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過了許久,唐慎才反應過來…… 右相? 王詮! 王溱的親叔祖! 果然朝中有人好辦事啊,連吃飯都吃的和別人不一樣!不過轉念一想,他好像也是朝中有人的,他有王溱,所以他蹭了一頓飯。 用完飯后,兩人喝了杯茶,唐慎要回去看折子。臨走前,他想了想,遲疑道:“子豐師兄?!?/br> “嗯?” “我如今在徐相公門下辦差?!?/br> 王溱抬起眼睛,看向唐慎。 唐慎也望著他。 良久,王溱笑道:“小師弟,明日還要來吃飯嗎?” 唐慎舒了一口氣,笑道:“好!” 趙輔繼位至今,中書省的相公換過幾位。有的是被貶謫下去的,犯了大罪;但更多的是年事已高,向趙輔請辭,平平安安地告老還鄉。如今執掌勤政殿的四位相公,人人都可成一個黨派。 其中,左相紀翁集出身寒門,與其他三人往來不多,自成一派。 右相王詮出身名門,乃瑯琊王氏子弟。他與左丞陳凌海是同窗好友,兩人往來密切。 除此以外,右丞徐毖年歲甚高,是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 王溱屬于年輕派的官員,可他更是王詮的侄子。他無論如何,都和王詮脫不了干系。如今唐慎在徐毖門下辦差,他特意拿這件事問王溱,王溱對他的回答是:明天再來同桌用飯。一句話,便將這件事揭了過去,不甚在意。 雖說不是大事,但唐慎并不希望因此疏離了他與王溱的師兄弟感情。 時至今日,他對王溱已經不僅僅是利用,他漸漸地將對方真正當成了自己的師兄,當成了一個可以信任的朋友,一個兄長。那夜在刺州驛館中,王溱為自己做的,唐慎從未忘記。 趙輔讓王溱來刺州查看貪墨案的進度,王溱大可以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前進。等他到了刺州,哪怕沒法得到蘇溫允的賬本,也能獲得趙輔的嘉獎。他年僅二十七歲,就已經位列人臣,是當朝戶部尚書。這次他功勞在身,趙輔也只獎勵了他黃白財物,沒有其他獎賞。他就算有天大的功勞,趙輔能給他的,只有身外之物。 他之所以急切行軍,一來是為了更早地參與刺州貪墨案,攬下更多的功勞。二來,更是因為唐慎。 刺州這個大泥潭,危機四伏,唐慎只是一個小小的五品起居郎。誰都知道他是皇帝的眼線,他在刺州的身份是最尷尬的,不被任何人真正接納。 唐慎知道,王溱是為了他,才急行軍,趕到刺州。 如今王溱對自己表明態度,唐慎心中的大石終于落下。 他正要走,王溱從太師椅上起身,拉住他的手腕。 “子豐師兄?” “景則,我今日十分高興?!?/br> 唐慎一愣。 “……我不明白師兄的意思?!?/br> 王溱笑了,本就如畫的眉目在彎起后,更加清雅別致。他松開手:“去吧?!?/br> 唐慎:“……?” 王子豐又發什么瘋。 莫名其妙地回到屋子里,唐慎看了一整天的折子。到晚上,只見四位相公的馬車陸續從勤政殿正門出去,接著是打著尚書家燈的幾個二品尚書。等到三品以上的官員們都離開,唐慎這些四品官員才依次離宮。 九月初,姚三和唐璜前往寧州。 半個月后,兩人從寧州回來。姚三帶回來一封信,交給唐慎,他道:“小東家,我已經見過王大人了,您的信我交給了他,他說都好。然后又給您寫了這封信,您且看看?!?/br> 唐慎打開信仔細看了起來。 信中,是王霄寫的一些關于寧州官道的事。 寧州官道是三條官道中,最好修建的一條。但天有不測風云,因為北方連連大雨,道路泥濘,不利于修路。