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四月二十九日,方立新和徐婷婷去縣里g命委員扯證,手續非常簡單,不需要交錢,也不需要體檢,只要雙方帶著單位開的未婚介紹信就給辦了。 結婚證書一式兩份,連在一起,即一張兩邊內容相同的雙聯紙。紙的四邊是淡綠色的,中間是淡粉紅色的。紙的最左邊是騎縫寫著x結字第xxx號。 在結婚證頁面上,“結婚證”三個大字上面,是由半個麥穗和半個齒輪組成的圓,里面圍著一個五角星,兩邊各是三面大紅旗的圖案。左右兩邊是各插著五面小紅旗的長柱子圖案,柱子圖案里,右面寫著“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左面寫著“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列寧主義”。底部是一輪剛升出地平線的旭日照在拖拉機耕作的農田上,左邊是火車開在水庫堤岸上,右邊是冒著煙的工廠,最底下是麥穗和綢帶的花邊圖案。底紋是友愛團結四個空心字。 結婚證的內容是男、女雙方的姓名、登記時的歲數,寫著“自愿結婚,經審查合于中華人共和國婚姻法關于結婚的規定,發給此證?!鄙w的是“x縣革命委員會”的公章。 憑結婚證,兩人領到了新婚夫妻的購貨券,可多買點糖之類的食品,所以在緊貼結婚證的底邊上,還兩邊各蓋上了兩個“購貨券已發”的小紅章。 領好結婚證,兩人去照了相,結婚照和普通照是一樣的,當時全國任何照相館都沒有婚紗照可照,這屬于“四舊”,都被文化運動破掉了。 徐婷婷梳著兩個麻花辮,穿著新做的白襯衫,方立新穿的也是新做的白襯衫。白衣黑褲,顯得格外精神。兩人戴著m主席像章照的相,縣里沒有彩照,所以只能照黑白的。 新房的布置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方三山把之前三個小隔間的隔板全部拆掉,將整個空間一分為二,三個隔間變成兩個稍大的房間。三張九十厘米寬的床,拆拆裝裝,拼拼湊湊弄成了兩張一米三五的床。 原本三個小隔間是沒有什么家具的,因為房間太小了,什么都放不下?,F在地方大了些,方三山將整個廢品廠淘了個遍,每個房間都給做了一個矮櫥,一張桌子,兩個凳子。 其中一間給方立新做新房,門上貼了大大紅的“囍”字,另一間給方立平姐妹倆住,方立業還小,先跟著他們夫妻住。 婚禮是在棉紡廠食堂辦的,一是因為家里太小,擺布不開,二是因為兩個新人都在棉紡廠上班,他們的g命友誼在工友的見證下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他們將平時吃飯的長條桌拼在一起,桌上鋪著從廠里借來的紅布。根本不用專門邀請誰,吆喝一聲,但凡沒在工作崗位上的都來了。好幾百人,熱鬧極了。 兩人穿著較新的工作服,胸前戴上了大的m主席像章,算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吧。證婚人是棉紡廠工會的工會主任,五十多歲,北京人,說起話來京味兒十足。 婚禮開始先是證婚人講話,一通m主席語錄后,讓兩位新人說說自己的g命友誼是如何產生的,接著讓兩人唱歌,唱了好幾首,比如《大海航行靠舵手》、《團結就是力量》、《瀏陽河》,還有人怕他們口渴專門給他們倒了兩杯水。 大家規規矩矩坐在那里,像開會一樣,根本沒有人“鬧”,都是語重心長的輪番講話。除了祝賀他們,還叮囑他們要聽共產黨的話、跟g產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 然后給大家發點喜糖、餅干婚禮就結束了,因為這些都是限量的東西,僧多粥少,搶到的人很高興,想著能沾沾喜氣,沒搶到的也沒怨言,大家都能理解。 親朋好友們沒有送禮金的,這個時候也不允許送禮金,關系親近的人一起湊個錢,買個禮物送給新人就好了。有人送m主席語錄書,有人送m主席石膏像,還有人送臉盆、鋁鍋、枕巾、鏡子……五花八門什么都有。 最后散開的時候,大家都主動幫忙,桌子凳子各歸各位,紅布、杯子什么的都拿去還給廠子后勤部,一家七口回到家的時候才八點多。 許巧梅和方三山把東西歸置好后,帶著新出爐的小兩口給筒子樓的鄰居發喜糖,都是多年的老同事老鄰居了,兒子結婚肯定要表示表示。 