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
這次見面挺成功的,目的也達到了,卻招來新的問題。 之前誰都沒往那方面想,這會兒見著錢宗寶之后,瞧他儀表堂堂的,又聽錢玉嫃講他在國子監表現不錯,還有他們姐弟這個感情不用多說,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非常深厚。 就有位夫人半開玩笑問他親事定下沒有?說自己娘家有幾個姑娘,正好在談婚論嫁的時候。 動心的還不光是她,這么說吧,哪怕受邀來赴茶會的身份都不低,可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自己府上的跟錢宗寶不相稱,娘家那頭稍稍落魄一點的,配他不是正好? 這天之后,還真有人遞過話來,說認識好些人可以為他介紹,錢玉嫃不喜歡別人挑揀自家兄弟,尤其不喜歡那種衡量再三以后覺得可以結這個親接著推過來一個親戚家里不好不壞的。 跟他們一比,伯府那邊顯得誠意十足。 錢宗寶也說看她不錯,經他首肯,兩邊達成默契,對外絕口不提,等錢宗寶科舉考出成績再上靖安伯府提親。 本來伯府那邊都覺得希望是不是渺茫了,茶會過后不止一個跳出來想給錢宗寶做媒。 誰知道等了幾天事情竟然迎來轉機,錢玉嫃總覺得心意這東西還是重要,比起那些挑挑揀揀的,伯府這頭一門心思撲在宗寶身上,為了成就好事把身段都放低了。這不就是心意的體現?那姑娘人看得過去,她家里是不如錢家這么和諧,也就是小打小鬧沒大毛病,還是勛貴配宗寶綽綽有余了。 替弟弟辦完這事以后,錢玉嫃心里還有點不確定,她私下跟謝士洲說過,有點心虛,不知道選對沒對。 “你直覺若是不錯,應該就是真的不錯,一路走來嫃嫃你的選擇沒出過錯?!?/br> “那是以前……” 謝士洲對自家媳婦兒就是莫名的信任,覺得在這種選擇上,誰都可能錯,嫃嫃的直覺和本能不太會錯,她就是憑這個走到今天的。 再說有時候真的不是越往后越好,也可能挑到后面才發現整體看來靖安伯府這個是最強的,現在看著不錯你不定下,等兩年她可能就許人了。 本來挑媳婦兒又不是選狀元,不一定方方面面都要最好,她合適就好。 錢玉嫃一點頭,伯府那邊總算踏實了,他們府上其實也有不贊同的聲音,有人覺得與其賭他以后會有大出息,不如選個起點高的,嫁個商戶子哪有嫁去侯府伯府強呢? 這話是其他姐妹說的,雖然是一家姐妹,接受差不多的教養,想法真就差了不少。 她們走出來還算團結,私下較著勁。家里姐妹多了容易這樣,誰都希望自己是嫁得最好的那個,回門才有面子。 不過嫁人嘛,本來也不是嫁給別人看的,這種事自己痛快也就得了。 當初錢玉嫃選上謝士洲,不也有人潑涼水,覺得有幾個浪子能回頭?還說你以為他現在喜歡你就能為你改變?倒不如想想等他興頭過了你日子咋過。爹娘二十年都沒教好的人,你嫁過去幾天他能變了? 實打實說,假如沒那場變故,謝士洲肯定不是現在的樣子。 但人生沒有假如,事實證明錢玉嫃還是厲害。 跟靖安伯府達成默契以后,錢玉嫃親手寫了封信,讓信差一定親手交代她爹或娘手中。 這封信四月初離京,月中送到蓉城錢府,喬氏聽說信差不讓轉交要她親自去拿,就知道這回的信有些分量,展開一看。 呵! 之前還說除非科舉成績出來,否則不談親事,結果一轉身竟有譜了。 女兒在信上寫到女方是伯府小姐,在上元燈會上對宗寶一見傾心,之后她家里托人來說。宗寶本來無心談婚論嫁,后被女方打動,對方各方面確實不錯,對宗寶又很傷心,錯過這個實在可惜。 事情雖然有譜了,但沒拿到臺面上說,為了不讓宗寶分心,伯府那邊愿等他兩年,眼下暫不聲張。 喬氏不認識人,光是看信就覺得不錯,都到婚配的年紀了還肯等他,并且不是三五個月是兩年。這說明人家實心實意想嫁過來,畢竟這么等著風險不低。 還沒見著,喬氏已經有些喜歡這兒媳,她這就打算去準備見面禮,還說呢,既然點了頭,斷不能辜負人家,臭小子要敢做出對不起人的事,親娘也不會幫他,第一個要收拾他去! 哪有這么實在的姑娘?明明是伯府小姐,竟然死心塌地看上宗寶。 