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節
三位同榜進士在細霞樓中,吃著撥霞供, 喝著清酒,十分愜意。 酒過三巡, 唐慎道:“度支司還是前朝的衙門,本朝從未設立過。如今一設立起來, 也不知道會做些什么。姚兄,勝澤兄,你們前幾日已經去度支司衙門報道了, 可領到差事?” 這種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度支司不是皇城司,不是皇帝親屬的特務機構,里頭的官員做什么說一說,并無大礙。姚僐和梅勝澤不說,唐慎也可以從其他途徑知道, 只是要麻煩許多。 姚僐也沒把這當回事,他喝了口酒,道:“目前還未曾有差事。景則,我倒是羨慕你。你剛從起居郎調任,就去了中書省,當了中書舍人。如今看來,我這狀元還不如你??!不過,度支司要做的事,是大事,是為國為民的好事?!闭f到這,姚僐雙眼放光,頗有蕩氣回腸的大義風范,“我只能說,是個好事,也是件難事?!?/br> 梅勝澤見姚僐這么說,他笑道:“看來姚兄知道的比我多。我可真是瞎子摸黑,什么都不知道。姚兄畢竟是起居郎,是圣上的身邊人,知道些內幕也正常?!?/br> 唐慎道:“喝酒,祝二位兄長鵬程萬里!” “喝!” 三人又吃起菜來。 唐慎將酒杯放下,心中有了思量。 姚僐的話,讓他對度支司要做的事更有了一份猜測。 度支司要做的事,絕對和紙幣有關! 姚僐是起居郎,雖說那天趙輔喊紀翁集、王詮去垂拱殿時,并不是他當差。但以紙代幣這種大事不可能只商量一次,趙輔一定會接連好幾天,和權臣高官商討此事。所以姚僐聽到了一些風聲,也不是不可能。 就簡單的說,紙幣對當今的大宋而言是大事、是好事嗎? 當然是大事好事。 唐慎嘆了口氣:果然啊,或許王詮早就有了賦改二十三條,想對大宋的賦稅制度進行改革。但他現在提出來,更是想借此推行紙幣。 只是不知道他們打算怎么做。 梅勝澤道:“說來,哪怕姚兄不告訴我,我也知曉,度支司要做的定然是大事。景則可知道,我昨日在度支司衙門見著誰了?” 唐慎:“誰?” 梅勝澤:“門下省參知政事,趙靖趙大人!” 唐慎和姚僐齊齊一驚。 姚僐立刻放下酒杯:“趙參知去度支司,可是意味著,度支司即將由他領頭?” “若不是如此,我又怎會在度支司見到趙參知?” 姚僐感慨道:“果然是件大事!” 趙靖,開平三年的狀元,今年四十七歲。 就官位品階來說,趙靖與王溱一樣,是二品大員。但門下省的權力不如中書省,王溱身為戶部尚書,兼職尚書省和中書省兩邊的官職,在實權上比趙靖大上一些。只是趙靖若是當了度支司的司空,等于分奪了王溱的一部分權力,此后趙參知也算是執掌大權了。 除此以外,趙靖還有個身份,他是左相紀翁集的得意門生,左相一派的中堅人物。 左相一力提倡重開度支司,他提拔趙靖為度支司的司空,這樣也合情合理。 姚僐和梅勝澤還在談論度支司的情況,唐慎卻皺起眉頭,心中思索起來。 然而朝廷上的大事,不是他們這種四五品的小官可以摻和起來的。 兩日后,趙輔任命門下省參知政事趙靖,擔任度支司司空。與此同時,正式在北直隸和南直隸實行新的賦改制度。戶部方面,戶部右侍郎秦嗣被調去度支司,兼任度支司的正奉大夫,協調度支司與戶部的往來。 八月,姚僐和梅勝澤被派遣去了南直隸,到地方官府監督賦改二十三條的實施。 八月既望,趙輔從登仙臺中修完仙,走出宮門。