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節
當然,這只是一個構想,要想做出來,她目前的醫術水準、醫德值不夠,所以只能積累。 過幾天林母和林峻、林岫離開以后,林菀和陸正霆又給省里發了電報,問問關于內窺鏡等器械的事兒。 陳主任得了電報,親自去找金大夫,跟省醫院和軍區醫院打聽一下。經過詢問得知各大醫院目前還沒有林菀說的什么內鏡手術,只有首都協和醫院有內窺鏡檢查項目,但是也沒有內鏡手術,只要內腔手術都是需要大開刀的。 那東西是資本主義國家引入的,雖然前兩年運動說資本主義萬惡腐朽,可實際上文化人都知道,目前西方的科技、醫療要遠遠高于我們,只是因為受制于國際形勢,有些技術不能交流、引進,實在是很大的損失。 林菀想雖然現在搞運動不許這個那個,可你搞運動的也會得病也怕死吧?那就得好好研究醫學、科學。 要想好好治病,就需要培養好的大夫,要更好地對待那些科研人員。只有大家都意識到這一點,才能重新尊重善待那些高知識分子。 讓他們搞科研的手去薅草鋤地,簡直是最奢侈的浪費。 她希望國內大的醫學院,自主研發這方面,因為超聲成像技術、內鏡手術都是醫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果有成熟的超聲成像技術以及先進的內窺鏡手術器械,那就可以進行更加精細的顱內、心臟、腹腔等的外科手術。 她還讓陸正霆幫忙寫了一篇很委婉的文章,先展示自己非常成功的手術案例,然后說明醫學發展與基礎科學的緊密聯系,表達了醫學從來就不是孤立的,需要基礎科學的支持與配合,才能開發更多先進的醫療器械等等。 希望能讓更多人冷靜地思考對待這個問題。國內有很多科學人才,因為某些原因被下放、被撤離工作崗位,這簡直是科學研究的大損失。 陸正霆那篇《論社會主義衛生醫療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先是發表在縣報紙上,之后又被地區、省報相繼刊登,同時也被本省各級衛生組織引用。工業農業要發展,醫療衛生也要進步,赤腳大夫的推廣杯水車薪,只是醫療人員的擴充卻不是醫療技術的進步。 所以要想醫療事業進步,就需要培養更精專的醫療人員,不斷提高醫療技術、醫學科學等等。 正好現在恢復工農兵大學招生,與這個觀點不謀而合,各醫學院相繼恢復招生,培養工農兵醫學生。而各醫學院都是和當地的醫院相結合的,一邊辦醫院給市民看病,一邊辦學培訓新的醫學生,同時不斷改進各種器械。 接近小年,林菀這邊的赤腳大夫培訓也正式結業。 各地培訓赤腳大夫,只是一種極其簡單的速成班。主要是讓他們學會基本的急救、處理各種急性外傷,同時能夠幫助社員們開藥打針止痛,這樣就能緩解社員們進城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樣也能緩和一些社員們的負面情緒和意見,不至于出現太大的矛盾。 所以很多赤腳大夫培訓期間也學不到什么,只是拿個工作證,然后回到村里在日積月累的臨床中積累屬于自己的經驗,慢慢地也會成長起來。 但是林菀給他們培訓不一樣,不是單單讓他們學點理論知識,而是和臨床結合起來。 她覺得與其讓他們短短的倆月方方面面都學,不如因材施教,把學員們分成幾類,有的適合學草藥,有的適合學針灸,有的適合學西醫,有的適合學中醫內科等等。這么分類以后,她教得輕松,他們學得輕松,還能給她當助手給社員們看病。 林菀還從中發現了兩個不錯的苗子,年輕好學,就給對方大隊申請讓他們留下,讓那個大隊另外派人再來學。 “林大夫,我們能回去當大夫嗎?感覺才學了一點皮毛,至少還得學三五年才行呢?!睂W得越認真越專心的學生,就發現自己懂得越少,就越想留在林菀身邊踏踏實實學幾年。 