不是當娘的嫌棄兒子,她要不是錢宗寶的娘,都得說一句這門親事并不登對。 地方習慣是嫁高娶低,伯府出身想嫁進侯府也行的,配襲爵人可能欠點,但多數人家都不是只得一個兒子,還有嫡次子或者庶子……嫃嫃都說女方不錯,她要嫁去不會太難,能看上宗寶是宗寶的福氣。 喬氏琢磨著,是不是應該在京里辦一座大宅,總不能讓兒子把媳婦兒娶回蓉城老家來。 她跟老爺商量這事去了,京里邊,明姝得知別家娃娃都有很多兄弟姐妹陪伴,她有些孤單。 雖然吃穿用度是最好的,跟前丫鬟婆子成群,可丫鬟婆子又不能陪她玩鬧,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的。明姝才兩歲多,還沒到需要刻意去學規矩的時候,反正謝士洲同錢玉嫃都覺得女兒已經夠乖,她可以更自在一些,實在需不著從小就拘束自己。 說是這么說,燕王府只得這一個孩子,實在找不到年紀相仿能陪她玩鬧的人。 夫妻兩個商量過后,謝士洲去找了他爹,說想給明姝選兩個玩伴。 大戶人家的嫡小姐一般都有玩伴,情況分兩種,一種是年齡相仿的家生子,說是玩伴其實是從小在姑娘跟前伺候,這樣主仆之間感情才深,以后可以陪嫁出去,到夫家還能幫著排憂解難。 白梅和青竹就是這種,可明姝太小了一點,跟她年紀相仿的哪會伺候人呢?不會伺候人的難不成當小姐養著?只怕養出心大的奴才。 還有一種,就是接兩個親戚家的女孩過來,四五歲都好,這年紀都懂點事了,能帶明姝一起玩。因著是親戚家的,好吃好喝供著也沒毛病。 謝士洲做的這種打算,但她心里沒得人選。 像這種,大多是從母親娘家挑,最好是錢玉嫃娘家侄女或堂侄女。錢家那身份,要是有符合要求的當然愿意送來,在王府長大等于變相抬高了身份,以后更容易嫁得好。 問題是沒有,親的堂的都沒有,別說侄女,她連跟明姝年歲相差不大的外甥女都沒。 錢家選不出,也不能上謝家挑啊,謝士洲只得找他王爺爹,以他爹的德行保準能仔仔細細篩一遍選出倆最合適的。 人選還沒定,京里已經有風聲,都知道燕王唯恐小孫女孤單,想給她擇兩個玩伴。 誰都知道宮里邊太后娘娘最疼就是這個曾孫女,她在太后在燕王心里分量是很重的,還有那“來歷”,試問誰不想沾點仙氣? 消息一經傳出,親戚家好多人在爭,那陣仗趕得上給公主選伴讀了。 像是漢陽郡主的夫家威遠侯府就想送一個來,兩位側妃娘家也有想法,最最最想要這次機會的是秦家,他們自己也清楚一定沒戲,沒送出來給人笑話。 包括魏國公府都很眼饞,可惜盛飛瑤被除名,魏國公府同燕王府都不算姻親,搭不上了。 本來要是能送個女兒過去跟盛明姝搞好關系,以后還能幫著牽線搭橋沒準就把人哄到自家來了,她若能嫁過來,哪怕謝士洲襲爵能不照應女兒女婿? 就算沒牽線成功,給仙女做玩伴也一點兒不虧,跟著她能打進京中最富貴的圈子,長見識不說,還能得到不少機會。 第86章 錢玉嫃后來想起, 她堂妹玉敏已經嫁進陳家,她是還沒有生,但陳六有個親哥哥, 他哥仿佛是有女兒的……陳家現在同錢家是姻親, 他家姑娘說來也可以。 但她想起來的時候,燕王已經將兩個人選初步定下。 府上有兩位側妃, 一個姓李是漢陽郡主她娘, 還有個姓俞,則是平陽郡主的生母。給明姝選的玩伴其中之一就是俞家姑娘, 將滿五歲, 小名嬌嬌。還有個是漢陽郡主夫家侄女兒,這個略小一些, 也有四歲。 高門大戶的姑娘家,四五歲就懂挺多,她倆在自家便知道過來是來陪伴燕王府的小小姐。 明姝小小姐現在還沒得封號, 但以后她爹要繼承王府, 至于她, 郡主跑不了的。 得知被選中, 兩家都反復跟自家姑娘說了,去了王府必須在世子妃那頭留下好印象,還要同盛明姝搞好關系。過去做玩伴天然便低人一等,不是說讓表現得畏畏縮縮,但自己心里得有個數,一起玩的時候多照顧盛明姝, 出了任何意外都不準往后縮,必須得擋她前頭。 俞家那個再兩個月就五歲,她家里不是非常硬氣,畢竟俞氏跟李氏都是生了女兒才當上側妃,娘家的條件跟衰敗前的秦家不能比。 是官宦人家,官職卻不怎么高,俞家現在最能耐的是個四品文官,還不在要職。 在這種背景之下,俞嬌很容易就接受了家里安排,哪怕想到在王府的生活可能不如自家安逸,她明白一個道理,這機會是家里搶下來的,只要能跟盛明姝交上朋友,以后能得許多好處。 