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尼姑庵仍是靜靜的,只隱隱可望見山下逐漸靠近的燈火。 想來是那人受到了消息,這一刻才派了人來善后罷了。 少年輕嗤一聲,收回視線,直接破門而入。 上一輩子,他甫一出生父母便離異了,生母出了國,很快又組建了新的家庭,幾乎沒有他見過幾面。 他所感受到的所有的母愛,通通都是來自于衛夫人。 她或許軟弱,或許愚笨,骨子帶著封建的傳統思想,不懂抗爭和自立。 可這么些年的悉心照料,在衛珩心里頭,早已把她當做了自己真正的母親。 母親的尸身,他是不會留在這尼姑庵里任人糟踐的。 她那樣干凈純善的人,來這世間匆匆一遭,受盡了苦楚,卻并未享到多少福,若是死后還不能讓她落個清凈,他如何配做人子? 她定不愿埋入衛家祖墳,可那皇帝更不配祭奠與緬懷她。 倒是隨意尋一處山間野林,自成一冢,也不用立碑,干干凈凈地來,清清白白地去。 于母親而言,便是最大的歡愉。 作者有話要說:這幾天真的抽不出空來,欠的章節后面會慢慢補回來的。 第32章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一首詩只抄了一半,窗外就起了風,帶來撲鼻的草木花香,聞起來愜意的很。 今日明明是大暑,午前卻忽然下了一場雨,整個熱意便降了下來,這會子穿著紗衣,都能感覺到手臂處被雨絲沁過的涼意。 宜臻撂下筆,將宣紙晾在一旁,任風吹平紙上未干的墨跡。 而后卷下衣袖,起身吩咐道:“擺膳罷?!?/br> 這是前朝詩人于長安寫的一首七言,詩中極近溢美,道盡了都城的繁華盛景。 而后大宣建朝,雖遷都京城,可經營至今,也不遜前朝舊都長安。 天子腳下,便是京城的九品芝麻官,都比外任的縣丞吃香許多。 只是,若骨rou分離,久不能見,寄人籬下似的獨個兒長在別人手底下,那即便再繁華,又有何歡喜呢? 圣旨已下,秋分前,祝二老爺必要到任上就職,從京城往黎州,路途遙遠,拖家帶口的如何也要行上一兩月,若是行程中再遇上些什么耽擱了行程,無法及時就任,那就真是抗旨的罪過了。 是以祝二老爺當機立斷,決定輕裝從簡,大暑之后便啟程南下。 而今日就是大暑了。 一年之中天氣最炎熱的時頭,在這時刻奔波去西南,還不知路上要吃多少苦楚。 這兩日,整個二房都陷在離別的愁緒中,便是連竹籬居的丫鬟們,都低眉垂眼的,沒個笑臉。 當然,滿心眼里愁別離的只是祝二太太而已。 對于那些姨娘庶子女們來說,更多的還是對黎州苦寒的惶恐與懼怕。 聽說四姑娘在屋里頭已經哭了好幾通,日日都可以聞見杯子碎裂聲,鬧著非要她姨娘也去求老爺老太太,好讓自己和五姑娘一樣留下來。 三少爺則一聲不吭,面如寒霜,瞧誰都是陰陰郁郁的,讓人怕的不敢多看。 確實也是,他與五少爺亭詹同是二房庶出,偏偏同母不同命,五少爺一出生就被抱到了老太太屋里,如珠如寶地養大,寵的比嫡出的亭鈺還要張揚些。 如今親父調任,也因了老太太的緣故,不必跟去黎州。 而他呢,論身份比不得亭鈺,論得寵比不得亭詹,書讀的再好又有何用,還不是要隨父親前往任上,在那苦寒之地吃苦受難。 只他比他親jiejie又聰明幾分,知曉這時候再哭再鬧也無用,還不如裝乖討好了父親,日后未必不能再科考入京。 可與同母弟弟的不同境遇,到底還是讓他對自己親娘生了恨。 柳姨娘被這一雙兒女折騰的越發憔悴,又惦念著老太太屋里的幼子,熬夜收拾著細軟行當,精神頭看上去并不比祝太太好多少。 這滿房的糟亂與愁苦之中,唯有祝宜臻不動聲色,面色如常。 打從祝二老爺被削爵外放的調令傳下來,到如今,她一滴淚也沒流。 舉手投足還是如往常,請安問禮時鎮定自若,仿佛一點兒也不把父親的遭遇放在心上。 有下人們在私底下議論起來,都說平日里五姑娘看著最心善慈悲不過,到了關鍵時刻,才瞧出幾分真性情來。 二老爺出了這樣的事兒,還只顧自己,面上半點哀容沒有,實在是太冷清自私了些。 宜臻垂眸,全當沒聽見。 事實上,她不是不惶恐的,也不是不傷別離的。 只是父親后日便要啟程,對她來說,與其拿這時日來落淚傷情,倒不如多花些心思去安排行程。 她這兩日,先是幫著母親打點了府中上下未盡的事務,將管家權移交給祖母院里的喬嬤嬤,而后再拿昭華郡主做借口,將母親手里打算置賣出去的田產地契,鋪面股東,都一股腦兒搬到了軒雅居去,讓那兒的東家開個公道價。 這還是軒雅居那頭自己派了人來說的。 “衛老爺的調任下的急,聽聞府上打算趁早處置了在京城的產業,這么多田地古董匆匆出售,一時半會兒的只能折價賣了,想必姑娘自己也心疼。我們主子說,祝姑娘若是尋不到合適的買主,可以將東西都送到軒雅居來,金掌柜定會給您開個公道的價錢?!?/br> “或是祝姑娘要信得過我們主子,也可簽了契紙,將鋪面田產給了金掌柜代為經營,雖說每年要抽一成的利,總也絕不會讓您吃虧就是了。