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婆媳三人說著話,李姝和三郎在看瑞娘。 瑞娘臉色有些黃黃的,李姝知道這是黃疸。鄭氏等人雖不懂什么叫黃疸,但知道剛出生的小孩子都有些黃,稍微曬一曬,過一陣就好了。 李姝心里慶幸,老祖宗們醫療雖然不發達,但觀察生活的本領真很強啊,要不然她又要磨破嘴皮子了。 三郎看著瑞娘,感嘆道:“她好小啊?!?/br> 李姝笑話他:“瑞娘可不小了,她出生8斤多,你出生才5斤多了,跟貓似的?!?/br> 三郎犟嘴道:“胡說,我怎么可能那么??!” 肖氏聽見了,笑道:“大小都沒關系,只要身子骨結實就可以?!?/br> 三郎滿意地笑了。 李姝摸了摸瑞娘的小手,熱乎乎的。鄭氏給瑞娘包裹的很厚,雖然李姝自己穿著單衣,但她也不敢說鄭氏給孩子穿的太多了。在這個沒有空調和暖氣的年代,李姝對于如何養孩子,不發表任何看法。她只是一樣樣仔細觀察肖氏如何養三郎,再看鄭氏如何養瑞娘,一些好的方法,李姝暗自記在心里。 瑞娘出生快十天了,能吃能睡,哭聲響亮。家里的奶羊產奶多,小羊羔和瑞娘一起喝都夠。怕奶羊產奶不好,鄭氏特意去打聽羊都能吃哪些東西,給羊吃好些,也能產些好奶,光吃草怎么能行呢。 李承祖當初買羊的時候,本來預備只要母羊,他給的錢足,賣羊人也不好說什么。但那小羊羔實在太小了,他忍不住勸李承祖:“大官人,您把這小羊也帶上吧,沒了奶喝,它怕是活不成了。您每日少給它喝些,先緊著貴府的小姐,剩下的給它喝兩口,留它條命?!?/br> 李承祖心里正悲傷著,聽他這樣說,心里更難過,女兒沒了娘,怎么能讓這母羊再沒了孩子,李承祖索性把小羊也帶回來。好在母羊爭氣,每日奶量足,對得起鄭氏每日給它的加餐,小羊羔和瑞娘都被養的很好。 鄭氏收拾起悲傷,每日驚心照顧瑞娘。每日夜里,鄭氏忖度著瑞娘快要醒了,她就爬起來擠奶,擠過后用溫水溫著,瑞娘醒了后一勺一勺地喂給她喝。一個夜里,她要起來兩三趟。 李承祖自己要起來,鄭氏不讓,兒子白天還要當差呢。張氏見鄭氏夜里這樣辛苦,也不忍心,白日里讓李姝姐妹接過照顧瑞娘的活,讓鄭氏多歇息。 英娘的喪事過后,李承祖又去當差了。因生而失母,瑞娘的洗三也沒過。李承祖把悲痛都化作力量,拼命當差。瑞娘現下還小,他也不知道買什么給女兒,只能給鄭氏錢。連李姝姐妹因為幫著照顧瑞娘,李承祖也時常給她們買東西。 麗娘不要,張氏勸她:“你們收著吧,你們收了東西,你大哥才能更放心。當爹娘的,都是這樣的?!?/br> 麗娘剛燒了熱水,把戚mama擠的羊奶溫著,瑞娘估計又快醒了。這小東西一個多時辰就要喝奶,李姝姐妹感覺整日都在催促戚mama擠奶,然后燒熱水、溫奶。哦,還有洗尿布。 鄭氏年紀大了,帶孩子辛苦。肖氏帶著麗娘姐妹白日攬下了大部分活計。肖氏還帶著她們姐妹做了不少尿布,張氏也贊同道:“三郎出生的時候,你們都小,就沒讓你們干這些,你們以后也要學的,不如早些學?!?/br> 李姝深深懷念著上輩子用過的紙尿褲,防水、透氣,還不用洗。自家做的尿布,尿一泡就潮了,裹在屁股上估計也不舒服。拉過臭臭的尿布,怎么洗都有些顏色在上面。李家還算殷實的,瑞娘的尿布是棉布的,要是用的麻布和葛布,估計效果更差。 