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沈宜秋又道;“不過另一些事我倒還記著?!?/br> 她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那時候我從靈州回長安,將我阿耶阿娘的財帛、地契一并帶入府中,阿耶數年的官俸加上圣人賞賜的田宅、身故后的撫恤,加上我阿娘的嫁妝,少說也有數百萬錢?!?/br> 她看向沈老夫人:“我記得那時候祖母說那些錢財由二伯父替我管著,這些年你們都不曾提過,我竟忘了此事,多虧二伯母提醒我?!?/br> 沈宜秋上輩子自小受的世家教養,以談錢為恥,如今將阿堵物掛在嘴上,絲毫不以為恥。 沈老夫人氣得腸子絞成一團,手把手教出來的孫女不知羞恥一口一個錢,竟還討要起父母的錢財,她還在世,子孫沒有別居異財的道理,按理說沈三郎的財帛田地歸公中所有是理所當然的。 那時候三兒子以身殉國,立下不世之功,朝廷自有厚賜,那些財帛與他為官數年的積蓄,加上沈宜秋母親的嫁資,都交給沈二郎“代為打理”。 沈宜秋上輩子將他們視為家人,從未與他們計較過——左右她入了宮也不會缺衣少食。 這輩子她一早便打定了主意要連本帶利拿回來,正愁沒機會提,沒想到他們便將機會送到她手上。 沈老夫人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只覺五臟六腑都投入了烈火中,良久她才道:“懇請娘娘寬限數日,待老身回去著人將賬目理一理,便即呈給娘娘?!?/br> 沈宜秋道:“那就有勞祖母將當年的舊賬也一并送來,我好看看這些年生出了多少孳息?!?/br> 她看了一眼二伯母,莞爾一笑:“二伯父精明強干、足智善謀,十年里至少翻了一番吧?” 范氏畢竟不如婆母見慣風浪,嚇得面如土色,額頭上沁出豆大的汗珠,這些年沈二郎揮霍無度,連本都還不出,哪里還能拿出一倍的利來,少不得要變賣幾個田莊——他們的田產已經所剩無幾了。 沈宜秋卻渾似看不見,微微垂下眼皮,對兩人笑道:“今日起得早,這就有些乏了,我就不留祖母與二伯母了,什么時候帳理好了,遣人將賬冊送來便是?!?/br> 沈老夫人和范氏只好道“遵命”,打落牙齒和血吞。 出了東宮,姑媳倆上了沈府的馬車,半晌沒能說出一句話。 范氏已是幾近虛脫,懨懨地靠在車廂上,帶著哭腔道:“阿姑,這可怎么是好,媳婦這下全沒了主意……” 沈老夫人鐵青著臉道:“能如何,她既開口要,你能不給么?” 范氏也顧不得失態,忍不住痛哭流涕:“便是將家底掏空,一時間也湊不出那許多財帛與她……當年那些錢財也不是我們一方花用的,長房和四房難道不曾沾光么?如今卻要我們一力承擔……” 沈老夫人怒訶道:“莫再多言,回去先查賬目,缺的我出梯己補上!” 范氏等的便是這句話,雖然頭頂仍舊一片愁云慘霧,但至少有婆母兜著,他們不至于傾家蕩產。 送走了祖母和二伯母,沈宜秋有些提不起勁,雖然出了一口惡氣,但每回見完沈家人,她總覺得渾身的力氣仿佛被人抽走,與曾經最重要的親人反目,真正無動于衷談何容易。 她屏退了宮人,在側殿中怔怔地坐了會兒,不覺間半碗茶已經放涼。 