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節
我一直擔心這些人會設計報復龔遠或者北軍的將士,不料,竟是落在了王霄的身上。 “我知曉了,”公子對龔遠道,“你且追查,又消息便告知我?!?/br> 龔遠得了令,匆匆離開。 我看著公子,道:“你不信這是趙王余黨所為?” 公子看著龔遠的背影,神色清冷。 王霄重傷,公子和我皆是牽掛,□□那邊的事且放下,只留在王霄府中。 太醫們還在內室里守著,我和公子坐在外室。 仆人送了茶進來,我拿起茶杯喝一口茶,瞥了瞥王霄那邊,心中感嘆。 昨夜何等良辰美景,我原想著今日可與公子留在宅中膩歪膩歪,好好過一過美夢般的日子,不料驚雷一個接一個,將美夢都打成了泡影…… “霓生,”公子忽而道,“濟北王之事,你怎么想?” 我說:“此事我仍覺得蹊蹺。濟北王明明可順勢和談,卻出爾反爾,其中必有內情?!?/br> 公子頷首。 “還有大長公主?!蔽艺f,“她此去,也不知穩妥與否?!?/br> “自是穩妥?!惫拥?,“母親從不立危墻之下?!?/br> 我以為他心中正擔心著大長公主的安危,聞得此言,不由愣住。 “霓生,”公子道,“無論你在明光道談得如何,就算濟北王不愿意,兗州諸侯也一定會向朝廷歸降。依你看來,到時中原各家勢力如何?” 我想了想,道:“秦王吞了趙王等諸侯的兵力,當下有二十余萬,乃是最大。其余諸侯,豫州十萬,兗州十余萬,加起來,憑人數稱得上旗鼓相當。不過秦王若納降,必然會似對趙王的兵馬一般,將兗州兵馬也收編?!?/br> 公子搖頭:“談何容易。趙王等諸侯被秦王打敗,秦王收編兵馬乃理所當然。然那十余萬之眾,并非說吞就吞,據我所知,秦王挑選精銳強壯之輩收入麾下,只有四萬余眾,其他仍另編作一部兵馬,駐扎城外?!?/br> 我頷首:“正是?!?/br> 公子道:“相較之下,兗州兵馬則更是麻煩。濟北王等人并非戰敗,就算愿意交割兵馬,他們威信仍存,歸降之后若再起反意,乃不堪設想?!?/br> 我看著他,道:“你的意思……” 公子道:“你與我說過,秦王要徹底平定天下,必要先與諸侯爭一個高下。只怕這日子不會來得太晚?!?/br> “你欲如何?”我的心提起,問道。 公子道:“如你所言,秦王與諸侯一旦反目,若論人數,可謂勢均力敵。這般時候,北軍則尤為重要。無論秦王還是諸侯,必極力爭取,無論為哪邊所用,皆可定乾坤?!?/br> 我倏而明白過來,將聲音再壓低:“你是說,王霄遇刺之事,與此有關?” 公子頷首。 “霓生,”他停了停,神色歉疚而鄭重,“當下之勢,只怕我無法抽身離開,北軍群龍無首,我不可棄他們不顧?!?/br> 我知道他的意思,心中敞亮。 如從前約定時所言,我們本是不同路上的人,雖然強行走到了一起,卻仍各自背負著身后之事。當下于我而言,是曹叔,于他而言,則是他的大義。 這甚是無奈,也甚是公平。 因為這些事,都只能憑我們各自處置,他不能替我背負,我也不能替他背負。 “無妨,”我伸手,與他手指相交,故作輕松,“你放心便是,曹叔是明理之人,他不會計較許多?!?/br> 公子目光深邃而幽黯,少頃,也笑了笑,將我的手緊緊攥住。 第344章 驚雷(下) 我和公子在王霄府中逗留了半日, 看王霄確實沒有了大礙,方才離開。 路上,我對公子道:“當下北軍名義上仍歸秦王節制, 調兵虎符也在秦王手上, 你雖是圣上委派,但若想執掌北軍, 恐怕秦王要生出猜忌?!?/br> 公子道:“故而此事, 我須與秦王詳談?!?/br> “你打算如何詳談?”我訝然, “直接向他要兵權么?” “秦王此人, 天生多疑,謀略出眾?!惫拥?,“在他面前玩弄花招,若被識破反猜疑更重, 倒不如開誠布公。諸侯之事, 我正要與他商議, 陳明利害, 他自會決斷?!?/br> 我看著公子,不由苦笑。 這就是我和公子行事的不同之處。我一向喜歡兵行詭道, 風平浪靜地把事辦了,能不被人窺破便不被人窺破。故而我就算是在為秦王辦事,也從來實話虛說虛話實說,讓他無法實實在在地拿捏我。公子則不然,他一向尊崇陽謀,喜歡凡事光明正大, 是曲是直理論清楚。 不過他說得對,秦王本質上與我是一類人,我們這樣的人,最吃的也是公子這一套。如公子所言,倒是可能另辟蹊徑。 回到□□的時候,大長公主和桓肅仍在,堂上的人不少,汝南王、沛王等豫州諸侯也到了,還有□□中的一眾幕僚。 在這些人之中,我還看到了云琦。 秦王顯然已經同意了大長公主去找濟北王和談的事,汝南王和沛王也愿意隨往,眾人正談論著諸項細由。 見公子來到,秦王問起王霄的事。 公子一一答了,眾人聞言,皆露出驚詫悲憤之色。 “王將軍乃北軍中侯,何人竟敢這般放肆?!迸嫱跬葱募彩?,道,“未知派人追查不曾?” 公子道:“北軍、廷尉、京兆府皆已派人搜尋刺客,當下還未有所獲?!