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十年代小福包、所有人都想害我、做偶像,我是職業的、嫁給反派病嬌皇叔、我的美女總監老婆、少帥夫人她身嬌體軟、穿書,說好的種田文呢?!、你好撩啊、論單親mama如何帶娃發家致富、師尊又死哪兒去了
過了沒一會兒,兩鬢花白,穿著靛藍色土布衣裙的老婦人跟著少年出來,怯怯的對著傅子寒行禮之后,確認了少年跟她說的沒有一點差錯,她頓時神情一松,慈愛的看了眼少年。 “傅大人慈悲?!比顙邒呤莻€虔誠的信徒,她早年守寡之后,就將所有的愛心都給了托孤所的孩子,“老身替他們向大人磕頭?!?/br> “可別?!备底雍畤樢惶?,趕緊閃開,并伸手扶住阮嬤嬤。 到底人家年長,又是一心為了孩子們,傅子寒可沒那么恬不知恥的敢受她一拜。 推托一番后,是少年替托孤所的所有人給傅子寒磕了個頭,這個頭傅子寒還是受下了。他不受也不行,門口那兒可擠了一堆蘿卜頭,他這邊再推托,估計那邊就要一擁而上了。 “你這兩日先在這邊幫忙收拾一下,到時候坐船過去。那邊我會讓人提前準備好?!?/br> 剛剛交代完,聞訊趕來的村長攔住了傅子寒。 這個托孤所是府尹大人親自給找的,要搬走還得跟府尹大人說一聲,否則對方怪罪下來,村長和里正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這是自然,等會兒本官回去之后會親手寫一封信送至府尹大人處。這幾日托孤所還請村長繼續幫忙照看一番?!?/br> 村長和里正自然是不會得罪傅子寒,而且托孤所在這里其實對他們來說壓力也不小,畢竟他們也要進城買賣東西,這幾年為此也受了不少氣,村人也不是沒有意見,只是是府尹親自安排的,他們有氣也不敢發。再說到底村人淳樸,對這些孤兒其實能寬容的還是很寬容了。 等回去之后,傅子寒一個人坐了會兒,心里總有點感覺不對勁。不是說他后悔幫助托孤所了,而是他潛意識中覺得宋嬤嬤在給他下套。至于這個套到底有什么目的,他想不出來。 “傅先生?傅先生?”門口有個小腦袋露出半張臉,看那僧衣顏色就知道是誰。 “四皇子,進來說話吧?!睂λ幕首勇冻鰝€笑容,傅子寒坐到旁邊的茶幾邊,燒水泡茶。 “傅先生,我想問問,這個是真的嗎?” 四皇子猶豫了一小會兒,小心翼翼的從袖子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上面寫的一個和尚西行去往天竺的游記。 別誤會,這真不是西游記,跟唐玄奘也沒有任何關系。是先帝時期的一位行僧因懷抱對經文的不解,想要學玄奘西行,從古絲綢之路出發,一路上的見聞記載。當然,這位行僧最后并沒有到達他心目中的圣地天竺,而是到了木鹿城那里,就遇到木鹿城的動亂,最后跟隨大宴的商隊很艱難的回到中原。這本冊子最遠也就記載到木鹿城而已。 四皇子對這本游記有興趣,也是因為他知道了自己生母就是來自木鹿城,對那里有種天然的向往。反正他在京城里也處境尷尬,若是有機會,他是真的想要出去看看。 爭搶皇位什么的,他一點沒有興趣,若能選擇,他想要像傅先生口中的那些旅人一般,走遍天下。 傅子寒也沒走過這條路,他所有的見識都來自與當年看電視得到的那些咨詢,還有就是這些年他翻閱典籍書冊收集到的關于西域的一些資料記載。因為有老婆孩子,他不可能拋下一切,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程。 但就傅子寒的那些見識,應付一個孤陋寡聞的四皇子是綽綽有余了?,F在他還小,就算圣人愿意放他出去,也不可能是現在。 不能教導四皇子軍事政治方面的知識,但是經義和文學不受限制,所以傅子寒在知道他對這方面有興趣之后,特意選出了很多人文文學方面的書籍給他,希望他能在看名人文章的同時,也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 四皇子是個很單純的人,也可能是他生活的環境太單純,所以他能專注的只做一件事。 