所以寧州官道的修建工程被耽擱了,本定于九月末能修好的官道,恐怕得推遲到十月末。 這個時間還在唐慎的接受范圍內,進了十一月,細霞樓的客流量才會真正大起來。 不過這一次,負責修建寧州官道的工部左侍郎李鈺德竟然給了全天下一個驚喜。 十月初,寧州官道全部修建完成。 李鈺德帶著修建好的官道成果,回了盛京,正巧趕在趙輔壽辰前辦好這件差事。趙輔龍顏大悅,賜下不少賞賜。 皇帝大壽,舉國皆喜。 這日中午,唐慎偷偷躲在尚書堂屋里開小灶時,只見王溱只吃了一口,便擱下筷子,微笑著看他。 唐慎被他這么看著,哪里吃的下飯。 “師兄……”你干嘛。 王溱:“今天是什么日子?” 唐慎一聽,先是愣了下,接著覺得十分好笑。 王子豐這人也真有意思,他當然知道今天是王溱的生日。全天下恐怕沒有誰的生日比王溱的好記了,只要記得在皇帝的前一天,就能記得清清楚楚。只是唐慎沒想到,王溱居然還在乎這種事,他現在這么一問,讓唐慎頗有種被女朋友質問戀愛百日紀念的錯覺。 唐慎被自己這種詭異的想法無語到了,他咳嗽一聲:“今日是師兄的生辰?!?/br> 王溱:“今晚先生也要來我家中用飯。景則何時來?!?/br> 傅渭也去? 唐慎道:“等離了宮,我回去把官袍換下,就去尚書府?!?/br> 王子豐二十七歲的生辰,在戶部尚書府中度過。 次日,天子壽辰,萬民同喜。 到十一月,盛京的冬日嚴寒難耐,細霞樓的客流量驟然增加。不過牛羊rou的供應并沒有并沒有出現問題,寧州官道建成后,快馬加鞭地往來一次,只需要一天時間。 臘月初,陸掌柜與姚三去了北方一趟。等到他們回來時,陸掌柜帶來一塊白色石頭,交給唐慎??吹竭@塊石頭,唐慎雙目一亮,拿著石頭觀察了好一會兒,然后抬頭問道:“從哪兒找到的?” 陸掌柜道:“寧州是沒有的,在寧州再往東北,已經快要接近遼國邊境的地方才找到這東西。小東家,這就是你要的白云石?這東西可讓我一通好找!因為當地人并不叫它白云石,都叫它凌子石呢!” 第66章 凌子石, 也就是白云石, 主要成分為碳酸鎂鈣, 是一種常見的礦石。 在唐慎的記憶中,白云石在后世儲量豐富,并不少見。但到了這個時代, 白云石卻不再那么常見。第一是因為沒人需要用這種礦石。在這個時代,礦石的作用除了冶鐵做瓷器,主要就是做顏料使用。白云石不能冶鐵, 也不能做陶瓷器, 做顏料更不現實。 沒有市場,就沒有需求。 第二, 則是找不到純度比較高的白云石礦脈。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技術,想要用白云石生產玻璃, 對原料純度的需求極高。哪怕純度到了,也很難生產出完全透明的玻璃。 是的, 唐慎就是打算做玻璃。 玻璃,準確來說并不是現代產物。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埃及人就有玻璃器皿。等到了公元前五世紀, 羅馬人更是發明出了玻璃吹制法, 用陶管吹出玻璃器具。這種方法被沿用了千年,哪怕在后世,也依舊會有手工匠人使用這種方法做玻璃工藝品。 然而無論是歷史上的華夏,還是唐慎現在所處的大宋,玻璃制作的技巧都遠不如西方。 大宋有玻璃, 玻璃被稱為琉璃。用的是極其昂貴的琉璃石制作,精巧奪目,每一盞琉璃杯都價值連城,只供皇族使用。琉璃石大多是彩色的,所以皇宮中的琉璃器具也以彩色為主,很少有無色玻璃。 想做玻璃,其實并不難。 唐慎想了想,道:“長石和砂巖呢?” 陸掌柜道:“這個好找,北直隸就有合適的礦脈?!?