而那些沒學多少東西,只學個皮毛的,反而覺得自己厲害得不行,已經可以進醫院工作,巴不得立刻回村當大夫試試自己的本事。 林菀笑道:“這不是還有醫院嘛。只要超出你們診斷范圍,就開條子讓他們來醫院。咱們醫院不用打申請,隨來隨檢查?!?/br> 哪怕路遠,只要自己備足糧食,來了以后可以借住老鄉家,一點問題都沒有。 林菀這邊培訓結束,緊接著她和陸正霆一起去縣醫院匯報工作,順便讓縣醫院choucha赤腳大夫們的學習情況,來評估她的工作完成度。 經過考察,這一批學員比以往任何一批學得更加扎實,而且是真正學到了東西,不像從前多半是應付任務。 宋院長很高興,在年底總結大會上連夸林菀,“這才是尊重醫學尊重病人,以后還請林大夫專門負責培訓鄉下學員這一塊?!?/br> 林菀也提出學員們需要每年都來進修,而不是學那么倆月就萬事大吉的。 宋院長很高興,“進修,讓他們輪流半年學一個月。這可大大地提高了農村醫療水平啊?!?/br> 這是一項很大的政績,是符合當下國情和國策的。因為很多地方的大隊醫療、赤腳大夫都是擺設,根本不能看病。但是他們縣的赤腳大夫,卻是真的大夫,大隊醫療也有六成的大隊都重新辦起來。 在縣衛生組織以及縣醫院的推動下,第二年春天地區革委會宣傳部門的記者前來采訪了林菀,寫了一篇《從五柳大隊看鄉村醫療的成功以及鄉村赤腳大夫的自我提升之路》。 這篇文章一經刊登,立刻在全省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不少人紛紛致電縣醫院、寫信給林菀,要求溝通交流取經。甚至還有人直接長途跋涉來到五柳大隊,要求跟林大夫“取經”。 隨著了解越多,人們對林菀越發好奇。 原本他們以為林菀是縣醫院派往下鄉的大夫,等了解以后才發現,林大夫就是土生土長的鄉下人,從林家溝嫁到五柳大隊,通過跟省醫院下鄉的金大夫學習以及自學各種醫學典籍,居然成為了一名合格的中西醫結合的大夫。 在他們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她簡直就是一個醫學天才! 雖然林菀說她最初是跟著周朝生學的,可因為周朝生不如她,所以大家都直接給他忽略掉。而金大夫是有真本事的,在西醫方面的確給了林菀很多指導,所以他就成了林大夫的西醫導師跟著出名,但是中醫卻是她根據典籍自學成才,實在是了不起。 《向林大夫的“白求恩”精神學習,用無產階級思想武裝自己,為了社會主義醫療事業而奮斗》,后來這篇文章刊登在人民日報上,林菀一下子出名了。 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采訪以及報告交流,林菀讓陸正霆研究一下,給她寫了幾個場合的模板,開口就是專業的無產階級口號,偉大的領袖等等,絕對不會出錯。 而在和各大醫院的交流、學習中,林菀的醫術也在不知不覺中突飛猛進。 她借助系統,每次和人交流,都能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總會在關鍵時刻給同行們啟發,把他們本來被堵塞的思路和觀點一下子給打開,讓他們重新調整研究方向。 于是她被省工農兵醫學院請去給學生們講課,還被請去省醫院開交流會,以及被允許進入了省醫療器械研究組交流觀摩。 同時她口述由陸正霆幫忙撰寫了不少專業性極強的文章,諸如《中醫辯證談》《新式針法治療》《藥方藥性速查》《診脈》等,還有諸如《外科手術內鏡手術理論的可行性》、《關于婦產科常見癥狀總結》、《前置胎盤應對辦法》、《癲癇控制發作有效辦法》、《深入了解癲癇》、《大腦神經元的運行機制》、《讓大腦神經手術成為可能》、《認識心臟》、《讓心外科成為可能》等。