傅子寒教導他的最初,還覺得這孩子恐怕被國師教傻了,但是幾天之后這個想法就徹底改變了。他很聰明,讀書天賦比立文強。就算是四門學堂里最擅長讀書寫文章的那幾人,跟四皇子比較也只能算一般。 最恐怖的是四皇子的記憶力,他典型的過目不忘,短時間看了那么多書,你隨意抽問,他都能跟你說出是什么書,那一章節里的內容。 這樣的天賦反倒讓傅子寒有點擔心,怕圣人知道后會忌憚這孩子。 但是轉頭傅子寒就發現了這孩子的一個弱點。不管是不是真的,總歸有弱點的孩子比完美的孩子更讓人容易接受一些。 這個弱點就是四皇子他完全不懂迂回委婉,他太單純太直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在他的思維力,沒有可能或許這樣應該也行這一類的說法。而且他對書籍的專注是傅子寒都自認趕不上的。 趕在立文跟明敏離開之前,傅子寒現將托孤所遷到了祖宅旁邊的小鎮上。 因為傅子寒的請求,傅家祖宅的繼承者是傅立文,這是上了戶部的文書的。而旁邊的小鎮也歸屬在了傅家名下,是圣人對傅家亡者的歉意,也是對幸存者的補償。 傅立文收下了,他不收不行,得讓圣人安心,才有傅家存在下去并生活得很好的可能。 傅立文也很聰明,他直接將小鎮委托給戶部下面專門的部門進行管理,有點類似后世的托管,而戶部會派遣專人擔任鎮長,這位鎮長就相當于職業經理人。 小鎮的稅收歸國庫,剩下的收益中有百分之十歸到了圣人的私庫,百分之五給了戶部做管理費,剩下的才是歸傅立文的收入。而這份收入是計入傅家的公賬的,每年除了傅子寒和傅立文之外,還有戶部的稅收官員來共同查賬,賬本也都會封存至戶部專門的小庫房里。 對圣人這樣安排,傅家父子一點反對的意思都沒有,橫豎這個都是平白得來的,就算圣人不給他們也只能看著,給了就是圣人的恩典。 說什么這是傅家一家老小的命換來的,傅子寒嗤之以鼻。 不管傅家到底是不是無辜,牽扯到奪嫡之爭里面,就算死也是自找的。他身為傅家后人,根本不可能因為這個而去懟天懟地。也別說他是什么圣母,他只是太清醒的知道,傅家的一切都在圣人手里握著,給什么都只能受著。這就是皇權社會的悲哀,反抗無能,只能躺下認命。 也正是因為這點,所以傅子寒這幾年也只求在壓力下能盡量讓家人活得開心一些,并堅決不參合勢力派系的斗爭。這樣一來雖然升遷無望,但好歹他在圣人心里印象還算不錯,只要他不作死,那就輕易不會死。 像何大人和文昀他爹文大人那樣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寧愿外放出去做官,一方諸侯手握實權,只要不生反意,日子過得比誰都舒坦。 留在京里只是多了個京官的名頭,但實際上的日子一點不舒服不說,時刻還得提防來自同僚的背后插刀,也要防備不經意就著了道,成為派系的犧牲品。 這幾日傅子寒借著身體不適和突擊訓練立文明敏的借口沒去四門,不就是因為四門這幾天一點不安靜嘛。 “先生是說四門的夫子之間分成了兩個派系?” “也不是說兩個派系,而是主戰跟主和之爭而已?!?/br> 說到底,還是附屬諸國事件的后續,現在雖然被圣人強壓下去,但是事態就如同冰下的熔巖,稍不注意就要噴發出來,會引發大概率的事故。 “皇后娘家那位小姐不是已經借口生病需要靜養而被送到皇恩寺了么?” “就是去了皇恩寺,才鬧成這樣的?!备底雍畵u頭,對那個驕縱的女孩子一點好感皆無。 第110章 給你加把火 上次傷人事件都還沒有平息, 這個女孩子若是聰明, 就該低調再低調。去皇恩寺養病已經是對她最好的保護了??蛇@女孩子卻認為這是在逼迫她,她不甘心生活在那樣單調的環境中,還沒出門就開始在家里又哭又鬧, 還自殘身體,御醫都去了好幾位。 后來在皇后的強制下雖然被送去了皇恩寺, 可聽說皇恩寺的主持都少見的發怒了,對其父母說若是再在寺里瞎胡鬧就讓他們將人帶回去。 皇恩寺是圣人的姑婆先帝的親姑姑出家修行的地方,她老人家才離世不久,皇恩寺的盛寵還沒淡去呢?;屎竽锛蚁胍詣輭喝斯烙嬍遣豢赡艿?,所以這幾日聽人說皇后娘家父親在聯合大臣們想要以武服人。 跟皇后父親的想法不同, 部分大臣覺得如果能用一個臣女去安撫屬國, 這個交易完全能做。