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她很清楚,顧文景過目賬本不是想查賬,因為真正負責查賬的是顧文景另外派來的賬房。顧文景想看的是京城多寶齋總店的顧客信息,他想知道京城里有哪些人能把多寶齋的奢侈品當日用品。 顧文景翻看著賬本,陳曦記賬十分清晰,顧客身份和購買商品以及商品價格都列得清清楚楚,甚至一個顧客在一個月內消費的總金額都統計出來了。 顧文景看著看著,都不等把賬本直接看完,冷笑著將賬本扔在桌子上,“這一個個家里這么有錢,居然還去戶部哭窮借錢?!” 本朝官員的俸祿不高,所以歷代皇帝對官員們收冰敬碳敬都睜只眼閉只眼,先帝更是允許生活困難的官員去戶部從國庫借錢應急。 結果這個口子一開就關不住了,不管家里窮不窮,都要去借一筆錢,以示自己家里窮得需要借錢度日了,自己并不是貪官。 實際上真相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數。 借錢的人一多,還大部分借了拖著不還,現在國庫窮得連他的私庫都比不上了。 <<<<<<<<<<<<<<< 顧文景讓陳曦出宮給他打工,開連鎖多寶齋,的確讓他的私庫豐盈起來,他也不是不是不能在國庫缺錢時拿私庫的錢頂上。但不能每次國庫缺錢都動用他私庫的錢,否則跟他個人養偌大個國家有什么區別? 所以顧文景動了催官員還錢的心思。 但所謂借錢容易還錢難,哪怕那些官員們家里一個個都很有錢,都不想還上借國庫的欠款。 ——我們憑本事借的,為什么要還? 顧文景身為這個皇朝的皇帝,國庫雖然不是他一個人的,但國庫沒錢,遇到天災人禍或者發工資的時候,國庫拿不出錢,還不得他這個皇帝補上?那么這些官員欠國庫的錢與欠他的錢沒什么區別了。 作為債主,顧文景覺得有必要討債了。 不過他這個債主是仁慈的,起碼那些真的是家里困難,除了朝廷賜下的宅邸之外真的再無其他家產的清廉官員,他是不會強行逼著還債的。他的目標是那些嘴上哭窮,實際上有錢到能上多寶齋消費的大戶。 顧文景拿走了陳曦給的這本賬本,他回到皇宮中,將這些官員的名字重新抄譽了一份,然后他傳召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也是個有錢人,在他那個賬本上也是榜上有名。不過戶部尚書出身富貴,他曾經在國庫只借了一千兩銀子意思意思,應該是不想顯得不合群,畢竟別人都借錢了就他不借錢,多另類呀!后來也沒按時還,應該是大家都不還錢,就他主動還錢,那豈不是得罪了其他借錢不還的官員? 顧文景會把這個人提到戶部尚書的位置,也是因為他極少收下官孝敬,更是從未收受過賄賂,因為人家家里有錢,看不上貪污受賄的這三瓜倆棗。 戶部尚書收到傳召后迅速趕來皇宮之中覲見。 “微臣參見陛下!” 顧文景將手中抄譽的名單交給李公公,“這份名單你看看罷?!?/br> 李公公將名單轉交到戶部尚書手中。 戶部尚書翻開名單,目光一掃而過,頓時心里有數了。 他想起自己上次給邊關軍隊發軍餉時找皇帝哭窮的事兒。 在賑過一次災后,國庫空虛,連軍隊軍餉都發不出來,最后還是顧文景拿自己私庫銀子頂上的。 那個時候戶部尚書就知道皇帝不會眼睜睜繼續看著國庫入不敷出的,但他沒想到,皇帝一動,就打算把那些借錢不還的官員給一網打盡。 戶部尚書心中掀起波瀾,但他沉默著沒說話。 顧文景看了他一眼,也不管他沉默不沉默,直接命令道:“朕聽說愛卿也曾在國庫借過一千兩銀子,不知可有此事?” 戶部尚書答道:“確有此事?!?/br> 顧文景似笑非笑的問道:“那么愛卿打算何時還錢?” 他可不覺得身為皇帝催債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他憑身份要錢催債,是為了天下萬民,為什么要覺得丟人? 