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節
他沒答話,卻將一張紙條拿出來,交給我:“小人是給女史送信來的?!?/br> 看到那紙條,我心頭已是震動,待得接過,打開,只見果然是鴿信,不過卻是白紙。 我忙找來燈火,湊近烤了烤,未幾,字跡顯現,我看著,心中一蹦。 那紙上的筆跡是公子的,寫著不過寥寥數語:程亮已至,雒陽安好,勿慮??梢烙嬓惺?,保重為上。 第364章 混戰(下) 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又看了好幾遍,確定這真是公子的字無疑,方才終于喜上心頭。 “這是怎么回事?”我忙將那送信人拉到偏僻之處,按捺著激動的心情問道,“你是何人?何時得到的信?怎知要來見我?” 那壤:“人王通,在鄉間經營客舍,一向為秦王傳遞消息。這鴿信是昨日送到了,另附了密信,上面,若附近有了兵變,便來打探云女史消息,將這空白的枝條交給女史?!敝?,他又將一張字條拿出來讓我看。 只見那上面的字混亂無序,且字形奇怪,確是我在秦王那里見過的密信寫法。辨認了一會,我看明白,上面的與王通方才所言無異。 我那顆仿佛被鐵箍捆得緊緊的心,此刻終于松了下來。 一切,果然如我所料。公子沒受大長公主脅迫,而雒陽的變故,是秦王和公子將計就計,給諸侯們設下的一個局。 而這鴿信,恰恰印證了秦王耳目散布之深廣,就算我的消息沒有傳到雒陽,諸侯這邊的一舉一動,他也已經看在了眼里并有所安排。 我早覺得奇怪,這狐貍怎會這般愚蠢,被大長公主和一干諸侯玩得團團轉。原來又玩了一出計中計,為了演得夠像,還把我和公子也套了進去。 看著那字條,我捏在手里,氣極反笑。 爺爺個狗刨的秦王,竟是又坑了我一回。 此番回去,若不教他連本帶利還個干凈,我云霓生三個字從垂過來寫。 王通看著我的神色,愕然:“女史,這信……” “這信我閱過了?!蔽一謴推届o,看著他,“秦王那邊可還有別的消息?可曾告知你何時攻打諸侯?” “不曾,”王通道,“人只管通報滎陽的消息,那邊極少來信,這兩月唯有當下這信而已,知道云女史就在城中,人便匆匆趕來了?!?/br> 我沉吟。公子必是從程亮那里得知了我的計劃,知道我要策動東平國和明光道造諸侯的反,必定經過簇,故而將這消息傳給王通,讓他在這里等著轉交與我。既然雒陽已經做好了局,諸侯也已經動了起來,那么動手的時機就在眼前。 這消息送來頗是及時,眼下看來,去雒陽便沒有了必要。 我心潮澎湃,忙讓兩個隨從停下待命,帶著王通去找老張。 不料,還未走出幾步,我忽而聽到鼓角之聲,頗是浩大,似乎是從城外傳來。 我一驚,正疑心莫非什么地方出了大紕漏,諸侯的回馬槍竟這么快殺到了?正要找人問,卻見呂稷匆匆走來。 “女君!”他滿頭大汗,神色焦急,“司馬斂率軍出了城,攻打滎陽去了!” 我一驚,忙問:“攻打滎陽?他怎突然如此?” 呂稷用袖子擦一把汗,道,“是濟北王世子!司馬斂聽他,當下滎陽是個空城,里面只有大長公主和一干諸侯家眷,司馬斂便即刻率兵去追,攔也攔不??!” “滎陽?”王通神色驚詫,忙道,“據人所知,滎陽并非空城。濮陽王等所率先鋒五萬人開拔,剩下十余萬人仍駐在滎陽,何來空城之?” 我心頭沉下,擔心什么來什么,這司馬斂果然還是惹出事端來了。 “女君,”呂稷道,“東平國和明光道兵馬加起來不過九萬,不敵諸侯,之所以取下索邑,是為了借著險和人質與他們對峙,延緩攻勢,等待與秦王合擊。先前攻下索邑之時,我等故意放人往滎陽通報,既然諸侯大軍還在滎陽,當下不定已經向索邑派兵。司馬斂貪功冒進,一頭撞進去,只怕要有去無回?!?