她的功績嗎?但她既然已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起點就不一樣了,怎么可以沒有更高的期待? 她不想要只是傳到西亞的一些東西,她要的是此時世界上另一個文明的全部成果! 羅馬的葡萄、蘋果…這些作物是目標,類似水力磨坊之類的機械也是目標,還有最最重要的,羅馬人繼承自希臘的知識。 東西方科學知識體系從本質上就不太一樣,歷史上各有輝煌,但不得不承認,東方的路子其實是越走越窄的(單指數學、物理這一類)。 東方這一塊強調的是經驗、實用!很多時候就是搞大數據,雖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數據多了,總結出了規律,自然可以利用這些規律做事!這也是為什么在古代科學并不怎么發達的時期,華夏文明可以誕生那么多的驚世之作。 這種做法在一開始的時候會顯得很簡單,因為并不需要什么基礎。對于理解能力的要求也不高…相比之下總結能力的需求還比較高??雌饋磉@是老老實實做笨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實際上這是取巧了的。 西方在這上面就不一樣了,從一開始他們就偏向了理論,用了各種辦法就是為了追問內里的運行道理。純理論必然是超脫實踐的,一開始甚至對實踐毫無幫助。但一旦突破某個界限,其中的力量就會爆發出來! 近代西方超越東方是一種偶然,如果東西方能夠一直保持暢通的聯系,也就不會有那種事了。但其中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不然為什么會是西方超越東方,而不是別的情況?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但科技方面的因素是絕對要考慮的。 陳嫣想要引進西方的這種思維方式,但她覺得必定會失敗。 不是她悲觀,而是事實如此。她可以做很多事,但很難改變一個族群已經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華夏民族搞大數據的思維方式影響深遠,直到理學盛行,朱熹還提出了‘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這樣的‘笨辦法’??雌饋碚J真又上進,充滿了不懼艱險的斗志。 但事實就是這完全是本人的一廂情愿——這種做法讓人人都能入門,做起來也沒什么難度。但真的想要達到‘豁然貫通,終知天理’這就是做夢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去想,天下何止萬萬物,這是革不完的! 而且就算革的完又如何,將每一物割裂來看得到的道理…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缺陷。 這種‘偷懶’的思維方式很早就植入華夏民族了,想要扭轉,必須得像后世一樣,這個民族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但這在這個時代可能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西方做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固然不錯,但體現在實務中,西方對東方并沒有優勢!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西方這套辦法背后的厲害,就算能夠看到,也沒有幾個人能想到千年以后這會帶來什么… 就算陳嫣引進西方的東西,能被接受的也就是作物、機械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至于思想理論方面,最多就是在一些小眾愛好者中引起討論,主流學界對此根本不會有什么想法。 陳嫣也不知道這條路走到最后會怎么樣,但因為不知道最后會怎樣就什么都不做了嗎?在她有生之年始終是要些什么的,能做多少做多少吧!不知道最后會不會后悔白辛苦一場,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她只知道現在不做,心中立刻就會懊悔起來。 想要完成大規模的交流,海路比陸路有優勢!即使是日后陸上絲綢之路開啟了也是一樣。 陸路一個商隊能帶多少人、多少東西?而且技術成熟之后,航海也比走陸路安全。陸路要穿過沙漠、翻過山嶺…就算不考慮遇到盜賊劫匪、軍事行動這種事,走一趟絲綢之路也是挺要命的事情。事實上,有很多走絲綢之路的商隊,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航海的話,其實是沿岸航行,風險并不是很大(陳嫣還不敢想象可以繞過好望角,直接進入地中海,她的初期目標只是抵達紅海,最終在西奈半島、埃及東部沿海地區登陸而已,這里此時應該已經處在羅馬管轄之下了)。 一艘船帶的人和物就秒殺不知道多少商隊了,更別提更大型的船隊??此七@只是方便了商品運輸,方便了貿易。但實際上,文化交流正是沉淀在其中的。只有利益不斷驅使著雙方聯系成為一種穩固的日常,文化交流才會隨之穩定。 不然的話,又會有幾個人不遠萬里就是為了做一點兒文化交流?歷史上這樣的人當然有,但永遠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陳嫣的目的就是開啟東西方固定的航海路線…如果可以,最終目標當然是打通繞過好望角的新海路,自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與此時地球上另一個輝煌的文明進行直接交流。