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她才有機會讀高中,上大學,曉曉知道這是自己唯一的機會。 其實爸爸這樣的考慮也不無道理,他們這種偏遠省份的二線城市。 升學率實在不高,除了縣城一中的高中,每年有那么幾十個人能考上重點大學外。其他的中學,說實話,能考個大專就不錯了。 從實際一點考慮,考個大專,那種學歷出來找工作,還真不如爸爸單位的技校含金量大。 爸爸是給了曉曉一個機會,可這個機會卻不是靠砸扇玻璃門就能獲得的。 曉曉知道,她只有成為初中全級前三十名的學生,才有可能考上本部的重點高中,這家高中是曉曉那個地區最牛的高中,面向全區上百個鄉鎮招生。 農村那些希望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孩子,都劍指這個高中,能給本部初中三十個名額,已經算是照顧了。 曉曉初中的學校有八個班,每個班四十多人。 這點名額每個班分分,還不到五個人,也就是說,你只有全班前五名以內才有機會。 曉曉的成績一直在前三,但她不敢松懈,因為這是考試,不是平均分配。 初三下學期,整個年級的氣氛都變了。 不眠不休豁出去的學生一大推,大家都在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你不努力,分分鐘被人家超過。 曉曉知道,自己沒有退路,對別人而言,這只是一次考試。 但對她而言,這是她的夢想,是她用命爭來的。 她雖是女孩子,但骨子里卻有一股悍勇。有一股血性,她要贏,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去做。 那個時候,只有曉曉知道,她是靠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拼了命的做題,背書,才為自己拼了一個重點高中的機會。 現在,經常有人舉辦各種講座,宣揚各種觀點,號稱有好辦法讓孩子進入學習的狀態。 每每聽到這個課題,敏懿總是嗤之以鼻。孩子的條件太好,日子過得太輕松,不會有這么動力去學的。 但如果學習和自己的生存狀態,和自己的命運掛鉤,我相信沒有人會學不好。 就像曉曉,最后填中考志愿時,她震驚了所有人,也讓老師深深記住了這個孩子。 因為她的中考志愿上只有一欄,除了縣一中外沒有任何別的選擇。這種霸氣連班上排名第一的男孩子都沒有。 至少他們都給自己留了一條后路,但曉曉沒有。 老師甚至找曉曉談話,苦口婆心勸她,讓她再給自己一個選擇。 她這么好的成績,萬一錯失一中,至少上個師范沒有問題,也能提升一下學校的錄取率。 可惜,勸了半天,曉曉人狠話不多,梗著脖子堅決不改志愿。 那段時間,郁悶的不止老師,還有曉曉的老娘玉蘭。 她眼看著她那不靠譜的老子倒向曉曉一邊,由著她胡來。 她就恨不得跑上去痛罵她一頓,這種選擇在玉蘭看來,已經不是傻了。 簡直就是神經錯亂,她當老師出生,知道下面那些鄉鎮的孩子有多拼。 人家一個學校哪怕出一個,這個名額也要占滿了。 萬一曉曉來個失誤,就徹底完蛋,連個后路都沒有。 這高中打飛了,技校又不讀,連個師范后備都沒有。不就徹底變成無業游民了嗎? 她是想氣死自己的節奏嗎?有好幾次,她都想沖上去找曉曉吵架。 可每次看到曉曉冷淡的眼神,想起她砸門的決絕。 她就失了勇氣,縮了回來,郁悶不已,曉曉臨近中考那段時間。 她索性閉了眼,徹底放棄,就當自己沒有生她,懶得再看她一眼。 她雖然生了曉曉這個女兒,可她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她。 曉曉在想什么,她已經完全看不懂了。 很多年后,曉曉就是憑著只給自己一個選擇的勇氣,不給自己留絲毫退路。 一路披荊斬棘,成為最后的贏家。 