李姝頭一次抱瑞娘的時候,張氏等人驚奇,竟有模有樣的。李姝不好說自己也是待過三個孩子的,只得謊稱看鄭氏抱的時候學的。輪到給孩子換衣服、擦臉,她也頗有自己的技巧。 麗娘總笑話她:“你可了不得了,連這些都會?!?/br> 李姝心里暗自流淚,我不會能行嗎?我兒子是我自己帶的,孫子孫女更不敢馬虎。 李姝也笑:“二jiejie不用急,你很快也就會了。就算不會,事到臨頭,你就跟開了竅似的,忽然就會了?!?/br> 麗娘頓了一下才反映過來她說的什么,羞得過來擰她的嘴:“你整日都吃的什么,這樣花言巧語?!?/br> 笑鬧過后,麗娘看著瑞娘道:“當日,家里先是多了大jiejie,又娶進了大嫂子。大嫂子帶著咱們姐妹三個,整日一起說說笑笑,多快活啊。如今,嫂子沒了,大jiejie常年見不著面,又只剩下咱們兩個了?!?/br> 李姝安慰她:“人生在世,聚散無常,二jiejie不要想那么多,好歹,咱們姑嫂四個,也在一起快活過一段日子,也不白相聚一場?!?/br> 張氏在一邊聽到了,接話道:“這話很是,麗娘,你就沒你meimei看得明白。人這一輩子,生離死別總是避免不了的,你不要太沉迷于其中。你看看瑞娘,過兩年,她會跑會跳了,會喊你姑姑,你就覺得人活著還是值得的?!?/br> 麗娘不好意思道:“阿奶說的是,是我想左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照顧小嬰兒,真的需要萬分精心~~ 第40章 歲月長時節如流 歲月不居, 時節如流。到了第二年初夏, 小瑞娘1歲了。她嘴巴巧,已經會喊阿奶和阿爹了,喊姑姑時也像是叫咯咯, 就是走路還不穩。 鄭氏喜愛瑞娘, 整日把她抱著。小丫頭也和鄭氏親,只要鄭氏招招手,不管她在和誰玩,也立即撲向鄭氏的懷抱。張氏背地里一邊感嘆一邊和李姝姐妹說:“瑞娘是把阿奶當親娘了?!?/br> 誰也不去戳破這個事實,小瑞娘還小,她還不知道為甚別人有阿娘她沒有。過年的時候, 鄭氏堅決不允許李承祖去鄭家,更不許帶著瑞娘去。鄭氏也是氣糊涂了, 她不去,瑞娘那么小, 李承祖怎么帶的了。沒得辦法,提起瑞娘的外家, 鄭氏就上頭。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間,李承業和趙世簡都過了院試,現下都是正兒八經的秀才公了,雖未中廩生,這么小的年紀,也不容易了。 為掃除英娘去世帶來的悲痛, 李家宴請了賓客。請酒席當日,李承祖陪著李承業一起敬酒。 有那愛說俏皮話的,不免半真不假地譏諷李承祖:“大郎,你這大哥以后可要跟在二郎的身后了?!?/br> 李承祖眼神閃了閃,什么都沒說。李承業忙道:“叔,我兄弟二人齊心,什么事情辦不好呢。管他誰前誰后呢,我兄弟和睦,總比那些兄弟失和的要好一些?!?/br> 李承業小小年紀就是秀才公了,以后說不得還要更進一步,那人也不敢過分,訕訕笑了。有人過來打圓場:“你喝了兩杯貓尿,就開始胡咧咧。二郎以后還要中狀元的,以后他做了大官了,是咱們整個李家的榮耀。怎么,二郎不在前頭,難道,你還要排到二郎前頭?” 眾人都笑:“可不就是,你也不照照鏡子,就二郎這出息樣,咱們以后誰不排他后頭?