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顧文景忍不住提前點了木炭將爐子生了起來,燒了一壺開水。 他也顧不得喝guntang的水容易燙傷食道引發食道癌了,這么冷的天氣,一杯熱水下了肚,感覺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然后他再在狹窄的號房里熱熱身,運動運動,讓身體熱起來。 否則就那手指頭都凍僵的樣子,怎么考試? 這個時候他就很懷念現代世界的空調了,無論是太熱還是太冷,都要靠空調續命??! 顧文景熱身時,有人來發卷子了,巡視考場的考官們路過他的號房外時,看到他做各種奇怪的動作,忍不住朝他投來詫異的目光。 對此他不卑不亢的對幾位考官大人行了一個禮,然后等他們離開后繼續熱身。 不過顧文景的這番表現,倒是讓幾位考官留下很深的印象。 顧文景熱身完畢,搓了搓手,就開始將溫水倒入硯臺中磨墨了。 這個天氣用冷水磨墨,他怕會結冰。 第49章 男主是書生 會試除了特別冷之外,顧文景考得很順利, 題目也不是什么冷僻或者很難的題目, 緊扣最近西戎sao擾邊關的時事熱點, 顧文景壓中了策論大題。 洋洋灑灑一篇文章寫下來,顧文景收了筆, 看著一旁結了薄冰的硯臺,搓了搓手,提起火爐上燒著的水壺, 往碗里倒了杯熱水, 他捧著熱水碗暖手, 也不敢睡。 今天晚上比之前幾天還要冷,這么冷的天氣, 他怕躺在被褥潮濕的木板上睡著后, 第二天會生病, 倒不如熬一晚上, 反正現在已經是第三場考試了,考完就結束。 一直熬到第二天貢院敲響鐘聲, 考卷被收走, 號房的門被打開, 考生們從里面一個個的走出來, 離開了貢院。 考完后眾生百態, 有人自信滿滿,有人茫然無措,有人緊皺眉頭似乎在思考自己答題的對錯, 還有人一臉慘白顯然發揮不佳……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些被抬出來不知死活的倒霉蛋。 顧文景看到躺著出來的考生不省人事的被家人哭天抹淚的接走,微微嘆了口氣。 等在貢院外的墨硯看到他連忙過來攙扶他:“公子!” 顧文景擺擺手:“不用扶我?!彼€不至于累到走路需要人扶的地步。 兩人回到狀元樓,顧文景考試耗費了精力,又硬扛著沒敢睡覺,現在困得不行,讓店小二送來一桶熱水匆匆沐浴后倒頭就睡。 <<<<<<<<<<<<<<< 一直睡到第二天晚上他才醒來。 墨硯見他醒了,連忙端來豐盛的飯菜:“公子,您醒了!快來吃飯吧!我見您一直睡著遲遲不醒,還請了大夫來給您瞧瞧,大夫說您受累了,要好好補補?!?/br> 顧文景默不作聲的開始吃東西,吃到空蕩蕩的肚子有了墊底的感覺后,才開口道:“我睡了這么久,可有什么要緊事?” 墨硯答道:“安公子來找過公子,不過見公子沒醒,也沒讓打擾,便離開了,說他等公子醒了再來。還有一個姓李的公子,說是您的朋友,不過他也沒打擾公子休息,說明日再來?!?/br> 顧文景對安竟成來找自己并不意外,畢竟兩人同船入京,彼此惺惺相惜,都有結交之意。至于那個姓李的……顧文景想起了李承,在鄉試后他提前回青陽縣,他與李承在信中約定將來京城春闈時見,只是他與李承入京不同路,因此沒能同行,在偌大京城也不好尋人。 所以在會試開始前,顧文景根本就沒找到李承。 沒想到會試結束后,倒是李承先找到他。 顧文景想了想,對墨硯道:“準備筆墨,我要寫信?!?/br> 然后他分別給安竟成和李承寫了一封信,邀請他們來狀元樓一聚。 第二日,收到信的兩人都按時來赴約了。 