他抬頭望了望天上的圓月,忽然覺得自己早已年邁的身體里好像又充盈了一股力氣。他停下腳步,對身旁的季福說道:“朕有多久,沒曾這般干過大事了?” 大事? 什么大事? 季福一臉懵逼,他完全聽不懂皇帝在說什么! 畢竟是跟了趙輔幾十年的老人,季福轉了轉眼珠子,道:“官家日日為國事cao勞,宵衣旰食,才有我大宋如今強盛的國力??!” 趙輔默了默,搖搖頭。 季福知道自己沒戳中趙輔的點,可他也無可奈何,能不說錯話就已經很好了。 趙輔嘆氣道:“若是子豐在這,定然明白朕說的是什么。若是斐然在這,也應當如此!”沒提朝中那幾位相公,是因為趙輔懶得說他們幾個的名字。那幾個老狐貍,都有自己的主意,趙輔并不是很喜歡他們,卻也倚重他們。 走出登仙臺時,趙輔忽然想到:“若是景則在這,或許也能懂朕的意思?” 想了想,趙輔笑道:“至少他懂得如何哄朕開心!” 一時間,趙輔忽然有了將唐慎召回來的心思。唐慎現在是四品中書舍人,雖說他沒犯任何錯,趙輔沒道理把他降級成五品起居郎,弄回身邊。但皇帝想做的事,沒有做不到的。趙輔不是任人擺弄的無能之君,他要真想把唐慎弄回來,別說唐慎沒犯錯,就是他立了大功,趙輔都可以把他折騰回來。 這個心思只在腦中閃了一瞬,趙輔就放棄了。 沒必要,唐景則在那個位置,更能發揮起他的作用。 而此時此刻,懂得如何哄皇帝開心、吹皇帝彩虹屁的唐大人,正在家中,一邊吃古代版的月餅,一邊看著月亮,思索最近朝堂上的動向。他并不知道,自己差點就被趙輔貶了一級,回皇宮當起居郎! 然而唐大人也無奈啊。他不是起居郎,不在皇帝身邊,只是個中書舍人,還歸徐毖管! 徐毖只讓他管西北那邊來的折子,不讓他看北直隸、南直隸的奏折,他想知道朝里發生了什么事都沒轍。 也可以去問王溱,但是王子豐近日十分忙碌,唐慎前兩天晚上去尚書府送月餅,等到深夜都沒等到王溱回家,只得放下月餅走人。 要不是知道大宋晚上有宵禁,且官員不可宿娼,唐慎都懷疑自家師兄去干什么見不得人的事了! 唐慎望著月亮,想道:“兩個月前,皇帝同時召見紀翁集和王詮,定然是決心讓這二人去做以紙代幣的事。紀翁集開度支司,打著做紙幣的由頭,其實是為了分權,且將這件事的好處從戶部分過來?!?/br> 想到這,唐慎停下思考。 ……真的只是這樣? 度支司的重開,到底是不是趙輔的授意? 趙輔對以紙代幣的看法是什么? 許久后,唐慎仰天長嘆。 他只是個理工生,為什么要讓他想這些事??! 想不通,唐慎便沒再想。 八月過去,到了九月,北直隸和南直隸的賦改制度真正顯現出了成效。 減輕的苛稅雜政讓百姓有了喘息的機會,也讓這季度兩地收到的賦稅有所減少。但根據賦改二十三條,度支司與戶部密切配合,大力督導北直隸、南直隸的府尹衙門,減少收稅的中間環節,最后收到盛京的賦稅不僅僅沒有少,反而比往年多了一絲。 這一絲只是一點點,微不足道,但早朝上,右相王詮道:“北直隸、南直隸與盛京毗鄰,兩地的賦改只是初現成果。若是真正要見得成效,應當將步子放遠。去東北寧州,去江南金陵姑蘇!” 王詮這么說,趙輔便道:“明歲起,便將賦改二十三條施行到江南。王相,你可能為朕做到?” 王詮作揖行禮:“臣定不辱命?!?/br> 文官中,只見一個蓄著美胡須的中年男人上前一步,道:“臣參知政事趙靖,有事起奏?!?/br> 趙輔:“奏?!?/br> “北直隸、南直隸的賦改一事,施行順利,臣親歷當地,深有感觸。但親歷其事后,臣發現,若是與盛京毗鄰,想提升賦改效率,并不難。