你想跑他前頭,我還不答應呢。就算都排在二郎后頭,大郎也是在頭里,人家共阿爺的親兄弟,不比你強?!?/br> 鄭氏在屋里,先聽到前面的話,不免有些生氣。再聽后面大伙的話,才平下一口氣。 王氏笑道:“那起子小人知道什么呢,方哥兒媳婦莫多想。不說二郎,單論大郎,族里又有幾個比他強了?要是吵得他們兄弟失和,那起子小人倒是得意了,吃虧的還不是自己人?!?/br> 鄭氏想了想,也道:“您說的是,我哪里不知道這些呢。要不然,我們兩房人,怎么能安安生生一起過了十幾年,連分家都沒紅過臉。就算是親兄弟,誰就一定要比誰強才好?好些差些,不都是兄弟。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呢,再說了,二郎出息,我只有更高興的。就算他做了大官,還能不認我這個大娘?!?/br> 肖氏忙道:“那不能夠,前幾年大郎把家里打理的好,二郎才能安心去讀書,這都是一家的功勞呢?!?/br> 眾人又安心吃起了酒席。 吳氏剛辦過了小兒子中秀才的酒席,又要開始cao心大兒子的婚事。趙世簡中秀才時13了,趙世崇都快16周歲了。 趙世簡8月過了院試,十月初,趙家大兒媳孫氏就進了門。 孫家是九品小官,家里孩子也多。趙家下的聘禮不少,孫家雖未克扣,也沒有太多補貼。孫氏上頭一個哥哥、一個jiejie,下頭還有兩個弟弟兩個meimei未成家呢。 孫氏帶著趙家給的聘禮嫁了進來,吳氏雖有些遺憾孫家沒有補貼,但好歹沒有克扣,她也不能說什么。李家英娘的事情她可是知道的,對比起來,孫家畢竟是官宦之家,更要體面。 孫氏嫁進來后,為人很勤快。唯一的缺憾是,孫氏為人有些小心眼。她聽說未過門的妯娌家里是從七品官,比她阿爹高了好幾級,且弟媳婦有個jiejie在王府當妾,家世比她好,以后嫁妝定然也比她厚,最重要的是,弟媳婦還是個識文斷字的。她這個長嫂,也不知道能不能立起來。 好在李姝相貌不是特別出色,但李穆川和肖氏都不丑,李姝的不出色,是和麗娘比,拿到外頭,也不算丟人,這上頭孫氏能和她打個平手。孫氏最怕人家拿她跟弟媳婦比,一比,她就好似泥溝里撈出來的,樣樣不如人。她暗自發誓,弟媳婦還小,過門還得好幾年,她要趁機先生兩個兒子,有兒子了,她還怕什么。 孫氏想生兒子,行事就比較積極,趙世崇新婚燕爾也很配合。但古話說的好,只有累死的牛,哪有耕壞的地。這話雖糙,但理不糙,時間久了,趙世崇感覺自己腳步虛浮,身子有些受不住。 趙書良一看就明白,罵他道:“看你那沒出息的樣?!?/br> 吳氏也明白,東廂房夜夜有動靜,她能不知道?再看兒子一副沒精神的樣子,她實在是忍不住了,就敲打了孫氏兩句。 “大郎媳婦,大郎白日還要當差呢,有時候后半夜還要值夜。你是他媳婦,得好好照顧他身子。你們雖年輕,也不能太胡鬧了些?!?/br> 孫氏羞得一天沒出房門。 李姝不知道孫氏為了在她面前顯威風,把個趙世崇掏的快要成人干的事兒。 趙世簡中了秀才,李姝相當高興。中了秀才,以后他們過日子不用交稅了,也不用服徭役,見了官都不用跪。她出門,人家都要尊敬地叫一聲秀才娘子。 李姝一高興,給趙世簡做了一身衣裳和兩雙鞋,還偷偷繡了個鴛鴦并蒂的荷包給他。李姝怕肖氏看見,把荷包混在鞋子里給了趙世簡。