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后來回到家里,郁結于心,病情加重,沒幾日就病逝了。 不然說不定早就成了舉人。 要是溫兄成為舉人,被朝廷派官,有溫兄幫襯,他季家也不會一朝敗落。 搬離舊宅那日,季老爺就想清楚了,這個世道沒有靠山不行。他季家就算日后能夠東山再起,沒有后臺撐腰,遲早也會出事。 他巴望著在族里挑一個好學的孩子培養,將來為季家撐腰,不過培養一個孩子耗資巨大,他現在還沒開始著手。 沒想到短短幾日,溫鈞他竟然想通了。 溫鈞這個孩子,小時候聰慧機靈,繼承了溫兄的天賦,讀書非常的快,溫兄還準備送他去試一試童生試。 可惜被望子成龍的溫兄逼迫著念書,一點自由都沒有,長大后反而厭學了。 溫兄過世,他再不肯念書。 那時候季老爺就十分遺憾,暗自為溫兄可惜?,F在溫鈞想通,愿意主動念書,說不定溫家又要重新在溫鈞的手上立起來,真是太好了! 季老爺想到這里,剛才難受的心情瞬間沒了,又來了精神,非要拉著季明瑞念叨溫鈞小時候有多聰明。 季明瑞聽著聽著,忽然沉默。 原來人和人是真的不同的。那些他看了就頭痛,怎么也學不會的書本,在溫鈞小時候就已經倒背如流了嗎? “如果像老爺說的,那溫賢侄愿意讀書,果然是一件大喜事?!?/br> 內室里的季柳氏聽了半天,帶著季雪雁出來,插了一句嘴。 季老爺點頭,滿臉喜色:“沒錯!怪不得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溫鈞和明珠的婚事眼看就要提上行程,溫鈞立刻就懂事了!?!?/br> 季柳氏也是試探,見老爺忘了剛才發生的事情,臉色一喜,忍不住又夸獎了溫鈞一句,惹得季老爺愈發高興。 高興得仿佛溫鈞已經通過童生試一般。 季明瑞悻悻然地撇了撇嘴。 而努力降低自己存在感、試圖讓眾人忘了她剛才做過的蠢事的季雪雁,聽著季老爺熱切的夸獎,忽然感覺眼前一片光明,整個人都開竅了。 她現在這個身份,嫁不了富家子弟,嫁不了達官權貴,難道還不能嫁給有前途的學子嗎? 一旦對方日后功成名就,她也能順勢成為官夫人。 至于這個有前途的學子人選…… 耳邊聽著季老爺對溫鈞的吹噓,季雪雁都不用費心去思考,只是站在一旁,露出了一如既往的淡雅微笑。 …… 溫鈞還不知道,他只是說了一句要考科舉,季老爺就吹了他一堆彩虹屁。 連帶著,還引來了窺探他的人。 他和季明珠交代了自己的想法,本是打算給小姑娘一個定心丸,減少她對溫家生活的恐懼,沒想到季明珠一點也不在乎,單純地信賴著他的所有話。 他深感不能辜負這份信任,安撫小姑娘在家安心待嫁,等他準備好了就來提親,便起身回家去了。 到家后,天色不早,溫常氏照舊準備了豐盛的飯菜。 見溫鈞投來疑惑的目光,她不好意思地解釋道:“都是之前買好的,不吃倒浪費了?!?/br> 不過家里的銀子都交給了季家還債,自明日起,一日三餐可能就要艱難些了。 “這個倒是不要緊?!?/br> 溫鈞點頭表示理解,在飯桌上將自己的打算又說了一遍。 溫常氏臉色一喜:“當真?” 在這個按照“士農工商”四字進行地位排序的時代,農民太過辛苦,工匠太過少見,商人太過卑微,只有科舉做官才是上上策。 時下許多人家都想著讓孩子走科舉之道,只是家資不豐,沒有能力供養孩子。 溫家先前沒有這個煩惱,溫常氏自然是巴不得溫鈞去讀書科舉的,可惜溫鈞那會兒不肯讀書,她嬌慣兒子,也不敢太過逼迫。 如今見他想通,主動要讀書,怎么可能有反對的意見? 溫常氏滿心歡喜,夾起一塊rou就往他碗里放,喜得都有些磕巴了:“好,科舉好!我兒讀書科舉,娘就算砸鍋賣鐵也要讓你讀書?!?/br> 就連溫薔,也默不作聲地給溫鈞夾了一筷子菜,眼底露出喜色。 倒是溫鈞微楞一下,沒想到溫家人如此鼓勵他的想法。 由此也可見,對原身放棄讀書的決定,她們有多痛心,可是卻一句話都沒說,由著他自己做決定。 原身在這個家里,話語權不可謂不高。 這樣也好,以后有些事情他可以自主做決定,不用束手束腳。 用過晚飯,溫鈞回了房間,思考接下來怎么辦。 他沒有什么經驗,不過原身從小跟在溫承賀身邊,耳濡目染懂一些。溫鈞可以按照這些經驗,一步步摸索著走。 想要考科舉,第一步自然是認字。 這一點溫鈞在這些天看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已經通過了,不用擔心。 第二步,則是練字。 