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紀事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355
她平時叫安樂侯阿弟,不高興的時候,就要直接稱呼他為安樂侯。 如今的安樂侯,是太后的幼弟,她的長兄,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子嗣,安樂侯這個爵位就由幼弟繼承了。 她這個弟弟,本事不大,不過心眼不算壞,做不出什么要命的事,太后在,自然可以護住這個弟弟,不在了,皇帝也不會把他怎么樣。 皇帝在查這件事,太后知道,她甚至知道皇帝為什么要第一個拿安樂侯開刀。 并不是皇帝討厭安樂侯,要把他怎么樣,而是因為安樂侯是國舅,這一刀斬下來,威懾力才足夠。 要是皇帝動來動去,只動些小嘍啰,很多人家會有僥幸心理,而且沒法服氣,但是皇帝第一個就動安樂侯,比安樂侯身份低的,比安樂侯圣寵少的人家,恐怕都要仔細掂量一下,他家到底是哪個牌面上的人物,可不可以心存僥幸,不去積極退還田地。 但是安樂侯這么蠢,還是很出乎她的意料。 第一百七十八章誠心悔改 “阿弟!”太后放緩了語氣,和他仔細講道理,“你拿著朝廷的俸祿,不說為朝廷效力吧,但是也不能去挖朝廷的墻角。你又不缺這點地,為什么要去強買百姓的田地?既然做了這事,如今被朝廷查到了,你就乖乖認錯認罰吧?!?/br> 太深奧的道理,太后怕安樂侯聽不懂,她就簡單分析了一下,直接告訴他該怎么辦了。 “娘娘,我那兩個田莊之間,夾雜著一片其他人家的地,我就是想把田莊連成一片,才去買的,而且是按市價買賣的,紅契也有。都換成紅契了,竟然還說我是強買的,我不服氣?!?/br> 一旦太后沉下臉,安樂侯是怕她的,但是太后好聲好氣和他說話,他又抖擻起精神來叫喚了。 “娘娘,周府尹故意挑這個刺,不是在打王家的臉,這分明是在打娘娘的臉。娘娘您不能聽之任之,否則有了這一回,以后誰都敢來踩我王家一腳了?!?/br> 安樂侯見太后不說話,繼續給周府尹上眼藥。 “阿弟!”太后長長地嘆了口氣。 安樂侯是她的親弟弟,皇帝的親舅舅。沒有皇帝的授意,周府尹哪來的熊心豹子膽,敢動安樂侯? 這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安樂侯不懂? 安樂侯若是個聰明人,此時就該乖乖認錯,乖乖認罰,最好再上表狠狠責罵自己一頓,痛哭流涕地表示他有負圣恩,羞愧難當,日后再不敢如此行事了,最后再獻上一筆罰金,最好比原先的罰金還要多,如此這般,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有些錯,皇帝不能認,是要臣子來認的。有些事,皇帝不好做,是要臣子來做的。 有時候,皇帝需要人來配合行事,那么貼心貼意的臣子,就該自己跳出來配合。 那些已經被皇帝點到了名,還不懂怎么配合的,就是做人太蠢;不愿乖乖配合的,則是不識大體。 不過,弟弟再蠢,也是她的親弟弟,她還能怎么辦呢?為今之計,太后只能把這些道理,一點點掰碎了講給他聽。 “娘娘……陛下第一個拿我王家開刀,分明是不公平。這種事,大家都在做,又不是我一個,比我身份高的,難道就沒有?永寧侯府不也有這種事,還逼死了人,結果他家給管事報了個失蹤,竟然誰都不提了。哼,陛下就是偏心眼?!卑矘泛钜廊缓懿环?。 他不缺這點地,也不缺這點罰金,但是他就是氣不平,覺得他是被皇帝刻意針對了。 “要不,你去和皇帝講講這個理?”太后冷笑了數聲,才說道,“這種話,你以后少提,特別是有關永寧侯的話,不許口無遮攔地亂說,哀家老了,還能護著你們幾年?你明明知道皇帝偏心永寧侯,還要和他去比,是不是傻?事情已經這樣了,你就好好配合皇帝行事,以后自有你的好處?!?/br> “娘娘……”安樂侯看著太后已經花白的頭發,說不出話來了。 他沉默了片刻,才說道:“娘娘,我知道該怎么做了?!?/br> 安樂侯告退離宮,回了府,立即找來了家里奉養著的清客,照著太后的示意,撰寫潤筆,然后他在朝會上,當眾上了份奏折。 安樂侯府的事,鬧了出來以后,許多做過類似事情的人家,都在觀望風向。 如今民議洶洶,朝廷也表示要徹查,不過是真查,還是迫于民議做做樣子,安撫一下百姓,只要看看安樂侯府的案子,就能見分曉了。 如果安樂侯隨便周府尹說什么,連個眼色都懶得給他,根本不去理會,最后也沒什么不好的后果,其他人自然知道該怎么辦了。 但是出乎眾人的預料,安樂侯竟然當廷上了份請罪的折子,在折子里痛罵了自己一頓,然后表示他要把田地都退還給原主,最后還要給國庫上繳五萬兩的罰金。 安樂侯的這番犀利cao作,一下子讓許多人的下巴都掉了下來。 安樂侯根本不是這樣的聰明人,這是有高人在背后指點吧。 能看出門道的人,自然知道這一點??礋狒[的那些人,則覺得安樂侯雖然一時糊涂,做了錯事,但是他這認錯認罰的態度,非常誠懇,還是值得肯定的。 周府尹這段時日審案子,每次都有不少百姓圍觀,安樂侯府的案子,自然也不會例外。安樂侯找太后主持公道的時候,不少得了消息的御史,已經準備好要在朝會上噴他了,但是他這請罪表一上,御史們倒是不好再去罵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