戶部尚書識趣的答道:“微臣今日便還!” 顧文景滿意的點了點頭:“既然愛卿愿意還錢,那么愛卿順便也催催那些跟愛卿一樣有錢不還的人,別拿朕當冤大頭!” 戶部尚書嚇得跪了下來,“微臣不敢!微臣一定竭盡全力完成陛下的吩咐!” 顧文景擺了擺手,示意他離開。 戶部尚書恭敬的告退,然而在離開御書房后,他臉上就露出了苦笑。 <<<<<<<<<<<<<<< 戶部尚書沒有一開始就直接找上門去催債,而是悄悄放出風聲,說國庫空虛,皇帝要人還債,然后他第一個將國庫欠款還上了,讓那些有錢但只是不想做出頭鳥的人主動還錢。 那些家中富貴欠款不多的人家,很快就將欠款還上了,還有目光長遠的人家,賣了產業也還上了欠款。 但總有欠了國庫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兩巨款的人鼠目寸光的覺得皇帝不會強硬逼迫他們還錢,他們舍不得傷筋動骨的還錢后過苦哈哈的日子,于是死拖著不還。不僅自己不還,還聯絡關系緊密的人家一起不還,想玩什么法不責眾。 面對這種老賴,戶部尚書只好親自上門去要錢,然而每次上門都被人打發叫花子似的給幾百兩銀子,接著就各種哭窮,反正要命一條要錢沒有。 戶部尚書實在沒轍,只能找上顧文景求助。 顧文景聽完戶部尚書的稟報之后,頓時就笑了,他早就做好了殺雞儆猴的準備,現在那只雞主動跳出來把脖子往他正在磨刀霍霍的刀口上湊,他也不能讓人失望不是? 不是說要命一條要錢沒有嗎? 這種人家哪有屁股干凈的?顧文景對這種用借來的錢維持自己奢靡生活的人毫無好感,他迅速讓人收集了一堆證據,然后派人圍了府邸把人抓走審問,直接抄家。 除了女眷的嫁妝和沒有犯事者的私產,其他人的錢財全部充入國庫,若是抄家所得夠數了,就抹去在戶部的欠款,若是不夠數,還得讓其他人繼續砸鍋賣鐵的補上。 不過一般都是夠數的,因為這些哭窮的人家可能公中沒多少現銀,但產業卻多得很,折現后是一筆巨額財產。 顧文景下狠手收了債之后,那些被抓的人也沒放回去,而是按照律法,該怎么判就怎么判,少不得要流放幾個人。 看到這只雞的凄慘下場后,其他死扛著不想還錢的猴子們一個個被嚇壞了,連忙湊錢還債,現錢不夠就賣莊子賣鋪子賣田地,用盡心思的湊夠了欠款,把錢送去戶部,拿回那催命的欠條后才算松了口氣。 誰都沒想到皇帝這次決心這么大,絲毫不留情面。 京城里許多人家叫苦連天,以前日子過得有多奢靡,還錢之后就過得有多苦逼。 連多寶齋的生意都蕭條了,曾經那些老顧客現在是囊中羞澀,沒錢再進多寶齋消費了。 陳曦倒不是很在意最近多寶齋總店奢侈品的銷售量減少,因為京城這家多寶齋只是總店而已,全國各地還有那么多分店在正常盈利。 還有掛在多寶齋名下的子店鋪在對普通大眾售賣肥皂等日用品。 多寶齋做高門大戶的有錢人生意,子店鋪則是做普通百姓的平價日用品生意。雖然要賣出去幾千幾萬件商品才可能抵得上多寶齋賣出去一件奢侈品的利潤,但薄利多銷,這個世界上普通百姓的數量畢竟比達官貴人要多得多,積少成多,子店鋪的利潤也絲毫不容小覷。 <<<<<<<<<<<<<<< 顧文景收繳國庫欠款后,也總要考慮到是真有官員清廉正直,每年俸祿不夠花,日子過得窮困潦倒,連官服破了都得打補丁,換不起新官服。 所以他制定了對官員的補貼政策,頒布下去后,原本因為他收繳欠款而戰戰兢兢的官員們頓時就松了口氣,紛紛高呼萬歲,陛下英明,對他歌功頌德。 顧文景看著下方文武百官那激動得仿佛見到千古圣君的表情,心里默默的稱贊了一下他們的演技。 他不是第一次穿古代世界,以前穿古代世界他跟這些人一樣,都是臣子,面對皇帝時也都是各種演技爆發,彩虹屁不著痕跡的吹,吹得皇帝心情舒暢,再加上有能力會辦事,自然步步高升。 這些套路他都玩過,現在穿成皇帝,自然不會被這些官員們的套路忽悠得以為自己真的靠人格魅力折服他們了。 