闭f罷,他看向秦王,“王將軍傷重,恐一時不可再任北軍中候。北軍若無人執掌,牽扯甚重,須盡快委任,暫領此職?!?/br> 秦王頷首:“孤亦思慮此事,至于人選,不知元初可有想法?” 公子道:“我確有些人選,還須與大司馬詳議?!?/br> 秦王沉吟,道:“北軍關系雒陽防務,不可輕率。以孤所見,北軍中候非德高望重者不可為,與其讓人望不高者勉強充任,倒不如從歷任統帥中擇選,一來熟悉營務,二來聚攏人心,不至于教北軍因王將軍遇刺之事渙散?!闭f罷,他看著公子,“元初曾任大將軍,統帥北軍征戰。且當下元初又是天子委派而來,孤以為,北軍身為王師,交與元初代管,最為妥當?!?/br> 這話出來,包括我和公子在內,眾人皆露出吃驚之色。 堂上隨即響起一陣嗡嗡的議論之聲。 “臣以為不可?!眳④娨︿氏瘸雎?,道,“北軍中侯是北軍中侯,桓侍中是桓侍中,北軍中侯之職,從無侍中代領之理?!?/br> 不少人聽了這話,皆出聲附議。 汝南王冷笑道:“此言著實有趣,如大司馬之言,桓侍中乃圣上委派,北軍乃王師,桓侍中若不可領,還有何人可領?” 這話出來,也有不少人贊同。 姚洙正當反駁,大長公主忽而道:“妾亦以為,大司馬此議不妥?!?/br> “哦?”秦王道,“皇姊以為何處不妥?” 大長公主道:“大司馬忘了?元初不日便要往明光道議和,回還之日尚不知期,又如何統領北軍?” 我知道此時,須得由我來說上兩句,正要開口,忽而聽一人高聲道:“此事不必擔心,在下可代勞?!?/br> 訝然看去,卻見是云琦。 只見他從席間站起身來,向秦王拱手道:“大司馬,在下與云霓生乃兄妹,論關系,亦與明光道有所關聯。當下形勢變化,應事急從權,桓侍中既身負北軍重任,在下愿替桓侍中往明光道一趟,為朝廷議和?!?/br> 我沒料到云琦竟會跳出來。聽這一番話語,幾乎嗤笑出聲。我與曹叔的關系,是因為祖父,云琦竟要強行扯上來,也不知想糊弄誰。 秦王看著云琦,不置可否,少頃,卻看向我:“云女史以為如何?” 我看了看云琦,心中明白,他這般出面,也算是幫了我。論身份,他是我的族兄,跟我一道去明光道倒也合適。且他這般自告奮勇,自也是因為想借此立一立功,秦王帳下人才濟濟,他若一直不受重用,那云氏重振的大業便遙遙無期,于情于理,我都該幫上一幫。 我神色感慨,道:“云大夫不畏艱險,乃一片赤誠,方才云大夫所言,皆合乎情理,還請大司馬定奪?!?/br> 秦王微笑。 “孤亦以為可行?!彼f,“明光道和談之事,便交與云大夫與云女史。北軍事關重大,桓侍中留在雒陽為上。孤意已決,眾卿不必再多言?!?/br> 姚洙等人見秦王這般說話,亦不再反對,紛紛應下。 秦王這般爽快,公子自然也就沒有了再跟他詳談的必要,議事散了之后,公子便到北軍大營中去了。 我則與云琦留下來,繼續與秦王商議到明光道和談的事。 云琦對此顯然興致勃勃,秦王說到任何事,他都有一番見解,高談闊論,頭頭是道。 我頗是知趣地閉嘴,靜靜聽他們說。 秦王廢話不多,將和談的條件逐項落定之后,交代云琦去準備。云琦應下,志得意滿地離開了。 我看著他走出去,仍坐在席上沒有動。 “還有話說?”秦王拿起杯子來喝一口茶,看了看我。 我也不再遮掩,道:“有些事,我不明,還請殿下解惑?!?/br> “何事?”秦王問。 “殿下當真覺得,濟北王突然要開戰,并無內情?” “自有內情,”秦王道,“故而孤并不著急與他開戰,而是遣大長公主議和?!?/br> 我說:“豫州諸侯調動十萬兵馬,在中原來去自如,殿下也覺得無妨么?”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鼻赝醯?,“此乃孤向來行事之道。當下用人之際,諸侯之事,解決總須時機,若憑空行事,只會弄巧成拙?!?/br> 我說:“如此說來,殿下索性將北軍交由元初統領,亦是出于此道?” “正是?!?/br> “為何?”我說,“殿下曾對我說,大長公主是元初生母,靖國公是他生父,這二人若以死相逼,恐怕元初不會踐諾。殿下如此信任元初,莫非同樣的話,換到殿下身上便不靈了?” 秦王淡笑。 “云霓生,”他說,“你當下仍相信,元初會為了你,與父母作對么?” 我說;“自是相信?!?/br> 秦王道:“孤亦然?!?/br> 我狐疑地看著他:“如此說來,殿下變了想法?”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鼻赝醪痪o不慢道,“孤難道是那冥頑之人?” 我一時無言以對。他這話雖然聽上去是頗為爽快地坦誠認錯,但我卻有一種出拳打在了風里的感覺,心頭頗是不爽。 “云霓生,”秦王道,“你莫非在擔心孤安危?” 他這樣的妖怪,自不必我來擔心他的安危。 我擔心他在謀劃著什么事,連累了我和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