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節
戰爭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而能隨意決定發動戰爭的權利, 因為太過可怕,所以才必須格外節制,分外慎重。 但要將東戎納入管理之中, 除了戰爭一途,別無他法。 東戎是游牧民族, 但他們的勢力范圍內,有好幾處不凍港。若是能在那里創立海軍, 不僅可以創建出一支遠比現在強大的水軍, 從海上攻入南秦, 還可以成立艦隊——沒準還能來一次環球旅行。 就像是鄭和下西洋的壯舉。 可是他們就算自己利用不到, 也不可能拱手交給北梁。 與此同時,這場戰爭同時關系著姚玉容的軍功新政能否成功, 還有與西疆的聯合能否順利。 姚玉容的新政,核心思想當然是扼制世家的權勢。 的確, 不可否認的是,世家在早期,都是人類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帶領著人們走出愚蒙, 建設文化。在人類還沒有貴賤之分的時候, 純粹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與能力, 脫穎而出,成為了“貴族”,無可爭議。 華夏歷史中, 直到隋唐時期, 安史之亂前, 那些世家貴族的族譜,有不少甚至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追溯到神話時代。 那時能在歷史中留下姓名的,哪一個不是圣賢之輩?又有誰不是對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存在? 祖先奮斗的成果,遺澤后人,誰也不能說有什么毛病。 但世家的問題往往在于,他們的祖先厲害,讓他們一出生就能在終點上,而別人沒有這么好的祖先,對此也就只能認了。 可他們準備自己奮斗,好讓自己的后人可以如同如今的貴族一樣的時候,這些世家之人卻甚至不許別人站在起跑線上,還自己當起了裁判——這未免就有些過分了。 他們壟斷知識,確保君主只能在世家之中挑選尋找幫助他管理國家的幫手。又以此保障了自己能夠纂取足夠多的權利,為自己的家族攬收更多的利益。 他們的祖先是因為自身為國家做出了貢獻,使大部分人受益,才成為了貴族,但世家壯大之后,反而倒過來趴在國家身上吸血吃rou,以獲取養分滋養壯大自己。 對此,被阻攔了向上渠道的平民不會忍,被挾持掣肘的君王也不會忍。 而破解世家的權利,有兩個最有效的方法,一個是武法,一個文法。 武法就是像安史之亂、黃巾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那樣,直接從rou體上消滅貴族階級。但那無疑又將掀起一場浩劫與動蕩。 相比之下,文法就又穩妥,又方便,性價比極高。 那就是科舉。 可問題就在于,現在舉行科舉沒有什么用處。 因為文盲率太高了。 現在這個世道,能夠讀書識字的,上得起學的,有幾個是普通百姓? 所以科舉之前,必須先掃盲才行。 姚玉容之前將月明樓整個轉入北梁,就有著這方面的打算。 等到月明樓培養的這一批孩子們畢業,那時候,科舉差不多就能試開第一屆了。 一批全是自己人的人進入朝堂后,就能更加順利的進行更多的改革。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現在就什么都不能做——文科舉暫時不行,那就先來軍功改革。 成為士兵并不需要有多少知識,比起讀書科考,顯然門檻夠低——只要你不怕死,你就有機會。 而且,就算你死了,你的軍功累計得到的獎勵,也可以由家里繼承,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世家一貫惜命,不大瞧得上戰場搏殺,也導致了一貫的重文輕武——都享福去了,誰樂意吃苦練武? 所以對于軍功改革,即便有些人瞧出來了背后潛藏著的用意,也沒法反對——皇室要百姓為自己征戰天下,不給點甜頭,人家百姓憑什么為你出生入死的打戰?就算可以強行征兵,士氣低落,無心戰斗,最后導致潰敗了你負責???不然讓你們世家拉著你們金貴的精兵家將上去??? 而東戎與西疆的察爾罕國,也頗有淵源。 曾經的察爾罕王朝,原本統治的范圍比現在大得多,不僅包括現在的西疆全境,還包括了如今的東戎與北梁東北一塊的領土。 那時候,東戎不過是察爾罕王朝統治下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部落。 但后來,東戎崛起了,不僅將黃金家族驅逐到了西疆,還將察爾罕王朝打擊的分裂成了好幾個不同的聯盟,各自獨立的組成國家。 這其中當然少不了屠殺察爾罕皇族,甚至殺死當時察爾罕君主的事情。對西疆來說,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國仇家恨。 姚玉容要扶持撒罕納斯,這就是他的立威一戰——他想成為整個西疆的王,不能僅僅只靠著天山神女的垂青,還需要有實打實的戰績。 所以對東戎的這一戰,只許勝,不能敗。 當然了,現在還遠遠沒到要和世家撕破臉的時候。 如今,各個世家依然還是維持國家穩定的中流砥柱與基石,在沒有人能夠代替他們的位置之前,表面上的功夫當然要做好。 不然的話,世家聯合在一起反噬的力量,就算姚玉容有卡牌護身,自??赡軟]什么問題,卻大概很難再統治國家了。 因此……當她與小伙伴們分離,回到皇宮里準備繼續批閱奏折,卻被通知皇后有請時,原本的好心情一下子全都不見了。 對于韋皇后,姚玉容頗為糾結。 她出身韋氏,與謝家一樣,乃是世家中的世家,豪門中的豪門。 當初兩家聯姻時,轟動一時,成婚當日,十里紅妝,金箔鋪地,氣焰囂張,幾乎比皇室之禮還要盛大。 就算是謝籍,對自己的妻子,也頗為尊敬,兩人雖然算不上恩愛,卻也是相敬如賓。 而之前姚玉容殺死了謝籍后,現在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鳳驚蟄,也就是現在的謝籍,已經,很久,很久,都沒去過皇后的寢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