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只說兒子犧牲了,她有什么好高興的,站著說話不腰疼,有本事她們也去犧牲一個去!這話就堵的那些人沒話說,沒人愿意兒子賣命的。 李滿芬嘆氣,有二兒子在,她每個月都能拿到錢,那不比這一次性拿的多,她還有一個沒成家的小兒子呢。 李滿芬不是一個大jian大惡的人,她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女兒是賠錢貨,是要嫁出去的,是別人家的,所以她一直不怎么重視她們,更看重自己的兒子。 大兒子是以后一起生活養老的人,這個不用說,小兒子是年紀最小的老兒子,又貼心,嘴甜會說話,自然會把注意力放到他身上,那就只剩下中間的這個上下不靠了。 老二本身性子就比較悶,不怎么討她喜歡,之后是給她長臉,去當兵了,但是在當兵之前,她給他看好的媳婦他不要,自己找了個媳婦回來,還說動了他爸,繞過她這個當媽的,這就導致她看自己二兒媳婦不太順眼,現在二兒子去了,留下那信要分家,他這個做法實在讓她委屈。 她怎么了? 不就是給了他媳婦一點排頭吃嗎? 天下間哪個婆婆不是這樣的,她沒給吃沒給穿? 讓她吃飽穿暖,也不打他,這已經很不錯了,跟惡婆婆根本沾不到邊,遺書上卻直接寫了分家,本來有幾分難過現在也只剩下一兩分了。 這孩子就是跟她不貼心,不把她的臉面放在眼里! 也好在,別人不知道她的想法,只以為她拉著臉、脾氣不好是因為兒子走了,都體諒她,不然肯定會被人指指點點了。 想著這些,看著病好后一門心思全部撲在新房那邊的男人和兒子,對著老二媳婦不免多了幾分怨懟,就連自己的親孫子,在心里的地位都又往后退了一截。 第6章 七十年代 現在村里能夠用磚瓦建房子的,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泥磚房,用各種手法,把山上的黃泥砌成磚做成的房子,頂上根據條件的不同,分成鋪瓦片、鋪稻草兩種。 這種房子在斜風斜雨的時候比較容易被水打濕,漏水,每年都需要檢修,磚瓦房就不同,一旦建成,十幾年、幾十年都不用再cao什么心。 現在是農閑時候,但是莊家人,哪里有真正農閑的時候,上午集體掙工分,下午有的下地,有的伺候自家的自留地,總有事情做。 那些幫忙的,有的下午把農活干完再來幫忙,有的一吃過午飯就去忙活了。 蘇淺明就會帶著蘇仲一起過來,跟著張全、張根一起建房子。 孫強從磚廠那里費了些人情訂到了五千塊磚,另外磚場還提供了一堆舊磚,就是之前別人用過的,拆回來一直沒動,但還能用。 五千塊磚,這四房一廳,不夠,加上這些舊青磚那就差不多了。 這時候水泥還是個稀罕物,孫強費了不少功夫,才從別的地方勻出一點。 蘇茴看著房子一點點的建起來,心里也一點點的放松,一家五口人擠在一個房間里,實在是受夠了,加上這段時間,她因為初來乍到,除了必要之外,她不會說多余的話,也不會做多余的事兒,她一點點的回憶原生的生平,終于掌握得差不多了,要是有人問到些什么,她不至于還要臨時再去搜索原身的記憶。 如果她的神識沒有受損就好了,以她筑基期的神識,徹底接收一個凡人的記憶,那有什么難度? 可惜,她現在受了傷,身上什么都沒有,她維持著現狀都有些費力。 她想要進去芥子空間用靈力療傷,難,周圍全是人,根本不現實,如果有了自己的房子,那她就有獨立空間了。 張根生了三個兒子,他爸生的兒子沒他多,他下面只有一個弟弟,但是他弟弟生兒子比張根兒子多,有4個兒子。 而且因為這個叔叔前面生的是兒子,后面生的才是女兒,他所有子女都已經婚配了。 他們兩家是村里最親的親戚,他們家要起房子,他們作為叔叔、堂兄弟自然就來幫忙,再加上張平的發小,他們家交好的鄰居右舍等等,加起來有10多個正當壯年的人,做事速度飛快。 