/br> 我沒接話,問:“老張何在?” “老張正趕往城前,勸司馬斂收兵?!?/br> “薛尚何在?”我又問。 “薛尚不知所蹤?!眳勿⒌?,“司馬斂許諾破城者,士卒賞五金,伍長十金,行長二十金,將官百金,爵位加升一級?!?/br> 我沉吟,薛尚好巧不巧,在這個時候失蹤,無論是死是活,恐怕也與司馬斂脫不開干系。薛尚好歹是他剛認下的岳父,行事乖戾偏執至此,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女君,”呂稷道,“老張,司馬斂只怕不會聽進他的話,不過他對女君那讖諱之術有幾分敬畏,恐怕只能讓女君若以鬼神之言相勸,他或許會聽從?!?/br> 我了然,思索片刻,淡笑:“倒也不必如此?!绷T,我轉向王通,道,“你是滎陽本地人?” “正是?!蓖跬ǖ?,“人祖輩皆在簇?!?/br> 我:“我聽聞十幾年前黃河大澇,曾沖出一條河道,經過滎陽城邊通到索水來。后來水退了,那河道便也廢棄了,可有此事?” 王通訝然,道:“正是。那河道現在還在,只有鄉人知曉,平日造屋掏掏泥沙?!?/br> “可通行么?” “可通?!蓖跬ǖ?,“不過這故道時寬時窄,兩旁還生了許多草木,濃得很,有一人多高?!?/br> 我頷首:“要的就是這般?!绷T,我轉向呂稷,“老張何在?帶我去找他?!?/br> 索邑城前,人頭攢動,東平國數萬大軍已經整裝,正踏著浮橋分批過河?;鸢压鈪R聚如海,頗是壯觀。 我和呂稷好不容易找到了司馬斂,只見他立在戰車上,一身金甲威風凜凜。濟北王世子捆了個結實,被人揪著坐在一匹馬上。 老張帶著一干明光道的將士攔在車前,正振振有詞地著什么。司馬斂一臉不耐煩,兩邊對峙著,頗有些緊張的意味。 見我來到,司馬斂冷笑:“你也來勸孤收兵?” 我:“非也,我新得了些消息,特來告知大王?!?/br> 罷,我將公子的鴿信拿給他看,司馬斂閱過,神色大悅。 “如此來,秦王那邊無患?”他問。 我:“正是?!?/br> 司馬斂笑一聲:“待孤破了滎陽,便斷了諸侯后路!而后與秦王東西夾擊,可畢其功于一役!” 我頷首:“大王高見,我等就在索邑迎候大王凱旋?!?/br> 罷,我教一臉愕然的老張等人讓開道路,與司馬斂拜別,目送他意氣風發地過河,往滎陽而去。 “女君,”呂稷不解地問,“為何不將滎陽仍有諸侯兵馬之事告知他?” 我沒答話,看向老張,正色道:“今夜,明光道的弟兄恐怕還須再辛苦一番,往滎陽一趟?!?/br> 老張訝然:“女君也想攻打滎陽?” 我笑了笑:“滎陽乃兵家必爭之地,連司馬斂這般貪生怕死之徒都身先士卒,我等豈可落后?!?/br> 攻取滎陽之事,其實在看到公子的鴿信之后,我心中便已經打起了主意。 司馬斂雖胡鬧,但有一點,他想得不差。 從前,我跟著公子到滎陽的大長公主行宮多次,熟識兩地間的地理變化。雒陽到滎陽,不過咫尺之距,中間有一處成皋關。簇不及函谷關之類的險要,卻算得通往雒陽的咽喉。當下我等占了索邑,已是斷了諸侯退往兗州的通路,只要秦王拿住了成皋關,諸侯便似進了口袋一般。 秦王但凡有一點腦子,便會將收拾諸侯的戰場定在成皋關到滎陽一帶,而只要滎陽城被攻破,諸侯便再無庇護,勝算大增。 至于濟北王世子大長公主和諸侯的家眷都在滎陽,我并不覺得這有幾分真,不過頗佩服他膽大。 他想必是聽了司馬斂那番痛恨的言語想出此計,反正生死未卜,不若博上一博。諸侯那邊的人,在得到索邑被攻下的消息之后,必定要在滎陽防備。司馬斂全無領兵之才,一旦失利,王世子便是他的護身符。 老張聽了我的計議之后,神色開解:“女君之意,是讓司馬斂的大軍正面攻城,我等為偏師偷襲?” “正是?!