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愛豆全家調戲了、七零俞貴妃馴夫日常[穿書]、歐皇訓寵指南[星際]、愛豆和我,全網最火[娛樂圈]、重生八零學霸小神醫、冷酷戰神奪命仙妻、和薄少撒個嬌、九千歲家的小女兒、高智商大佬穿成豪門廢柴、親一口他的小可愛
天底下身邊有奴仆的人多了去了,比如未央宮里其他的皇子公主,誰又能鼓搗出這些新花樣?這足以說明陳嫣本人聰明,至少能督促身邊的人搞這些。 劉徹很喜歡聰明人,也很喜歡什么都不想,只知道聽話的蠢人,介乎于兩者之間的,那還是去死吧。 用完饔食,劉啟劉徹父子兩個就相對而坐,劉徹說一些關中巡視所得,劉啟聽的居多,偶爾也提點一下政治上的小菜鳥。陳嫣則是作為一朵壁花,在一旁鼓搗她的手工禁步,天子不覺得她應該避開這個場合,自然也沒有人會多嘴請陳嫣出去,又或者讓她稍微‘嚴肅’一些,至少別做小手工。 天子也很滿意——寄予厚望,作為接班人的兒子在政治上表現越來越好,寵愛的‘小女兒’乖巧孝順,這大概就是民間男子之樂罷! 正這樣想著,有宦官稟告:“陛下,太子洗馬汲黯求見?!?/br> 這個時候來打擾的都是討厭鬼! 然而又有什么辦法呢,天子展現了一慣的演技,相當和藹道:“正說起太子巡視關中的事情,汲黯來的正好?!?/br> 汲黯官職為太子洗馬,這是太子屬官中很重要的一個,是教導太子的人之一。這一次劉徹巡視關中,無論是太子少傅王臧還是太子舍人鄭當時都沒有跟著去,去的只有汲黯,要說問什么事的話,當然只能找汲黯。 之所以太子秘密巡視關中會讓汲黯陪同,這也是有考量的。 汲黯性格耿直忠心有原則,雖然有時候顯得迂直了一些,但道德水準確實沒的說。太子乃國之儲君,敢于規范太子的人可不多!就以太zigong如今的一把手王臧和二把手鄭當時來說,王臧是忠厚長者還好一些,鄭當時卻是沒有原則的… 太子這次出門說不定就遇上什么事了,身邊有一個可以直言上諫,規勸他、約束他的人是很有必要的。 不一會兒汲黯到了。 陳嫣以前沒有見過汲黯,主要是她的活動范圍太小。此時有點好奇這位漢代名臣,便望過去,于是看到了一位身穿黑色大袖深衣、一絲不茍,面貌清癯的男子,年紀大約在四十歲上下。 只看樣貌的話其實很普通,不過氣質倒是特別好,一眼看過去就讓人想起冬日雪松,筆直挺拔,自有一種風骨。 這倒不奇怪,據陳嫣所知,這位汲大人出身硬要說起來比劉家要有歷史多了!他的祖上深受衛國國君寵信,自那之后到他連續七代都在做官,他的父親就做到了文帝一朝的卿大夫,也是因為有這一層關系,他才能一出仕就是太子洗馬! 官職高低先不說,光是親近太子就很難得了!等到將來太子登基,太zigong的舊人就是從龍之臣、天子心腹,等閑不能相提并論。 俗話說‘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這位汲大人都到了第七代了,自然有一種大家子弟的氣度與風骨。 “臣汲黯見過陛下、太子殿下?!?/br> “平身吧?!碧熳幼屓嗽谟疫呄率值奈恢娩伭讼?,陳嫣正好在左邊,和汲黯算是相對而坐。 汲黯才坐下就注意到了對面的小姑娘正捧著臉笑瞇瞇地看著他,不用猜也知道,這位正是傳聞中‘獨霸未央宮’的不夜翁主了。 汲黯從沒有見過陳嫣,她的事跡也是道聽途說。不過在宮外他是見過漢家公主們何等囂張跋扈!說起來漢家天下,至少西漢中晚期以前的漢家天下,王公貴族們在長安是不敢造次的。 因為太多求上進的酷吏想要靠他們刷聲望了,天子也對這樣的王公貴族從不手軟。所以大家在長安基本上是夾著尾巴做人…漢初一百多位功臣分封列侯,這個時候只剩下一半了,倒不是傳聞中高皇帝愛殺功臣(大家只記得韓信被殺,于是有了相當程度的錯誤印象)。其中絕大多數其實都是犯了各種各樣的事,然后被幾代統治者免去了徹侯爵位。 王公貴族們夾著尾巴做人,可是卻有一個特殊群體過的驕橫跋扈,那就是公主們! 公主說是‘位比諸侯’,但她們又不做官,也不參與具體事務,純粹就是榮譽性的爵位而已。但因為地位尊崇,血脈高貴,由此便超然無忌起來了。 她們真的做出一些不妥當的事情,酷吏能怎么辦呢?告狀,就算告到天子頭上,天子也不好對自己的姑姑、姐妹、女兒如何嚴厲。同時,因為她們是被排斥到主流圈外的‘女人’,就算告倒了她們,也不會讓同僚們豎起大拇指。 在大漢官員們眼里,公主不就應該驕橫無忌么?