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陸則對樂壇不太了解,看見司徒智在鼓吹平臺的重要性,想了想,打電話詢問顧云飛這方面的事情。 他對靠這曲子獲利沒什么興趣,不過對司徒智說的推廣挺感興趣。 顧云飛知道陸則不缺錢,既然只是想要推廣,事情就好辦了。 眾所周知,所有商業平臺的推廣都是可以買的,只要你出得起錢就好。 這事太簡單了了,顧云飛直接借了團隊給陸則,讓他們幫陸則去和各個平臺接洽,全面推廣這首曲子。 司徒智本來是懷抱著想要獨家授權的想法去接洽,怎么都沒想到對方一點都不為錢所動,不僅免費上傳到各個音樂平臺,還自己砸錢買推廣! 而且,過來和他們接洽的人居然是顧云飛的團隊? 他們就算不給錢的面子,也要給顧云飛一個面子! 更何況陸則的人氣擺在那里,引流效果絕對不會差,他們怎么算都是賺的! 一夜之間,《春喧》在所有排得上號的音樂平臺上線,還都被擺在主推位置。 很多陸則粉絲看到推廣,都懷揣著要給陸則打錢的想法點進去,結果點開音樂播放軟件一看,曲子依然是免費的,連會員都不用沖就能隨便播放隨便下載! 想給小陸醫生打錢怎么這么難?! 隨著《春喧》在云音樂平臺上線,評論區里迅速涌入許多書寫故事的人—— 「今天失戀,上來聽歌,被這首曲子治愈了?!?/br> 「認識小陸醫生的第三百天,依然沒能成功給小陸醫生打錢。最開始我覺得他長得帥,后來我發現他不僅長得帥還多才多藝,再后來我發現他不僅多才多藝還人品好脾氣好,這么優秀的小陸醫生,叫我怎么不愛他?!?/br> 「我聽哭了。明明沒有歌詞,明明曲調那么歡快,我的眼淚還是止不住地流,莫名這首曲子背后一定有個傷心的故事,它太快樂了,傷心的人聽了會流淚?!?/br> 這么大幅度的推廣,當然免不了引起更多人關注。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mv拍的乏善可陳,就是兩個人在拉二胡,連鏡頭角度都不換一下。 換個人發布這樣一個mv,想引起這么多人關注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根本不可能像陸則這樣又是上熱搜又是被各大音樂平臺主推。 很多內行人一看,這明顯是砸了錢! 誰這么人傻錢多,砸錢推民樂? 民樂不是一直走人淡如菊的低調路線嗎? 不過所有的藝術,歸根到底都是該拿作品說話的,收到推送的人都沒立刻下定論,而是先點開曲子聽了一遍。 聽完之后,樂評人們下場了,他們先把這曲子和兩位演奏者的技巧夸了一遍,然后發出相同的疑問:周頤是誰? 周頤這個名字,還沒來得及被更多人知曉就已經湮滅無聞。 如今在周家祖父門下求過學的同門師兄弟大半都已故去,能知道這個名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時光就是這么無情,任你才華橫溢、天縱奇才,只要你沒能在人間留下足夠深的痕跡,很容易消失在滾滾歲月長河之中。 關心周頤是誰的自然不止樂評人,還有不少民樂教授,近年來民樂作品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作卻不多,這首絕對算是名列前茅的那種,很多民樂教授都準備把它列入自己的課程里面。 不過在那之前,先要弄清楚這首曲子到底出自什么人之手。 很多人找不到陸則,輾轉打電話給裴正德,問裴正德具體怎么回事。 都是高校聯盟的老朋友,裴正德也沒隱瞞,把陸則和周師父的師徒緣分說了出來,也說起了當年英年早逝的周父。 得知這曲子是什么時候寫出來的,許多人都忍不住慨嘆:那種時期越是滿懷對美好的向往和期盼,越是容易被現實擊垮。 天真的理想主義者往往最難熬過那段艱苦歲月。 不管怎么樣,歷時數十年,這首曲子終歸還是重現人間。 作者有話要說: 小陸:人淡如菊陸小則! 第一百一十八章 產科 九月的最后一天, 《普法在行動》播出了減肥膠囊陷阱, 陸則作為特別嘉賓在節目中出鏡。 這期《普法在行動》一出,月初剛因為《春喧》進入不少人視線的陸則又成為熱議焦點。 很多人表示陸則這嗅一嗅就嗅出膠囊里混著什么藥物的技能很不科學,節目為了播出效果明顯夸大了陸則這個嘉賓的作用。 一般這種嘉賓都是由相關專家來當的,這次請個醫學生上鏡惹來了不少非議。 可惜不管網上往下怎么討論,節目還是照常播出。 到第二天, 《普法在行動》進入護苗月專題,很快地,觀眾們又在屏幕上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沒錯, 也許是為了讓人集中討論, 節目組把陸則參與的兩個案子連在一起播了。 減肥膠囊問題播完, 緊接著就是校園霸凌問題。 這一集剛好在九月一日這個開學日開播,不少學校要求統一在開學的第一節 班會課上播放這集內容, 加強中小學師生對校園霸凌問題的認識,指引中小學師生該如何應對校園霸凌問題。 這段時間陸則聯合章有他們做了個簡單的網站和配套app, 上面匯集各種求助熱線, 包括當地校園霸凌舉報熱線、當地家庭暴力問題求助熱線、當地自殺干預熱線和當地緊急報警電話等等針對某方面問題的求助電話,界面干凈整潔,cao作簡單易行, 只需要提供自己的定位就可以自動跳轉。 各地其實都配備有處理這類問題的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該往哪里求助。 