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寫得我想投筆去建設社會主義。 第24章 樵青等在門口,遠遠見到他們的身影,興奮地跑了過來。 “明jiejie!”樵青高聲嚷著,一頭扎進明若柳懷里。明若柳牽過他的手往孟家走,樵青一路跟她說著些瑣碎小事,甚是開心。 顧琢齋和程安亭跟著兩人走在后面,走過一段路,程安亭忽然開口。 “顧兄,顧家雖然說是三代不得科考,但時移世易,當年的新黨早已下野。你想法兒從中打點周旋,想來重獲資格也不是不可能?!?/br> “你若愿意,我可以為你穿針引線?!?/br> 程安亭此話,全是出于對顧琢齋的欣賞。昔年兩人同窗,顧琢齋勤奮聰敏,在一眾學子間堪稱翹楚。顧家失勢后,他聽得顧琢齋沒了科考資格,還甚為他惋惜。 松風書院學費高昂,顧琢齋無力負擔束脩,本想干脆退學,后來還是孟思年替他向院長求情,勉強讓他讀完了書。 欠下書院的一百來兩學費,顧琢齋到現在都沒還清。 顧琢齋明白程安亭仗義豪俠,此言是出于好意,但打點二字說起容易,沒有千兩銀錢,又怎能成事? “多謝程兄好意?!彼χ鹧?,一語帶過。 千兩于程安亭而言不算多少錢,他開這個口,便是做好了幫顧琢齋一把的準備。 兩人少時相知,長大后因身份門第之差日漸疏遠。上次白老太太壽宴,他聽聞顧琢齋在煙花之地為人代筆,以為他自甘墮落,大為痛心。 孟思年病重,顧琢齋走投無路向他求援,他方知這些年來顧琢齋一直在照顧孟家,賺的銀兩除開還債,便是為樵青負擔束脩。孟思年生病這幾月,他更是跑前跑后,侍奉榻前,宛若親子。 顧琢齋開始問他些旅途上的準備瑣事,程安亭轉念一想顧琢齋豎不過二十,這些事情也不必太過著急,也就順著他岔開了話題。 兩個得意門生一齊登門,孟先生一掃病容。他與顧程二人在書室清談,頗有幾分仙風道骨,超然物外的神氣。 孟夫人陪著丈夫居于郊野,平日里難得遇見投契之人。今日她見明若柳來了,便歡喜得無可無不可。 明若柳雖與這婦人只有一面之緣,但見她言辭神態天真溫柔,全沒有街上婦人常見的勢利潑辣的嘴臉,倒也愿意和她談天說地。 “阿齋在我家住到十五歲,說自己大了,能養活自己了,非要搬出去。我跟他說我與思年無兒無女,早就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就讓他在這兒住下,可他什么勸都聽不進去?!?/br> “其實我知道,他非要搬走,是因為我們收養了樵青,家里拮據的很,他不想拖累我們??赡菚r他才十五歲,不也算是個孩子么?” 孟夫人同明若柳講起舊事,明若柳此時方知顧母去世后,一直是孟思年在撫養他。 “我原以為阿齋他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在外面嘗到些苦頭,自然就會回來。卻沒想到他搬出去后,倒真硬挺著從沒向我們叫過一聲苦?!?/br> “我問他都做些什么?他跟我說他賣畫,六錢銀子一幅,足夠他生活。后來有一次我到城里為思年買書,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孟夫人想起當時的情景,不禁莞爾。 “什么?”明若柳問。 “他抄書抄錯一個字,被吳老板罵慘了!” 明若柳輕勾唇角配合地笑笑,心里卻揪揪地難受。和顧琢齋相處了這么長時間,她能想象那時顧琢齋能有多么窘迫,多么手足無措。 