安竟成和李承彼此對視,微笑著行了一禮,各自介紹自己,這是他們兩人借著顧文景這個中間朋友第一次認識。 朋友的朋友不一定能和自己結為朋友。 不過安竟成和李承對彼此印象還不錯,顧文景有意引導下,他們三人形成了一個小團體,而他顧文景則是憑著個人魅力和實力隱隱成了三人小團體中的話事人。 <<<<<<<<<<<<<<< 會試放榜那日。 狀元樓被前來考會試的舉人占得滿滿當當,一眼望去,幾乎全是舉人。 畢竟狀元樓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好,距離貢院最近,還能通過窗戶看到貢院外放榜的地方。雖然距離有點遠看不清榜單上的名字,但能看到放榜就有很多人為此擠破頭了。 顧文景和安竟成、李承三人坐在二樓靠窗的一桌前,顧文景還算淡定,但安竟成和李承都忍不住伸頭朝窗戶外看去:“怎么還沒放榜?” 他們三人的書童小廝早就提前去放榜的地方擠著占位了,只是與他們打同樣主意的人很多,現在榜單還沒張貼出來,就已經擠得摩肩接踵。 忽然,貢院大門打開,兩個官兵拿著一張皇榜走了出來,引起眾人火熱的關注。 在這萬眾矚目之下,這兩個官兵將皇朝貼了出去,他們剛一走開,皇榜前立馬被洶涌的人群淹沒了。 沒一會兒,顧文景就從窗戶里看到墨硯激動的從人群中擠了出來,一臉狂喜的朝狀元樓奔來。 他微笑著喝了口茶,這波穩了。 安竟成和李承也都看到了墨硯的身影,兩人何等聰明,自然也意識到了什么,紛紛朝顧文景恭賀道:“恭喜顧兄金榜題名!” 兩人的聲音不小,引起了二樓其他等待會試成績的舉人們的注意。 “榜單剛剛張貼出來,就這么有信心金榜題名嗎?” 有舉人忍不住說了句酸話。 顧文景無意與他爭辯,只是微笑道:“在下書童已經為我去看榜了,剛剛我們在窗外看到我那書童歡喜的回來,便忍不住提前慶祝了?!?/br> 其他舉人這才明白,他們都紛紛對顧文景恭賀幾句,氣氛熱烈了起來。 果然,沒多久,墨硯就一臉興奮的沖上二樓:“公子!您中了!第一名!我一眼就看到您的名字掛在榜首呢!” 狀元樓大部分等待成績的舉人都聽到了墨硯激動興奮的聲音,剩下沒聽到的人一聽周圍人議論聲也知道狀元樓二樓有個舉人考中了會元。 在大家都還緊張忐忑自己是否能上榜時,人家已經考中了第一名。這份鮮明對比令人羨慕嫉妒不已。 安竟成起身親自為顧文景倒了一杯茶:“顧兄,恭喜恭喜!今日我以茶代酒,敬顧兄一杯,祝顧兄殿試一舉奪魁,成就‘大三元’!” 李承也不甘落后,緊跟著舉杯:“恭賀顧兄‘大三元’在望!” 顧文景鄉試考了解元,如今會試考了會元,只待殿試考中狀元,他便是‘大三元’得主,這含金量可是非常高的。 狀元三年就出一個,真正能在官場上出頭的,有幾個是狀元?但‘大三元’狀元就不同了,這樣高的榮譽,大齊開國以來,還只有兩個人。 顧文景極有可能成為第三個。 <<<<<<<<<<<<<<< 安竟成和李承的舉動,讓其他人都知道此屆會元在鄉試時也考中了解元,將來殿試,若是皇帝有心成全,他又發揮不差,想必狀元穩穩當當。 一個‘大三元’狀元,還沒踏入官場就提前被皇帝記住了,這是多么大的殊榮??! 無數考生都紛紛前來祝賀,態度極為熱切。 顧文景游刃有余的應付完這些考生后,直到有報喜的官差來到狀元樓,他們為了避免錯過報喜的消息,才漸漸散去。 顧文景看向墨硯:“你有沒有看到安公子與李公子的名次?” 墨硯臉色一白,低下頭請罪:“公子,我一時激動就給忘了?!?/br> 安竟成和李承幫忙打圓場:“我們也派了書童去看榜,他們想必要不了多久就回來了,你何必為難墨硯?” 