現在網絡已經足夠發達, 哪怕是身在農村也有機會接觸到手機,有這樣一個指引app,也算是給很多不知該向誰求助的受害者一個方向。 很多事光靠個人是很難做好的。 陸則和蔣饒商量著趁著校園霸凌這期節目播出時把求助熱線app推了出去。 隨著節目播出, 各地的相關機構也迎來了短暫的忙碌期,組織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對有需要的求助者進行關懷或介入,各地中小學也默契地開始了一場全面的自查行動。 可以說,這期節目的影響力比想象中還要大。 蔣饒得知很多學校把這期節目當成“必修課”強制每個班級播放時,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這檔節目收視率不低,在觀眾之中口碑也很不錯,可這種待遇卻是第一次。 蔣饒和陸則打電話說了這事,還忍不住調侃起來:“很多人都和我說,我這‘普法一哥’的位置要讓給你了,你比我年輕,比我帥,客串得了演員,坐得了專家席,要是能常駐我們《普法在行動》,我們的收視率肯定節節攀升。怎么樣?有沒有興趣再跨個界?” 至于為什么說“再”,當然是因為前段時間陸則在民樂界引起不小的波瀾,砸得平靜如水的民樂大佬們紛紛想挖醫學界墻角,游說陸則棄醫從樂,到民樂界發光發熱。 陸則堅定拒絕:“沒有興趣?!?/br> 他被裴正德游說著來了個中西醫雙肩挑,平時已經足夠忙碌,哪還有精力去身兼多職。 蔣饒也沒勉強,只讓他下次再遇到什么特別的案子可以聯系他。 轉眼到了九月底,陸則結束了內科的實習,在眾人喜迎國慶時轉到了新的科室:婦產科。 自古以來,婦產科的男醫生地位就頗為尷尬,古時舊曾有個大夫因為事急從權幫一位將軍的愛妻生產,順利接生之后被將軍一刀劈了。 到了現代,也有許多患者丈夫、男朋友不理解。 可惜現實非常殘酷,由于醫療人才有限,婦產科醫生依然是男性居多。 省醫還算男女平衡,婦產科一半醫生是女的,一般來說患者要求女醫生負責檢查或接生也會滿足她們的要求。 婦產科主任也是女的,姓柳。 柳主任對陸則早有耳聞,這會兒陸則落到她手上,哦不,輪轉到婦產科,讓她很想看看這年輕人會不會覺得尷尬。 陸則卻表現得很專業,他平時就不是多話的人,到了婦產科之后更是一本正經得很。 身為婦產科主任,柳主任非常忙碌,一整天都雷厲風行地在會診室、病房、產房等等區域往來不停。 目前陸則只是個實習生,到婦產科自然也不能獨立給人看病。柳主任因為本身工作繁多,不方便帶實習生,給他安排了一位年輕的女醫生當帶教老師。 女醫生姓朱,今年三十五歲,精力還算不錯,每天的號也總是早早掛滿。 婦產科又分婦科和產科,朱醫生主要負責產科,陸則也跟著學習生產前后的相關知識,已經如何協調安排好孕婦們的產程。 作為一個未婚青年,陸則每天都一本正經地跟在朱醫生后面查房,聽朱醫生與待產或者養胎的孕婦們閑聊。 在取得產婦和家屬的同意時,他還能旁聽問診和進產房助產。 由于孩子不會挑時間出生,所以醫院婦產科國慶不放假 幾天下來,陸則已經熟練掌握了剖腹產、自然分娩和無痛分娩的基本技巧。 親眼看過幾輪生產過程之后,陸則對于生孩子的辛苦有了更直觀的認知,悄然和裴正德要了幾個滋補湯方,休假時回去煲湯給徐淑珍喝。 這天早上科室開會,柳主任給陸則安排了一個新任務,讓他接下來負責周末的孕產婦保健講座。 這課程每個周末都會開,偶爾有專家開講,平時都由普通的醫生護士來主持。 材料都是現成的,注意事項也是整個科室的經驗結晶,陸則不需要過多的發揮,只要記熟相關內容耐心地給產婦們講解和答疑就好。 現在大部分產婦都是上班族,一般會上班到生產前才休假,她們周末才有足夠的空閑時間來聽課,所以這個課程安排在周末。 別人都忙,這個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陸則頭上。 要是換成別的實習生,柳主任不一定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們,可陸則不一樣,陸則可是上國家電視臺都不慫的人,主持個孕產婦保健講座怎么了? 陸則對此沒有意見,取了資料表示會好好準備。 這天中午,產房接收了一個特別的孕婦。 對方是朱醫生的同學,今年也三十五歲,第一胎,預產期還沒到,但吃過午飯后突然發動,她丈夫馬上火急火燎地把人送過來。 作者有話要說: 小陸:區區產科,難不倒我!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難了 產婦叫孫莉莉, 來得急, 路上宮口已經開到差不多三指,一來就被送進產房。 丈夫是高校教授, 看起來是個靦腆內斂的人,可惜遇上這樣的事也著急得很。 好在產婦一直有定時產檢, 各項資料非常齊全,血型、傷病史、過敏史這些朱醫生都心里有數, 人一到朱醫生馬上親自替這位老同學安排無痛分娩。 在歐美各國無痛分娩的普及率非常高,接近百分之九十的女性生完孩子辦個手續就能活動自如地回家。 相比之下, 國內的無痛分娩普及率比較低,老一輩的大多迷信順產對孩子比較好, 無論什么情況都希望能“順產”。 事實上隨著醫學發展, 麻醉技術日臻成熟,對人體的傷害已經降到最低,只要產婦身體情況適宜, 完全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醫生建議選擇痛苦更小的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