真要是謹言慎行、樸素淡雅,那才真是教人大跌眼鏡! 在汲黯的想象當中,不夜翁主大概就是一個加強版的大漢公主了。雖然沒有公主之實,但她可以說是萬千寵愛于一身。對此他的觀感大概就如后世圍觀群眾對‘熊孩子’一樣,沒辦法打一頓,那就敬而遠之吧。 真的見到這位不夜翁主,觀感倒是好了不少。倒不是他get到了陳嫣性格乖巧,扭轉了印象。才接觸能知道什么?再者說了,那些刁蠻公主也不敢在天子面前刁蠻啊,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才是正常呢!誰知道這位不夜翁主是不是小小年紀也學會了這一手呢! 只能說,人都是視覺動物。見到一個長得白嫩可愛的孩子,只要他沒有在自己面前犯熊,除非是不喜歡孩子的人,不然怎么也會生出幾分好感來的。 汲黯瞧了陳嫣一眼就收回了目光,倒是陳嫣一直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包括汲黯在向天子稟告關中巡視的具體經過的時候。 汲黯感受到了灼熱的目光,但是他依舊正襟危坐,假裝沒看見。倒是天子,時不時就要注意一下陳嫣,一下察覺到了陳嫣在盯著汲黯看。 劉啟當然不用假裝沒看見,立刻笑著道:“說起來有一件事要托付給汲卿?!?/br> 說著也不等汲黯反應過來,接著道:“阿嫣也要讀書了,朕本打算親自教的,奈何精力不濟,只能托付他人。說起來平日給太子上課的博士、還有卿就是天下最好的老師了,反正也是授業,多一個阿嫣也不多,日后阿嫣就跟著博士和卿等一起讀書吧!” 第25章 黍離(4) 老劉家的都是影帝!關于這一點可以說是高皇帝的‘優良基因’,也可以說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都很擅長在天下人面前表演…劉啟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說這個話,貌似沒什么問題,實際上問題大了!汲黯有心想要拒絕,但又實在說不出理由來——話說大家本來是教導太子去的,不夜翁主一個小小女童過去插班讀書算什么?難道要一幫博士給個小女郎啟蒙嗎? 漢代的博士一般指的是某個領域的最高成就者,當然,也和自身所在的學術團體是不是強勢有關。所謂‘領域’指的是某部先賢的著作,《詩》、《書》、《禮》…但大家都知道每個領域內必定有不同的學派,自家學派的老大好確定,反正此時流行論資排輩,把前面的大佬論資排輩熬死了就輪到自己。但不同學派之間彼此不服,誰算第一人?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說話都不能服眾,但博士還是要選出來的。所以這既是考驗各人的水平,也是看各自所屬的學術團體的政治地位。 但不管怎么說,得到博士頭銜的都是這個時代最最頂尖的學者。 一般來說,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給朝廷裝點門面,顯得朝廷愛惜人才、尊重賢能。另外,也有一定的顧問作用。 博士的職務進一步變得重要,還要等劉徹登基設立太學,那時候五經博士是太學老師,桃李滿天下,弟子許多從政為官,影響力非同一般。 可即便裝飾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此時的博士也是金光閃閃的招牌,讓他們給太子上課,這當然沒問題,甚至求之不得!利用自己的學識影響儲君,進而為自身、為學派謀好處,可以說是面子里子都有了。 但是教導一位翁主…怎么想也覺得太、太‘不成體統’了吧! 漢代以前及漢代時的女性教育處于完全的野蠻生長狀態,沒有多少人在意這個。女子中若真有靠著才學、能力流傳千古的,那大多數天賦異稟。事實上,不同于男子身上背負的‘改變家庭階層’的使命從而讀書,此時女子讀書真的是太散漫了。 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女子讀書,讀書的女子主要分為三個群體,宮廷女子、官宦小姐、倡優之流。這些女子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都在這個時代獲得了寶貴的受教育權力。 