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唐慎愣?。骸跋壬??” “我年歲大了,離這山頂還有一段距離,你且自己上去吧?!?/br> 唐慎本不想再上去。他是陪梁誦來爬山的,梁誦都不爬了,他還爬了做什么。但梁誦又說已經爬到這里,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唐慎不如登頂,一覽吳地風光。 唐慎便獨自登了上去。 “哪里有先生說的風光!”唐慎哭笑不得道。 其實也是,這香山只不過是姑蘇府沙洲縣一座普通小山,唐慎上輩子爬過五岳之首的泰山、以崎嶇陡峭聞名的華山,香山和前者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下了山,梁誦問道:“山上風光可好?” 唐慎想了想:“山高氣爽,今日正是萬里無云。登頂后雖說瞧不見姑蘇府,倒是把沙洲縣瞧了個清楚,風景尚佳?!?/br> “山頂可比山中,更見新氣象,可窺大觀?” 唐慎正要回答,忽然他一愣,直直地盯著梁誦。 “先生……帶小子出來,不是散心游玩的?” 梁誦反問:“我何時說是散心游玩的?” 唐慎自個兒先笑了起來,他道:“原是如此!先生讓小子抄書,是在考驗小子的書法功底,要小子寫一首小字館閣體。只是如今先生帶我來登山,我卻是不明白了?!?/br> 梁誦:“你后日就要縣考了,可忐忑害怕?” “說不害怕是蒙騙先生,但也不甚害怕?!?/br> “你倒自大,卻也誠實。唐慎,你來姑蘇府已有半年,拜我為師,也有四月。這四個月中,你寫了二百多篇制藝,你可有什么心得體會?!?/br> 唐慎仔細思索:“先生是覺得,我寫得不好?” “不,你寫得很好?!?/br> “先生?” “你可知你的優點是什么,你的缺點是什么?!?/br> 唐慎不知所以。 梁誦:“你的缺點是,文筆平平,偶有平仄不齊這等小錯。但你的優點是奔放不拘!” 唐慎恍然大悟。 過去的四個月中,梁誦讓他寫了兩百多篇八股文。他教唐慎什么是破題,什么是中股。八股文有必須的格式,甚至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偶爾還會要求字句平仄。梁誦如同任何一個最嚴苛的老師,不許唐慎犯下任何錯誤。 但是他從未教過唐慎該如何去寫八股文! 他教的是格式,是字句工整,是八股必須要求的形式與模版。 可他從未糾正過唐慎的思想。 “慎兒,你破題時,屢有見地。你總是標新立異,如那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一般,你有自己的氣!你看得比很多人遠,比很多人寬廣,甚至比為師也更為自在博大。為師希望你謹記,天下萬山各有模樣,而你永遠不要拘泥于一座山。你要登頂,看其大觀?!?/br> 唐慎定定地看著梁誦,高聲道:“先生教誨之言,學生銘記在心?!?/br> 梁誦笑道:“回去吧?!?/br> 一路上,唐慎仔細想著梁誦的話,他忽然對后天的縣考更有自信了。 過去四個月中,梁誦對他寫的制藝、試帖詩,總是能挑出缺漏。然而如今他終于明白,老師所挑的缺漏從來不是說他寫的內容不好,而是他可以用更好的形式把他的思想表現出來。 與古人相比,唐慎的優點到底在哪兒?他勝在,他擁有超越時代的自由的思想和靈魂!他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桎梏,他的眼光永遠會比這個時代的人高出一個臺階。這便是他最大的優勢,或許也是他被梁誦收入門下的原因之一。 唐慎對縣考有了些想法,忽然他想起一件事。 “先生,你今日是真的爬不上香山?” 梁誦一愣,問道:“怎的如此說?!?/br> 唐慎:“先生只是想讓我一個人登頂看看?” 梁誦:“哈哈,你這小子,想得倒是挺多。