沈宜秋回過神來,將冷茶一飲而盡,冰涼苦澀的茶湯滑入她喉間,像是一股冷泉澆在她心頭。 她放下茶碗站起身,想去東軒看會兒書,平日看來妙趣橫生的傳奇,眼下卻是索然無味。她只得撂下書,披上氅衣,一個人去后園中走了一會兒。 也不知是飲了冷茶還是吹了冷風,到了傍晚,喉嚨便開始發澀發癢。 尉遲越從太極宮回來,便發覺沈宜秋的聲音甕甕的。 沈宜秋掩嘴咳嗽兩聲,斂衽向他行禮:“請殿下恕罪,妾似是染了風寒,不便伺候殿下?!?/br> 尉遲越拉住她的手將她拽到身邊,不等她回過神來,一個溫暖的手掌已經扣到了她額頭上。 太子蹙著眉摸了一會兒,也說不上來她有沒有發熱,便即叫人去請陶奉御,又張羅人去傳膳,全無要走的意思。 沈宜秋只得道:“還請殿下移駕,以免過了病氣?!?/br> 尉遲越“嘖”了一聲:“你這點病氣能過給誰?!?/br> 他頓了頓道:“你就是身子骨太弱了,這才容易染上風寒,孤每日習武不輟,何曾染過風寒。待你病好了,也別睡懶覺了,跟著孤一起習武?!?/br> 第51章 往事 沈宜秋重生以來算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上什么坎都能云淡風輕地面對,聞聽此言,第一回 從心底生出恐懼來。 她不自覺地退后一步,勉強擠出個干巴巴的笑容:“殿下說笑了……” 尉遲越說這話絲毫不存促狹之心,他是真心以為沈宜秋的身子骨太弱了。 本朝崇尚豐健,許多貴家女子也時常穿著胡服,戴著渾脫帽,拋頭露臉策馬冶游。然而沈宜秋生在舊姓世家,向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便養得四體不勤、身嬌體弱。 尉遲越并非成心逗太子妃,但此時見她張皇失措,仿佛搔到了心頭癢處,越發來了興致,一本正經板起臉來:“孤豈會說笑,正好快入冬了,你跟著孤練上一冬,定有收獲?!?/br> 沈宜秋想起每日昧旦便要從暖烘烘的被窩里鉆出來,去外頭吹冷風,嚇得臉都脫色了:“殿下要習武,妾跟著去只會妨礙殿下……其實妾也未必就染上了風寒,許是甜的吃多了,嗓子有些不適……” 尉遲越微微瞇了瞇眼,臉上閃過一絲促狹:“不曾染上風寒就更好了,明日便可隨孤去校場?!?/br> 沈宜秋差點沒哭出來,趕緊以帕子掩嘴輕咳兩聲:“大約還是有些風寒……不過些須小病,臥床靜養幾日,服幾帖藥便好了?!北绕鸫笄逶缛バ龃碉L,她寧愿喝苦藥。 尉遲越撩了撩眼皮:“孤看也是,太子妃臉色不好,這幾日自然要服藥靜養,哪一日養好了便隨孤習武,孤親自教你騎射?!?/br> 沈宜秋欲哭無淚,還想掙扎一下,尉遲越摸摸她的后腦勺:“就這么定了?!?/br> 說罷轉頭對來遇喜道:“你去內坊說一聲,替太子妃趕制幾套胡服,再準備女子用的刀劍、弓矢等物?!?/br> 他說一句,沈宜秋的臉便白一分。 尉遲越想了想又吩咐道:“叫他們做得精巧好看些,繡些花兒鳥兒,嵌點真珠寶鈿之類的物事?!?/br> 沈宜秋啞口無言,她是在意好不好看么! 雖然她也不得不承認,做得精巧些的確能略微緩解痛苦。 太子殿下一錘定音,此事便沒了轉圜的余地,沈宜秋心灰意冷,一頓晚膳吃得食不甘味。 尉遲越見了又有話說:“太子妃今日胃口不佳,看來真是病了?!?