可女子畢竟是不能參與到政事當中的,在男子看來根本沒有讀書的必要性。說來也是諷刺,女子第一個受教育的風潮來自幾十年之后儒家興盛,儒家那一套都知道的,為了約束女子,培養女性更高的道德情cao,于是大力推廣女性教育…… 總之,想到要教導一個女童,汲黯心中覺得荒唐,但又說不出理由來…要是晚一些的朝代,還能說出一大堆類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墒乾F在么,各方面的理論還在醞釀當中,野蠻生長是真的野蠻生長。 劉啟假裝沒有看見汲黯的臉色,就當他是答應了。至于說博士那里有沒有意見,想來就算是有意見也只能想想了,畢竟這是個皇權社會。天子請博士教導教導自家侄女都不肯,這是什么道理??? 其實劉啟也不是突然興起想起這件事的,事實上陳嫣的教育問題他早有打算。 陳嫣很小的時候就展露出了對書籍的喜愛,等到她能穩穩當當坐在長案前的時候提出想要識字,天子便親自上手教,有時間的時候甚至握著陳嫣的手教她描字。 不過劉啟并不總是那么有時間,所以其余的時候陳嫣就被交給她的傅母和宮中的‘學事史’(也就是負責宮廷女子教育的女官)。 劉啟偶爾檢查陳嫣的學習進度,覺得驚人…事實上,劉啟一直覺得學事史教導陳嫣這樣的孩子實在是太勉強了。特別是隨著陳嫣學習加深,早就不是學事史能夠招架的住的了! 想來想去,劉啟就將主意打到了這些博士身上。話說回來了,每年養這些博士也花了不少錢呢!只給太子一個人上課,感覺上也不是很‘劃算’哦。 汲黯并沒有直接拒絕皇帝,不是他不敢,也不是他學會了委婉一些說話,只是他一時之間找不到一個十分有力的理由拒絕而已。 但汲黯還是覺得不能直接答應,所以硬邦邦道:“陛下…此事恐怕不妥??!《禮記》曰: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況且宮中自有學事史,何煩博士?” 汲黯這一次唯一聰明的一點大概就是沒有把《禮記》中接下來的‘執麻枲…納酒漿籩豆葅醢,禮相助奠’這一段給說出來。這一段的核心思想就是女子學的事情主要就是紡織、廚事。 只能說這是男人的美好想象,實際上如大漢貴女,誰會自己親自從事紡織和廚事?就算她們自己堅持,恐怕家里也會阻止。 汲黯心里有數,所以沒有一板一眼地說出來。 “誒!有什么不妥的呢?”天子卻是早有準備,笑著道:“時移事易,古今有不同。當今去官宦人家探詢,誰家不是以家中女兒、姊妹教養出眾為榮?況諸博士都是學問通達之人,學問都這樣大了,還容不下一個小女童嗎?” “這、這…”汲黯也說不出什么來了,畢竟天子都主動戴高帽了。 不過他還是勉強堅持道:“陛下說的是,只是小臣擔心不夜翁主年幼,跟不上諸位博士。如今太子學的精深,總不能為了不夜翁主又從頭講起?!?/br> “不用為阿嫣從頭講起,阿嫣又不是治學,平日跟著讀書,你們給她解惑就夠了?!碧熳雍敛华q豫道。 之所以能這樣安排,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此時的‘學問’很是易學難精。硬要說的話,主要教材就是一些史書和古代先賢的著作,內容都是文科類的,政治、歷史、文學、哲學什么的。 看看字數吧,幾千字很正常,上萬字就算是多的了!后來好不容易冒出一部二十萬字左右的史書,現代人還證明其實是漢代人搞出來的‘偽書’! 所以硬要說的話,只要有教材,全部背下來也不是做不到!易學就在這里了。 但正是因為字少,所以才有了‘微言大義’‘春秋筆法’的說法,才有了讓后世做注釋的大佬撓破頭的釋義——有些釋義和現代學生做閱讀理解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文章的原作者看到這些理解,恐怕會目瞪口呆吧。 閱讀者:_(:3」∠)_ 原文作者:_(囧」∠)_ 難于精通??! 所以說,如果不打算下大功夫治學的話,有一定底子,從哪里插班進去影響都不是很大。 汲黯皺了皺眉,起身肅立道:“博士乃博學之士,乃國家棟梁之材,人人敬服!若教以太子,天下人自無二話??扇羰墙甜B以女童,天下人何以觀之?” 猶豫了一下,還是繼續道:“于諸博士而言,太過于恥辱!” 不只是天子,就連和汲黯相處很多的劉徹也驚到了!劉徹一直知道汲黯性格迂直,只要他心中認為是對的,他真是拼上性命也要貫徹維護。