為師老了,是真的爬不動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師生二人在趙舉人家又待了一晚,唐慎抄了書,縣考前一日,兩人回姑蘇府。 縣考當日,姑蘇府五縣的考場外,天還未亮就聚集了一堆學子。 頂著漫天的星子,府衙官差守住考場大門,當地縣令親自到場。姑蘇府的府尹是梁博文,但科考時它與相鄰的吳縣一起,并入吳縣一起考試。吳縣縣令賈亮生身穿官袍,頭戴烏紗官帽,手持一只白玉長笏,早早到場。 賈亮生坐在考場大門的正中,此時,這考場的一扇大門、兩扇偏門全部開啟。正門前方放著一張桌椅,賈亮生便坐在那。兩扇偏門各有官差把守。 時辰到,賈亮生喊:“考生進場?!?/br> 縣丞領命,上前一步,喊出考生的名字。他每次喊的都是五個考生,五個考生一起答到,走出考生行列,互相瞧一眼,確認其余四人沒錯??h丞再喊:“何人作保?!边@時便有一個有功名的秀才上前,喊出自己的名字,說明是某縣某人作保。 這便是古代科舉的五人連保體制。 考試前,要找到五個考生,一起聯名互相擔保。這五人再一起找個秀才,請這位秀才幫自己作保:保證考生是本人,身家清白,三代無罪人。這五人和擔保的秀才一旦有人作弊,其余五人全部取消考試資格、功名,押入大牢受審。 縣丞高喊:“孫岳、李進……唐慎!” 唐慎走上前,與孫岳四人互相確認對方身份。再由一個秀才做擔保,他們這一組便算過了。 縣丞確認所有考生互相作保完畢,由吳縣主簿上前。他每次喊出兩名考生的名字,這兩名考生各自走向一扇偏門。 姑蘇府是富庶地方,也是科考重地,人才學子眾多。每個考生拎著一個長耳考籃走到偏門前,將自己的面貌冊遞給官差。官差審查后,便可放行進入考場。 “姑蘇府,唐慎!” 唐慎走到左邊的偏門前,一個官差拿了他的考籃,檢查里面是否有不該帶的東西。另一個官差拿著他的面貌冊,對著他的臉觀察。 面貌冊上寫著:唐慎,高而略瘦,無須無胎痣,面白貌佳。 “過!” 搜完身,唐慎拎著考籃進入考場。 等到所有考生全部進場后,他們聚集在考場前方的空地上,吳縣縣令賈亮生走了進來,下令封閉考場大門,三扇門立刻被關上。等賈亮生檢查完畢,每個人按自己發到的號牌入座。 考場一共有一百二十個座位,十列十二排,按天干地支排序。唐慎的位置是丁未,也就是第四列第八排。 這考場與去年梁誦帶唐慎來看時,已經大不一樣??紙鲋谐硕喑鲆话俣畯堊酪瓮?,還搭了一個頂棚,防止考卷被日曬雨淋。然而哪怕衙門準備得再好,當一百二十個人坐滿后,很快,考棚里便顯得悶燥起來,也多了一些氣味。 唐慎嘆了口氣,已經十分知足了。 姑蘇府是科舉重地,官家重視科舉,且有條件為考生配套一百多張桌椅,搭建頂棚。放在一些窮困偏僻的地方,別說搭頂棚了,考生連桌椅都要自己準備,扛著帶進考場。有時候寒門子弟家中找不到一張桌子,連飯館茶樓的桌椅都要搶著借走,作為考試時的桌椅。 所有學生坐定,官差開始分發考卷和答題紙。 只聽一道清脆的鑼響,唐慎翻開考卷,看清了題目。 第一題:“國家將興必有禎祥?!?/br> 唐慎一愣。 這題目竟如此簡單! 縣考是科舉所有考試中,縣令唯一可以自主命題的一場考試。很多縣令為了展現自己的博學多才,會出一些稀奇古怪,比如傳聞中的截搭題。唐慎想了想,便明白,吳縣縣令賈亮生今年才二十六歲,去歲才到吳縣任職。他在姑蘇府并無根基,也不是那種老派的老縣令,沒有為難考生的意思。 這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出自《中庸·第二十四章 》,原句是“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币馑际?,國家將要興盛時,會有吉祥征兆出現;國家將要滅亡時,會有妖怪作祟。 考得不偏,題意也十分明朗。 題目簡單,讓學生不容易出錯。但題目簡單,也讓想得高分、拿到好名次變得更難。 老師曾經說過,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看得比這個時代的人更遠,想得比這個時代的人更開放。 