她接受得快,威遠侯府這個要慢一些。 你不能指望每個孩子都早熟早慧,家里條件好一些得寵一些的可能會多天真幾年,威遠侯府比俞家好得多,他家這個聽說能去王府本來還高興,讓家里叮囑一通,她打起退堂鼓來。 名字是侯府主動報過來的,燕王選她還是看在漢陽同洲洲媳婦處得不錯的份上,人送來他一眼看出本人不太愿意,讓侯府把人領回去了。 這種事,本來就是你情我愿才好,她舍不得家里就選別人唄。 燕王沒不高興,只是說了一聲:“她不想來你們逼她來做什么?” 漢陽郡主轉身就嘆了口氣,落頭上的好事都能推掉,這孩子真是沒福。 她現在覺得我堂堂侯府小姐,在自家那是金尊玉貴的,何必送上門去受氣?漢陽郡主只盼著人長大以后還是這么想別后悔。侯府現在看著還成,可襲爵人不是她爹,等老侯爺去了,爵位降一等傳下來,她還只是襲爵人的侄女兒……到議親那會兒,說不好就要尷尬。 送來一個不行,威遠侯府又不舍得糟蹋這機會,便讓大她幾個月的庶女頂上。 這個庶出的比她心思重得多,她本來就眼饞這機會只是不敢張嘴討,現在轉了一圈落到自己頭上,那姑娘再三保證肯定能做好,絕對不給家里蒙羞。 老侯爺心里更屬意的還是嫡孫女,人讓王爺退回來也沒法子,想想庶出的也成吧。 他們想的是能送一個人過去都好,不光她自己能沾上仙氣,跟那頭搞好關系以后還能幫襯娘家。 威遠侯府的大人們都知道再傳一代他們就沒競爭力了,想為逸哥兒求娶盛明姝無異于癡人說夢。 可人嘛,哪怕知道可能性極低,心里還是會抱著念想,萬一他二人互相看對眼了呢?要讓他二人看對眼,就需要一個紅娘,送去做玩伴這個便是紅娘。 …… 小胖子還不知道家里費大力氣去爭取很大一方面是為了他。 他前面有段時間天天惦記明姝,可家里攔著輕易不讓他過去,小孩子都是記性好忘性大的,過一段時間都沒見著人他逐漸就不提仙女meimei了。直到這一次燕王為孫女兒選玩伴,這是勾起了他遙遠的記憶。小胖子又想起他心里的白月光,鬧著讓把機會給他,他要過去。 家里都笑話,說人家只要女娃。 他還耍賴反駁說你不試試咋知道呢?? 本來,家里姐妹能去,他不能去,就已經扎了胖娃的心,他才想不到以后,只知道現在就要難過死了。 又聽說自家那個傻子姐竟然還不樂意去王府待,又回來了! 這消息使胖娃心態爆炸,敦敦跑去他二叔院里,指著堂姐罵她傻子! “你不知道姝姝多乖,能跟她玩你就該笑死了,還有不肯的?你是不是傻?” “傻子,真是個大傻子!” 罵著罵著他還委屈上了,癟嘴道:“他們寧愿選個傻子都不要我去,我還不如個傻子嗎?” 胖娃他嬸兒就在院里,親耳聽見長房的小侄子罵她女兒傻子,她心里氣,可這話吧,她還沒法反駁,因為在大家伙兒看來她女兒就是傻,她親手推出去一個別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 雖然府上是說讓她多忍多讓多遷就,其實京里大家伙兒都知道,燕王府的明姝小小姐性子極好。漢陽郡主每年要回幾次娘家,她親眼看過也說娘家侄女天生脾氣好,還沒開始學規矩看著就已經很規矩了,嘴甜,說話中聽,不是刁蠻任性與人為難的人。 跟她玩不會有多委屈,反而還能跟著她受最體面的教養。 誰不知道太后娘娘對這個曾孫女的重視? 他跟前伺候的要不是王爺指派就是太后娘娘賞下來的人,可以想見,等人大一些,開始讀書寫字學規矩之后,被請去教她的必然是最有本事的人,能跟她一起長大,哪怕家里有些尷尬,嫁得都不會差了。 聽說女兒過去的時候沒表現出高興,讓燕王一眼看破,直接給退回來,威遠侯府二房這位太太就一陣頭暈胸悶。 得知家里打算將庶女送去頂她女兒名額,二太太氣都氣死了。 這兩天她看見女兒就一個想法——恨鐵不成鋼。要不是人才四歲多點,二太太忍不住想動手打她。 她怎么能輕飄飄的就把這次機會送給那庶女? 那庶女進了王府去,若是同那頭搞好了關系,家里不得給她幾分面子?到時候反而會攪亂府上的局勢。以為留在自家就能過得痛快,哪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