/br> 唐慎道:“好,那等過兩天,陸掌柜,你從東北運一車高純度的白云石回來?!?/br> “好!” 唐慎要做的事,陸掌柜聽不明白,就干脆不去弄懂,總歸小東家不會干壞事,只是要幾車石頭罷了。別人喜歡玩玉石,唐慎喜歡玩石頭,這是個多好的愛好??!這些破石頭可不能讓他們傾家蕩產。 不過多久,陸掌柜就把幾車白云石、長石和砂巖運到了盛京。他將東西直接送到城外的唐氏肥皂工坊。下了衙門,唐慎便鉆進工坊,一頭扎進去研究制作玻璃的方法。 做玻璃其實不難,主要材料就是白云石、長石、砂巖,還有氫氧化鈉。 唐慎在做肥皂的時候,就有做出過氫氧化鈉。如今他輕車駕熟,迅速地制作出一罐氫氧化鈉,并將東西小心翼翼地用陶罐盛放好。長石和砂巖中都有豐富的硅,用氫氧化鈉將白云石氧化,再經過化學反應制作出硅酸鹽,就能做成粗糙的玻璃。 然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唐慎上輩子是學材料的,可實驗室做東西,永遠不會差原料,更不會用這么粗糙的礦石來做玻璃。 唐慎找來幾個工匠,把這些石頭研墨成粉末,就花去半天時間。因為原材料純度不夠,他還得一邊做實驗,一邊根據材料純度,尋找合適的比例。 臘月,快迎來新年。 盛京迎來今年的第一場冬雪,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厚厚的白雪累積在街道上,人和車走過,留下腳印和車轍,將雪踏平。要過年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臘月十二,衙門便休了假,一直休到元宵節后。 唐慎從衙門回來,他拍了拍肩膀上的雪花。姚大娘端來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唐慎喝完后,身體立刻暖和起來。他左右看了看,問道:“唐璜呢?” 姚大娘笑道:“阿黃和三兒去買年貨了?!?/br> 唐慎點點頭。 傍晚,唐璜和姚三從外頭回來。 探花府是個三進的大宅子,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個兩進的院子。這么大的屋子,唐慎本想買一些仆人侍女來打掃,誰料姚大娘卻一個勁地阻止。 “我一個人就夠了。我每天在家里閑著也沒事,就打掃打掃?!?/br> 唐慎拗不過她,就沒買小廝。探花府中的家務事由姚大娘和書童奉筆一力承包。 見到唐璜回來,唐慎故意板起臉:“不是說了,今天在家里等我,晚上要去細霞樓吃飯?” 唐璜:“你都說了是晚上,我的好哥哥,現在不是還沒到晚上嘛!” 唐慎無奈地搖搖頭:“去把衣服換了?!边^了會兒,他又叫住唐璜:“把你從姑蘇帶來的那件狐裘襖子穿上吧?!?/br> 唐璜一愣,點點頭,乖乖地去換衣服。 冬日天色黑得極快,申時剛過,夕陽就落了山,夜幕低垂。唐家兄妹二人披著漫天的星子,來到細霞樓。見到是小東家來了,陸掌柜立刻把兩人領進去,去的是二樓不靠街的雅間。剛進屋,唐慎便感覺到一陣暖意。 古樸素凈的屋子中央,燒著一盆火旺旺的炭爐。 用的是最上好的無煙銀絲炭,旁邊還點著檀香。白煙裊裊,心曠神怡。 屋中熱得很,唐慎和唐璜便把披風脫下,掛在一旁。唐慎推開窗戶,雪白的月色照耀進屋子,又映著盛京城中滿地的白雪,雪與月色相映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