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紀事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33
衛衍點了點頭,沒有出聲,只是慢慢地將腦袋埋入被中。 榻上的被褥是往常慣用的柔軟暖和,殿內也早就安置好了火盆,可是他還是覺得很冷很冷,無法抑制地將身體蜷縮成一團。 他不明白,真的不明白,為什么太后要在多年前,就用心險惡地設下這一陷阱?為什么皇帝不肯相信他的話? 他到底做錯了什么,需要太后如此大費周章地對付他?這些年來,他自問行事仰無愧于天,俯無怍于地,唯一的錯事或許就是和皇帝的關系,但是太后難道不明白,在這件事上,從來就由不得他。 這事,皇帝想要,哪里容得他說不,除非他去死,但是這件事明明是皇帝的錯,他什么都沒做錯,為什么要去自我了斷?更何況就算他想去死,皇帝也容不得他去尋死。 難道說他當年怕禍及家人,茍且著活了下來就是他的錯?難道僅僅是因為君王失德,便是臣子的錯,所以他在多年后,依然要為這個錯誤付出禍及家人的代價? 衛衍的腦中紛紛擾擾,無數個念頭在里面打轉,卻始終理不出個頭緒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等到他終于稍微平靜了一點,才發現殿內除了他之外,還有好幾個人的呼吸聲。 皇帝讓這么多人守著他,是怕他輕生吧。 衛衍苦笑了一聲。 “私縱幽王余孽,意同謀逆”,這是要誅九族的罪名。如果能夠以死明志的話,他當然不吝于自己的性命。不過以眼前的境況,怕就怕他死了,也逃脫不了“畏罪自盡”的污名,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又怎么敢輕生? 只是不知道過堂審問后,他認罪伏法,太后肯不肯放過他的家人?還是說,太后原本就是打算要將他及衛家一起置于死地,他認與不認,其實結果都是一樣的? 衛衍睜著眼睛,一夜無眠。 與此同時,昭仁殿中的燭火也是一夜未熄。 景帝為了幫衛衍脫罪,試圖抹煞對他不利的證據,仔細籌劃下來,才知道這件事很有難度。 要坐實對衛衍的指控需要證明兩點。一是衛衍確實私縱了那名叫綠珠的女子,二是那名叫綠珠的女子的確是幽王余孽,兩者皆能被證明,才能以此罪名入罪,偏偏這兩點,他們都能提供人證物證。 物證有二:一是當年衛衍在幽州贖人時親手簽押留下的手跡,二是幽王同黨的花名冊,那名叫綠珠的女子赫然在冊。至于人證,則不計其數,當日與衛衍同去幽州監刑的官員,幽州掌管刑名的官員,荊州與幽王余孽有過接觸的百姓,都可以被找來作為人證。 景帝在看到奏折上羅列出來的證據以及物證謄本時,心里就很清楚,根本不需要過堂訊問,光憑這些證據就足夠定罪。如果衛衍敢辯駁,他當日是奉太后懿旨行事,不過是罪上加罪,讓他死得更慘而已。 若不是他太了解衛衍的品行,看了這些所謂的證據后,恐怕連他都會信以為真,大概根本不需要他們來逼迫,他自己就會動手了。 看來,為了對付衛衍,他的母后和他的皇后顯然是花了大力氣。 景帝瞇著眼睛考慮,抹煞這么多人證顯然不現實,一來他這里沒有詳細的證人名單,就怕到時候會有漏網之魚,二來動靜太大,恐怕會引起朝野非議,最好能夠從物證入手。沒有物證光有人證的話,這案子就能變成口水仗,慢慢拖下去,一直拖到他找到恰當的方法反擊。 只是想要抹煞物證也不是件易事。 物證由幽州知州謝萌呈上后,按理來說此時應該是在刑部。不過想來這么重要的物證,他的母后未必會放心留在刑部,可能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也未可知。