只是他們贊成是基于他們自家沒有適齡的未婚女孩。 傅子寒是不贊成的,但是他也不希望就因為這事兒輕易的掀起戰火。另外,他之前交給圣人的那份資料已經表明得很清楚,這就是一個套。那些屬國使的是陽謀,就看大宴朝的應對了。 原本傅子寒帶著家人避到新莊這邊,就是想要避開這潭渾水, 然而, 皇后那位侄女不知道發了什么瘋, 將矛頭對準了傅子寒,說為何不讓傅靜姝去和親。 人跟她解釋了, 說傅靜姝小姐已經許配了柳家公子,可她竟然說什么只是圣人下旨了而已, 又沒有走定親的流程,大不了圣人另外下旨讓她和親,給柳公子另配一門親事就行了。 不知道是不是她家人在背后推波助瀾,這個建議居然還被人傳了出去,然后還有人覺得很正確,這下子,傅子寒就呵呵了。 若是靜姝沒有定親,這個和親他會考慮,但是這個考慮是基于靜姝的個人意愿來的。就像對那個女孩子,傅子寒是不愿意她被迫出嫁和親的,也對圣人和友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然而他就一個普通的夫子,大不了就是跟圣人關系還不錯的夫子,能影響到圣人的可能性極低,所以他才不遺余力的想要從皇子們身上著手,利用皇子們的影響力來阻止這次的屬國計謀。 但是他這樣做居然還讓其他人把戰火引到他家人的身上,那就對不住了,他不是任人欺負的小可憐,就算官職低了些,他影響力可不弱。 傅子寒原本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千字文,想要通過賣慘哭慘將群眾的焦點轉移到皇后娘家的身上,但是在他即將付諸于行動的時候,宮里又來人了! 傅子寒冷哼了幾聲,非常的想要不管不顧出了氣再說,但是這次宮里來的人除了傳令的內侍外,還有若何。 “先生不必如此生氣,這事兒皇后娘娘已經親自下了懿旨,讓她侄女要么出嫁,要么出家?!?/br> 這招夠狠的,看得出娘娘也是個果斷的人,能在宮里坐上高位的都不簡單。 “國丈如何說?” “不用管他如何說,靜姝小姐的婚事是圣人親自下旨的,那就誰都不能動。她哪來那么大的臉想要禍水東引?!比艉我彩鞘植粣u那小姐的做法,連帶的對國丈一家也冷淡了許多,“這次來,除了夫人讓婢跟先生說一聲這事兒靜觀后續外,還想讓婢問問那個托孤所的事情。先生是想將托孤所納入傅家下面?” “不用。那些都是可憐人,傅家幫助他們,也是做善事。另外,他們全部遷過去之后,小鎮那邊也能多點人氣,有需求就有供給,這樣一來,整個小鎮才能活起來?!?/br> 傅子寒將托孤所搬過去也是一舉數得,但是他奉行的是授人以漁,所以托孤所后面要怎么改善自身,就不是他需要關心的了。 若何停頓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問了問那個少年的情況。 “若何你認識他?” “我與他父親相熟,但是您知道的,我的身份注定了不能太過接近他,所以,還請先生幫忙照看幾分?!?/br> 傅子寒笑著點頭:“那孩子人品天賦都不錯,等到事情安頓下來,我打算讓他跟著四皇子一起讀書?!?/br> “跟著……四皇子?”若何猛然抬頭,表情很一言難盡。 “怎么?你難道也認為四皇子有問題?”傅子寒蹙眉,“我跟你說啊若何,四皇子是個非常不錯的孩子,國師對他的數年教導非常成功。他們倆應該合得來的?!?/br> 若何想要反對,卻又沒辦法說出原因,沒奈何,只能先應下,打算回去之后再想法辦打消傅子寒這個恐怖的想法。 雖然圣人和皇后都說他們會解決這件事,但是傅子寒也不是個甘心忍氣吞聲的人。他不能明著來,就暗著干。 四門外那個最大的酒樓可是他兒砸的,他想要利用那個酒樓干點什么不要太容易。 “你們聽說了么,酒樓那邊新請了位說書先生,講的那些話本從來沒聽過?!?/br> 四門的學生平日里的空閑時間也不多,休沐的時候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意回家,稍微遠一些的,半年一年回去一次都算勤于往返,還有些在求學期間根本就不回去,有假的時間也樂意跟同窗好友們出去游歷。 