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她的母親是秦耀的親姨母,兩個人曾有過婚約。自從顧茵攀上二皇子就和秦家徹底斷了聯系, 從前叫一句表哥都嫌多,這時候卻厚著臉皮寫了整頁紙。 秦耀沒露面,倒是宋丹青念著親戚一場給她送了些銀錢,又把家里的小衣裳小被子裝了一大箱送給她, 也算仁至義盡。 顧茵離京那日,秦莞和宋丹青去送了一程。 當年獵場上那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如今身形臃腫,面色臘黃,再也沒有從前的好顏色。 反觀宋丹青,在侯府主持中饋,得下人敬重,得姑嫂喜愛,膝下又得了長子,倒是越來越滋潤了。 兩相對比,不知顧茵是否悔不當初? 一切安定之后,京中寺廟敲起悠長的喪鐘。 一時間,舉國哀悼。 官家在位二十余年,雖不是開拓進取的有智帝王,卻也是位仁愛百姓的守成之君。他從不橫征暴斂,更不曾大興土木。就連天災都少有,百姓也算過了幾年安生日子。 百姓們真真切切地哭了一場。 梁楨手捧詔書,跪請新帝登基。 大皇子再三推辭,群臣再三懇求,終于,大昭國的新帝坐上了龍椅。 官家許是氣糊涂了,駕崩前對秦莞說了一句話:“賢妃害了你母親,她便交由你處置?!?/br> 秦莞得了帝命,原本是想親手給賢妃灌下一杯毒酒,然而看著她那張和丹大娘子一模一樣的臉,終究沒下得去手。 梁楨就沒這么客氣了。 他扔給賢妃兩條白綾,以二皇子的命要挾,叫她自己吊死。賢妃照做了。 之所以是兩條白綾,一條是為他的生母,一條是為他的岳母。 后來秦莞問梁楨:“你為何要答應她保下二皇子?” 梁楨笑笑,說:“用不著我保他。新帝初登大保,不想背上殘害手足的罵名,我只是順水推了把船而已?!?/br> 秦莞忍俊不禁,“賢妃若知道,八成要氣死?!?/br> 而這時,賢妃早就死透了。 梁楨為秦莞準備了一個驚喜。 他用西北兵權向新帝換了一個恩典。 又是一年二月二。 這是新帝登基以來第一次正正經經的大朝會,百官相賀,山呼萬歲,唯獨少了“梁大將軍”。 諫官剛要參奏,就見一個風度翩翩的年輕郎君身穿三品官袍,大步走入殿中。 文武百官瞧見他的模樣皆嚇得面無人色—— 這這這、這不是死在慶州戰場上的梁楨嗎? 他他他、他又活了? 新帝瞧著那些平日里仗著從龍之功倚老賣老的大臣們,此時皆失了體面,不僅不生氣反而偷偷笑了一會兒,然后才清了清嗓子,開始演戲。 “諸位愛卿還不知道吧,慶州一役為國捐軀的并非梁楨,而是梁大將軍。夏賊為了離間西北軍惡意散播梁大將軍投敵的謠言,梁楨這才略施小計……” 然后,他就把梁楨如何代替梁大將軍,如何揪出真正的叛國者,又是如何滅了夏人的陰謀說了一通。 至于梁楨打完勝仗后為什么不恢復身份……當然是為了鏟除二皇子這個逆賊。 新帝借機給前競爭對手抹了把黑,然后話音一轉,“哦,此事不止朕,定遠侯和蘇愛卿也是知道的?!?/br> 先前的御史中丞、如今的尚書令蘇大人正抄著手聽故事,沒承想突然被點了名,一時間不知該點頭還是搖頭。 他的獨子蘇澤拿笏板戳戳他的腰,小聲道:“說‘是’?!?/br> 蘇大人下意識點點頭,“哦,對,母親,哦不,陛下所言極是?!?/br> 新帝差點笑出聲。 他一直聽說這個大表哥最怕他的姑母安國長公主,每次都要看兒子的眼色行事,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定遠侯則是心情復雜。 梁楨沒死,出于愛才之心他是高興的。但是,梁大將軍死了,那他的侄女怎么辦?年紀輕輕就要守寡? 不行,下了朝就去接莞莞,要么住在侯府,要么改嫁,絕不在梁家活生生守寡! 定遠侯盯著梁楨,眉心皺得死緊。 梁楨沖他笑笑,對新帝道:“稟陛下,此事若沒有拙荊配合,臣定不會如此順利?!?/br> 新帝故作疑惑,“你說的可是秦大娘子?” 梁楨點點頭,“先母與岳母在世時便為我們定下親事,只因當時我與拙荊皆年幼這才沒聲張。后拙荊于金明池不慎落水,先帝賜婚,臣以實情稟明先帝,先帝并未怪罪?!?/br> 后面這句自然是梁楨胡編的,只見他面不改色心不跳,跟真的似的,說完便從懷中掏出一只小木匣,里面裝著韓瓊的手書和當年交換的庚帖。 宮人接過木匣,呈給新帝。 新帝假裝好奇地看了一下,然后夸張地感嘆道:“真是一樁佳話!朕還記得去歲七月,秦大娘子散盡家財為西北軍籌集糧草,贊一聲巾幗英雄也不為過?!?/br> 梁楨毫不謙虛地點點頭,“臣出征慶州,險些矢盡援絕,若非拙荊為臣謀得糧草,臣今日必不能再為陛下效力!” 新帝笑道:“這樣的奇女子,當賞!” “謝陛下賞?!