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轉瞬已到十五元宵佳節。 薛清寧還記得上次孟銳邀她這日同去賞燈的事,所以早起的時候見外面天色陰沉, 就擔心的問綠檀:“今日應該不會下雨的吧?” 要是下雨,這燈肯定就賞不成了。 綠檀透過雕花窗子往外看了看。見大風刮的檐下鐵馬不住的叮當作響, 頭頂彤云密布,也疑心今日會下雨。 但她知道薛清寧今日是很想去看燈的。早先幾日就已經同她提過這件事了, 昨日晚間還特地叫她將今日要穿的衣裳和要戴的首飾都打點好,若今日真的下雨了,那薛清寧得有多失望? 就同她說道:“奴婢瞧著這不像要下雨的樣子, 得想是會下雪?!?/br> 雖然雪化了之后也是誰, 但元宵夜下雨和下雪那區別可就大了。 若下雨, 只能坐在家中,壓根沒法子出去賞燈。但若是下雪,不但能照舊出去賞燈,還能平添幾分驚喜浪漫。 薛清寧聽了,果然高興起來。從早上起來就開始盼著孟銳過來接她了,又或是遣人過來告知她在何處相見。 卻一直沒有見到孟銳,或是孟銳遣的人過來。 眼見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她心中越來越失落,面上也顯出很明顯的失望之色來。趴在炕桌上,下巴枕在合起的一雙手背上,無聊的望著面前炕案上面放著的碧玉三足香爐。 綠檀見了,便安慰她:“前幾日奴婢還聽說,神策軍管著京畿的安危。今日元宵佳節,各處來京觀燈的人很多,神策軍是肯定要維護秩序的。二公子這些日子不都一直在街上巡查?孟世子身為神策軍中尉,那肯定是很忙的。許是今日他實在抽身乏術,所以這才不能陪姑娘去賞燈吧?” 薛清寧想了一想,覺得綠檀說的很對。 肯定還是正事要緊的。而且孟銳一向守諾,以往但凡對她說過的話就沒有食言過一次,肯定是今日實在太忙了,所以才會忘記了這件事,她怎么能怪他呢? 但即便她這般的安慰著自己,心中卻依然難免失落,說話的語氣都是懨懨的:“那我自己去看燈吧?!?/br> 早上同徐氏一起吃早飯的時候她就已經說過今晚會同孟銳去看燈的,徐氏自然同意,所以就沒有帶她一同去鄭家赴宴。 至于大哥,這十五元宵佳節,不得去他老丈人家獻獻殷勤???二哥身為神策軍,這幾天忙的腳不沾地,她都很少看到他了。 薛清寧是特地留在家中等孟銳的?,F在孟銳既然沒有來,她留在家中反正也是冷清清孤單單的一個人,做什么不出去看燈? 而且,很可能孟銳今晚也會跟薛元青一樣在外面巡查,這樣她很可能就能碰到他了。 即便不能同他一起看燈,但能看到他,同他說上兩句話也是好的。畢竟是元宵佳節嘛,一年才有一次的。 綠檀聽了,便拿了昨兒晚上就備下的出門衣裳給薛清寧換上。又重新給她挽了發髻,簪了首飾。 因為不放心,綠檀特地叫小桃留在家中看家,自己和小青跟著薛清寧一起出門。 沒想到臨出門的時候竟然遇到了薛清璇。 她外面罩了一件月白色繡竹葉紋的緞面斗篷,后面的兜帽沒有戴上,能清楚的看到她鬢邊戴著的蝶戀花步搖和藍色的堆紗絹花。 相貌清雅的便如同夏日晨間盛放的一朵淺藍色的睡蓮花。 薛清璇也看到了薛清寧。 她外面罩的是一件淡粉色撒花緞面出風毛的斗篷。應該是怕冷的,懷中抱了一只掐絲琺瑯的小手爐不說,頭上的兜帽也嚴嚴實實的罩了起來。帽檐邊一圈白絨絨的狐貍毛掩去了她半張臉,露出來的半張臉,膚色瑩白若玉,一雙眼朝她望過來的時候,是懵然不知世事的澄澈。 明明薛清寧也不過才比她小了一兩歲而已,但看起來卻依然跟個小姑娘一樣。 