就連他之前整理的林菀筆記出的赤腳大夫培訓手冊,以及一些中醫書也被人家熟知,競相傳閱。 關于其中的超前手術理念,林菀都是構想提出期望,希望醫學研究者們砥礪前行,激發他們靈感的,并不會引起什么懷疑和麻煩。 畢竟,這世上是有天才存在的,國人能夠在西方全面封鎖下研發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證明這一點。 林菀也不斷地給各部門寫信,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督促、提醒、啟發他們,讓他們的技術能夠不斷突破。眾人拾柴火焰高,也讓相關部門不斷地重視,投入財力物力和人力來研究。 于是新型的手術器械、縫合線等不斷地被開發出來,衛生部也和機械科研部合作成立了醫療器械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各種醫療器械以及儀器。 他們想辦法進口了國外的內鏡儀器、略先進的超聲儀器等,然后進行拆解研究,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技術體系。 最終,在國外的技術封鎖中,國內的技術也在緩慢而堅定地前進著。 時間轉眼到了1975年春天,這幾年林菀以特殊醫生的身份能夠隨意出入省醫院、省研究組、省醫學院等地方,而她因為系統的緣故,也不能單純在那些部門工作,還是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間和實驗室。 所以在取得了信任和支持以后,她獲得了政策、資金、技術、材料、人員等方面的支持,也于73年成立了自己的五柳大隊研發中心。 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五柳大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接從幾個鄉下村落變成了一個遍布花草的鄉下小城。同時從一個大隊變成了鄉鎮級公社,下轄八個大隊。 小城并不是常見的井字街道分割空間,而是以五柳醫院為中心根據地形往四周擴散排列,修建屋舍建筑、道路。 如今醫院周圍是一片廣場,革委會、學校、供銷社下設的代銷點、農機組、磨坊、油坊、倉庫、草藥加工廠等分列在周圍。然后是整齊的民房,現在多半是二層磚瓦房,寬敞明亮,整齊劃一,各家占地面積卻比從前小一些。 如今五柳鎮全是機械化作業,耕地、種地、收割、脫粒等,基本都是機械完成,所以九成社員們都解放出來在藥材加工廠工作。 如今五柳公社已經成為了外地人嘴里的藥城,因為他們種藥、收藥、加工藥、制藥,當地人都跟著受益。不但能去工作賺錢,還能買到便宜藥。 一眼望去,小城內整潔干凈,行道樹綠樹成蔭,道旁花壇里種植著能點綴環境的草藥,既能采摘又能觀賞,一舉數得。 這個季節,正是花團錦簇,蜜蜂蝴蝶成群,把個小城點綴得像座大花園一般美麗。 隨著一聲電鈴響起,學校傳來一陣陣沸騰聲,“噢,放學咯——” 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跑出教室,但是角落一個漂亮的男孩子卻不為所動。 只見他慢吞吞地收拾書包,慢吞吞地把書包塞進桌洞,再懶洋洋地站起來。這時候門口跑來一個俊秀的小少年,他喊道:“俊俊,快點回家啦?!?/br> 俊俊,如今大名叫陸一,本來陸正霆給他起名叫陸明斐,他嫌寫名字麻煩非要叫個最簡單的,然后自己給自己選了個一字。 他已經6歲,卻依然那么咸魚,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歪理,為了省力氣他不肯上學讀書。 