反正官員和皇帝,就是一群人敢演,一個人敢假裝信了,維持著君臣相得的和諧場面。 顧文景處理完政務后,突發奇想的帶著人悄悄去上書房看看正在上課的五個皇子。 太子現在已經十來歲了,是年紀最大的皇子,如今太子在他的教導下已經不再是如年幼時受皇后影響的那樣一板一眼,反而溫和文雅,對弟弟meimei們也很關愛。 只不過要是以為他是表面上這樣的溫和無害,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已經被顧文景教成了芝麻餡兒的湯圓太子了。 其他四位皇子,三皇子與太子一母同胞,兄弟倆感情最好,四皇子是一個昭儀所生,那個昭儀出身不高底氣不足,四皇子也是跟在太子后面當一個好弟弟。 二皇子是賢妃之子,只比太子小了一歲,表面上跟賢妃一般溫文爾雅與世無爭,實際上顧文景看得出來,這孩子受賢妃影響,野心勃勃,已經掰不回來了。 五皇子是豫嬪所生,年齡還小,剛進上書房讀書,目前正在啟蒙,看不太出來資質和心性,整日里就惦記著吃和玩。 顧文景站在上書房外的一棵樹后,透過窗戶看著里面五個皇子和他們伴讀還有宗室子們一起乖乖學習的樣子,微微一笑。 第83章 男主是皇帝 顧文景班主任附身,偷窺學生的學習情況, 然后他就看到表情有點迷茫的五皇子趁著講課的太傅轉身之際, 悄悄低下頭把藏在袖子里的糕點塞進嘴巴里, 就像藏食的倉鼠。 當太傅重新轉身過來時,他就很熟練的含著糕點不動, 一臉認真的盯著書本。 顧文景沉著臉走到窗邊盯著五皇子。 他的身影很快就被太傅看到了,太傅連忙朝顧文景拜道:“微臣拜見陛下!” 太子等人也連忙起身行禮。 “兒臣拜見父皇!” “拜見陛下!” 顧文景走進了上書房,對五皇子道:“小五, 你過來?!?/br> 五皇子慌張的走了過去, 他此時嘴巴里還喊著糕點, 連剛才跟幾位皇兄一起拜見父皇時都是含糊著混過去的。 現在他被顧文景叫過去,他以為顧文景是要考較他, 心里特別慌。 五皇子年齡小, 臉上藏不住事兒, 他慌張的表情讓其他人紛紛側目。 顧文景平靜的看著五皇子, 淡淡的道:“吐出來!” 五皇子默默的把嘴里含得快化的糕點吐了出來,深深的低下了頭。 顧文景問道:“知道錯了嗎?” 五皇子小聲道:“知道了, 兒臣不該在上課時偷吃糕點?!?/br> 顧文景沒有親自罰他, 而是對太傅道:“太傅, 這小子不老實, 該怎么罰, 你就給朕怎么罰!” 上書房這種課堂之地,他還是要為老師樹立威信的。 太傅心中苦笑,按照他的脾氣, 學生敢在課堂上不聽課,他非得拿戒尺狠狠抽一頓不可。但他在上書房教的這些學生,一個個都身份不凡,輕易打不得,哪怕顧文景這個親爹說了五皇子任憑他處罰,難道他就真的敢體罰皇子嗎? 太傅只得道:“五殿下畢竟年幼,尚不定性,情有可原,那就讓五殿下寫三十張大字罷!” 這種懲罰除了五皇子苦著臉之外,顧文景還是挺滿意的。小孩子有精力調皮,多半是作業不夠多! 顧文景既然來了上書房,打斷了太傅的授課,他也沒馬上走,而是將幾個皇子都拎出來單獨考較一番。 其中最年長的太子表現得最好,他給了太子一份賞賜,但也對其他三位皇子進行了口頭表揚。 在古代對皇子們的教養,顧文景當然不可能像在普通人家一般對他們一視同仁,那樣只會給其他皇子一種錯覺——我跟太子一樣受寵,我有機會把太子拉下馬。 所以顧文景從來是表現得最看重太子,就是為了確立太子獨特尊貴的地位。 雖然這么做會給太子拉仇恨值,讓他的兄弟們嫉妒他,但不遭人妒是庸才,只有經歷過被兄弟們追趕還能不被超越的太子,才是最優秀的皇子,才有資格坐穩儲君之位。 若是在他這么大力支持下,太子還能被弟弟們拉下馬,他也不會真選個庸才做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