而如果她此生達不到,那么至少也要抵達紅海才行! 為了達成陳嫣這個目標,陳嫣手下的資源早就圍繞此運轉了起來。 遼東造船廠只是第一步而已!造船廠自主開發出了第一代適應長途航海的海船。雖然第一代海船還不夠優秀,但對比此時的海船,它已經具有了排水量大、航程遠等優點了。 ‘第一代’至少能將人穩當地帶到印度一帶…此時應該稱之為‘天竺’(‘身毒’這個翻譯是古代人翻譯‘天竺’的時候翻譯錯了的結果,直到玄奘法師西天取經,這才糾正過來)。 在下令抓緊研究第二代海船之余,陳嫣以第一代海船為資本,和此時大漢的海商們做交易。她得到了進入航海業而不受到打擊和阻撓的特權——別小看這個,海商這個圈子本就非常排外,一般人甚至不知道。而知道的人想要進入,也難如登天! 已經做大的海商不會和新來的分享海圖、分享商品渠道、分享水手的培訓經驗……這些也就算了,大不了自己從頭做起就是了。關鍵是,已經做大的海商并不止于如此,他們還會在海上使絆子。 大海這么廣闊,又有這么多風浪,真的發生了什么,誰又有證據呢? 就算是陳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若是不打算掀桌子大家都別吃飯了,也得照規矩做事。 陳嫣進入航海業,一開始的時候也不是為了賺錢,單純是為了培養水手、探明海圖。培養水手不必說,而探明海圖這一點就很有說頭了!此時從齊地到閩越之地的海圖其實已經很清晰了,只是被各家秘藏,不愿流落出去。 而從閩越到南越一帶,知道這段海路的人就陡然減少了! 不過不管是到閩越,又或者到南越,別人的海圖陳嫣都有些看不上。此時的海圖探明工作做的是很粗糙的,有的時候一條路明明有風險,有的人硬著頭皮也要上。因為這種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如果要重新試驗出一條更好的海路,先不說存不存在,就算是存在,也很有可能是海商無法負擔的。 很可能在自家找到之前,就先被拖垮了! 陳嫣一方面敬佩這個時代就已經開啟航海之路的勇士,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他們的海圖——其實海商們的海圖雖然秘密,但只要陳嫣給的起好處,也是能交換到的,只不過陳嫣看不上,所以選擇了自己探索。 這么做雖然讓航海事業的進度拖慢了一些,但在總體上來講好處也是很多的。第一點,從齊地到南越之地的海圖安全可靠,而且自己探索的,熟悉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語。第二點,這樣的探索之路培訓出了一大批水平遠高于現在普遍水平的水手,這些水手就是種子,將來能分散到各只船上,作為引導者。 第三點,為海路探索培養了人才,也積累了經驗——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從南越到天竺,再到阿拉伯海,最后進入紅海,這條海路可是如今還沒有人走過的!到時候每多走一段,海路探索就要提高一個難度! 桑弘羊在齊地一直替陳嫣cao心這件事,如今有了結果就用最快的速度傳了信息過來。而除了寥寥數語的信件,其實一起來的還有一批資料,詳細介紹情況用的。另外存放在一個箱子中。 陳嫣打開箱子,果然滿滿都是帛書。雖然布帛昂貴,可相比起這每一個字都價值千金的資料,又算不了什么了。為了減少信件的重量,桑弘羊讓人全用帛書抄錄——陳嫣看到這個就想起了造紙作坊。 造紙項目其實早就開啟了,也有一定的成果,但因為離陳嫣的要求始終有距離,所以還沒有在世人面前亮相…… 這些資料詳細地記述了從齊地到南越,海上一路的情況。另外,關于這中間的貿易也進行了敘述——南越當然需要中原的好東西,這些南越可以用自己的特產來換。玉石之類的奢侈品很不錯,但桑弘羊還是按陳嫣的要求,索要甘蔗。 如今已經擬在南越建一個甘蔗初級加工廠了,將經過加工的粗糖生產出來,再由海船運回本土,最后加工成白糖、紅糖和冰糖。 這可是個好生意! 現在南越其實已經有了甘蔗種植,只是規模不大,專為了生產石蜜而已。別看石蜜運到長安后價格很高,實際上價錢都在加工費和運費上了!直接在當地買甘蔗,價錢并不很高。 而且隨著陳嫣這邊的需求量大增,溢價收購,可以想見未來的甘蔗種植會越來越多,規模會越來越大。到時候甘蔗不只是供應上來了,還會更加便宜——陳嫣雖然計劃著在南方地區開啟甘蔗種植園計劃。但這是一個長時間發酵的項目,她的蔗糖生意不可能就這么受制于原料不足,干等著吧? 更別說將來蔗糖生意的規模大的驚人,多少個原料生產基地都不嫌多! 現在船隊的具體情況還在穩固沿海這一條商路!在各地興建屬于自己的補給與銷貨碼頭什么的(平常也可以租用給別的海商,未來要是開啟了航海時代,用處就更大了,所以要早作打算)。 另外沿海各地的關系也要打通,和人家做生意,人脈怎么可以沒有呢?同在大漢境內的還好說一些,一旦到了‘外國’,事情就復雜很多了,更要懂得借助當地人站穩腳跟。 最后,桑弘羊還詢問陳嫣關于航海這一塊接下來的具體安排。 現在初級目標,打通南越已經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天竺’…從技術儲備上來看,這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于海路沒有探索清楚,不敢隨便亂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