現在這時候建房子也不講究打樁什么的,直接把底做好,然后就跟堆積木似的,把磚塊往上摞,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子成型的速度飛起。 蘇茴mama身體在生他們的時候落下病根,不能太激動,一激動就容易生病,在剛知道自己女兒成為寡婦的噩耗后的她就生了一場病,整個人懨懨的,現在還沒好全,所以一直沒露面,她娘家嫂子倒是過來幫忙了,幫著一起做飯。 他們來幫忙是不給錢的,負責一頓晚飯就好,這晚飯也不要求大魚大rou,但是填飽肚子那是必須的。 張根發話,拿出足夠的糧食,時不時的參雜一些細糧,煮菜的時候多放幾滴油。 這就是過得去的飯食了。 錢在蘇茴手里,她想買rou招待,托了人,有rou幫他們買,一次都沒買到。 是的,就是這么坑爹,有錢有rou票,沒用,來的不夠早,一點沒剩,更別說挑挑選選了。 她唯一花錢的,就算孫強隔幾天就給她一張條子,上面寫著磚瓦數量和金額,她按照條子給錢。 這建房子期間他們家都忙瘋了,上午去上課,回來就一起做飯,然后去房子那里幫忙打下手,晚飯再做一頓飯,張貴被張根盯著,想偷懶都找不到機會。 幾個孩子也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大張保國他已經10歲了,上了一年級,上午也在上課,下午沒課也跟著在房子那邊打下手,老二則是按照奶奶說的,跟jiejiemeimei弟弟一起在山里挖野菜,撿柴火。 張全,跟趙來娣生有三個孩子,第一個是兒子,11歲,比張保國大一歲,下面兩個都是女孩,一個7歲,一個5歲,跟張衛國、雙胞胎同齡。 除了最小的5歲雙胞胎和5歲的,都要干活。 上山打野菜,伺候家里的雞、豬,打掃衛生,洗衣服等等。 就連不用上山的孩子也不是自由玩耍的,他們要負責看家。 在這個年代,小孩子他們的童年都是在干活中度過,不然就要餓肚子。 蘇淺明和蘇仲很賣力,每天上午做完活匆匆填飽肚子就過來,晚上最后一個走的,張根怎么能比親家要懶,帶著兒子下了死力氣。 累的張全瘦了一斤,李滿芬在家里摔摔打打的發脾氣。 這房子慢點也成,這人不需要喘口氣的嗎! 張根一巴掌拍向桌子,震天響,安靜了。 “上午干活偷懶我沒發現?這陣子吃的都是干的,還有細糧,還不夠?” 李滿芬不說還好,一說心就揪疼。 請來幫工的人吃飯,糧食可都是他們家的??! 不到一個月,房子就起好了,再幫她把前院跟后院周圍的土地壘實了,至于自留地,就在房子后面,是個小斜坡,土壤不是太肥沃,需要好好養養,但有個好處,就是離得近。 蘇茴還一并提出要打一口井。 這里周圍沒有湖,沒有池塘,也沒有溪流,如果她要吃水用水的話,就要去前面張成業那里打水,不遠,可是她一個弱女子,家里的孩子又還小,哪有那么多功夫每天來回打水。 因為有這批舊的青磚,節省了不少錢,他們聽到這打井的想法覺得有點奢侈,但也沒說什么,趁著大伙還在,找了打井師傅,利落的就掏井了,這一打,發現這地方水資源還挺豐富的,沒有打得太深,就出水了。 蘇茴看著建成的房子,新打的井,又看了看旁邊眼睛發亮的小蘿卜頭們,心里舒了口氣。 原身無疑是愛她的孩子的,她在那個家里跟公婆相處的不開心,早就想分家獨立出來了,只是她男人不在,她一個人搬出去的話,安全方面需要顧慮,還有小叔子也沒有成家,要是分出去會被別人說閑話,現在,房子有了,獨立出來了,接下來,就是撫養長大她的孩子,孝順父母的養育之恩,把她想做的事情做完,這份因果,就可以兩清了。 張根看著這房子,也很滿足,招呼大家:“今天完工,等會吃rou,大家別客氣啊?!?/br> 第7章 七十年代 要完工了,蘇茴請了孫強幫忙,終于買到了rou,請大家伙吃大餐。 不能人家房子都建好了,還沒有一頓rou吃吧,傳出去實在有點吝嗇了,下次有大事請人幫忙就不一定有這么多人愿意了。 