但若是推廣全國,將賦改實行到江南,卻有一大難題。臣有折子,想上呈給陛下一閱?!?/br> 大太監季福走下殿臺,取了趙靖手里的折子。 趙輔拿了折子,打開看了看。他目光微動,過了片刻,露出驚訝好奇的神情。他望著趙靖,道:“趙卿與朕說說,何為‘賦契’?” 開平二十九年,九月初四,趙輔準參知政事趙靖,在北直隸、南直隸實行賦契改革。 “賦契”,也就是賦稅契約。 王詮的賦改二十三條中,最為強調的就是一切政務在中間環節中的消耗。如此,趙靖就提出了“賦契”。賦契,是一張薄薄的紙。最底層的官員在這張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蓋上官員印章,再一層層地向上申報。每一層的官員都簽名、蓋章,如此到了盛京時,中書省便知曉此地這一季度的賦稅。 如此,再由中書省勤政殿下決策,如何分配這份賦稅。等待決策下來后,這份賦稅一部分留在當地取用,另一部分再送去上級,送去盛京。 這般行為大大減少了路途上的人力開支和銀財消耗。 這個時候,一些嗅覺敏銳的官員已經從這張小小的賦契上,聞出了一絲與眾不同的味道。 “賦稅,這不就是以紙代幣?” 作者有話要說: 有人說老王被人分了權,慘兮兮~ 我只能說,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相信老王~咱們老王雖說年輕,但親媽作者給他開了金手指,他絕對不會被那些老油條坑! 隔壁老王:哦?不被老油條坑,那會被小油條坑? 小油條景則:嗯?你不樂意被我坑? 隔壁老王:看是哪種“坑”了?!拘Α?/br> 對了,本書所有官職制度,所有政見策略,都是作者瞎比比的。 官職制度糅合了許多朝代,不具備一點點代表性,很多時候甚至也只是用了個一樣的名字。至于政見策略,不具有一點點的可實施性,僅在本小說里起到巨大作用。如果要考據,請跟著這個蠢作者念三遍:作者瞎寫的、作者瞎寫的、作者瞎寫的。 完畢~ 第79章 開平三十年, 正月。 剛剛過了新年, 但盛京的官員們可沒能輪的上一個好假期。今歲不同往年, 度支司的重開,賦改制度的出現,令京官們整日忙得腳不沾地。去年過年時吏部給出的假期是二十多日, 今年就只剩下不到十日了。 唐慎沒回姑蘇。 正月初二,唐慎拎著幾箱子年貨來到傅府。傅渭已經在澆花了。 如今放眼盛京,所有五品以上的官, 誰不是通宵達旦、案牘勞形, 就他傅希如還能閑到去澆花! 唐慎來到傅渭面前:“先生?!?/br> 傅渭也不回頭,一邊澆花, 一邊對唐慎道:“今年倒是來得早。景則啊,中午別走了, 留下來吃飯吧。你師兄也要來?!?/br> 唐慎點點頭。 王溱比唐慎還忙。 過年了,唐慎至少還有十天假期。但對王溱這種二品大員來說, 他身為戶部尚書,度支司、賦改的事本就和他息息相關,根本沒機會休息。到了中午, 王溱才姍姍來遲, 向傅渭恭賀新年。 師生三人在屋子里用了飯,傅渭指著王溱,對唐慎道:“你瞧你師兄,今年才二十八,就將自己忙成了老頭子。他是覺得他能在三十歲前當上丞相, 還是覺得自個兒壽命長,提前用掉幾年也沒什么大不了的?!?/br> 王溱慢條斯理地夾了一只蝦,仿若沒聽到傅渭的話。 唐慎悄悄看了他一眼,道:“師兄為朝廷辦差事,先生您怎么還說他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