古人都信奉字如其人的理念,一個人如果字不好,則會被視為人品也不好。 想要科舉,沒有一筆好字是不可能的。 溫鈞沒有專門練過毛筆字,寫出來的字只能勉強看出形狀,和“好字”這個詞沒有半毛錢關系。 不過這個還算簡單,可以找一下溫承賀留下的字帖,在家勤加練習,相信會有長進。 說做就做,溫鈞等不及明天,立刻出門又去了耳房,在溫承賀留下的箱子里翻出來了幾本字帖,拿回屋里對比著,希望在里面挑選出一本適合他的字體。 一邊挑選,他一邊想起了最重要的第三步。 第三步自然是找個好的先生。 想要考科舉,沒有人帶路是不行的??荚嚨囊幘?、考題的范圍、考官的喜好……這些細微的東西都有可能讓一個十年寒窗的學子名落孫山。 只有找到一個考試經驗豐富,自身文學修養又厚重的先生,在他的帶領下,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不過這一點就難了。 上林縣雖然隸屬于江南范圍,還靠近運河,可是地方小,百姓愚鈍,文風并不昌盛。 近二十年來,只有兩個考上舉人的。 本來溫承賀會成為第三個,一場大雨要了他的性命,讓他錯失舉人功名,使得這兩個舉人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一般人都接觸不到。 縣里還開了三家私塾,都是由秀才創辦的,和溫承賀生前屬于競爭關系。 溫鈞是溫承賀的親子,貿然上門去求學,不知道會不會受到刁難…… 不過,事情還沒發生就擔心,實在太杞人憂天了。 溫鈞還是打算明日出門去這三家私塾看看,他這個身體年紀小,進入私塾讀書也不顯眼,若是能夠有個先生引導,一切都會輕松許多。 這樣想著,溫鈞默默有了決定,手上動作不停,挑出一本看起來最順眼的字帖,又裁紙磨墨,打算趁著天色還沒徹底變黑,先練練手。 第11章 溫鈞挑選出的字帖是館閣體。 這種字體是歷朝歷代官方的科舉字體,規整圓潤,秀雅優美,對書寫者的要求極高。 不過打好底子,日后再學習其他字帖就輕松多了。 溫鈞依著記憶里溫承賀耐心指點的聲音,在桌上鋪開白紙,慢慢臨摹字帖。 至于寫出來的效果…… 只能說,還好溫承賀留下的東西夠多,溫常氏舍不得扔,一些用于練筆的普通紙張也被收在木箱里,就算被溫鈞浪費了也不可惜。 溫鈞看著自己寫出來的字,都有慘不忍睹的感覺。 練習到天色暗下來,他嘆了口氣,放下紙筆上床休息。 次日,溫鈞起得很早,和溫常氏說明想法,用過早飯就出了門,去拜訪縣城里的三家私塾。 這三家私塾各有千秋。 其中有一家,還是季明瑞就讀的私塾。 回想季明瑞的心性,溫鈞先對這家私塾有了不好的看法。 創辦這家私塾的秀才也沒有辜負他,一看見他,就陰陽怪氣的開口,直言自己教不起溫鈞,讓他去另覓良師。 他的本意或許是殺殺溫鈞的威風,再順帶譏諷一下老對頭的嫡子。 只要溫鈞服軟,吹捧他一番,說不定就會收下溫鈞。 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時候,溫鈞早就對他有了不好的初印象在先,聞言二話不說,先拱手行了個客套的禮節,干脆利落地轉身走了。 他剩下的話還沒說出口,噎在喉嚨里,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看著溫鈞的背影,有種上下不得的難受。 溫鈞去的第二家私塾,倒是愿意收下他。 不過溫鈞看了一眼院子里撒歡的孩子,再看看疲懶懈怠、躺在屋檐下喝酒的先生,知難而退,禮貌告辭了。 第三家私塾是溫鈞最后的希望,也是距離溫家最遠的一家,位于城西。 溫鈞還沒走近,就聽到里面傳來的朗朗讀書聲,對這家私塾的感官立刻就好了起來,內心也期待起來。 門口的小童探著腦袋,往院子里看,沒注意到溫鈞。 溫鈞也就沒出聲,站在他旁邊,聽見他嘴里念念有詞,隨著屋里傳來的讀書聲一起誦讀。 讀完一篇《大學》,小童呼出一口氣,放松下來,發現了身邊的溫鈞,嚇了一跳:“你是何人?” 溫鈞拱手,不卑不亢地將此行目的講明。 小童恍然大悟,還了一個禮節,解釋道:“既如此,你在這里等等,我去和先生說一下?!?/br> 溫鈞很快就被小童領了進去,穿過私塾的院子,穿過幾間教室,到了教室后面的一間書房里,見到了這家私塾的先生。 對方是個胡子花白,年約五十來歲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