飯是她親哥媳婦做的,她有一手好廚藝。 香芋燜rou、rou沫燉菜干、蘿卜骨頭湯、豆干悶臘rou…… 飯菜還沒端上來,香味已經傳了出去,讓人心馳神曳。 菜一端出來,沒有人再說話,眼睛都緊緊的盯著這些菜。 一動筷子,個個下手如飛,過年都沒這么豐盛??! 家里沒有酒,糧食還不夠吃,哪里有多余的來釀酒,所以大家喝的都是野茶,或者是菊花茶。 吃的差不多了,蘇茴以茶代酒,帶著張保國,按照張根的提點一個個的給他們敬茶。 張成業和孫強也在。 他們幫了大忙了。 蘇茴這茶敬的痛快。 每個人來幫忙的,各自還準備了一碗帶回家,這一頓飯吃得大家心滿意足,最后每個人還有一碗的可以拿回家去跟家人分享,就更滿意了。 雖然關系親近,但是這段時間沒有看到rou,又聽著那大筆津貼的留言,總覺得他們有些小氣,現在聽了解釋,知道不是不買rou,是買不到,今天又吃了個肚圓,那點子氣就消弭于無形了。 大家伙散了,蘇淺明看了看還沒有圍起來的籬笆,還有旁邊空蕩蕩的柴垛,他坐不?。骸案奶煳規湍憧承┲褡影言鹤訃饋?,你這家里也該存一些柴火?!?/br> 張根聽了,點頭:“是這樣,回頭讓孩子多去山上摟一些草回來?!?/br> 第二天蘇淺明就帶著蘇仲去砍了竹子,盤算著等春天到了,上山去再挖一些荊棘種在這周邊,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親家這么勤快,張根也不甘落后,幫著一起,各自帶著兒子,四個大男人,很快就把籬笆弄好了。 眼看著女兒這房子順利建成,蘇淺明心里很滿足,而且女兒和外孫成了烈士家屬,要起房子村里那是無比的配合,沒有木頭就出木頭,缺啥基本上都會友情贊助一些,就連半大的孩子,他們去上工得到的工分都要比同齡人多一些。 挨過這段時期,有著村里的特殊關照,壓力就沒那么大了,最起碼有這么多人照應拉扯大這些孩子是沒問題的。 房子建好了,墓地也選好了,用張平留下來的破碎的衣服立了一個衣冠冢。 軍功章之類的蘇茴都收了起來,打算等以后長大了給張保國他們。 這房子的格局,是對稱的,進門就是客廳,然后左右兩邊各兩個房間,而在客廳的后面,則是廚房和洗澡間,廚房那里還有個小門,小門隔了一段距離,就是用泥磚房建起來的廁所和柴房,柴房旁邊是空著的豬圈。 柴房,自然是用來裝柴的,廁所跟現在的廁所不一樣,這廁所就是一個小桶,還有地上買個大缸,埋進地里,然后搭上兩塊木板,分別讓你解決大小號,這條件已經不錯了,比如說張根他們那邊,沒有大號的地方,要上只能去公用的茅房,那味道,銷魂的不行。 這些都是肥料,指望糧食多一些,就靠這些,有些人不想把大號上在那里,就會偷偷在自己家找個地方存起來肥自家的自留地。 有的人去別人家做客,想上廁所了,還得要憋著回家,因為不想便宜了別人家的地。 除非逼不得已,在野外解決什么的,不存在的,怎么能白白便宜了路邊的野草野花呢? ——說這話的是張保國,他在學校說想回家一趟,蘇茴問為什么的時候他給的回答。 蘇茴著實被這個答案震了一下。 …… 房子建好了,接下來自然是住進去,雖然現在不允許什么算日子,還是偷偷讓人看個良辰吉日才搬了進去。 這一天,他們沒有擺酒,只是請了公公婆婆,還有娘家,還有就是二叔,大隊長,以及在建房子中出了大力的孫強,坐了滿滿當當兩桌人。 飯菜準備得很豐盛,是張根幫忙買的材料,其中還有張全去山上逮到的一只野雞。 沒有講究什么八菜一湯,但是,那中間那大盆里面,那個rou是冒尖的。 張根把家里的rou票用光了,還欠了一些。 這是最后一頓一家人吃的飯了,以后跟老二家的就是兩家人。 老二的補貼他收了五百,給了兩百蘇茴建房子,手里還有不少,買這些rou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