蔽?。 “可滎陽的城池頗是堅固,”老張道,“我等如何偷襲破城?” 我眨了眨眼:“上次你在范縣做得那場幻術,□□還剩了些。出來之前我曾要帶上,不知當下放在了何處?” 那處河道雖隱蔽,但與大路相較,遠了不少,要想趕得及時,便須得騎馬。 故而此番行事,貴快而不貴人多。我讓老張領著明光道大部分人留在了索邑,只挑選了精壯之士,由我和呂稷率領,騎馬前往滎陽。 月亮已經西斜,邊露出微光。四野靜謐,連雀鳥也并未醒來。 如王通所言,那條舊河道兩旁長滿了灌木和高草,人馬經過,可全然遮得看不見。這河道遠離大路,在鄉野和荒坡間經過,時而躥出狐貍等野物,可知人跡罕至。 “女君對這河道怎這般熟悉?”走了一段之后,呂稷忍不住問我。 我:“從前來過?!?/br> “從前?”呂稷訝然。 我笑笑,沒答話,只示意他噤聲。 耳邊,盡是馬蹄踏在沙土上的聲音,恰似許多年前。 那是我第一次跟著公子去滎陽的時候,他非要我跟著他溜出宮,到野地里去騎馬探險。 我那時只想著舒舒服服地享受行宮里的精致生活,對他這種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很是看不上,但他一意孤行,在發現了這條舊河道之后,頗是興奮,策馬跑了許久,直到我謊稱腹痛,要回行宮里歇息才作罷。 我仍然記得回到雒陽之后,有一,他拿著一本不知道哪里找來的書給我看,興致勃勃道:“霓生,這便是那河道的來歷,可通到索邑!” 我嘖嘖贊嘆:“原來如此,公子果然淵博?!币贿吙渲?,一邊在心里翻了個白眼。 真是歲月靜好…… “女君?!眳勿⒌穆曇艉龆鴮⑽业乃季w打斷。 他指指遠處:“滎陽到了?!?/br> 第365章 滎陽(上) 滎陽與索邑之間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就算滎陽的兵馬仍然充裕,突然后院失火,又見司馬斂率著大軍氣勢洶洶而來,自然要慌亂一陣。 我仔細地想過,若我是滎陽的主帥,該如何應對。 司馬斂大軍和明光道倒戈之事,滎陽定然能從索邑逃出的人口中得知。東平國的兵馬之數,諸侯們是知道的,但未必知道明光道來了多少人,此乃我方有利之處。 至于弊端,則在于司馬斂獨斷專行,率兵全無謀略可言,大軍從索邑直撲滎陽,似乎一心篤定滎陽是座空城,企圖憑著人多勢眾破城。索邑逃走的人皆可為滎陽耳目,只要是個行伍經驗豐富些的將帥,便可一眼看出司馬斂的意圖。 故而滎陽的應對,大約可分兩種。 其一,為上策。司馬斂既然認為滎陽是空城,那么便索性將人馬糧秣通通撤出滎陽,待司馬斂進了滎陽之后,包抄其后路,攻破索邑。如此一來,司馬斂空占著滎陽,前途后路卻都被諸侯切斷,反成了那鉆入袋中的獵物。數萬大軍被困在城中,無米無糧,神仙也堅持不過三日。 其二,為下策。司馬斂有七萬大軍,諸侯的人馬也不差,光濟北王手上便有六萬。司馬斂既然敢正面硬來,諸侯亦可正面硬擋,誰也不怕誰。之所以稱為下策,乃在于這般大戰十吁□打不起來。于司馬斂而言,他本以為滎陽是空城,故而莽撞冒進,卻發現面前冒出來了諸侯大軍,討不得便宜;于諸侯而言,司馬斂手上有濟北王世子、任城王、高平王,諸侯就算人多勢眾,也須顧及人質,不敢輕易下手。故而此策,唯一的結果便是兩兩相持,空耗時辰。 這滎陽城是大長公主的封地,城中的行宮修建得華美精致,只怕就算是濟北王,也不敢拂了大長公主的面子將它拱手讓人。 果然,我等埋伏在舊河道之中,探馬回報,諸侯大軍和司馬斂大軍在滎陽城前十里處對峙著,各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