至于那些子藥材擺件,若是姑娘覺著放在府里不放心,主子正好在京城有個空院子,可租了給您用,那兒日夜都有人看守著,絕不會讓您的東西少了一丁點兒?!?/br> 那傳話的仆從頓了頓,小心翼翼道:“主子還說......說便是您有法子斗得過祝府里的窮親戚,也少把心思花在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上,有這功夫,還不如多練幾張大字,多寫幾道算題,整日里陷在雞零狗碎里,腦子只會越來越不靈光?!?/br> 他說完后,把頭埋的更低了些,一副任打任罵,絕不反抗的老實樣兒。 宜臻沒打他也沒罵他,這話雖不客氣了些,個中道理卻說的極是。 且聽完對方擺到她面前的這兩個法子后,她極想選第二個。 盡管還要讓出去一成利,可衛珩手底下的掌柜都是什么人物? 讓金掌柜幫忙經營,別說一成利,便是三成利宜臻也愿意屁顛屁顛地送過去。 少女搭著桌面輕敲手指,沉默著思索了很久,最終還是輕輕嘆口氣:“我知曉了,替我謝謝你們主子,明日我就派人將東西送到軒雅居去。你讓你們掌柜的看著給個價就好了,畢竟是我們著急出手,便是價錢稍低一些,也無妨的?!?/br> 雖然,宜臻打心眼兒里想選第二個法子。 但她知曉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選。 占衛珩便宜倒是其次,最要緊的是,母親那兒又該怎么說呢? 又拿昭華郡主出來當借口嗎? 可不過一次不得已的救命恩而已,難道還真值當郡主這樣費心? 母親又不是傻子,如何能信。 便是母親會信...... ——宜臻也不愿這樣說。 明明就是衛珩花的心血費的人力幫的忙,憑什么輕輕巧巧地就要安到別人頭上去呢? 這樣對他太不公道了。 宜臻沒有等到第二日,當天夜里,她就順順當當地說服了尚還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母親,將要置賣的行當都送到了軒雅居。 金掌柜會做人,有分寸,并不看著宜臻的面子上開高價,也沒有故意壓價占便宜,最后收回來的銀票,不多不少恰如其分,讓宜臻松了口氣,祝二太太也很滿意。 至于庫房里的物件兒,全搬出去是不可能的,那樣動靜鬧得太大,估計連老太太都要遣人來問。 她就只挑了些值錢的,稀罕的,最遭人惦記的,一部分換成現銀,一部分搬到了自己屋內,剩下的便聽天由命,能守住多少是多少了。 不過短短兩日之內,能折騰出這么一個結果,祝二太太已是覺著十分滿意。 她看著女兒遞過來的一匣子銀票,忍不住又落了淚:“我的夕夕長大了,比你jiejie本事還強些,日后娘親不在身邊,你自己個兒在這深宅大院里過活,萬不能如往日一般逞強......” 是的。 宜臻要留在京城的事兒,如今已是板上釘釘,由祝老太太親口發過話了。 大房和三房是如何震驚任何不信暫且不說,為了此事,連祝二老爺都在百忙之中專門來抽出空來問了小女兒一通。 宜臻把跟母親說的話一字不漏地又重復了一遍,半真半假,聽不出任何端倪。 祝二老爺摸著胡須沉默半晌,面色沉沉的,也瞧不出什么情緒來。 “衛家那小子,是個有本事的?!彼吐暤?,“往日還是我小瞧了他......這樣也好,好歹日后你有個依靠,也讓你母親心里好過些?!?/br> 宜臻想,父親應是猜出了幾分真相罷。 畢竟他身在局里頭,最是知曉自己犯了多大的罪,得到這樣輕輕放過的好下場,絕無可能僅憑運氣。 只是如今木已成舟,他再神機妙算,也無用處了。 能保住命不下牢獄,便是最好的結果。 ...... . 大jiejie和亭鈺都不在府中,父親又一貫端方,與兒女們都不親近,宜臻便只用應付母親的眼淚,說著說著,自己也被自己的好話勸服,倒也不覺得如何傷感了。 這兩日里唯一讓她有些驚訝的事兒,便是二jiejie來找了她。 對于宜臻來說,這真是太稀罕的事了—— 大暑之后的第二日清晨,她早早便起了。 因午后父親便要啟程,所以天還沒亮,整個二房便是一副喧鬧之景,四處都在收拾行程。 宜臻還未走到母親院中,就在竹籬居外的青石小階上迎面撞上了二jiejie。 祝二姑娘今日又換了一身打扮,月白的廣袖流仙裙,白底藍紋的鳳頭履,發髻高束,從清晨的霧氣里緩緩行來,就如月宮里的廣寒仙子,高高在上,清冷不可及。 自小宜臻便覺得,二jiejie和府里其他姐妹們都不太一樣。 不愛花不愛粉,哪怕逢年過節,衣裳也都是月白淺藕,發飾簡單,冷冰冰的不似閨閣里嬌養的姑娘。 祖父說她勝若男子,宜臻是贊同的。 母親說她目下無塵,眼睛里頭瞧不進人,宜臻也是贊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