薛清璇明白,這是因為薛清寧從小被嬌養著長大,從來沒有受過這世間的苦,所以即便她年紀再一年年的長大,但心性卻依然如同小孩子一般的純凈。 再反觀自己,這些年父親調任到哪她就跟到哪,從來沒有過家的安穩感...... 薛清璇自嘲的笑了一笑,然后問薛清寧:“四妹,你這是要去哪?” 薛清寧莫名的有點兒怵薛清璇。 原書里這位的性子可不像她的長相,其實是很隱忍,很腹黑,很有心計的。 不過想想也是,能在林如蘭的手下活命,且最后還能成功的離間林星承和林如蘭兩姐弟,打敗那些個大臣的女兒坐上皇后位子的女人,若只是一味的傻白甜,或者心性簡單純善是肯定不行的。 至少薛清寧在看書的時候,就深深的覺得以自己的智商肯定活不過前三章。 所以現在面對著薛清璇,哪怕明明她面上帶了溫和的笑意,薛清寧依然下意識的往后倒退了一步。 但隨即她就反應過來。 她現在是薛清璇的堂妹啊,跟她沒有半點利益上的糾紛不說,也壓根不會威脅到她,為什么要怕她? 就壯了膽氣,微微的仰著頭望著薛清璇,笑著說道:“我去外面賞燈。三姐,你呢,要去哪里?” 聲音軟軟的,面上的笑容看起來純凈良善,小兔子一般。 “巧的很,我也要去外面賞燈?!?/br> 薛清璇微微的笑著。 這些年跟著父親多在蠻荒的外地,早就聽說過京城元宵節的花燈煙火極盛,這是她回京城的第一個元宵佳節,是肯定要出去看看的。 原來她也是去看燈的啊。 薛清寧就邀她一起去,薛清璇看她一眼,也同意了。 車子早就已經備下了,就在大門外面侯著。 薛清璇為堂姐,薛清寧請她先上車,然后才扶著綠檀的手,踩著馬凳要上車。 卻忽然聽到一陣馬蹄聲傳來。 薛清寧只以為這是孟銳來了,忙轉頭望過去。 就見一匹青驄馬正疾馳過來。馬背上的青年罩一件藍色繡竹葉紋的斗篷,相貌清雋儒雅,卻是鄭明輝。 薛清寧面上揚起的笑容凝住,黑漆眸中的光亮也漸漸的暗淡了下去。 鄭明輝已經到了跟前,翻身下馬。握著馬鞭的手緊了緊,然后舉步朝著薛清寧走了過來。 薛清寧斂了心中的失落,對他點了點頭,叫他:“鄭大哥?!?/br> 鄭明輝嗯了一聲。 他也是個不善言辭的人。是很喜歡薛清寧的,所以那日聽到父母同他商議這門親事的時候,他是立刻就同意了的。 雖然現在兩家還沒有正式下定,但卻已經合過庚帖了,只待元宵節后擇個吉日下定,那往后薛清寧就是他的未婚妻了。 想到這里,剛剛一路被凜冽的北風吹的僵冷的身子仿似也瞬間就暖和了起來。 他捏了捏手里的馬鞭子,也對著薛清寧點了點頭。 以前他一直稱呼薛清寧為薛姑娘,但現在看到她俏生生的站在他面前,知道她很快就會成為自己的未婚妻,卻是不想再叫她為薛姑娘了。 就問她:“我能不能叫你寧寧?” 薛清寧看他一眼。 她心中明白,她就要和鄭明輝定下親事了,這個人往后會是她的丈夫,他要叫自己寧寧,那是很正常,也是很應該的一件事,但是為什么她卻覺得有幾分別扭呢。 而且,剛剛想到往后她要同鄭明輝過一輩子,她就下意識的皺起了眉頭。 但轉念一想,娘和大哥的眼光是肯定不會錯的,既然他們兩個都說鄭明輝很好,還說自己嫁給鄭明輝會幸福,那她還有什么好疑惑的呢。 就點了點頭,嗯了一聲。 這就算是同意了。 鄭明輝眼中透出幾分喜色來。 頓了頓,他解釋著:“剛剛令尊令堂到我家中赴宴,我沒有看到你,就叫我母親問了令堂緣由。令堂說你今晚要去觀燈。我,我在家中左右也無事的,所以就想著過來,聽你一起去賞燈。你現在是要出門了么?” 說到最后一句,他的話語極其的輕柔,仿似擔心會嚇到薛清寧一樣。 