被大家輪著打趣一番,回到家里已經九點多,各自洗洗睡了。 第二天,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留下許巧梅和方立業在家糊火柴盒。 方立新是騎新自行車載徐婷婷去棉紡廠的,他們倆都沒請婚假。正常情況下,廠里職工結婚都有三天婚假,但兩人都覺得沒有必要,認為以后天天住在一起,天天一起上班下班,反正在一起的時間多的是。不如好好工作,多攢點錢,以后有了孩子,花銷就多了。 其實當下,很多人都跟他們一個想法,婚假什么的,哪有這個必要。所以方三山和許巧梅什么也沒說,隨他們去了。 第14章 徐婷婷在娘家幾個兄弟姐妹里排行老大,作為大姐,從幾歲就開始幫著大人看小孩,做家務,總之是個勤快、能干、會過日子的七十年代女性。 她和方立新同歲,家里讓她讀書讀到高中畢業,之后幸運的遇到了招工熱潮,也因此沒有上山下鄉,而是和方立新同期成為棉紡廠職工。 許巧梅對這個兒媳婦很滿意,眼里有活,到哪兒都是一頓收拾,結果她每天除了糊火柴盒就沒別的事做了。 一開始許巧梅和方立平還會和徐婷婷搶著做,但不知道為什么總搶不過她,而且這導致徐婷婷更加勤快起來,慢慢的,這母女倆就直接放棄了,一個去糊火柴盒,一個去看書。 彼時已經是一九七六年六月,還有幾個月,文化運動就要結束了,方立安拿出從廢品站淘來的《數理化自學叢書》,時不時地捧著書跟方立平請教問題。 由上??茖W技術出版社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期首次出版發行的《數理化自學叢書》,是一套凝聚了很多學者智慧和心血的學習性叢書,不過第一次出版就遭到了批判,理由是“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是修正主義路線的產物。 文化運動中認為這套書違背了上山下鄉的方向,要斬草除根銷毀,最后淪為了廢品。方立安以一本五毛的價錢,把這套書買了下來。 方立平為了給meimei講題目,學的很用心。當初家里為了把她留在城里,讓她頂了母親的工作。再過兩年,小安就要高中畢業了,如果那時廠里沒有招工,迎接meimei的很有可能就是上山下鄉。 她知道當年父母對于把工作給她很是猶豫,怕家里以后會變成大舅家那樣,小安知道之后立馬就勸說他們同意。 那時姐妹倆都已知事,大舅家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怎么會不知道什么是個人利益。然而小安沒有半分遲疑,選擇了把機會讓給她,這讓方立平內心感動不已,暗暗發誓以后要對meimei更好! meimei熱愛學習,提前預習了高中課本,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作為jiejie應該在這個時候指導她,所以方立平每天下班回家,閑暇時間里都會認真鉆研這套書,爭取做到meimei問啥她都能解答。 一九七六年十月,隨著m主席去世和數字幫被捕,歷時十年的文化運動終于結束了。 晚上一家人圍著四方桌吃飯,方立安很認真地對方立業說:“文化運動結束了,再過不久,肯定會恢復高考,你要好好學習,知道嗎?” 方立業今年七歲,已經是一名小學生,方立安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教他數數認字,所以課堂內容對他來說非常簡單。方立安怕他放松,時不時地會督促他,這次趁這個機會把恢復高考的事情說出來,讓她哥嫂和大姐有個心理準備。 只不過有個詞叫“人微言輕”,方立安才十四歲,雖然乖巧懂事,也只是個半大的孩子,對于她的判斷,大家也都只是聽聽而已,并沒有放在心上。 家里依舊只有方立平每天不落地看書,卻不是為了方立安口中的高考。 一九七七年九月,國家教育部在首都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十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這次具有轉折意義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高考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干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會議還決定,錄取學生時,將優先保證重點院校、醫學院校、師范院校和農業院校,學生畢業后由國家統一分配。