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節
用盡了法子,都是為了安上自己的人。 現在看來這刑部尚書又坐不穩了。 王子謙擺擺手指:“不對!” “猜錯了嗎?那就是換了兩個?”謝一林猜測著問。 那些消息也是聽來的,老師的 信里每次都是和他提及變化,并沒有具體到多少人。 御史大人給了一個很確切的數字:“五年來,換了四個了,你是第五個!” 謝一林:……自己還說少了?! 王子謙:“陛下這兩年一直在努力的安定民心,只是效果不大,和你一樣的有著萬民傘的外埠官員有三人被召入京城就職!” 謝一林:突然覺得萬民傘沒有那么值錢了! 御史大人不知道自家徒弟的想法已經偏了,繼續道:“祈臺城那么窮偏的地方,你能夠安定的那么好,所以陛下的意思就是重用你,本來是要安到戶部的,不過蔡太師又和陛下說了一些悄悄話,然后,你就被安排到刑部了!” 又? 不用猜也知道,這是給皇上一個很值得重視的消息了。 謝一林:“老師,您說如果我要是和陛下說我休致回鄉會如何?” 御史大人眼睛一瞪:“滾去休息,以后入部就沒這么舒服了!” “哦,學生滾了,老師保重!”謝一林施禮后轉身就走。 御史大人:……好氣! 這一晚,謝一林就在御史府住下了。 第二天,陪著老師吃了早飯,對于昨天的事情,師徒兩個連一個字也沒有再提。 不一會兒,禮部有人來傳信:陛下傳謝大人前往御書房議事! 送走禮部的人,謝一林有些疲憊的坐在椅子上。 王子謙換好朝服要去上朝了,這才發現自己徒弟像是沒骨頭似的窩坐在林子里。 冷哼一聲:“像什么樣子?” 當官沒有個官樣,基本的坐都坐不好,看著就不滿意。 謝一林完全不在意。 “老師您也說了我以后沒好日子過了,現在算是提前給自己放個假唄!” 御史大人想了想:“說的也對,走吧,放假結束了!” 謝一林:……老師說話還是這么有針對性。 只是這個被針對的是自己就不那么的美好了。 師徒兩個一起離開御史府。 王子謙去上朝,謝一林則是去了御書房外面的議事廳等候聽召。 閑來無事,謝一林就在議事廳里看書,對于議事廳里的其它人,都是裝作看不著了。 反正自己才從邊關回來,除了老師和少有的幾位大人,其它的都不認識。 第192章 都知道這位應該就是那位少年天才的鎮守使了, 如此年輕就要成為刑部尚書, 本應該是所有人巴結的對象。 可是這位又是御史臺王子謙的徒弟, 還是先皇指派的鎮守使,這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至于以后要相處的事兒, 以后再說唄。 那幾位想要過來打招呼的官員,也都沒有動彈的了。 很多人都清楚,新皇和先皇可是非常的不和。 彼此扶立的官被相互針對也是沒意外的。 再加上謝一林這你欠我兩萬八的不想理人的樣子,議事廳一上午都是安靜的。 至少謝一林的身邊是安靜的。 直到皇上下朝,領事太監前來宣眾人前往御書房議事。 “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待見禮完畢, 皇上從位子上站了起來, 在幾個人的注視下來到謝一林的面前,躬身施禮:“太傅在上, 受學生一拜!” “……使不得!”謝一林往旁邊一跳閃開了。 這是皇上啊, 他可不敢受這一禮。 皇上卻道:“朕年幼之時, 若非太傅教授也不會有如此的成就, 使得!” 謝一林連忙道:“陛下能夠讓臣和您一起處理事情已經是隆恩, 臣記在心里了!” 謝一林明白了, 新皇說的是他年輕的時候和自己在京城處理的那件事情,可是卻仍然不能受皇上這一拜。 