孟夫人輕輕嘆氣,“后來我就不問他在做些什么了,他在外面受了委屈,不愿意讓我們知道,那我就當做不知道?!?/br> 她看向明若柳,臉上笑意溫柔。 “話說回來,我還要多謝你讓阿齋安穩了下來。他雖然沒同我們多說,但我能看出他在你那里做事之后,整個人笑也多了,比之前松快了不少?!?/br> “不……”明若柳不妨孟夫人會突然提到自己,連忙擺手推卻。 孟夫人狡黠一笑,眼睛閃亮,忽而沒頭沒尾地說道:“明姑娘,你遮掩不住的?!?/br> “什么掩不???”明若柳的心莫名一跳,緊張回問。 難不成這個婦人能聞出她身上的妖氣? “你喜歡阿齋?!?/br> 明若柳松了口氣,放下了提著的心。 “阿齋也喜歡你?!?/br> 明若柳剛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他喜歡我? 這個念頭從明若柳腦中一閃而過,就被她立即拍熄。 “不可能?!彼隙ǖ匦χf。 如果他喜歡她,就不會半路把她扔在半路不來找她。如果他喜歡她,就不會想著事事拒她于千里之外。如果他喜歡她,就不會說她所予非他所求。 “你不信?那不如我們來打個賭?”孟夫人秀眉一挑,成竹在胸。 打賭就打賭。 “賭什么?”明若柳也來了興趣。 孟夫人從鬢上拔出一根金釵。 “就賭這根金釵。他日你與阿齋喜結良緣,這釵便是我的賀禮?!?/br> 明若柳爽快地從腕上褪下一只玉鐲。 “那我就賭這只鐲子。日后不管是我嫁予別人,還是顧公子另娶他人,這鐲子都歸你了?!?/br> 經過這些日子,明若柳也明白過來當初自己想要嫁于顧琢齋報恩,未免太過兒戲。她現在想著,反正自己是妖,日后就是化作他院中的一顆柳樹,守他百年也也算報恩,不必非得以身相許。 更何況,顧琢齋對白婉寧那般在意,她也無意去橫插一腳。 “天色不早,我們該走了?!?/br> 恰在此時,顧琢齋推門而入,提醒明若柳該是回城的時候。他見明若柳和孟夫人手前各有一樣首飾,臉上似笑非笑,頓時起了好奇之心。 “你們在說什么好玩的事情?”他問,全然不知她們在拿自己打賭。 孟夫人和明若柳相視一笑,頗有默契地搖頭不語。明若柳重新帶好玉鐲,起身向孟夫人告辭。 程安亭已先行一步,孟思年夫婦將兩人送出門。孟夫人拉著明若柳的手依依不舍,叮囑了好幾遍明若柳日后有空要常來看她。 身后茅舍燭光昏黃,明若柳與顧琢齋并肩走在鄉野小路上,道路兩旁蟬鳴蛙聲響成一片,頗有幾分野趣。 漫天星河璀璨,一輪朗月高懸于空,月光澄澈瑩亮,鋪下滿地霜白。 孟思年的居所離城足有二里路,明若柳走到半路有點疲倦,便問顧琢齋:“孟先生為何不住城里,要住得這么偏僻?” “累了么?”顧琢齋輕聲問,聲音溫柔。 明若柳搖頭,轉念一想又趕緊點頭,“你陪我說說話,我就不累了?!?/br> 顧琢齋啞然失笑,卻還是順了她的要求。 “你想聽什么?” “就我剛才問你的,為什么孟先生要住的這么遠?而且他是松風書院的先生,怎么會落魄到生病時連藥錢都付不起?我鋪子里有好幾個做先生的主顧,我看就是自己私開小學堂,只教了幾個學生的,也沒像他那樣?!?/br> 趁著機會,明若柳一股腦地把自己心中不解和盤托出。 孟思年二十五歲金榜題名,堪稱少年得志。他性格狷介,不屑人情往來,仕途便多有坎坷。他四十歲辭官,在浮橋鎮做了教書先生。他羨慕陶淵明幽然見南山的野逸曠達,就在近郊親自蓋了間茅屋。 有人說,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是身外之物,孟思年對這一點深以為然,是以手頭一有閑錢就將之交給育嬰堂撫養孤兒。 