給他東西的時候,還沖他擠擠眼。 趙世簡得了東西,看到媳婦沖他擠眼,忙把東西收起來?;丶液笞屑毑榭?,發現了荷包,又慌忙把荷包藏到懷里,心跳的突突的。 孫氏見趙世簡整日往李家去,心里不免發酸。當初她和趙世崇定親,趙世崇非年非節,很少上孫家門。 吳氏看出了孫氏的意思,她也不想兩個兒子之間出矛盾,拐著彎地點播孫氏:“二郎能中秀才,多虧了李親家呢。你阿爹斗大的字不識半口袋,若不是李親家用心輔導,二郎哪能這么快中秀才?!?/br> 孫氏試探道:“李家meimei定然也是個識文斷字的小姐了?!?/br> 吳氏笑道:“姝娘識字是真的,不過女人家過日子,還不是鍋碗瓢盆地轉。你要是想識字,讓大郎教你就是了?!?/br> 孫氏賠笑道:“媳婦說笑呢,官人當差那么忙,我哪能讓她還教我識字呢。再說了,官人也不計較我不識字?!?/br> 孫氏的父母撫養女兒比較粗糙,會做飯裁衣就可以了,識字什么的,費錢又費力,最后還便宜了別人家。 瑞娘快滿一歲的時候,齊王府又有人來傳喚肖氏母女上門探親。齊王妃有孕了,王府中饋暫由平側妃、周側妃和李姨娘共同打理,平側妃得寵,齊王妃把周側妃搬出來鎮她。但周側妃畢竟是側妃,不可能事事像李姨娘一樣聽從齊王妃的,齊王妃只得又把李姨娘放在一邊監控她們,確保事事心中有數。 為犒勞李姨娘,齊王妃賞了她好些首飾布匹,還允許她娘家上門探親一次。 不提趙李兩家,再說那楊家,陳氏最近氣得飯都吃不下。 自楊鎮中了廩生后,陳氏自覺底氣足,去莫家提了親。莫太太聽她提四娘,心里納罕。鎮哥兒以后什么樣的妻室娶不得,怎會想著娶四娘?但莫四娘畢竟是她名義上的孫女,能嫁出去,還是這么好的兒郎,也是她的名聲,故此她只有高興著答應了。 莫二奶奶也同意了,丈夫和秦氏弄的這些鬼兒,她作為當家奶奶能不知道?哼,莫二奶奶不光知道,她還在背后推波助瀾了哩。陳氏母子到現在還不知道四娘有問題,這都要歸功于莫二奶奶保密工作做的好。秦氏以為她服侍好了男人,就可以背著她作怪了?她一個妾,居然越過她直接和二爺商量四娘子的親事,眼里還有沒有她這個正房奶奶了? 莫二爺管外事,內事莫太太只管大事,其余的還不都是她做主。家里下人,月錢銀米都從她手里過,誰不聽她?莫二奶奶說的冠冕堂皇,四娘子的事兒,誰都不許在外面亂說,在外只許說四娘子賢惠能干、識文斷字,誰敢敗壞四娘子名聲,一概打死! 莫二爺是莫四娘的親爹,更不會說女兒不好了。故此,莫家內外鐵通一般,竟沒個人跟楊鎮母子說莫四娘耳朵有問題。 墨竹是后來的,他哪里知道內院的事兒。 陳氏興頭頭去提親,莫家毫不猶豫地許了親。楊鎮和莫四娘的年紀都不小了,兩家換庚帖、合八字,走的異???。等陳氏知道莫四娘是個聾子的時候,兩家的親事已經如板上釘釘一般不能悔改了。況且,莫家勢大,陳氏又哪里敢悔改。 陳氏氣的肝疼肺疼,她千辛萬苦得罪李家,背了罵名,卻給兒子娶回來個殘疾。莫二爺為補償楊家,給莫四娘備了厚厚的嫁妝,還給楊芙娘說了個正七品官家的夫郎,連楊芙娘的添妝,莫二爺都吩咐莫二奶奶給的厚厚的。但這些,哪里能抵消莫四娘是個聾子的事實。 莫二奶奶暗地里發笑,庶女的嫁妝她一樣不克扣,楊芙娘的添妝,除了莫二爺的,她自己也備了一份。等這些做好了,她再使人將四娘子有問題的事兒拐著玩兒地吹到了陳氏耳朵里。 