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紀事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45
他本想帶回京來,稟明父母收作妾室,卻不料天有不測風云,竟然會在祁陽府碼頭被強人所擄,不知所終。后來衛衍曾多方派人尋訪查找,皆無所得,只能作罷。 后來幽王余孽私縱案爆發出來后,衛衍因不知那名女子的底細,以為真是幽王余孽,只能惶恐著認罪。后來衛衍到了江南,收到一封那名女子臨死前托人轉交的書信,才知道事情的始末。 原來那名女子被強人所擄后,賣到荊州,偶遇當年在幽王府內服侍過的幽王手下一屬官。那官員原先念著舊情,將她救下,后來見她正懷著身孕,心生惡念,硬要逼她承認這腹中的孩子是幽王遺腹子。 那名女子是一介弱女子,怎強得過一兇神惡煞般的男子,為了保住腹中孩子的性命,只能暫且答應下來,徐徐圖之。只是她沒料到,那屬官竟然會迅速打著這個旗號,聚攏當年僥幸逃脫或者不曾暴露的幽王一黨,再行謀逆之事。 等那名女子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無數的亂黨已被那屬官以此名義聚攏過來,而且為了讓她腹中的孩子出身具有說服力,這些亂黨硬把她的名字也編入亂黨一冊,以求眾人相信那個孩子真是幽王遺腹子。 后來那名女子眼見著事情要越鬧越大,私下里試圖對人說明真相,結果被那屬官發現,就將她囚禁了起來,再也不讓她見到她的孩子以及其他人。 那名女子思念孩子,很快憂慮成疾,臨死前留下一封書信說明真相,輾轉數年以后,這封信終于到了衛衍手上,他才知道期間的前因后果,種種由來。 “侯爺的意思是?”刑部尚書聽完這個匪夷所思的故事,嘴巴張得足可以放下一個雞蛋,很久以后他才反應過來,繼續發問。 “從來就沒有什么幽王余孽,綠珠是我被強人擄走的未進府的妾室,刑部大牢里關押的那位幽王余孽,是我的孩子,硬被亂黨捏造出身,才成了幽王余孽?!毙l衍正色給出了結論。 其實衛衍在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和堂上的那位尚書一樣,聽得目瞪口呆,嘴巴里面可以放雞蛋,不過他被他家老爺子逼著花了一整晚的工夫,把這個故事翻來覆去地念叨,一直念叨到可以倒背如流,別人怎么問都不會露餡的時候,他終于對這個故事不再有在聽天書的感覺。 但是,要他把故事里面發生的事情,和他本人真正聯系到一起,他目前還沒有完全做到。 這個故事里,有那么一兩句是真話,就是編這故事的人,做人真誠,沒有存心欺騙眾人了。 刑部尚書聽完他的結論,擦著冷汗招屬官上前來商議。 所謂的幽王余孽,泛指的時候是指當年僥幸逃脫的幽王一黨,特指的時候卻是指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這個孩子被人證實是幽王遺腹子,然后亂黨憑著這個孩子,糾集起幽王當年的舊人,再行謀逆之事。目前,這名孩子連同眾多亂黨皆被擒獲,關押在刑部的大牢里面,正在加緊審問。 此時此刻,永寧侯竟然說這個孩子是他的孩子,不是什么幽王遺腹子,刑部尚書聽了后,實在不知該作何反應。此事若被證實,別人大概也會和他一樣,嘴巴里面吞個雞蛋而已,但是那些亂黨如果知道了的話,恐怕是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過此事重大,而且又燙手無比,他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審下去了。 各屬官見他為難,立即七嘴八舌替上司分憂了。 “不如大人上書,懇求陛下金殿御審?!弊詈?,某個屬官出了一個好主意。 這樣的燙手山芋不好接,恐怕也沒人敢接,要推就只能推給那個有能力接手的人。目前,最有能力接手的人,當然就是皇帝陛下。 刑部尚書一聽,覺得這個主意非常妙,他急忙給皇帝上了份折子,言明事關重大,而他能力不足,不堪重任,懇求皇帝金殿御審,以求此案能夠盡快水落石出。 皇帝收到這份折子后,準了。第二天,衛衍在太和殿上,又將這個故事向皇帝和眾臣講了一遍。 “若那幽王余孽是卿的孩子,的確可以證明卿是被冤屈的。不過卿說那幽王余孽是卿的孩子,可有證據?” 這么多年不曾相見,此時只能隔著遙遠的距離,聽著他從上面傳下來的說話聲,連抬頭直視,都是不被禮儀所允許的。 衛衍強壓下心中的那些莫名情緒,穩住了心神,沉聲回答:“罪臣有?!?/br> 他一五一十地將事先背下來的那個孩子身上的胎記統統說了一遍。自有人馬上去查證,很快就過來稟告:永寧侯所言不虛,胎記的位置形狀全部都絲毫不差。 這個結論一出,廷上的眾臣已經有一大半相信了,不過有一小部分顯然還是有疑慮的。若皇帝有意幫永寧侯脫罪,這種事派人查了,再告訴永寧侯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根本就做不得準的。 “其實,最能說明問題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滴血認親?!被实郦q如那些人肚中的蛔蟲,非常清楚他們在想些什么,馬上又提出了下一個要求,一定要把這個結論,當著眾人的面坐實。 最后,滴血認親的結果當然讓群臣信服。 既然這個孩子真的是永寧侯的孩子,那么永寧侯的故事當然就是真的,既然永寧侯的故事是真的,那么永寧侯當年被流放一案,就是大大的冤屈。 不過對于這個天大的冤案,皇帝并沒有追究當年造成這個冤案的那些官員的責任,只是撫恤勉勵了衛衍一番,就退朝了。事實上,當年有關此事的那些官員,死的死,貶的貶,都已經不在這朝堂上了,皇帝就算想追究,恐怕一時間也找不到人來追究。 “金殿御審,滴血認親,群臣見證。不管這個孩子是不是永寧侯的孩子,從此以后就必須得是永寧侯的孩子,任誰也無法推翻?;实鄣倪@步棋走得很不錯?!碧舐犝f了這個消息,對皇帝在此事中的所作所為表示了首肯。 太后當然知道真相并非如此,不過皇帝編出這個曲折的故事,要騙的人,本來就不是她,而是不明內情的群臣。只要群臣相信這個故事,皇帝就達到了目的,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衛老侯爺接著又上了份折子,說什么‘幺子行為不端,有負圣恩,然稚子無辜,不忍流落在外,懇請陛下準許此子認祖歸宗’,陛下很快就準了他的請求?!迸阒箝e聊的女官,繼續述說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衛老侯爺此時肯上這樣的折子,陛下正求之不得呢。衛老侯爺果然很會體察圣意,這次他們君臣二人,稱得上是配合無間?!?/br> 衛老侯爺的聰明識時務,太后也是深有體會的,不過因為衛衍的關系,衛家無法避免地站到了皇帝一邊,不過就算如此,衛老侯爺還是會經常入宮來給太后請安。衛老侯爺深諳為臣之道,衛家日后的掌權人,只要能學會其父幾分本事,衛家在這朝堂上就能站得穩穩當當了。 “太后說得是。陛下準了后,衛家已經挑了個黃道吉日,準備大張旗鼓地開宗祠將那孩子納入宗譜呢?!?/br> “這種事,自然需要大張旗鼓,越多人知道越好?!碧笳f到這里,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永寧侯入宮來謝恩了嗎?” “還不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