而去酒樓喝酒聽話本是他們為數不多的能承受得起的消遣之一。 有人就奇怪了,說為何說書的不去茶樓,偏要跑酒樓來做生意。其實這也跟酒樓的經營理念相關。立文的這間酒樓可不是喝花酒的地方,都是文人喜歡聚集之地,喝的酒也偏風雅,什么桃花酒荷花酒菊花酒,配上那些精致典雅的酒具,再加上別處吃不到的下酒的小吃,這生意不用說書先生招攬人都好得不行。 更重要的是,這位說書先生說的話本不是那些市井百姓喜歡的恩怨情仇,而是迎合了文人的胃口,中間又間插了武人的勇猛情節,兩邊都能引起興趣,又把握住了度,讓兩邊都不會覺得對對方描寫太多的各種演義。 猜都不用猜,這話本鐵定是傅子寒提供的。他可是知道自家兒子當年干過什么,這會兒直接毫不臉紅的將兒子的化名拿來用上。隋唐演義之類的簡直寫得溜溜溜。而在這故事中,他無縫植入了外戚干政這一情節,而且藝術性的夸大了干政的惡劣之處,還有那些高官衙內的蠻橫兇殘,讓人聽得是義憤填膺。 傅子寒也去聽過兩段,還沒講到外戚的地方,但是這故事的情節已經相當吸引人了。不僅是學子們愛去聽,就是周圍住的那些官員顯貴們,沒事兒也喜歡去坐一坐,聽一段說書。 這個時候的說書先生講述的方式,跟后世的評書有一點點相似,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說書先生后側還有位撥單弦的藝人,在說書的過程中幫忙營造氣氛。 這種方式傅子寒沒有見過。他以前所見的,要不就直接是說話,一張桌子,一塊醒神木,一把扇子就足矣。要不就是江南那邊的彈唱。這種又說又彈又唱的方式,聽上去很雜亂,但是習慣了之后卻發現自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在其中。 一壺荷花酒,一疊香豆素拼或者鹵味雜盤,就能在這里混一下午,聽說書先生講一段風云變幻蕩氣回腸的故事。 京城里的那些高官們最初的時候還不稀罕來這邊,到底是遠了些,而且官員成天混在酒樓里,這不是擺明了想要被彈劾么? 但是越是不能來,就越是心癢癢的想要來。特別是那些低階官員,沒事兒的時候呼朋喚友過來喝個小酒,聽一段演義,然后趁著微醺來一段自己的見解,這小日子過得讓人忍不住想要掐死他。 講了大概有半個月左右,故事開始涉及了外戚干政的內容,但是因為是承襲整個演義而來,不管你怎么分析,這些都是大概率發生的事情,而且歷史也證明了的確有這些事發生,只不過影響并不如演義中的那么嚴重罷了。 可聽的人不會去根據歷史來分析哪里是夸大了,哪里是藝術的加工,他們只知道外戚干政就是個王八犢子干的事情。 然后不知道是誰先說起的,話題被套上了國丈主戰這方面來,又有人不確定的說,國丈主戰還情有可原,但是縱容他家姑娘破壞別人的婚事,就為了替她出嫁這事兒,該不該算干政呢? 有人說不算,畢竟是女兒家的親事,怎么能跟政治扯上關系。 但是也有人說,一般人家的姑娘的親事那是私事不假,但是國丈家的姑娘可是被屬國求娶的,這就是變相的和親,怎么就不算政事了? 而且當事的另一位小姐,說的親可是鎮關大將軍柳將軍的公子。就為了自己不想嫁,便使壞要讓柳家未來的少夫人替她出嫁,這豈止是不給傅先生面子,也是不給柳家面子吧?還是說,覺得傅家跟柳家都不能奈何她家? 此言論一出,沉默的不止主戰主和兩派的骨干,連中立派都開始思考國丈到底想要干什么了! 第111章 不是病 國丈想干什么?國丈想要掐死那個作妖的蠢貨! 一個大家族到了鼎盛風光的時候, 若說一點茬子沒有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十根手指還有個長短呢, 更別說一個家族人那么多,不是每個人都一心為了家族的。比如這個作妖的女孩子,她天然就覺得她身體弱該受到全家的照顧和寵愛, 甚至還覺得姑姑是皇后,天下間的少女除了公主就她最尊貴了! “父親, 難道這事情就沒有轉圜的余地了?嬌嬌她身體不好,真要去皇恩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