那個時候她才明白,有的時候想獲得成功,勇氣和努力永遠比算計更重要。 中考過后,曉曉綻放了自信的笑容,高出一中錄取線二十多分被如愿錄取。 最后排名全級前十,曉曉得意地將紅色的錄取通知書,放到了爸爸面前。 爸爸笑了笑,點點頭,說道:“不錯!” ------題外話------ 曉曉的經歷,是作者選用的生活中的真是經歷,大家不要人rou,當故事來看 第四章 金錢的黑洞 曉曉考上縣重點高中那一年,蘇家也算個雙喜臨門。 曉曉的哥哥小海也考上了一家南方的重點院校,曉曉和小海年齡一歲零三個月。 性格卻天差地別,兩人就像是選錯了性別,哥哥文靜溫和,乖巧懂事。 曉曉卻脾氣火爆,粗魯乖張。 這個區別,也讓mama越發偏心了哥哥,從小到大,似乎只有小海才是玉蘭的孩子。 小海貼心,會拍馬匹,會看眼色,知道家里玉蘭說了算。 成天跟在玉蘭屁股后面,捶腰,逗趣。 讓玉蘭高興不已,對兒子更是喜歡。 這個兒子養得多值,比他那不省心的老子和暴躁的女兒強多了。 每當看到小海諂媚著臉,和玉蘭有說有笑,曉曉總是冷眼旁觀。 那個情形總讓她想起電視劇上的太后出行,太監伺候左右的情形。 說實話,小海那種表情和姿態,曉曉確實做不來。 她私心想著,就算做了,也未必有效果。 小海有天生的優勢,人家是兒子。 就算不做,玉蘭也當寶一樣的存在,做了更是錦上添花。 小??忌狭酥攸c大學,玉蘭臉上笑開了花,張羅著幫小海請客慶祝。 置辦各種行頭,為他九月份的上學做而各種準備,而女兒,她只哼了一聲。 當道喜的人和她順便提及曉曉的成功時。 她只輕描淡寫來一句:“這次是她運氣好!還早呢! 三年過后,還不曉得有沒有一個好大學上。 還是兒子厲害,考上了重點,幫我老蘇家爭了光?!?/br> 玉蘭生怕女兒搶了兒子風頭,趕緊將話引到兒子身上。 曉曉就在旁邊,她老娘從小到大都是這副德行。 仿佛女兒的心是鐵打的,她從不介意當面打擊她,表明她的態度。 她總覺得,不能讓兒子吃虧。 只可惜,老天爺是公平的,曉曉雖不受待見。 卻得到了老天爺的眷顧,吸收了爸爸所有外貌的優勢,一米七三的身高。 膚白貌美,眼大鼻挺,最有特色的是笑起來那個道醉人的酒窩,還有額角那彎迷人的美人尖。 都讓mama憤憤不已,她的兒子正好相反。 簡直辜負了她當時選擇老張的苦心,身高也就罷了,有個一米七五,也算過得去。 就是那個長相,簡直吸收了玉蘭所有的缺點。 皮膚黑,鼻子塌不說,還弄了一個胎記,好死不死正好在右臉上。 他們兩兄妹,一起站出去,不說,真沒人相信是一個媽生的。 所以玉蘭最恨的就是別人在她面前夸曉曉長得好,她總覺得就是這個女兒搶了她兒子的好處。 當初為了生曉曉,她七個月就給小海斷了奶,保不準因為這樣,小海營養不良,才長了這個身高。 這樣想著,她更加恨恨不已。 如果可以,她恨不得把女兒那身皮,扒下來給兒子披上。 為了彌補兒子這個缺陷,曉曉mama,從小到大都給兒子置辦不少新衣服。 而曉曉則能混就混,玉蘭有時候能過分到一家四口出去,當著女兒的面給兒子買衣服,女兒卻一件也沒有。 甚至,曉曉上初中后,玉蘭將自己不穿的衣物隨便改改,就給曉曉穿。 初中,是曉曉最難熬的三年,那個時候,曉曉最喜歡的衣服就是校服。 只有在穿校服時,她才不會感覺自卑。 曉曉曾經因為穿過一件,玉蘭穿得領子都爛了的棉襖去學校,被全班同學嘲笑。 為了這事,她寧愿一個冬天凍得瑟瑟發抖,也不要穿她媽的棉襖。 說實話,玉蘭家并不缺一件棉襖的錢,可農村出生的玉蘭摳門成性。 對女兒自然能省就省,兒子代表了老蘇家的顏面,自然要光鮮亮麗。 女兒以后都不知道是誰家的人,花再多也是丟水里。 這一點,曉曉知道,十五歲的少女有了自尊心。 她下不臉去找玉蘭要錢,就連逼不得已的學費,每次問玉蘭討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