/br> 便即吩咐宮人道:“去典膳所說一聲,這幾日膳食清淡些,尤其是甜膩的菓子別往承恩殿送?!?/br> 沈宜秋磨了磨后槽牙,干笑道:“多謝殿下關懷,妾無以為報?!?/br> 尉遲越嘴角一彎:“太子妃不必見外,你早日康復,便是最好的報答了?!?/br> 用罷晚膳,宮人剛撤下食案,陶奉御也到了。 老醫官替沈宜秋診了脈,點點頭道:“娘娘確實有些風寒入體之征,還需好生靜養?!?/br> 說罷便提筆寫藥方,邊寫邊道:“殿內的炭盆莫生得太熱,否則一寒一熱,便容易風寒侵體,娘娘本有些虛寒之癥,還需小心?!?/br> 沈宜秋頓時燃起微渺希望:“奉御的意思,可是不宜外出?” 老醫官抖了抖胡子,搖搖頭,一盆涼水兜頭澆下:“不然,娘娘倒是該多出去走動走動,只要穿暖和些便無礙。不瞞殿下與娘娘,娘娘體質偏弱,與足不出戶也有些關系,田間地頭勞作的婦人,倒是罕有此癥?!?/br> 沈宜秋傻了眼,尉遲越哪里不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此刻見她蔫頭耷腦,不由一笑:“受教了,奉御此言甚是?!?/br> 陶奉御寫完方子便即告辭,尉遲越與他一同走到廊下。 他一早便想讓陶奉御再來替太子妃診診脈,可又怕叫人看破他心思,這回沈宜秋染了風寒,本不必舍近求遠、小題大作去蓬萊宮請人。 陶奉御也心知肚明,此時見太子跟出來,心下更是了然。 尉遲越欲言又止片刻,終于還是道:“敢問奉御,太子妃服藥已有一段時日,不知可有效驗?” 老醫官心中一哂,不過面上不敢露出來,只得斟詞酌句地道:“回稟殿下,此藥是溫補之方,起效要慢一些,若要看出療效,少說也得服上一年半載?!?/br> 尉遲越早知是這么個結果,也說不上失望,點點頭道:“有勞奉御?!?/br> 同為男子,陶奉御不由有些同情太子,他方才一把脈,便知太子這些時日遵照醫囑不曾與太子妃同房,太子夫婦新婚燕爾,太子又是這個血氣方剛的年紀,能體諒妻子,實屬不易。 他想了想,還是忍不住據實說道:“閨閣女子體虛是常有的事,不過如娘娘這般嚴重的卻并不多見。若是老仆猜得沒錯,應是年幼時落下的病根,倒像是幼時常受饑寒之苦,虧了底子……” 尉遲越不禁蹙眉:“奉御此話當真?”沈家是鐘鳴鼎食的人家,再怎么也不可能缺衣少食,怎會受饑寒之苦? 陶奉御嘆了一口氣:“莫說殿下不信,老仆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故而上回老仆不敢妄言,然而脈象確實如此?!?/br> 老醫官點到即止,不敢再往下說。尚藥局的御醫不當值時可隨意接診,陶奉御善婦人科,常為高門大戶的女眷診病,深宅大院里的腌臜事屢見不鮮,深知捱餓受凍未必是因為貧苦。 尉遲越也想到了什么,眸光一暗。 送走陶奉御,尉遲越折回殿中,又是若無其事的樣子,照例與沈宜秋在東軒看了會兒書,沈宜秋去后殿沐浴,他便將素娥叫到跟前,屏退其余宮人,問道:“你是自小在娘子身邊服侍的?” 素娥小心道:“回稟殿下,奴婢在靈州時便服侍娘子了?!彼恢捞訛楹瓮蝗唤兴栐?,心中有些忐忑,生怕說錯話給太子妃添亂。 太子卻似看透她所想:“孤只是找你問幾件事,你據實回答便是?!?