顧文景當然不是真想為難墨硯,但在讓他們去看榜之前,他們都吩咐自家書童注意看一下其他兩人的名次,現在墨硯第一個看榜回來,卻忘了之前的吩咐,他總要表示一下,給安竟成和李承兩人一個態度。 好在沒多久,安竟成和李承的書童也回來了。 只是安竟成的書童臉色有些緊張,并無喜色,這讓安竟成心中一咯噔,盡量保持平靜的問道:“如何?” 安竟成書童吶吶道:“沒,沒看到公子的名字?!?/br> 安竟成雖然在看到自己書童的表情時心里就有了準備,但還是不免失落不已。 安竟成落榜,李承的書童也不好露出太過興奮的樣子,只是壓抑著激動的對李承一本正經的稟報:“公子,您的名次是六十三名?!?/br> 李承頓時大喜,雖然六十三名這個名次不算高,但如果殿試還是這個名次,那妥妥的二甲進士。 要知道他李家只是有個遠親在京城當個五品小官,與他家的關系已經這么多年就沒有來往的地步,所以實際上李家就是靠他父親那個舉人撐著,比起安家都差老遠了,起碼安家有個安侍郎做后盾。 安竟成是年少天才,但他年輕也意味著閱歷不足,會試想一次得中幾率不高。 安竟成想起安侍郎之前建議他游學三年再考會試的話,心中微微嘆息,收斂起了那份失落,認真的對李承一拜:“恭喜李兄了!” 本來顧文景和李承都有點尷尬的,因為他們兩人金榜題名,安竟成卻落了榜,他們都不好意思表現出歡喜來,免得戳了他的痛處。 但現在安竟成主動朝他們道喜,想必是收拾好了情緒,他們臉上也露了笑。 安竟成還主動道:“顧兄中了會元,李兄也是金榜題名,這等大喜事,不如我們就在這狀元樓,喝一杯慶祝慶祝?” 他這個唯一落榜的人都不介意,顧文景和李承兩人自然分外樂意。 報喜的官差終于報到最后一個大喜訊,敲鑼打鼓的來到狀元樓找顧文景這個會元賀喜。 顧文景笑盈盈的下樓去迎接官差,提前準備好的紅封也毫不手軟的派發了出去。 待送走報喜的官差后,狀元樓的掌柜的走上前來恭賀道:“恭喜顧會元!賀喜顧會元!今日顧會元與您朋友的費用全都免了,就當做老朽給您賀喜了!” 顧文景當然不會拒絕掌柜的好意,還毫不客氣的叫了一桌酒席慶祝。 掌柜的絲毫不在意,還特別大方的給其他考生們打了折。今日他的狀元樓出了一個會元,若是顧文景能成為狀元,那就是大齊的第三位‘大三元’得主,他的狀元樓只怕是要成為進京趕考的考生們心目中的吉地了,非得搶破頭住進來沾沾福氣。 他斷然虧不了本的。 <<<<<<<<<<<<<<< 顧文景考中會元后,還要留在京城準備殿試,暫時不能回青陽縣,所以他寫了封信寄回家中。 這次他再去牙行買房子,牙行介紹的房源就多了很多,畢竟他可以說是板上釘釘會留在京城做官了,不再是之前那個不知能不能榜上有名的小小舉人了。 顧文景根據自己的購買力,買了一套自己覺得性價比較高的小宅子。 他就正式在京城落戶了。 收拾宅子的事情,顧文景交給墨硯慢慢解決,他自己則是專心準備殿試。 在殿試主考官可是當今大齊皇帝,御前失儀乃是重罪,所以考前培訓禮儀是必須的。 顧文景穿越的第一個世界的禮儀與這個世界略有差別,但他好歹有基礎,學起來比其他真正寒門出身的貢士要輕松不少。 殿試開考時,顧文景就坐在最靠前最顯眼的位置。 不過顧文景曾經在第一個穿越世界坐到國公兼首輔之位,皇帝敬著他,文武百官對他無不敬畏,如今自然不會在皇帝與一眾閱卷官面前露出怯色。 他神情自若的揮筆答題,專注于考卷之上。 皇帝沒有下來轉悠視察,但顧文景卻敏銳的感覺到從上方皇帝龍椅的位置傳來注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