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全國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將于一個月后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這是國家歷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同時也是最為倉促的一次,因為考生們從真正得到高考的確鑿消息到考試只有四十幾天的時間可以復習。 但即便如此,消息一出,四海歡騰。 方家除了方立業,其他四人都報了名,當然,這四人中,只有方立新是被強迫的。 方立安觀察了兩天便跟他聊天:“大哥,我看大嫂這么努力,八成能考上?!?/br> 方立新一臉自豪道:“那當然,我媳婦兒可用功了?!?/br> 方立安接著問道:“你說大嫂漂亮嗎?” 方立新一副看傻子的眼神:“這還用問?” “有句話,不知道你聽說過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睕]給方立新接話的機會,方立安直接道:“就算結了婚,學校里說不定也會有男同學追求她。我們不論大嫂會怎么想,但同樣是男人,人家是大學生,畢業后是國家干部,你只是個棉紡廠車間工人,你說要是你,你會怎么想?”說完,也不管方立新什么反應,直接溜了。 再后來,方立安就看到他大哥每天下班后,認認真真地跟著大嫂一起學習,立志要跟老婆一起考上大學。 《數理化自學叢書》一套十七冊,《代數》四冊、《物理》四冊、《化學》四冊、《平面幾何》二冊、《立體幾何》一冊、《平面解析幾何》一冊、《三角》一冊。四個人在家里換著看綽綽有余。 這時候的復習教材緊俏的很,好多人都因為找不到書本愁眉不展。徐婷婷的兄弟姐妹也是這種情況,便問方立安能不能借給她娘家用用。 大嫂第一次開口提要求,方立安也不好拒絕,只說這書家里只有一套,讓他們多多愛惜,不要外借,用過還回來再換別的,畢竟家里人也要看。 徐婷婷連連保證,一定會保護好書本,到時候原封不動地送回來,然后拿了《化學》四冊、《平面幾何》二冊、《立體幾何》一冊回了娘家,家里的四名考生就先可著剩下的十本用。 第15章 四個人就這么學了半個月,方立安便跟徐婷婷說要換一次書,因為她和方立平的基礎極為扎實,所以復習起來很順利,她們已經看完了《代數》四冊、《物理》四冊,正在《三角》和《平面解析幾何》,分別看到兩本書的最后一章。 方立新的基礎也不錯,只不過放手時間久了有些忘了,復習進度比較姐妹倆慢很多,但方立安認為他只要能把所有知識系統復習一遍就會好很多。 至于大嫂徐婷婷,她的復習進度是幾人當中最慢的,畢竟當初上學的時候大多數人對待課本的態度都是可有可無。 方立安跟她說換書的時候,她心里有點不舒服,覺得小姑子有些小心眼。這才兩個星期就要把書要回來,家里一共十本呢,怎么可能都看完了,她和方立新也不過才剛復習完《代數四冊》,莫不是不想借給她弟弟meimei用?心里這么想著,到底沒這么說,答應了第二天下班的時候給帶過來。 然而,第二天下班回來,徐婷婷兩手空空,方立安問她,她只說忘了。方立安沒有多想,只是和方立平一起把《三角》和《平面解析幾何》用一晚上的時間從頭到尾又復習了一遍。 第三天晚上,徐婷婷依舊一本都沒帶回來,連解釋的理由都一樣,又忘了。方立安深深地看了她兩眼,一句話也沒說,晚上跟方立平一起把《代數》四冊復習了一遍。 第四天早上,方立新帶徐婷婷出門準備騎車上班時,方立安攔住他們,當著方立新的面提醒徐婷婷:“大嫂,今天晚上回來千萬別忘了我的書,我和大姐要用?!?/br> 徐婷婷的表情瞬間有點僵硬,隨即又恢復如常,點頭道:“好的?!?/br> 方立安并不放心,繼續說:“大嫂的記性按道理不該差的,已經忘記兩次了,如果這次再忘了,我就只能自己去拿了?!?/br> 徐婷婷只覺得眼前的小姑子咄咄逼人,以前的乖巧懂事都是裝出來的嗎?嘴上答應下來,趕緊坐車走了。 