/br> 素娥七上八下的心略微放下。 尉遲越問道:“娘子可是沈老夫人親自教養的?” 素娥答是。 尉遲越點點頭,又問:“老夫人可曾苛待過娘子?” 素娥面露難色,這些事她在心里憋了多年,早想一吐為快,但是又怕說出來有搬弄是非之嫌,連累太子妃叫人責怪馭下不嚴。 尉遲越看出她猶疑,便道:“你照實說,孤不會怪罪于你,更不會苛責太子妃?!?/br> 素娥咬了咬唇,破釜沉舟道:“回稟殿下,老夫人待娘子十分嚴苛。娘子四五歲上從靈州回到長安,老夫人嫌她規矩不好、雅言說得不好,便將靈州隨來的奴仆全都遣走,只留了奴婢一個。老夫人又派了嬤嬤來管教,娘子只要有什么小錯,輕則呵斥,重則罰不許吃飯,大冷天的穿單衣站在廊下反省……” 她起先還有所顧忌,說著說著越發義憤填膺,渾然忘了對象是太子,只顧替自家娘子鳴不平,將那些陳年舊事不斷往外倒,她本就口齒伶俐,那些往事又在她肚子里憋了多年,說出來更是暢快,便將那些事一一歷數過來。 尉遲越聽聞沈老夫人為了糾正沈宜秋的左利手,不惜讓嬤嬤用戒尺打,又為了“做規矩”將她關在廢棄的荒院中,面色沉得幾欲滴下水來。 素娥又道:“小娘子在靈州養過一只獵狐犬,那小狗是小娘子隨郎君外出時撿回來的,天生跛足叫主人遺棄道旁,郎君和夫人帶著小娘子,一點點喂它羊乳,好不容易才養活,小娘子可喜歡了。后來郎君夫人沒了,小娘子回長安,那獵犬也一起帶回來?!?/br> 她頓了頓又道:“那犬兒雖不能言語,也知道護主,有一回見那嬤嬤大小娘子,竟掙脫了繩索,撲上去咬了那老婦一口,老夫人便叫家奴將那犬兒用袋子套起來,當著小娘子的面打死了?!?/br> 素娥邊說邊抽噎起來:“小娘子自那日起就像丟了魂,好幾個月不肯說話,也不愛吃飯,臉都瘦得脫了相,看不見一點笑影子。 “老夫人卻說是那犬兒魅的,找了許多和尚道士來驅邪,邵家郎君和夫人要將小娘子接走,老夫人怎么也不肯放人,說娘子姓沈,無論是好是歹都要留在沈家……直到去了一趟宮里,得圣人福澤庇佑,回來方才慢慢好轉了……” 尉遲越沉著臉一言不發,良久才道:“孤找你來問話的事,別告訴你家娘子?!?/br> 素娥面露遲疑,她自小便對沈宜秋忠心耿耿,什么事都不會瞞她,可太子是君主,他的命令也不能不聽。 尉遲越道:“讓娘子知道,難免又勾起她的傷心事?!?/br> 經他這么一說,素娥不免有些動搖了。 尉遲越又道:“你對娘子忠心,這很好,不過有時有所不言,未必不是忠心?!?/br> 素娥仔細一想,確有道理,便道:“奴婢遵命?!?/br> 打發走素娥,尉遲越怔怔地坐了許久,上輩子沈宜秋從來不曾說起過幼時的事,他也不曾問過,做了十二年的夫妻,竟然對她受過的苦一無所知,他本該是她最親近的人,本該成為她可以全心依賴的人,可他卻待她那樣不聞不問,甚至在她舊傷上又添新傷。 他聽見寢殿中傳來動靜,想來是沈宜秋沐浴完畢回來了,他想立即走過去將她護在懷里,可隨即又覺無顏見她。 尉遲越一直坐到將近人定時分,沈宜秋遣了黃門來問他何時沐浴就寢,他方才起身。 沐浴更衣畢,他走入帳中,見沈宜秋靠坐在床上,床上鋪了兩條衾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