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在刑部,保管肯定嚴密,他要動手腳,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他的母后根本不會給他時間布置。 他們謀劃多年,而他倉促應戰,已經輸了一著,現在只能步步小心,謹慎行事。因為他輸不起,衛衍更是輸不起。 等景帝布置好人手往物證可能存放的地方查探的時候,已經東方欲白,到了該上早朝的時辰。如他所料,他的母后根本就沒有給他時間反應,當日早朝上,刑部尚書就對他發難,要求他將衛衍交與刑部訊問。大理寺和都察院也同時譴責他,認為他將罪臣拘在內廷,不肯交與刑部訊問,有包庇案犯之嫌。 因為孫柯案的緣故,三法司在此事上果然前所未有的步調一致,個個都是為國為民嚴峻刑罰的忠臣模樣。 就算被當廷指責為昏庸也罷,無道也罷,景帝都不在乎,怎么都不肯松koujiao人。在明知衛衍得罪了三法司那么多人的情況下,他怎么敢將衛衍交給他們。到時候屈打成招還是好的,若有人橫下心來,直接給他來個死無對證,就算日后他能誅盡他們,也無法挽回衛衍的性命。 這日午后,衛府衛老侯爺的內書房里氣氛沉重。 在座的除了衛衍的幾位兄長之外,還有族中的長者,他們已經收到了消息,正在商議這場風波中衛家該如何行事。 衛衍被參的罪名若被坐實,定會禍及九族,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斃當然不可行,要做什么該如何去做,便須好好商量一番。 衛衍的事明顯只是表面上的原因,背后實際上是太后和皇帝的權柄之爭,是皇帝后宮的勢力之爭。如今太后和皇后兩族聯手之下,皇帝明顯勢弱,就算加上他們衛家也沒有贏的可能,那么他們衛家到底要站在哪邊,就需要好好考慮清楚了。 若站到皇帝這邊,皇帝輸了,太后肯定會逼皇帝第一個拿他們衛家開刀,以達到削弱皇帝勢力的目的;若站到太后這邊,現在或許能逃過一劫,但是他日皇帝秋后算賬起來,他們衛家又該如何自處? “其一,小七是我衛家子侄,這種危急關頭怎能舍他?其二,陛下扶持衛家多年朝野皆知,此時就算舍了小七,我衛家也摘不干凈,根本就沒有置身事外的可能?,F在我們站在陛下這邊,不求贏,只求陛下輸得不要太難看,能多一點與太后討價還價的余地。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陛下對小七信任依舊,并沒有因此事而疑他。既如此,只要陛下肯護著小七,小七想來性命無礙。我們不妨忍一時之困苦,以圖日后。說到底,這天下總有一天是陛下的?!毙l衍長兄衛澤的發言,定下了衛家在此事中的立場。 對于長子的話,衛老侯爺頷首表示贊同,在座的眾人也沒有表示反對。既然衛家早就介入了天家的母子之爭,哪容得他們輕易脫身,此時就算明知會輸,也只能輸下去。 如同衛家預料得那般,就算衛家站到了景帝身后,他也贏不了,因為當朝太后他的母后,根本就不給他時間妥善布置。 “聽說陛下一直將那罪臣拘在內廷,不肯轉交給刑部訊問,哀家建議陛下須一步不離地守著他才行?!边^兩日,景帝按例去給太后請安,太后端坐在上首,笑著對他說了這句話。 “母后為何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景帝聽到這話就變了臉色,他當然不可能寸步不離地守著衛衍,別人或許無法從宮內將他帶走,但是太后卻有這樣的能力,“這些年來,朕雖然寵他,但自問一沒有荒廢政事,二沒有疏于后宮。他到底犯了什么非死不可的過錯,讓母后這么容不下他?” “一沒有荒廢政事,二沒有疏于后宮?到如今陛下還敢說這話?沒有荒廢政事?這話說來也對,陛下并沒有荒廢政事,不過是被他左右政事而已。沒有疏于后宮?若陛下沒有日后疏于后宮的打算,會有那永不納妃的誓言?若陛下沒有疏于后宮的話,會到現在還沒有子嗣?”