薛清寧點了點頭:“嗯,我和我三姐正要出門?!?/br> 對于鄭明輝要同她一起去賞燈這件事她倒沒那么抗拒,因為以前她也同鄭明輝一起出去游玩過。雖然每次都不是只有他們兩個人,薛元韶也會一并隨行,但是現在薛清璇也同他們一起的呀。 轉過頭,看到薛清璇正撩開車簾子,目光探究的打量著鄭明輝,就同她說道:“三姐,這位是鄭明輝鄭公子?!?/br> 隨后又給鄭明輝引見薛清寧:“這是我三姐?!?/br> 雖然鄭明輝年數較薛清璇大,但往后等他同薛清寧成婚了,也是要隨著她叫薛清璇為三姐的。所以現在他還是躬身拱手行禮,客客氣氣的叫著:“薛姑娘?!?/br> ☆、第149章 伸不伸手 薛清璇也正在打量鄭明輝。 青年便如山間晨霧中的一竿青竹, 長身玉立。眉宇間有書卷氣, 僅僅只是站在那里, 便讓人覺得平和淡然。 薛清璇知道鄭家已經上門提親,徐氏也答應了的事。那時候她聽說鄭明輝的父親是鴻臚寺卿,鄭明輝也是嫡長子,青年進士, 現任戶部主事一職,心里其實是很羨慕的。 但又聽說鄭明輝年紀同薛元韶一般大, 心里就想著, 定然是這鄭明輝生的相貌丑陋, 若不然這么偌大的年紀才會定下親事? 卻沒有想到現在一見, 青年如空中朗月,相貌儒雅,心中就有些不是滋味起來。 她知道,按照她現在的身份, 是肯定找不到像鄭明輝這般無論是家世,才能,還是相貌都同樣出色的夫婿的。 于是對著鄭明輝的態度就有些冷淡。面對他的躬身拱手行禮, 也只是點了點頭, 然后就放下了車簾子。 鄭明輝也不以為意。 剛剛驚鴻一瞥之下,薛清璇的相貌確實生的很好,但他確實還是真心喜歡薛清寧這樣嬌美的小姑娘的, 所以對著薛清寧微微一笑, 然后溫聲的同她說道:“外面冷, 你快去馬車里面坐著?!?/br> 薛清寧嗯了一聲,矮身進了馬車廂里面。 薛清璇已經在正面的主位中坐了,薛清寧便在左手邊,墊著秋香色綢面軟墊的長凳上面坐好。 耳聽得車窗外面馬蹄得得的聲音,薛清寧心里有點兒亂,兩只手的食指無意識的絞在一起。 她忽然就想起有一次同孟銳出去玩。也是這樣她坐在馬車里面,孟銳騎馬隨行在外。后來孟銳拿馬鞭子柄敲了敲馬車壁,她掀開車簾子望出去,就看到孟銳一張大大的笑臉。問她在馬車里面坐著是不是很無聊,要不要出來同他一起騎馬。 那時候她騎馬的技術還很不好,束手束腳的。才在馬背上坐了一會,孟銳就看不過眼,策馬近前來,單手圈住她的腰就將她抱過去同他共乘一騎去了。 孟銳這個人就是這樣,做這樣的事之前從來不會跟她商量或者事先同她打一聲招呼,自己如何想就如何做了,等到事后她問起來,他也只是笑著說道:“難道這樣不好?” 自己明明該討厭孟銳這樣每次都不顧她的意見,強勢的只按照他自己的心意辦事的,但為什么現在想起孟銳來的時候,她心里卻覺得很柔軟呢? 雖然是京中道路,但馬車輪子也只是兩個木轱轆而已,縱然車夫趕的速度不快,但人坐在里面還是有些顛簸的。 不過對于薛清璇來說,這樣已經很好了。她以前坐的馬車,車廂里面絕對沒有現在這樣的富麗堂皇。她甚至還坐過驢車。 但是顯然薛清寧從小坐的就是這樣好的馬車。 同樣都是榮昌伯府的姑娘,她自問也不比薛清寧差什么,自小到大的成長環境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薛清璇心里又開始有些不大舒服起來。 頓了頓,她就問薛清寧:“你義兄,那位孟世子,這些日子怎么沒見他來我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