思索良久,唐慎睜開眼,在草稿紙上寫下第一句話。 “人有開泰之期,則天有休征之應。天人感應,機甚不爽,謂天休滋至,而非人事之兆,吾不信也?!?/br> 寫完這一句后,唐慎認真審視。他這一次破題破得非常冒進,一步錯,則步步錯。但是這便是他想說的:吾不信也! 破題之后,唐慎胸有文章,下筆如有神,很快入手,再至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一氣呵成。 寫完后他仔細檢查,確認沒有錯字后,再提筆謄抄到考卷上。草稿紙上可以隨意涂寫,但考卷上不可有任何污跡。如果有修改涂抹痕跡,在后世最多扣個卷面分,在這個時代卻是可以直接讓一篇優秀的文章變成廢品。 用館閣體謄抄完畢后,唐慎已經滿頭大汗。 他再看第二題。這第二題倒也不難,題目為“君娶于吳”,出自《論語·述而》,原句為“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娶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而君知禮,孰不知禮?” 講的是陳司敗批評孔子的一段話。 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是不是一個懂禮節的人??鬃诱f是。等孔子走后,他與巫馬期說,我聽說君子(孔子)從不袒護別人,君子也會袒護別人嗎?魯昭公娶了一個吳國人,這人也姓姬,他就讓對方改名叫吳孟子。魯昭公也算懂禮節? 這一題唐慎不打算再冒險,保守起見,他以“魯君娶同姓而諱之,不知禮甚矣”破題,很快寫了一篇規規整整的制藝。 寫完第二篇八股文時,已經是中午,有考生拿出干糧吃了起來。 唐慎仔細地把草稿紙上的文章抄錄到考卷上。他要趁現在身體還不錯,考場環境也還行的時候,盡可能地多做試題。否則等到有人出問題,一切就晚了。 等抄完這一題,唐慎拿出考籃里的干餅吃了起來。他才剛吃一半,就聞到一陣惡臭。 唐慎:“……” 這是哪位仁兄放的屁,臭可熏天?。?! 頓時吃飯的心情也沒了,唐慎看起最后一道試帖詩來。 前朝考試帖詩時,只要求考生按照題目,寫出一首五言六韻詩。而到了本朝,先帝在前朝的基礎上,要求試帖詩可加入八股文章。就是說考生寫試帖詩時,可以只寫詩,不管內容。但倘若考生寫的詩中有八股論據,不僅僅是寫詩,才可以得高分。 無論是制藝,還是試帖詩,都有甲乙丙丁四個等級。也就是說,試帖詩想要拿甲等,必須寫八股試帖詩,否則就算詩仙再世,最多也只能拿乙等。 賈亮生出的試帖詩題目是“騏驥長鳴”。 騏驥,千里馬也。 唐慎的腦海里立刻浮現出一篇古文《馬說》!這個時代并沒有韓愈的《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唐慎立刻有了腹稿,他動筆寫下:“騏驥忻知己,嘶鳴忽異?!?/br> 寫完后,他揣摩了字句和平仄,改了幾個字,將詩謄抄到考卷上。 做完這一切,唐慎再抬頭,發現已然夕陽西下。此時,已經過了規定可以交卷的時間。有六個考生早就將卷子交了上去,坐在座位上等待。每次要湊夠十個人才可以開門放行,前十個交卷的考生是最有排面的,叫做“出頭牌”,他們離場時有禮炮奏響,鑼鼓歡送。 唐慎把卷子檢查一遍,確認無誤,遞交給了賈亮生。 賈亮生看了唐慎一眼,接過他的卷子,放到書案上。他瞄起了唐慎的卷子。他第一個瞄的是唐慎寫的試帖詩《賦得騏驥長鳴》。賈亮生雙眼一亮,頻頻點頭。接著他再看第二題“君娶于吳”,神色也無太大變化。 當他再看到第一題“國家將興必有禎祥”,賈亮生倏地愣住,錯愕不已。接著,整個人如遭雷劈,驚愕地不再偷瞄,而是堂而皇之地將考卷拿到自己面前,認認真真地看起了這篇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