但是明明只是一件小事而已,陳嫣跟著聽聽博士講課,非得要爭執這些嗎?而且還要這樣得罪父皇? 對于汲黯來說,是真的至于!問題不在于陳嫣跟著博士學習這件事本身,而在于這件事所顯示的對某些東西的挑戰!對于汲黯來說,讓博士們教導陳嫣這樣的小女童讀書,未免‘有辱斯文’了。更深地說,是一種對‘學問’本身的藐視。 不能當這是小事!漢代多少還有一些春秋戰國時期風氣的留存,有一些人確實是輕生死而重節義的,汲黯無疑就是其中一個。 為了心中的堅持,據理力爭,甚至死了就是死了而已。 劉徹心里生氣——明明就是小事,非要惹得父皇生氣,好像父皇就是昏君,做出了天大的荒唐事一樣! 汲黯要是不是太子洗馬,劉徹根本不想管他!可是他偏偏是太子洗馬,不管都不行!不然天子問罪太子洗馬,外面恐怕就要認為是他位置不穩固了! 劉啟面色沉沉,就連劉徹都摸不清楚他的父親在想什么,生氣或者不在乎? 就在此時‘撲哧’一聲笑,好像是一根針戳了下去,原本緊張的氣氛立刻xiele氣。所有人下意識地看過去,竟是陳嫣在笑——也對,天子這樣諱莫如深的時候,誰又敢發笑呢?也只有陳嫣了。 陳嫣站起身,跑到汲黯身邊,扯了扯他寬大的衣袖,歪歪頭:“汲洗馬,照您所說,阿嫣不夠去和博士進學…可天下除了博士,又有誰能教導阿嫣呢?” 汲黯不卑不亢:“翁主自有傅母、學事史教導,再不然也可另擇博學之士試教之——” “殆矣!汲洗馬殆矣!”陳嫣打斷了汲黯的話,抬頭笑著道:“我自小多思,曾思慮《詩經》為何《關雎》為開篇?!洞呵铩泛我浴跽隆鹗??…” 連續問了好幾個問題,都是此時相當嚴肅、最頂級的學者也不一定有答案的‘大題’,看似普普通通,實則讓人思慮萬千。最后陳嫣才不懷好意補充問道:“今有甲乙二人,約午時至未時,先至者待二刻,二刻后不至則走,問甲乙二人相遇推算為幾成?!?/br> 汲黯驚訝,一方面下意識地否定這是陳嫣自己想的,另一方面又抵不過好奇。掙扎半晌才道:“…敢問翁主所思有所得否?” 陳嫣快活地眨了眨眼睛“自然是…有所得的!” 第26章 碩人(1) 景帝后元年的冬十月末,關中的天氣越來越涼,雖然這已經是一年的歲首了,但對于關中漫長的冬日,這才是一個開始呢! 北風呼呼地吹著,天空陰陰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要下雪。守在宮殿外的武士和宮人眼觀鼻鼻觀心,就算是再冷也不敢亂動。只能忍著,并暗暗咬牙,一定要出人頭地!但凡是在宮廷中有一丁點兒權勢,也不會落到這樣冷的天里在外站著! 而和宮殿外的寒冷不同,長樂宮主殿長信宮內溫暖如春。溫暖既是指溫度,也是指氣氛。最上等的松炭沒有一絲煙火氣,持續散發著熱量,冬日的嚴寒被阻擋在了宮殿之外。而宮內傳出來的歡聲笑語則是讓宮人們放松了心情。 就算這樣的快樂不是自己的,但貴人們心情好,宮人們也要輕松很多。不然太后公主們繃著個臉,他們也只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竟是這樣!阿嫣當時竟將汲黯問住了?真是大快人心!”一個銀鈴一般的女聲傳了出來,哪怕是站在殿外的宮人也知道,說話的是長樂宮第一紅人館陶翁主陳嬌。 陳嫣笑著道:“當然是問住了,后來沒法子,汲洗馬只能答應我跟著博士們讀書?!?/br> 陳嬌正是陳嫣那位‘鼎鼎大名’的jiejie,也就是金屋藏嬌故事的女主人公。不過在這些后人附加的東西之前,陳嫣只當她是親人、是jiejie而已。 本來太子巡視關中是正事,但被陳嬌知道了,糾纏著一定要同去。磨了好久,連太后都驚動了,好不容易才讓天子和太子同意。只不過回來的時候陳嬌卻比劉徹晚了好幾天,據說是兩人鬧別扭了。 “我對他說‘你走好了’,他竟真的先走了,倒把我一個人丟在窮鄉僻壤!”陳嬌恨恨說起這件事,表示再也不要搭理劉徹了。 其實陳嫣知道,陳嬌是不可能一個人被丟下的,身邊肯定有很多人。至于她呆的地方,更不可能是窮鄉僻壤——關中好歹是老劉家的基本盤,經營起來是很用心的,即使是縣城,條件也不會太差。 不過沒有人會和陳嬌分辯這個,陳嬌是個順毛驢,不能倒摸毛!和她講道理?行不通的。不過她也不是沒有討人喜歡的地方——真要是個純粹的‘刁蠻翁主’,也不太可能獲得這么多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