绷簶E順勢掏出一個事先寫好的折子,“臣為拙荊請封誥命?!?/br> “朕準了?!?/br> “梁愛卿,朕不僅要賞秦大娘子,還要賞你。你保西北、護龍亭,又于宮變時舍身救駕,每一件拿出來都是奇功?!?/br> 梁楨假裝推辭:“陛下謬贊,這是臣的份內之事?!?/br> “不,要賞?!?/br> 君臣兩個一通飆戲,最后在群臣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梁楨就被封為東陵侯,任登州通判,兼管京東東路廂軍。 秦莞女中豪杰,封三品誥命,在品級上和夫君比肩,也算是大昭頭一份。 文武百官一臉蒙。 講故事就講故事,怎么突然大加封賞起來? 貌似還出了一樁繼母變夫人的艷事? 不等諫官提出反對意見,秦耀第一個站出來高呼:“陛下英明!給東陵侯道喜了?!?/br> 蘇澤也笑瞇瞇道:“賀喜東陵侯……論起來,莞莞還叫我一聲表哥?!?/br> 梁楨同樣笑瞇瞇,“謝過表哥?!?/br> 新帝哈哈一笑,把諫官到口的話悉數堵了回去。 就這樣,梁楨用西北兵權換回了自己的身份,還為秦莞掙得了誥命之身。 從今往后,他的莞莞就是他梁楨的誥命夫人,而不是梁大將軍的。 梁大將軍變成了梁小將軍,秦莞也從秦家主母變成了梁楨的大娘子,這簡直是…… 說書的都不敢這么講! 汴京城一下子炸開了鍋,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場破天荒的大熱鬧。 甚至有人說,秦家大姑娘可真是從來沒讓編話本子的斷了營生,瞧瞧這兩年發生的事,哪一樁、哪一件不跟她沾點邊? 秦莞還真就出了個話本子。 她把和梁楨的事挑著能說的編了編,繪成畫冊送到了印局。 剛一上架就遭到瘋搶,一時汴京紙貴,就連從前的穆王妃,如今的皇后娘娘都搶著買了兩冊。 秦莞看得明白,這種事越想隱瞞越叫人私底下胡編亂造,攤開來說反倒亮堂。所以,她才舍出了臉。 這臉確實沒白舍,很多人看過話本之后不僅不覺得她和梁楨背德忘倫,反而贊一聲家國大義。尤其是久困閨閣的小娘子們,看到秦莞這般灑脫,這般勇敢難免心生向往。 當然也有背地里笑話的,但是已經影響不到秦莞和梁楨了。 定遠侯把梁楨狠狠地罵了一頓,最后還是重新寫了婚書,用遒勁的筆跡填上了“秦家女莞”和“梁家子楨”。 秦耀約著梁楨上校場痛痛快快地打了一架,彼此都覺得這一架早就該打了。 梁楨沒死,小四郎是最高興的一個,高興得跳到墻頭上差點摔下來。 只是,還沒高興太久就被秦莞拎到秦家,想讓他認祖歸宗。如果不是小四郎死活不肯,他這時候已經不是梁四郎,而是秦四郎了。 現有的秦四郎也不太樂意,因為他不想變成秦五郎。 為了照顧小家伙們的情緒,秦梁兩家一商量,最后決定還是讓小四郎跟著梁楨和秦莞住,只是在秦家的族譜上加了他的名字,將來婚娶之事也由兩家共同cao辦。 梁楨請人算了個黃道吉日,將梁大將軍的棺槨遷入梁家祖墳,與丹大娘子合葬,家廟中也祭上了大將軍的牌位。 喪期過后梁楨就要去登州赴任。 之所以選登州,是因為秦莞的舅舅韓琪在這那里,那里也是兩位母親最初相識的地方。 秦莞問過梁楨,放棄梁家一手培養的西北軍會不會覺得可惜。 梁楨說,這是唯一可以同時保全西北軍和梁家的辦法。 新任守將蘇大將軍是個愛才之人,不會為了排除異己而禍害西北諸將;新帝也是個有野心、有智謀的人,只有在這種時候功成身退才能讓他放心。 倘若梁家繼續把持西北兵權惹得新帝忌憚,將來更會騎虎難下。 所以,雖有遺憾,但并不可惜。 家中經歷巨變,梁棟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 梁楨原本打算把所有人都帶去登州,梁棟卻主動要求留下來。 “我留在京城,一來可以幫兄長打點家里,二來也能讓官家放心。再者二伯母、母親和姐妹們在京中待慣了,恐怕受不了海域的水土,不如便讓她們留下來由我照看吧!” 梁楨什么都沒說,只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 他給梁棟在巡防營找了個差事,官職不高,卻能做些實事。梁棟挺高興,穿著梁情和梁愉給他縫的新衣裳歡歡喜喜地當差去了。 梁樺的“瘋病”好了些,哭著求梁楨也給他安排個差事,像之前那樣的縣令就行。 梁楨沒說一句埋怨的話,但是伊川縣這種肥缺是不可能了,只給他求了個不遠不近的小縣城,愛去不去。 梁樺即使不滿也不敢說,帶著崔氏寒寒酸酸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