結果半路就從車上跳下來,方立新趕忙停下問她干啥,她紅著眼就是不吭聲。 方立新有點無奈,什么話都不說這是鬧哪樣,再說了他們這還趕時間去上班呢,遲到可是要扣工資的!簡直要急死人,只好耐著性子哄她。 徐婷婷只覺得又生氣又委屈,小姑子用這種態度對自己,方立新竟然就在邊上看著。 方立新是真委屈,他小妹經常這么跟他說話呢,有時候都能噎死人,他都習慣了,根本不覺得有問題,但其實只是他習慣了而已。 徐婷婷嫁過來一年多,方立安對她一直挺客氣的,應該說家里人對她都挺客氣的,體諒她是新媳婦兒,剛到另一個環境里,怕她不習慣。而且,一直以來,她都搶著做家務活,讓方立平姐妹倆挺不好意思,所以很多時候,方家姐妹對大嫂也很尊重。 方家的婆媳關系好,姑嫂關系好,夫妻關系好,物質生活條件也好,這一年多來,徐婷婷覺得自己簡直掉福窩里去了,比在娘家過得還好。 在徐婷婷看來,她現在的好日子是她自己創造的。家里一共七口人,四個人拿工資,她和方立新占一半,公公和大妹占一半,婆婆糊火柴盒那點小錢可以忽略不計??梢哉f,婆婆、小妹和小弟,有一個半是他們夫妻倆養活的。 她在方家就算不能當家,那地位也該排在方立安和方立業前頭,方立業是男娃,另當別論,方立安一個以后要嫁出去的女娃憑啥這樣對她?以后嫁了人遇到什么事還不是要找娘家來撐腰嗎? 就這樣她越想越氣,根本不理會方立新在邊上說什么,等她反應過來,方立新已經騎著車走遠了。 方立新想著她早上吃飯時說話都還好好的,這么點時間里也沒發生什么特別的事,沒準她就是想走路呢,跟徐婷婷說了一聲,便騎車先走了,徐婷婷在后頭果然沒喊他。 兩人中午是在棉紡廠食堂吃的,他端著盤子坐到徐婷婷對面。徐婷婷面色如常地看了他一眼,邊吃邊說:“我下班后不跟你回去了,回我媽那兒住幾天?!?/br> 方立新有點懵,不明白她為什么突然要回娘家,雖然他有點粗線條,但也知道女人要回娘家肯定是在“外頭”受委屈了,需要哄。 他這么想的,也這么做了:“怎么突然要回娘家?我哪里惹你不開心了嗎?有什么做的不對的地方,你直接說,我一定改,好不好?” 徐婷婷看他這樣,確實對他生不起氣來,但也不好直接說氣方立安小心眼,畢竟方立安又沒說不借書給她娘家,只好說自己想家了,回去住幾天。 估計方立安也不敢告狀,她肯定怕她爸媽知道她把嫂子氣回娘家了,更不用說來找自己要書了,不然自己直接告狀,讓她吃不了兜著走。 方立新聽她這么說,便相信了,晚上下班只好一個人回去,路上他總覺得自己忘了什么重要的事,什么事呢,又想不起來…… 方立安見她哥一個人回來的,猜到徐婷婷回了娘家,她嘆了口氣,沒想到大嫂是這種人。 晚上一起吃完飯,方立安讓大家別走,她有話說。 隨即把徐婷婷借書并且要了兩次卻都忘了的事情告訴了大家,然后對方立新道歉,可能是她把嫂子逼回了娘家。 方立新聽得臉青一陣紅一陣,小妹有多熱愛學習,多想考上大學,他是知道的。不僅如此,小妹還希望他也能考上大學。 可是他的老婆竟然做出這樣的事情,小妹愿意借書給她,她不知道感激就算了,現在小妹要用書,她竟然還不給,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借口,現在還躲回了娘家。真是太過分了……厚顏無恥…… 方三山和許巧梅也不高興,小閨女從小就喜歡學習,現在終于有機會考大學了,兒媳婦居然要挑事,這是好日子過多了,非要找不自在吧! 方立平很生氣,大嫂怎么能這樣,高考對小安來說多重要,今年如果考不上大學,明年很可能就要下鄉了,她這些年一直窩在家里,連朋友都沒有幾個,讓她上山下鄉,豈不是要被人欺負死!不對,現在在家里都被人欺負了! 第16章 方立平姐妹倆把碗筷剩飯都收拾好,便在方三山和許巧梅的帶領下往徐家去,步行二十幾分鐘就到了,只留方立業在家寫作業。 另一邊徐家,徐婷婷正絞盡腦汁想法子。之前,她以為回到娘家可以跟弟弟meimei一起復習看書,結果七本書只剩下三本,《化學》四冊被她媽寄給了去黑龍江下鄉的meimei。 徐婷婷瞬間炸了,問她媽到底想干什么,這不是她的書,她回頭拿什么還人家。 徐婷婷她媽只覺得自己大女兒變了,以前在家里干什么都想著她meimei,怕她meimei在鄉下過的不好,現在竟然連幾本書也舍不得給。拿什么還人家?那不是她家嗎?自家人什么還不還的,幾本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