樵青的父母五年前感染時疫雙雙去世,孟思年見這小孩兒頗有讀書識字的天分,又憐憫他身世孤苦,就收養了他為義子。 孟思年愛書如命,多年的積蓄要么換成了古籍,要么捐了出去,是以病時孟家才會那樣困窘。 “你會不會覺得老師這般任性,對師娘多有虧欠?”顧琢齋忽而問明若柳。 孟夫人出身詩禮之家,在娘家時十指不沾陽春水,嫁予孟思年后生活卻貧寒拮據。孟夫人對孟思年柔婉體貼,萬事順從,顧琢齋此生只看到她對孟思年發過一次火。 有一次家里眼看就要斷炊,孟夫人當掉自己的首飾換來二兩銀子,總算能保證四人半月溫飽。那時樵青剛來孟家,整個人瘦得只剩一把骨頭。孟夫人滿心盤算著給樵青做一頓好的,結果孟思年上街買米,在書鋪搜尋到冊孤本,就拿買米的錢買了書。 用銀子換了書,孟思年自然就只能拿著空空的米袋回家。 “孟思年!我跟了你快二十年,從未與你計較過什么??蛇@一次,你真的太過分了!”孟夫人滿臉眼淚,氣到渾身發抖。 作為官家小姐,她這輩子也就大聲過這一回。 孟先生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他垂頭坐在一旁,不敢吭聲。樵青被這陣仗嚇得大哭,顧琢齋安慰著樵青,看著師母鐵青的臉色不敢說話。 孟夫人沖過去一把搶過孟思年剛買的書,本打算著想要將之撕個粉碎,待看到丈夫不舍又愧疚的眼神,她終是恨恨將書甩在地上,把自己關在房里哭了一晚上。 就是因為這件事,顧琢齋才下定決心要自食其力,從孟家搬出去。而且他想,以后他有了意中人,他絕不愿見她像師母那日一般痛哭。 沒想到明若柳聽完這故事,卻是輕聲一笑。 “顧公子,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詩?” “什么?”顧琢齋不解。 明若柳嫣然一笑,悠悠念道:“愛君筆底有煙霞,自拔金釵付酒家?!?/br> “孟夫人愛慕的不是珠翠綾羅,而是孟先生這個人。就算偶有不平,但孟先生愛她敬她,她便算是得其所求。一個人能得其所求,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了?!?/br> “你以為的虧待,卻是從不在她眼里?!?/br> 明若柳說完,不等顧琢齋反應,就背過手自顧自而行。顧琢齋在原地怔愣了會兒,釋然一笑,快步追了上去。 作者有話要說: 愛君筆底有煙霞,自拔金釵付酒家。 修到人間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 第25章 明若柳和銀夢約法三章后,銀夢果然守約沒再在浮橋鎮作惡。時間一久,大家以為作惡的妖已經離去,漸漸放松警惕,小鎮重又回到了之前興盛和樂的氣氛。 集芳堂一段時間沒做生意,這次重新開張,每日都有主顧登門求花。 顧客盈門,顧琢齋的活兒堆成山高。他每日埋首畫圖,從早畫到晚,用功太過,結果導致手腕舊疾復發。 他手腕腫痛不已,稍一轉動便鉆心的疼。起先他還強撐著不告訴眾人,后來明若柳發現他腕上纏著的繃帶,再三逼問他,他才將手腕的傷說出來。 花與人比,當然是人重要。明若柳要他將手頭的事暫且放下,好生休養幾日,顧琢齋卻不情愿。 他要是停工,明若柳就只能將想買花的主顧直接帶去花帳看花。明若柳請他來,就是因為舍不得隨便讓人看那些些她花了無數心思才種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