陳氏不敢退婚,但她是四娘子正經婆母,以后楊鎮讀書做官,敢不孝敬寡母?四娘子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這可怪不得她這個嫡母,這是她的好姨娘拆散了人家的姻緣得來的好女婿呢。 陳氏給兒子定了個聾子做媳婦的事兒,很快傳遍了廟前街一帶,七八個胡同的人都說陳氏糊涂了。就算莫家勢大,人家又沒逼著你兒子去娶親,難道為了巴結莫家,就這樣把親兒子填進去?真是被富貴迷了眼了! 陳氏有苦說不出,到現在,她哪里還不明白當初陶嬤嬤給她做的局。她去提親,眼見著陶嬤嬤站在秦姨娘身后,還有什么不明白的,但她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她心里恨極,立刻買了兩個漂亮丫頭養著,留給楊鎮做妾。 楊鎮知道陳氏做的一切,但他什么都不說,只一心讀書。自他成了莫家女婿后,莫家人更愛他了。莫四娘懷著滿心的喜悅給他做了鞋襪,他都穿了,并回了禮。 回禮是他列了單子,讓墨竹去買的。墨竹跟了他幾年,日夜不離,對他的心思知道的透透的。他知道公子脖子上的那把鑰匙的來歷,別人問起來,他還幫著打掩護。四娘子送的鞋襪,公子雖穿了,顯然不如當初李家姐兒送衣服來時的那股子高興勁。自楊鎮正式成為廩生后,墨竹改口稱他公子,楊鎮也沒反對。 公子長大了,墨竹這樣安慰自己。 作者有話要說: 攀高門,總要付出些代價~~ 小可愛們看過后可以收藏哦~~ 第41章 金秋月麗娘出閣 等到小瑞娘剛會跑, 方太太上門了。 麗娘已經15周歲了, 方二郎還比她大兩歲。當差已經一年多的方二郎不再像往常那樣急性子,他本就生的高壯,往那里一坐, 頗有些男子漢氣概, 誰也不能忽視他。 方太太笑瞇瞇地與張氏寒暄,“老太太,兩個孩子都不小了,婚期也快到了,您看看還需要備些什么。哎呦,麗娘這樣討人喜歡, 我真是恨不得早點把她帶回家?!?/br> 張氏也笑,“難得方太太喜歡她, 二郎又這樣有出息,這也是她的造化。孩子們的事兒, 如今都是她阿爹阿娘做主,我老天拔地的, 過一天算一天,不去cao心,只管多吃飯就行了?!?/br> 方太太打趣,“老太太可會說笑,您老硬朗著呢,我還等著吃您老100歲的壽桃呢?!?/br> 眾人說笑了一陣,方太太開始和肖氏商議娶親的事兒。日子是早就定好的, 就在秋天九月間。秋收過后天氣好,糧滿倉、銀滿箱,可不就適合辦喜事。 李家人一向有些看不慣方太太近兩年的摳搜,家里兩個兒子當差,又不是窮的沒飯吃,何苦這樣刻薄自家孩子。整日清湯寡水的過日子,也忒精道了。 肖氏和方太太就如何迎親、嫁妝多寡的事兒你來我往說了半天,麗娘和李姝一起躲在房里。麗娘不好意思來聽,李姝就成了耳報神。 方太太聽了肖氏報的嫁妝,心里暗自竊喜,嘴上仍舊恭維,“貴府真是心疼女兒,這么多嫁妝,可真是少有呢?!?/br> 鄭氏看她那個樣子就想起了胡氏,忍不住刺她,“方太太可不用擔心,我們麗娘看著斯文,其實識文斷字、能寫會算,能干的很,別說這點子嫁妝了,就是把家業都給她,她也能打理的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