后來陸正霆和林菀都不肯他繼續那么閑著,逼著他讀書。 他勉為其難跳過育紅班、一年級,然后狠狠心把二年級也跳過,去年秋天直接讀三年級,這會兒讀三年級下學期。 而他哥哥陸明光今年以11歲“高齡”讀完了高中,如今正在醫院實習。 按照他的說法,實在不怪他,都是現在學校教得太少,小學五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這幾年的東西加起來,還不如林菀、陸正霆教得深。所以他讀了兩年半年小學就膩歪的不行,后來直接讀初中,一年以后又讀高中。去年他就不肯去讀,而是在醫院跟著林菀和陸正霆學東西,同時自學一些高深的科目,都是高等院校的知識。 其實在林菀看來,大部分就是21世紀的學生們的高中課程。 而陸明良后來跟不上他的速度,只能慢一些,不過現在也去縣城讀高中了。 陸明光看弟弟不緊不慢地邁著四方步,趕上九十歲的老爺爺散步,不禁打趣他,“你和蝸牛賽跑,蝸牛都能拿名次?!?/br> 陸一小手插在褲兜里,慢悠悠的,“快一天,慢一天,急甚?” 陸明光:“你快點就能做很多事兒啊?!?/br> 陸一:“嗯?” 陸明光:“比方說你一天做不了一臺手術,娘一天能做三四臺,這就是快的好處啊?!?/br> 陸一:“忙忙碌碌,汲汲營營,不好。要順其自然?!?/br> 陸明光:“這話你別在別人面前說,我怕人家打你?!?/br> 陸一:“嗯?” 陸明光:“以前社員吃不起飯,餓肚子,這會兒吃得這么好,有奔頭,你說為啥?” 陸一:“吃得好,病多了?!?/br> 陸明光:“你……算了,我不和你犟。你個6歲小豆丁,我和你理論什么啊?!?/br> 陸一嘿嘿一笑:“哥哥背?!?/br> 陸明光很自然地就蹲下給他背起來,背著弟弟,比弟弟自己走得還快,他覺得挺好。 等到了家門口,正好林菀和幾個醫學生道別,看到他們,立刻喊道:“陸明斐,你給我下來!” 陸明光剛要說沒事,陸一已經麻溜地滑下地,朝著林菀甜甜一笑,“娘,你又漂亮了呢?!?/br> 第103章 志向 林菀彎下腰伸手刮了刮他精致挺翹的鼻尖, “這么大了還讓背著,欺負哥哥??!” 不等陸一說話,陸明光立刻護著他, “娘,是我主動要背的, 俊俊腿短走得慢嘛?!?/br> 林菀點點頭, 直起腰來, 居高臨下瞥了一眼, 笑道:“對呀,陸一小朋友在咱家最矮了。哎, 這人真不能懶, 一懶吧,個子都懶得長?!?/br> 這孩子歪理一套套的,明明是挑食、偏食, 還要說什么有些食物純粹浪費時間, 他懶得吃。 真想代表食物打他一頓呢。 陸明光忍著笑, 摸摸弟弟的腦袋, “俊俊還小呢, 比同齡人個子高一點呢?!?/br> 林菀笑而不語,率先回家了。 陸明光看了弟弟一眼,知道他有點被打擊了。陸一他雖然懶,看著小孩子沒心沒肺,可他其實很把娘的話當回事。 陸一嘆了口氣,雙手插在兜里, 慢慢地仰頭,看了看東邊那幾棵盛開的桃樹,緩緩道:“哎,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 陸明光:“……”他趕緊把陸一給拎起來,打斷他戲精附體的憂傷姿態,實在是rou麻,一般人受不了。 陸一一副咸魚姿態,手腳不動,任由哥哥拎著自己,嘴里卻說道:“哥,你放我下來,讓我自己走?!?/br> 他們進了院門,正好陸學醫從里面出來,他倆趕緊叫jiejie。 陸學醫去年夏天高中畢業,因為不考大學,而且舉薦工農兵大學都要有三年的務工經驗,所以她直接回鄉。她在五柳鎮的醫院里學醫,跟著林菀給她當秘書。 她笑道:“趕緊準備一下,等會兒過來吃飯啊,你們大娘包了白菜蘑菇豬rou餡的大包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