要知道當時是記在太子身上的, 這么多年過去了, 如果再說是自己的原因,誰知道這新皇會不會小心眼的給自己記一筆啊。 再說了,自己能夠從邊關回來京城,已經是新皇的施恩, 所以謝一林是如何也不會將之前的事情攬在自己身上的。 皇上見謝一林確實是不愿意受師禮,就道:“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來啊,彌旨,祈臺城鎮守使謝一林在任期間勤勤勤肯肯,任勞任怨,得萬民傘,乃實至名歸,特任其為刑部尚書,兼國子監太傅,即日始!” “嗻!”旁邊的太監忙應下。 謝一林噗通跪倒:“謝陛下隆恩!” “起吧!謝大人到那邊先坐一會兒,朕先處理點事情,咱們師徒二人再說說心里話!”皇上的心情非常好。 謝一林躬身:“遵旨!” 心里話什么的謝一林是不想了,不過皇上把自己留下來肯定是有別的事情要說的。 別看皇上和謝一林說話這么溫和,轉頭看向其它的幾個同進來的人時,卻是滿臉寒霜。 怒聲斥道:“爾等可告罪?” 噗通! 在地上站著的人除了謝一林都再次跪下:“臣知罪,陛下饒命!” “何罪?” “……請陛下明示!” 謝一林:…… 不管什么罪先認下來,果然都是老油條。 就坐在御書案后面的皇上變臉如此快,也讓人不得不服。 不愧是萬人之上的皇上。 變臉都沒有這位來的快。 皇上:“以祈臺城為中心的邊關水利工程四年修建完畢,投入使用,你們呢?快十年了也沒有修建完畢,如此還無罪?” 跪著的人使勁的磕頭,還在為自己開脫著。 “陛下饒命啊,實在不是臣等不齊心,臣等確實已經按旨意去做了,為何雨水一沖就決堤,臣等也不知??!” “陛下饒命!” 皇上冷哼了一聲,看向垂首站在 一旁的謝一林,臉色稍微的緩和了一些:“謝愛卿認為如何?” 刷! 在地上跪著的幾位官員同時看了過來,眼神里有期待,有不解,還有擔心。 雖然謝一林是第一個做水利工程的官員,可是眾人也不明白皇上為什么要問這位的意思,生怕謝大人一個嘴歪歪就讓皇上治了他們的罪。 謝一林在一旁聽著,水利工程修完了卻仍然是淹了,很明顯啊,豆腐渣工程唄。 同時也明白了,皇上把他留在這里的原因,讓他來解決這些問題。 不過這事,他還真不好開口。 作為一個馬上就要入主刑部的人,對于這些工程方面的事情還真攬不過來。 畢竟那是屬于工部的事情,祈臺城工部派的人也很認真負責,更何況就算是攬過來,除了治了這些人的罪,其它的沒有一點的幫助。 想到此,謝一林躬身一禮道:“回陛下,解鈴還需系鈴人,工程沒有做好,誰做的誰負責到底,陛下明鑒!” 聽到這話,在地上跪著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氣,真擔心這位謝大人會接著皇上的話往下走,要是治了他們的罪,就得受著。 尤其是工部尚書額頭上的汗珠子都快滴到地上了。 幸虧之前沒有和這位謝大人置氣,派過去的人也是靠得住的,要不現在這話只要一改,那自己腦袋頂上的帽子可能就要換人了。 皇上點了點頭,對于謝一林這樣的回答十分的滿意。 謝一林是第一個提出來工程的人,可是哪里不合適,怎么整改,還是他這個萬萬人之上的皇上說了算。 問那么一句,試探的成份居多。 還好,謝一林比離京之時懂事多了。 皇上隨后下了旨意:“著工部,戶部協同盡快處理好工程的不適之處,再有不合格的地方,兩部尚書一律革職查辦,經手者量律降職!” “嗻,謝陛下!” 有了皇上的旨意,不管是出人的工部還是出銀子的戶部都不敢再做亂。 至于以前吞進去的銀子,是不是能夠吐出來,那就無人得知了。 謝一林卻是將此事記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